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今年工资到底涨不涨?当老师 你必须看清这几个真相!

2020-11-30 19:20:01
相关推荐

2020年的两会已经结束,但关于教师议题的热度还没有褪去。

保障待遇、提高待遇、增加教龄津贴、改革职称评聘,每个议题都直戳教师职业最大的痛点,每个议题都引发教师群体巨大的共鸣。

老师们怀着既期待、又怀疑的态度等待着下文,毕竟有些话已经说了几十年,但迟迟没有见到大的动静,这一次,会来真的吗?

来真的,当然好。没动静,也不过是再等等。

我们没有必要怀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患得患失的态度怨天尤人,我们能做的只有心平气和地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工作中的不顺、不快。

不过作为在教学一线打拼多年的人,笔者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够早点看清这个行业中的一些真相。

认清自身的现实,叩问自己的内心,做出无怨无悔的正确抉择。

1,不要指望光靠涨工资缓解经济压力

对于教师涨工资、提待遇,很多同行听到就想笑,就想吐槽,甚至有人还这么说过:

年年听到涨工资,从没见到一分钱。教师法颁布都二十几年了,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依然没有实现。媒体上天天炒作教师涨薪,外行们都以为我们一个个富可敌国了。总说面包会有的,这么多年连颗面包渣都没吃到。

一线中小学教师的真实收入水平,与外界的普遍认知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这是不争的事实。杯具的是,这个事实,大都只有老师们才明白。外行们则一直在无限高估我们。

因此,为了多挣钱补贴家用,老师们将工作中会学、会教、会唱、会跳、会画、会演、会写、会算的十八般武艺,都迁移到了一地鸡毛的生活中:

有的老师兼职开滴滴;有的老师兼职送外卖;

有的老师兼职卖石榴;有的老师兼职当会计;

有的老师兼职贴瓷砖;有的老师兼职种水果... ...

种种全能、种种非议之下,他们一个个都被现实逼成了网红,尽管这里面尽是“不在其中混,谁解其中味?”

而更多的同行们,除了教书育人,真没什么别的很擅长的谋生技能。他们唯一的指望,就是靠那点按月到账的死工资补贴家用。手头紧的时候,真恨不得一块钱掰成两块用。

我们为什么对一切涨工资的消息如此敏感?因为那是我们的身上衣裳口中食。

不可否认,近几年国家对尊师重教已有了足够的重视,对于保障和提高教师待遇的问题,也正在启动越来越强力的手段确保落实。笔者相信,我们的职业一定会有个非常光明的未来。

但笔者也要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把改善生活质量的希望仅仅寄托在涨工资上。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教师的平均月工资已经从几十元涨到了现在的几千元。虽然翻了数十倍,但这些年来物价涨得有多快?

工资再怎么涨,涨不过物价变化的速度,也达不到你所在地区每平米房价的均数,这是毫无疑问的。

想要成为这个行业中傲视群雄、名利双收的人,终究还是得靠自身实力。

不妨看看近些年的几个因辞职而走红的教师同行:

一个是河南内乡县的张景娟老师,辞职前,她已运营有粉丝数可观的几个公众号,公众平台上的写作收入已是十分不菲。辞职后,她创办了自己的品牌“金小贝教育”,专职做语文阅读、作文培训。如今事业搞得已是风生水起。一个是江苏才女史金霞,她因自己的授课视频需要付费观看,被家长举报愤而辞职。如今也有了自己的教育品牌,日子过得一点不比在学校里差。还有5月份因离职而走红的全国名师熊芳芳,一句“不愿被安排”让无数对现状不满的教师仿佛看到了诗和远方。

她们敢于辞职,一是因为有足够的能力离开体制,二是因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只适合单干,不便屈居人下。但归根到底,她们的底气来源于前者。

仔细看看,那些蜚声全国的名师、专家们,哪一个不是在体制内打拼多年,熬足了资历和能力,再从中走出,靠以前积累的功底打下另一片属于自己的教育王国呢?

想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终究还是得让自己当上老板。但前提是,你得有脱离单位、另起炉灶的资本。而这资本靠什么积累?靠你自己去努力。

你强大了,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工资涨与不涨都与你无关,你照样吃香喝辣。实力,才是保证自己名利双收的地基。这一点,哪一行都一样

2,不要幻想评职会变得很容易

职称,教师行业的另一大痛点。辛苦几十年,一个副高却从不敢指望。更多的人,别说是副高,从教二十多年,连个一级教师都还没评上。

苛刻的条件、名额的限制,种种不合理的要求,堵死了无数教师的上升空间。“张景娟们”选择离开体制,很难说与职称评聘制度没有关系。

更有人这样调侃过:哪怕你会造航母,只要没名额,你也评不上职称。

因为评不上职称,无数教师熬白了头,最后含恨退休。更有甚者,因为争名额大打出手、反目成仇,上演一出出宫斗、谍战剧。

因此,一直有一线教师呼吁:取消职称评聘制度,改为按工作年限自动晋升。

对于这种声音,每个业内人士,包括笔者在内自然都是赞成的。但笔者还是要对这种呼吁给出两个字的评价:做梦!

不妨稍微想一想:

第一,职称评聘制度的设计者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会放弃自己已有的吗?

第二,职称评聘制度的设计初衷,是鼓励一线教师们热心教育科研,为祖国教育事业多做学术贡献。若是取缔这个制度,只怕负面影响反而更大了。

很简单的道理:只要平静如水地混下去,熬够资历和年限,职称和涨薪就水到渠成,谁还费心费神去搞研究、做论文、做课题、写专著呢?

就如同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面对的情况一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就必然有不公正的地方;可若不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哪个孩子还有上进心呢?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都犯了一个错误:幻想不学习、不努力、不付出,就可以轻而易举得到一切。

很多老师说学校领导评职占优势,把持名额很不合理。那不妨想一想,人家爬到那个位置上,背后付出了多少?坐在那个位置上,又为学校的发展多做了多少事?只怕不比绝大多数一线教师贡献得少,而且承担的风险与责任还大得多吧?

再看看那些评上高级职称的名师,哪一个没有在无数次赛课活动中斩获大奖?哪一个没有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这些荣誉的背后又沉淀了多少汗水和艰辛?

当别人在加班时,你在追剧;当别人牺牲休息时间研讨课题时,你在逛街;当别人在为学校的发展费尽心力做谋划时,你在呼呼大睡。

你什么都不付出,却幻想在评职时和奋斗几十年的人讨要公平,这合理吗?

职称制度合理也好,不合理也罢,既然改变不了,那就只有去适应。如果你觉得当上领导评职会容易些,那就努力去求取仕途。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性格终究与领导层格格不入,那就抓住一切机会去赛课、去得奖,去准备论文、课题、专著,早日为评职做好准备。

不付出不要幻想回报,未雨绸缪才是水到渠成的法宝。

3,不要对教育的现实有过高期望值

笔者平时与同事们闲聊,多数时候都会谈到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大家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

现在的孩子对待学习完全没有动力,多数人都是一种完全无所谓的态度。

具体表现为老师讲的知识能学懂就学,学不懂就算了,从来不会主动向老师请教任何问题。学生从不找老师问问题,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全都学懂了,不用问;一种是啥都搞不懂,问不了。

可是现在的情况就是,那些啥都没学懂的孩子,一个个都跟大爷一样稳坐钓鱼台,心安理得花着父母的钱,在学校享受着混一天算一天的岁月静好。

而这些孩子的家长,其实心里也明白自己孩子的情况,可就是束手无策,管不了。

所以无论老师怎么跟他们反映情况,他们总是能众口一词地神回复:我管不了,麻烦您帮我把他管严点。

学习从来都是苦的,没有哪个孩子会自觉自愿地去吃苦。区别仅仅在于是被逼着久了习惯于去吃苦,还是被放养久了习惯于去享乐。

据笔者多年的观察来看,那些站在金字塔尖的学霸,往往在幼年时就被家长严格要求、管束,培养出了高度自律、自觉的好习惯。

他们也知道学习是很苦的,只不过多年已经养成了吃苦的习惯。

而那些幼年时家长疏于管教的孩子,已经开开心心玩了那么多年,日子久了,坏习惯养成了,家长也随之放弃了。

指望靠我们一己之力,批评教育几次就变得自觉了,可能吗?

笔者的父母是体制内的人,他们的同事也大都是985、211重点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在笔者这样以及类似的家庭里,父母们往往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读书是我们人生唯一的出路。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整体氛围下,笔者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周围人都无比重视教育,家教严格,对学习成绩、学习习惯要求很高的环境下。

久而久之,这种环境下的影响成了笔者多年来的一种固有认知:

中国父母,不都应该是这样重视教育的吗?

后来笔者大学毕业,来到了一个普通的小县城,投身教育系统一干就是多年。

笔者惊讶地发现:这里的人对待教育的认知与态度,与笔者从小到大看到的完全不同。他们不仅不过问孩子的学习,甚至根本不懂身为父母的自己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对教师的各种偏见,对家庭教育责任的各种甩锅,对学校工作的各种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在笔者如今工作的地方简直就是常态。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从小看到的都是个例,还是如今眼见的才是常态?这个问题的答案,笔者后来在一篇文章里找到了。

疫情期间,笔者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篇爆文——《你没穷过所以不懂,为什么他们急着出门》。这篇文章里披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到目前为止,中国人的本科率仅占全部人口的4%!

尽管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人数也已经是数千万级,但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远远没有我们认知的那么高!

而这大多数人,其实就是我们身边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其实就是我们所教的学生们的父母。

他们的普遍文化程度,他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认知,以及教育孩子的能力,真的远远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值。

所以,无论在何地,真正懂教育,能够把孩子教育得很优秀,特别理解、支持、配合我们工作的家长,都是极少数而已。

这,才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面对的真实和现实。

认清了这一点,适度降低我们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值,会更容易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会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舒心、顺心。

写在最后:

笔者多年来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告诉我,永远不要停止观察和思考,永远要树立自己的主见,永远要靠自己勤奋的双手去改变命运。

这是确保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下,立足的根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会作文 见义勇为的作文 游戏危害作文 五年级大扫除作文 写给未来的我作文600字 环境描写的作文400字 打屁股女作文 作文怎么列提纲 老师您辛苦了的作文 我会做家务作文200字 三年级端午节作文400字 回家看望爷爷奶奶作文 甜蜜的滋味作文 成长轨迹作文 动物捉迷藏作文 小学生作文过年 接力跑作文 童之趣作文 自我介绍作文初中生 初一作文书推荐 苏堤春晓作文 开学了350字作文 作文400字作文 正面侧面描写人物作文 六年级的作文400字 爱的一瞬间作文600字 最爱的食物英语作文 友谊是可贵的作文 观察枫叶作文 生活作文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