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权威剖析:俞敏洪高考英语学习法

2020-12-01 10:10:01
相关推荐

经常关注新东方的读者,一定听说过有关俞敏洪高考英语的故事。他总共考了三次高考,第一次英语只考了33分,第二次有所进步,考了55分,第三次,英语成绩有了质的飞跃,考了95.5分的高分(满分100分)。

俞敏洪之所以英语成绩提升较快,是受他英语老师的影响。当年,他的老师整理了300个包含高考英语词汇、语法和句型的句子,让学生背诵。据说当时全班只有俞敏洪一个人背完了全部300个句子。

正是因为他出色的英语成绩,最终敲开了北京大学的大门,也才有了后来新东方的传奇。

受他的启发, 12年前, 我也整理了100个句子,每天让学生背诵5个句子,背完之后才能回家。有了这100个句子做基础,为学生们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01

方法介绍

整理300个包含高考英语词汇、语法和句型的句子。

将这300个句子逐一翻译成汉语。

将汉语回译为英文,每天5句,与原文对比,找出差距。

重复上面的动作,至少回译5轮,这样,基本能做到与原文一样的水平。

同时,大声朗读句子。

现在网络发达,在自己整理的基础上,可以上网查找,再进行整合。最好寻找带有汉语翻译的句子,这样可以避免自己翻译的时候,出现不准确或错误的情况。

可以按照语法专题进行整理,即冠词、介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动词、时态、从句等。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知识点的遗漏。

不要以为每天5个句子太少了,要弄懂吃透每个句子,认真分析自己的翻译与原句的差距。在记忆词汇的同时,熟悉了词语搭配和句子结构。

根据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有的人回译的遍数可能需要5遍,有的人可能需要10遍,只要能做到翻译得跟原句一模一样就可以了。

02

借鉴意义

高考英语的基础知识考点有几千个,高三一轮复习,整整半年的时间都在复习基础知识。然而,除了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学霸之外,没有几个学生能够熟记一轮书里成千上万的考点。

而俞敏洪的300个句子,浓缩了大多数高考英语考点,将复习一本书,变成了练习两张纸,记忆负担减轻了许多,心理压力也减少了不少。

关键是高三一轮复习书很厚,一般学校也就是照本宣科的过一遍,事实上,没有什么知识是一遍就能记住的。对于高考必考点来说,复习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相比之下,俞敏洪的方法是通过5轮扎实的翻译,彻底弄懂词义和搭配,同时提高了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经过多轮的重复,最终提高了考点记忆的熟练度。

通过翻译对比,加深了对英语句子结构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写作表达能力。写作是很多学生的硬伤,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写作,问题主要在句子结构,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最后,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俞敏洪的专注。全班就他一人在考前将这300个句子学得滚瓜烂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的这种专注和坚持的毅力,在我们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

我经常对学生说,好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听话照做。一个老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可以使学生少走许多弯路。人的惰性促使大多数学生喜欢寻找学习的捷径,却不知道,最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如同“安全是回家的捷径”一样,欲速则不达。

03

历史局限

1980年左右的高考,比较注重语法和基础知识的考核。如今的高考,以英语的实际运用为考试方向。所以,300个语法句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考英语的需要了。

300句含量有限,不能完全覆盖高考英语所有的知识点,会出现许多考点遗漏。所以,不能将重点全部压在300句上。应该在反复练习300句的基础上,系统学习一轮复习书和课本。

俞敏洪参加高考的年代,英语是全国统考,有汉译英题型。现在,许多省份自主命题,大多没有汉译英考试题型。所以,要适当调整学习方法。

此外,英文原文也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不是唯一的正确表达方式。反复的汉译英练习,追求与原文一致,也限定了学生的思维,对于中等偏上的学生来说,形式过于死板。

还有,因为现在大多数的省份都考听力,这些句子缺少音频,很多学生无法跟读,不利于听力和口语的训练。

这些都是我们在模仿的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

04

博采众长

英语学习,词汇先行。上海张思中的集中识词法,强调先集中通过语音音节记忆单词的方法,突破高中英语单词,适合参加各种考试的高中学生模仿。

钟道隆教授的听写法,使用精听+听写的方法,突破听力,比较扎实的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李阳的大声背诵法,有助于单词记忆和口语水平的提高。新高考之后,北京、上海、湖北、江苏等省和直辖市都增加了口语考试。语言运用的趋势。

李岑的精读原著法。英文原著精读,可以提高句子理解能力,扩大阅读量,巩固词汇。现在的高考英语试题,阅读文章占比很大,文章来源多为外刊和英文原著。培养阅读习惯,要从小开始抓起。

题海战术几乎是所有学校的应试法宝。但是,在刷题的同时,不要忘记钻研阅读理解题的问题。从问题的每一个选项,推测命题人的心理,即出题意图,分析出题规律,总结解题规律。

学无定法。要学会批评性的借鉴别人好的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年味的作文 记住这一天作文 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担当作文 作文网 桃花作文 精选作文 中秋节作文 自信作文 作文读后感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 妈妈的爱作文300字 做汤圆作文 绿萝作文 初中生作文 赤兔之死高考作文原文 假期计划英语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 校园作文 打雪仗的作文 春节作文结尾 我的姐姐作文 桃花的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 过新年作文300字 出发作文 北京作文 英语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