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跨步小康 筑牢全民幸福生活——瓮安县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2020-12-06 15:45:01
相关推荐

核心提示:“全县上下一定要紧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根弦,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驰而不息查缺漏补短板,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8月13日,瓮安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召开,黔南州委常委、瓮安县委书记张文强说,要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确保瓮安53万人民阔步迈进全面小康幸福生活。

回顾瓮安县脱贫攻坚历程,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尽锐出战,合力攻坚,下派2805名县乡干部,实行“局长驻村、常务看家”,把最能打硬仗的精锐力量派到脱贫一线,调动全县资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2018年7月,瓮安县在国家第三方脱贫攻坚评估验收中,以综合贫困发生率1.22%,群众认可度96.73%的成绩脱贫摘帽,实现精彩出列;2019年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23户4225人全部达标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为0,返贫致贫风险户全部实现风险化解和动态清零。

脱贫攻坚以来,瓮安县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一次大巩固,全县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一次大提升,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全县干部作风得到了一次大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城乡基层治理更加有效。

打破瓶颈增添发展新引擎

“今年4月份,我们组集中种植蔬菜的土地全部修好了水泥路,收购辣椒和茄子的小货车能直接开到种植基地,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种植蔬菜产业的积极性,明年我还要扩大种植规模。”在瓮安县天文镇乌江村的板水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里,正在采摘辣椒的贫困户杨昌银高兴地对记者说。

以前的天文镇,道路硬化路段较少,运输车辆通行能力差,成为了当地产业发展的“绊脚石”,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愿在家发展产业,都选择出门务工。

从昔日狭窄坑洼的乡村小道,到如今宽阔平整的公路;从依靠肩挑背扛向外运输的羊肠小道,到现在的水泥路。现如今的天文,拥有瓮安北和港口两个高速收费站,瓮马铁路天文段已经实施,全镇三个村(社区)110个村民组已全部实现通组路硬化,辣椒、烤烟、茶叶、大棚蔬菜等主要产业基地已全部实现道路硬化。

天文镇天文社区的村民方天应说到:“现在路修通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他们办起了各类种植养殖合作社和农特产品加工点,我们跟到公司种辣椒、烤烟不再像以前那样苦和累了,收入也还可以,原来在城里买的房子,都不想去住了。”

在天文镇玉屏村白泥坝组收烤烟的村民王怀仁说:“这条路连通的土地土质都比较好,土地大块又平坦,很适合我们种烤烟。以前就是路太窄,路段坑坑洼洼、凹凸不平,雨天泥泞难行,晴天沙尘飞扬,道路坎坷,群众出行极为不便。修好之后,村民出行、耕种都方便了很多,对我们发展产业有很大的帮助,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现在的天文镇,展现出来的都是一条条平坦的乡村公路,一座座整齐亮丽的乡间新居。无独有偶,这样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在瓮安广大乡村比比皆是。

据了解,脱贫攻坚以来,瓮安县在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等方面投入资金300余亿元,全面补齐了农村在居住条件、交通出行、饮水安全等方面的短板,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更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硬件”落到实处,服务更要跟上。瓮安县实现了30户以上村民组硬化路、村级卫生室、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村级幼儿园全覆盖,开发了大量的农村公益性岗位,全县贫困群众得到了更好的医疗、更好的就业,贫困学生得到了更好的教育,贫困老人得到了更好的关爱。通过脱贫攻坚,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产业引领,跨步迈上小康路

初秋时节,丰收在望。日前,瓮安县猴场镇大金星村的黄桃基地里的800多亩黄桃熟了,望着黄灿灿的黄桃,村民们脸上笑开了颜。

8月19日,在大金星村的“老兵蟠桃园”内,几十个果农背着背篓,在林中来回穿梭;山道边的收购点旁,十多个村民忙着把新摘下的黄桃装箱,而等待装运上车的果筐堆起了长龙,好一副丰收盛景。

“现在在果园里采摘的有60多人,在收购点打包装车的也有60多人。从8月8日起果园开始进行采摘,目前黄桃采摘差不多都有20万斤左右。”看着桃园丰收忙碌的场景,瓮安县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代军满脸笑容。

据悉,目前桃园内黄桃的主要销售方式是客户现场来订购批发,多的时候一批运四、五千斤,少的时候也能有二、三千斤。在当日就有2个外地的批发商来进货,每一家收购都在2万斤左右。

“今年黄桃的品质不错,从这里开园就来收购了,每天都来收水果,在贵阳的店面上卖得还不错,目前都收了5万多斤了,今天还要拉2万斤回去。”收购点上,贵阳首扬水果超市的采购人员苏时江说,这里的水果非常受欢迎。

好品质带来好市场!据代军介绍,线上销售情况也十分火爆,每件黄桃12个7斤装,以每件88元的价格通过顺丰发到全国各地,截至当日已有近3000件了。“基本上每天都有,非常受欢迎,今年预计大概能采摘销售达150万斤。”

黄桃卖得好,代军高兴,附近的群众也高兴!据了解,果园长期带动附近300多户群众务工,其中建档立卡户就有80户。今年用工人次达到了一万多人次,发放工资大概70多万元。

今年57岁的大金星村村民高复秀,就是一位长期在果园务工的建档立卡户,她从果园开始运行就一直在务工。“在这里做工80元一天,这两天忙的时候能有100元,比以前好多了,有活路做得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有二、三千块钱。”

高复秀告诉记者,自己家里有8亩地,以前家里的地全是种稻谷和苞谷,没有收入。现在流转一半土地给果园,剩下的土地在村干部推广下种了太子参,再加上在家门口做工,生活越来越好。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瓮安,如高秀复一样的群众还有很多。瓮安县认真对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推进全县以药用银杏为主的中药材主导产业,烤烟、茶业、蔬菜、生态畜牧、精品水果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五特”产业发展,成立六个产业专班,创新实施“三支部”组织机制,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据了解,截止今年上半年,瓮安县种植中药材4.9万亩,欧标茶园面积20.81万亩,烤烟2.15万亩,蔬菜24.4万亩(辣椒15.5万亩),精品水果10万亩,出栏生猪21.8万头,生态家禽累计出栏162.89万羽。其中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677.84元增长到2019年的9512.14元,年均增长28.85%,持续高于全县农村人均增长率。

群众当家创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白墙绿瓦的房屋,绿树成荫的景致,整洁干净的街道,堆放整齐的农具,宽阔漂亮的休闲广场,写着名言警句的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还有在凉亭里悠闲下着象棋的老人......8月26日,走进瓮安县永和镇长岭村,这个曾经是当地群众口中“穷乡僻壤”的地方,如今已然华丽转身,变成了“有品质”的“美丽乡村”,成了当地的一个“品牌亮点”。

“讲起以前我们村子,那是完全不好意思讲出口啊。路特别烂,而且路还脏的很,牛马的粪便经常在路边看到,垃圾也乱扔,那时直接不想出门。”凉亭里,正在乘凉的78岁老人罗帮道向记者诉说着村子的过往,“脏乱差”是村子的真实写照。

“现在村子里啥样都有了,党和政府帮我们完善这些,有水有电路又通,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凉亭里的另一位70岁老人罗帮详也讲述着村子的变化。

脱贫攻坚以来,长岭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村级阵地建设,逐步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农民收入、拓宽了村级服务功能。

“村子的基础设施全部都完善了,这些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他们都想守住这份好环境!”长岭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陈绍发告诉记者,群众都积极参与到村子的治理,每隔一段时间就事论事公正评判,红黑榜公示有奖有罚并进行通报,做到“比一比、评一评、讲一讲”,群众积极性大大提升,卫生环境自然就好了起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实现乡村振兴发展,镇与镇比、村与村比、组与组比,在瓮安已经是常态化了。

瓮安县猴场镇的金竹村,是一个由原来5个小村合并而成的大村,有村民2269户8790人,如何有效管理人数较多的大村,对村支两委是个考验。金竹村委会几经思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把原来的5个小村分为5个片区,成立5个社管委;再以每个片区的村民组为单位设立理事会,从乡贤寨老、老党员、成功人士、大学生、网格员等之中,选出群众认可的5到7人担任议事成员,把所有的这些如民事纠纷调解、乡村环境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责任和权利义务下放,由村民参与共同治理。”金竹村委会主任王坤介绍,张贴红黑榜,每月通报嘉奖一次,各组理事会之间、各片区社管委之间,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以前牲畜粪便在路上到处都是,婆媳邻里之间经常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闹矛盾,前些年还有争当贫困户的人......这些现象现在通通不见了。”金竹村陈家寨组理事会会长笑着说,大家相互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把坏习惯转变成了好习惯。

见微知著!脱贫攻坚以来,瓮安县全面推行“农事村议”,建立596个议事小组,246个社管委,以村民小组或自然寨为单位组建理事会986个,议出群众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体责任,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安居圆梦幸福生活别样美

从一个小山村里为生计发愁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在城市社区里管理着一栋楼的楼栋长、以及“调解站”的站长,生活翻天覆地的巨变需要满足几个条件?瓮安县银盏镇江口坝社区的张仕英用她的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党的好政策、感恩的心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和努力。”

张仕英曾是省级二类贫困村瓮安县岚关乡章阁村的村民,在她的印象中,以前村子群众思想观念守旧、没有好的产业、基础设施不健全,一直得不到好的发展,家里每年的收入微乎其微。

“整个村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每个星期赶场的时候都要走20多分钟的路才能坐到车,坐上车还要花半个多小时才到乡镇。而且村子里没啥产业,自己在家里就是种点苞谷,喂点鸡、喂个猪,只有丈夫在外面打工,养活一家人,还有娃娃读书,一家的担子都在他的身上。”张仕英感叹:“那时候就一直想这日子啥时候能看得到头啊!”

转变的契机到了,2018年3月,瓮安县银盏镇江口坝社区成立,张仕英一家于4月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了这个地方,从此,她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干净舒适的环境、崭新靓丽的楼房、孩子不用走山路就能直接乘车去上学、走两步就能到超市购买东西、社区还有医务室方便一家人看病就医……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帮助下张仕英还得到了社区物业公司一份做保安的工作,生活肉眼可见的逐渐变好,让张仕英心里的一团火熊熊燃烧着。

她每天努力的工作,巡逻、看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等等,她负责的态度、热心的举动,让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和社区的群众们看在眼里。

天道酬勤。接下来的日子里,张仕英被安排在社区警务室工作、被选举成为了C2栋1单元楼栋长,后来又担任着社区家政服务培训的负责人、维护社区和谐氛围的“姨妈工作站(巾帼维权岗)”的站长。

身份的改变始终也没能改变张仕英那朴实、热心的性格,她开始更加努力的为群众做事,卫生管理、邻里纠纷协调、就业宣传、安全安保等等,每一项工作她都全身心投入,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用行动感恩党的好政策,为社区和谐发展贡献力量。2018年张仕英被江口坝社区支部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评为“先进个人”,2020年更获得了“2019年度社区劳动模范”的荣誉!

“现在我与丈夫的收入加起来一个月就有6000多的收入,以前在家的时候真的是想都不敢想。”张仕英激动地笑着说。

张仕英不是个例,社区内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而生活变好的大有人在。他们不仅住上了好的房屋,拥有了好的生活环境,江口坝社区还依托位于瓮安经济开发区的地域优势,成立了“创业就业指导办公室”,与周边 25 家工业企业签订就业帮扶协议,通过现场招聘和“订单”招聘,为社区居民提供了1300 多个就业岗位。

据了解,江口坝社区地处瓮安县城城郊,是典型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现有搬迁群众790 户3568 人。而如今,通过在社区内的藤编厂、香厂、羽毛球拍厂等“扶贫车间”上班,实现了户均就业 1.8 个,群众人均年收入从 2018年7687元增加到9160元,增幅达 19.15%。

书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江口坝社区所呈现的景象,也是瓮安县整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缩影体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瓮安县全力保障搬迁对象的目标,促进和巩固瓮安县脱贫攻坚成果!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卢泰铭

编辑 梁晓琳

编审 张发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向往的生活作文 关于奉献的作文 雪作文300字 冬天作文500字 初春的作文 春节作文的开头 奋斗作文800 乡村景色作文 说明文作文400字 积极向上的作文 真情流露作文 英语作文30字 杭州西湖 作文 梧桐树 作文 黄鹤楼作文 礼物作文400字 腊梅作文 醒来 作文 碰撞作文 旅行作文600字 写人叙事作文 青春作文500字 描写妈妈的作文 植物作文400字 关于想象的作文 游乐场的作文 人工智能作文 二年级作文题目 第一次作文400字 回忆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