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华禹钧瓷——卢氏钧窑(上)

2020-12-06 15:10:01
相关推荐

禹州钧窑于清朝末年在神垕恢复,恢复初期,从事钧瓷研制者约十余家,有个体也有官办。这十余家过去都不同程度地做出过重要贡献,其功不可没。因时间已久,沧桑巨变,大都改辙易途,另起炉灶,只有卢家能够坚持至今。卢氏祖先本是外地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他们筚路蓝缕由密县逃荒来到神垕,艰苦创业学习陶瓷技艺,后又仿制钧瓷,薪火相传连续六代而不辍。至今已从事钧瓷事业一个多世纪,并创出了“卢钧”品牌,在钧窑发展史上增加了新的篇章,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现根据史料和所见所闻作以下简述。

(1)艰难的创业之路卢氏祖先原籍山西省洪洞县,后迁入河南省密县卢岗寨村。据《卢氏谱志》(1997年版)记载:“卢氏出自洪洞盖古晋地也后以胜国迁民遂移来密因家焉。”密县位于禹州北部,与禹州仅一山之隔,故禹人过去俗称密县为“山北”,居民多以农耕为生。神垕是全国著名的瓷区之一,经济发达,有“日进斗金”之称,镇内所居之民多从外地迁来,无论士农工商,均有用武之地,密县居民迁入神垕者也居多。清光绪五年(1897年),卢振中、卢振太兄弟二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肩挑全部家当,扶老携幼,逃荒到神垕,定居于当时神垕镇一个贫民区——神垕二道街(现为神垕镇南大办事处)。卢家初来时,人地两生,举目无亲,又不懂陶瓷技术,只能靠下苦力度日,他们平时给地主种地,农闲时去窑场干杂活儿,或肩挑些瓷器(次品)翻山越岭、走街串巷卖钱,或换粮食养家糊口。如遇天气干旱,本来就贫困的卢家更是雪上加霜,只能靠吃糠咽菜过日子。(2)学习陶瓷技艺步入钧瓷恢复行列随着儿孙们逐步长大成人,振中、振太便带领他们到窑场拜师学艺。初学时,他们只能接触那些操作相对简单、工资收入不高、体力又非常笨重的工种——割笼(即制匣钵),以后又学会了陶瓷成型、施釉、画花、烧窑等,由纯粹的农民转变成了陶工。随之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全家命运也有了转机,不再受忍饥挨饿的奴役之苦了。晚清时期,钧瓷地位非常高,中外爱好古陶瓷的收藏家也日益增多,来神垕收购钧瓷的古玩商人络绎不绝,一件完整的钧瓷千金难求,甚至钧窑瓷片也成了“抢手货”。当时,一块好的钧瓷片可卖上几块银币。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神垕仿钧之风勃然兴起,不少匠师纷纷进行仿制,振中、振太也带领子孙们加入了仿制的行列。钧瓷恢复初期,仿制钧瓷者多是些陶瓷世家,因钧瓷技术已失传数百年,窑变技艺无人知晓,仿制者均是闭门摸索,密而不传。卢家是“外来户”,一般的陶瓷技艺尚不娴熟,仿制钧瓷的难度可想而知。振中气馁,兄弟分居,另谋职业;振太仍带领子孙坚持仿制而且老而不已,弥留之际,仍交待儿子们“要干下去,一定要仿制成功!”

振太去世后,其子天福、天增、天恩兄弟三人,秉承先父遗愿,苦心孤诣,决心要创烧成功。他们数以百计地改进配方和烧制方法,经过多年努力,终于烧出仿天青钧窑器,后又在天青釉的基础上创烧出了“抹红”、“飞红”、“大火蓝”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神垕伯灵翁庙及戏楼落成,卢天福精心制作两件钧瓷狮子驮宝瓶,安装于戏楼和大殿屋顶,瓶呈天青色,瓶座为莲花式,寓意“西方净土,一尘不染”,瓶体为葫芦型,象征智慧。光彩夺目,十分壮观,并铭记于《重修大殿暨戏楼道房碑序》中。铭文曰:“卢天福敬献大殿戏楼钧瓷宝瓶”。此瓶因“文革”被毁,后又把残瓶拆下,至今下落不明(笔者保存一块宝瓶残片,可供研究者参考,照片附后,大殿于上世纪70年代拆毁,宝瓶情况不详)。从“宝瓶”的整个制作工艺可以看出卢天福是个善于动脑,心灵手巧的匠师。卢天福敬献的所谓“宝瓶”,是一种古代建筑构件。所谓宝瓶,是戏楼(或大殿)正脊中间狮子驮宝瓶的习惯叫法,它是一个组合件,狮子驮的是一个葫芦状瓶,是多节组合,狮子是琉璃釉制成,其上只有一个钧瓷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后又被盗撬烂,剩余部分不知去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叙事作文800字 英语作文用英语怎么说 鹦鹉的作文 童年回忆的作文 作文150个字 拿手好戏作文 父母作文600字 难忘作文600字 500字左右的作文 春天400字作文 我好想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 温暖作文结尾 周记的作文 老师作文300字 春天英语作文 成长的作文素材 挫折作文素材 我的春天作文 自立作文 作文笔记 酸作文 成长400字作文 流浪猫作文 演讲稿英语作文 初一作文800字 写人作文600 张家界作文 叙事作文素材 初一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