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警察与赞美诗》:守望信仰之光 不做被命运放弃的流浪者

2020-12-08 09:20:01
相关推荐

罗曼·罗兰曾说:居于一切力量之首的,成为所有一切的源泉的是信仰。而要生活下去就必须有信仰。

欧·亨利是美国20世纪初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刻画的人物形象极富戏剧色彩,故事情节都在情理之中,小说结局却在意料之外。读来既令人啼笑皆非、忍俊不禁,又充满哲理,发人深省。苦难的命运赋予了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他善于塑造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从而找到打动读者的微笑和心酸。

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年轻的流浪者苏比为了去布莱克韦尔岛监狱过冬,尝试了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的办法,却都以失败告终。而当深夜里的苏比被教堂里演奏出的赞美诗所感化,心里涌起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勇气时,却被警察送进了监狱。

初读这部作品时,一度认为这是作者在讽刺当时那种是非不分的社会和混淆错位的生活观念,反映下层劳动人民在艰难的现实面前,无法安身立命和卑微无助的生活窘境。但随着年龄的渐长和阅历的丰富,再次重温这部小说,却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人们只有在信仰的激励下,才愿意发自内心的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达到自我价值向崇高信仰的飞跃,实现自己远大的梦想,展示生命存在的意义。

消极的人生态度,决定了苏比荒诞的生活

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

苏比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他的身上穿着不合体的衣服,脚上穿着破烂的鞋子,顶着肮脏蓬乱的头发,游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饿了,随便吃别人剩下的残汤剩羹;困了,随便在公园的长凳上酣然入睡。久而久之,他的目光所及之处,不是街边的餐馆小店,便是自己容身的公园长凳,而他也渐渐地习惯了这种风餐露宿的流浪生活,甚至这些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可是冬季的严寒却无时无刻在侵袭着他,每天晚上,苏比只能把报纸当作被子盖在身上来抵御呼啸的寒风,在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公园长凳上,他蜷缩着身子,难以入眠。其实很多年以来,苏比的冬季都在监狱里度过,那里的生活才是他梦寐以求的,在那里,没有寒冷的侵袭和警察的盘查,他不愁吃不愁穿,里面不仅有舒适的床被,可口的饭菜,而且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消磨时光,苏比感觉到监狱里面的生活很惬意。

于是,他开始绞尽脑汁地筹划怎样才能再次去监狱过冬。他先后实施了好几次行动想让警察逮捕他:到餐厅骗吃骗喝,用石头砸商店的橱窗,调戏街边的少妇,行窃等等。但命运之神总是笑着让他和身边的警察擦肩而过,苏比的六次尝试均以戏剧化的失败而告终,他想去监狱的目的最终没有实现。

没有人愿意过好逸恶劳的生活,然而很多时候,坚强与妥协就在一念之间。年轻的苏比,曾经有过温暖的家庭,有过远大的理想,有过未来的希望,有过勃勃的雄心,也曾经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沉重生活的压力下,苏比却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最终,他选择了消极的人生态度,放弃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从而成为了生活的奴隶,沦落为街边的流浪者,丧失了做人的尊严。

缺乏信仰,形成了苏比狭隘的思维模式

自身环境:群体思想的高度,最终决定了自己认识的高度流浪者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周围的人们大多都是以一种或同情、或厌恶的眼光对待他们,没有人会过多的在他们身边停留,没有人会刻意关注他们的生活,更没有人愿意去了解他们的思想。

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在多年的流浪生活中,这些人习惯了人们的居高临下,习惯了别人的施舍,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职业性讨好的微笑和低到尘埃里的仰望。由于经常受到人们的白眼和嘲讽,得不到温暖和关爱,所以他们的行动便容易走向极端,内心也变得越来越狭隘,容易曲解他人的善意和误会他人的好心。正因为他们见惯了人间冷暖、世间百态,所以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便会消极和抵触。

人类之所以会不断进步,是因为有信仰,有梦想,有希望,还有竞争对手的存在。这都会无形中促使自己去学习,去努力,去克服人生中的一个个障碍,从而超越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优秀。但苏比接触到的都是流浪者,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的身心已融入了这个群体,所以苏比也从来不觉得自己的职业有多么可耻,更谈不上有什么更高的追求,他就像是缺少灵魂的躯体一样行走于人世之间。

社会环境:物质生活的救助,无法填充精神上的空虚可是对苏比这样一个灵魂高傲的人来说,施舍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为了解决因各种原因游荡在社会上的乞讨者,地方官员想出了各种办法,许多机构纷纷开办了各类救济站,虽然饮食的花样不算太丰盛,但解决温饱绰绰有余。每个流浪者去了之后,都会被要求遵守救济站里的管理规定。为了让每个流浪者在那里都能养成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每晚临睡前必须要去洗个热水澡,即便有抗拒者,救济站里也会派专人押着去浴室;为了避免浪费,必须进行各种登记后才能去厨房吃面包。

但这部分人由于从小没有接受过文化知识的教育,流浪的生活中根本没有得到过心理上的正确引导,他们的内心大多敏感而自卑,生存的理念也往往和人们背道而驰,苏比就是这样,他从来不去那些地方,他已经习惯了乞讨过生活。他觉得,既然救助站是为他们这一类人提供服务的,那么在救助站里自己应该是大爷。因而救助站里的那些规矩和要求是对他精神上的侮辱,是侵犯了他的个人隐私,所以他根本瞧不起那些地方。

救助,在短时间内,的确能解决流浪者的衣食住行之忧,避免了他们朝不保夕的困顿生活。然而流浪者的这些狭隘思想是长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而形成的,偏执自卑的扭曲性格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救助。一个人身体上的饥饿容易解决,思想上的贫瘠和精神上的空虚却最容易被人忽视,地方官员恰恰忽略了这最根本的一点,没有对症下药。

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身体的改造只是表象

法律虽然铁面无私,照章办事,至少没那么不知趣,会去干涉一位大爷的私事。

流浪者们因为生活所迫,常常穿着破烂的衣衫,放荡不羁的游走在各个地方,这样的人群这样的行为势必会极大的影响到市容市貌美观整洁,让人生厌。而且他们要经常面对警察们的巡逻、盘查、驱赶,因而,他们白天不能去繁华的市中心行乞,晚上不能随意的留宿在公园。但是在他们多年的流浪生涯里,逐渐也摸索出了一套对付警察的方法。就如同猫和老鼠的游戏一样,他们很清楚只要不触范警察的红线,打好法律的擦边球,他们的身体永远都是自由的。

苏比的目的只是为了去监狱过冬,所以他始终小心翼翼地在法律的红线内进行策划。至于杀人放火巧取豪夺这些犯罪的勾当,他也从来不敢去想,更不敢去做。

由于苏比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仅仅只把监狱当做了避难的场所,内心根本没有丝毫的悔悟,所以他每次在监狱度过3个月后,依然会重操旧业;而到了冬天,又故伎重演,再次想方设法去监狱过冬,就这样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警察是法律的执行者,他们想让违法犯罪分子通过在监狱里的强制改造,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然而监狱只是对犯罪分子的行为进行着约束和管教,使他们的言行符合法律的强制要求,但是这些人的精神世界却并没有因为身体上的改造而发生变化。这种没有直击心灵、没有实现内心彻底醒悟的改造只能是隔靴搔痒。

做有信仰的人,守望信仰之光,刷亮生命的色彩

马克斯威尔·马尔兹曾说: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他们战斗。

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叙事手法在小说中塑造了个性鲜明的流浪者苏比的形象,语言简洁明快,构思巧妙独到。通过对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的深思,我们能够从内心深深地感受到信仰是每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一团熊熊烈火,生命因它而温暖和明亮。正如文中的赞美诗一样,它呼唤着人性的回归, 象征着是精神的寄托。苏比无意中听到了教堂赞美诗的音乐瞬间迸发出了内心的力量,其实激发出的正是苏比信仰的力量。

这神圣的信仰之光顿时驱散了苏比心灵的阴霾,他的内心油然生起了洗心革面的想法,这正是对灵魂的洗礼,是真正改变苏比内心的伟大力量。他猛然意识到,自己当前的生活是多么可悲,他暗自下定决心,明天就去找工作,不管工作多苦多累,他都要扛下来,做回真正的男人。只有这种力量,才能让一个陷入泥坑的灵魂得到重生,才能让一个人从黑暗中重新走向光明。

信仰对于普通人来说,它更像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坚持、一种希望和一种持久的力量。每个人的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和价值取向都不尽相同,所以信仰的内涵因人而异千差万别。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是根据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幼年时,父母离异,家境贫寒。母亲再婚后,他经常遭受继父的虐待,童年时期灰暗的生活没有一丝色彩。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到来,中年的克里斯被迫失业,妻子由于无法忍受长期的贫困生活而离他远去。克里斯不仅要面对失业的困境,还要独立抚养儿子。虽然他也四处找活干,但却一无所获,最终被房东赶了出来,只能流落街头。即使这样,克里斯却始没有向生活屈服,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后,最终靠着自己的坚持和坚毅,克服重重困难,开办了自己的股票经纪公司,成为了知名的金融投资专家。

苏比和克里斯同样为社会底层的流浪者,同样被命运抛向了生活的低谷。但克里斯由始至终,没有向他人示弱来博取同情,没有向他人装可怜来乞求施舍。他一直坚信只要坚持到底,向困难挫折抗争不息,就一定会有美好的生活。这是他的意志,也是他的信仰。因此,克里斯才走出了和苏比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信仰是我们的精神依托,是我们心中最后的坚守。我们都渴望一帆风顺的人生,但生活却很现实也很残酷,压力和打击便是它设置给人们的障碍,而这也是生活的常态。每个人的一生都如同一次长途跋涉,路途遥远,崎岖坎坷,很多时候,自己跌得鼻青脸肿,不成人样。但只要自己的信仰不被泯灭,方向就不会迷失,即使四周冰天雪地,也一定会看见寒冬之后的春暖花开;即使满脸泪水涟涟,也一定会看见痛彻心扉之后的如花笑颜。在任何时候都要为心灵留下一些空间,用心耕耘好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因而,做一个有信仰的人,守望信仰之光,一直坚定地走下去,那么,任何阻碍都不会成为自己放弃信仰的理由,最终就能摆脱苦难命运的束缚,从而远离荒诞的生活,活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题目亲情 暗恋的作文 这一天作文 作文 我的名字 小学的老师作文 秋天的作文怎么写 小松鼠作文 我和爸爸作文 春天300字作文 家乡作文800字 母亲600字作文 感动600字作文 生日快乐作文 写感动的作文 感动中国作文 见闻的作文 与众不同作文 三年级上作文 变化作文素材 善意作文 春天里的作文 关于爱国作文 作文学习 泰山的作文 青春期作文 家乡的特产作文 小狗作文300字 重拾 作文 梦想作文500 写端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