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央媒看江苏

2020-12-01 14:15:01
相关推荐

打开江苏地图,中国大运河流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徐州、宿迁8个城市,“因运而生,因运而盛”,是运河沿线城市的共同传奇。当时代巨轮航行到新的历史起点,江苏如何书写大运河新的锦绣华章,如何打造大运河“江苏样板”,保护、传承、利用好这条华夏的文化血脉、经济动脉?

运河保护

——抓住文化的魂

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有6段河道、10个遗产点位于扬州,在运河沿线城市中均居首位。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积极开展文化传承传播,充分利用运河资源,在运河“三改二”工程基础上,扩建改建了施桥船闸、邵伯船闸,并把湾头古镇、邵伯古镇精心打造为旅游特色小镇。通过这些举措,他们在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上树立了“扬州样板”。

据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介绍,江苏在大运河沿线省市中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突出文化关键词,以文化的眼光,按照文化规律,统筹推动文保、生态、旅游、水利和城镇建设等,目前,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初具规模,亮点纷呈。

大运河在江苏境内并非一条单线,而是呈多线、复线带状分布,江苏“点线面”联动,科学把握点、线、面关系,把线性河道和紧邻河道的乡村、城镇串起来,把主干道及其支流覆盖的广大流域连起来,形成“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大运河文化廊道格局。

淮安是明清两朝的“天下粮仓”,“漕运”文化是其重要特色,“里运河文化长廊”重现了淮安“运河之都”的记忆;苏州是春秋时吴国都城,运河沿线吴文化遗址俯拾皆是……大运河在江苏串联起吴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推动大运河文化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朱民阳说,对运河文化的保护,是古老的大运河在新起点上的再出发,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运河传承

——筑牢生态的基

文化是运河的灵魂,生态是运河的生命。2016年,江苏提出并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建设,以运河为主干线,以扬州、淮安、宿迁和徐州等沿河城市为规划范围。在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引领的前提下,打造世界跨流域生态廊道建设样板区和淮河流域东部生态屏障。

长300多米的苏州宝带桥始建于唐代,是运河沿线最长的多孔石桥,其柔性桥墩工艺达到中国桥梁工艺的最高水平;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承载了无数江南记忆……这样的历史财富,都建立在良好的环境基础上。因此,苏州在运河保护和传承中,把运河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据了解,新一轮的苏州运河风光带建设总投资为73亿元,目前正在进行的运河沿线两岸186公里的“三违”(违章占地、违章建筑、违章码头)拆除整治工程,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从2018年1月开始,实施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把运河堤岸从4.8米提高到6.5米,守好运河安全底线。在此功能定位基础上,因段施策附加休闲健身、文化旅游、绿化景观等功能。

随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深入推进,运河文化慢慢走进学校、走进社区,来自民间的运河传承人队伍日益壮大。在扬州,1000多位市民成立大运河保护志愿者总队;在淮安,68岁的市民高虎退休后一直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采写运河的故事;在无锡,世居运河边的黄仁荣,以81岁高龄担任无锡运河窑址博物馆顾问,收集、整理窑址文化,为南来北往的游客讲解运河老窑“火红”的岁月。

运河发展

——画出新的美景

站在苏州狮子山大桥上,一边是高新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边是姑苏城水墨画般的粉墙黛瓦,京杭大运河奔流不息。

古往今来,运河不仅是星光璀璨的文明长河,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江苏段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社会经济效益发挥最为显著的区段,是“活的运河”的代表。2016年,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全线货运量近4亿吨,相当于10余条单线沪宁线的年货运量。

2017年9月,针对大运河江苏段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江苏提出“三个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和高效益的经济长廊)的建设构想。

无锡运河边的北仓门曾是江南规模最大的蚕丝仓库,已有百年历史。2005年,留学归来的郑皓华女士斥巨资修旧如故,将其改造成江苏省最早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江南大学教授徐诚一工作室落户7年,在此创作出了《阿炳》系列、《希望》等一批获全国大奖的作品。

“在运河城市建设中,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秘书长邓清说,WCCO通过每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推动世界运河古镇的合作机制,建立了运河城市、运河古镇与企业对接平台,联合、分享越来越成为世界运河城市共同心声。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大运河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大运河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积极因素,能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家的院子作文 不一样的风景作文 不会写作文怎么办 渴望作文500字 关于追星的作文 六年级作文350字 优秀作文1000字 关于美术的作文 三年级同步作文上册 三年级写事的作文 挫折作文开头结尾 自我画像作文 温暖的回忆作文 打磨作文 体育单招作文 向日葵作文三年级 四季风景作文 1000字优秀作文 龙舟比赛作文 雪的作文500字 描写西瓜的作文 新闻作文100字 高一作文500字 4级作文题目 坐飞机的作文 三年级写植物的作文 想象作文四百字 家风作文500字 大作文本 精益求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