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目送》: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2020-12-08 11:50:01
相关推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中有两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写尽别离之苦,可也分明有渺沧海之一粟的广阔胸襟。生死离别见得多了,便也看得淡了,无须啼哭扭捏,像个小姑娘似的让人笑话。

在《目送》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毫无疑问,《目送》是一封家书,故而含情脉脉,感人至深。

龙应台以细腻温情的笔调,以慈悲的情怀,宠辱不惊的写了三代人的生死别离,贯穿三代人的那根线便是龙应台自己。

01儿子远去的背影

《目送》是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

在现代文学史上,谈及“目送”和“背影”首先想到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那是父子间的暗自抗衡,温情中带着酸楚。龙应台也写背影,她写的背影不是某一时的片段,而是在整个人生旅途中的深情追问。

龙应台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以柔克刚,或者说是为母则刚,她成熟了。用爱融化了儿子,融化了父亲,也融化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目送》不过千余字,过半篇幅在写安德烈,这样的安排本身就是母亲对儿子的溺爱。

龙应台从安德烈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写到他读大学。《目送》中龙应台苦心孤诣地营造各种目光相接的场景。儿子小时候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知所措,怯生生地一直回头找妈妈,此时的龙应台享受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象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

这是作为母亲的天性。

到了安德烈十六岁到美国作交换生,她去送行,明显感觉到儿子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龙应台的头只能贴到儿子的胸口,好象抱住了长颈鹿的脚。妈妈的头到儿子头的那一小段高度,便是少年人挣脱藩篱的痕迹。

这一次,龙应台一直在等候,等候儿子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二十一岁,安德烈上的大学,正好是龙应台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也戴上耳机。

小时候频频像母亲求救的小男孩长大了,他有了自己想要保护的女朋友,不需要妈妈保护了,可作为母亲,龙应台还是沉浸在幸福的情绪中,直到被儿子的漠视戳破。

每一代人都是这样,依赖,挣脱,伤害,逃离,原谅。不,也不一定原谅,除非有一方让步。这是很困难的事,意味着要打破自己固有的感情导向,去向最亲近的人妥协认输。

人总是很奇怪,打碎了陌生人的杯子,一定要赔一个比之前更好的,可打碎了自己人的杯子,却希望得到缄口不言式的无限包容。那是因为人们知道最亲近的人最爱自己,既然如此,行为和情感就必须对称,可提出这样要求的人对自己却不加约束。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有句台词: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和错误之一,就是把我们最糟糕的一面,留给了我们最亲近的人 。

最后还是龙应台做出了妥协,她彻底醒悟,不再执着于儿子对自己爱的回应,她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不必追,这是龙应台用一生才明白的道理,年轻人渴望出发,他自有他的路去走。

02父亲远去的背影

《目送》中最煽情的一段,便是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送做教授的龙应台到学校,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父亲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

每每读之,潸然泪下。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安德烈前面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向儿子妥协,在龙应台面前,父亲向女儿妥协。龙应台同时拥有两种身份,既是母亲又是女儿,给她这两种身份的是她最爱,也最爱她的两个男人。

父亲开着小货车离开,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龙应台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而安德烈不愿与母亲同行跳上公共汽车时,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邮筒代表守候,它杵在地上,不会动,是作为母亲的龙应台被动与儿子的渐行渐远。皮箱代表远行,它有四个轮子,会动,是作为女儿的龙应台主动与父亲渐行渐远。

终于,父亲去世了。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她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也真是“斜风细雨不须归”了。

《目送》中龙应台塑造了两个需要被照顾被呵护的男性形象,儿子二十一岁,父亲卧病在床,这二人人生的辉煌岁月被她有意无意的隐藏。龙应台想写的是最纯洁真挚的部分,无须世俗的成功加持,这样的关系才纯粹。

龙应台以她流畅的笔法写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这慈悲情怀,流淌于各章的字里行间。

03母亲在,人生尚有归处

父亲去世后,龙应台与母亲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如果说安德烈的长大对龙应台是生离,父亲去世对龙应台是死别,那龙应台与母亲这对共同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母女,已然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女。

女人更懂女人。

龙应台的母亲叫美君,六十五岁,她还去纹眉,纹眼线。七十多岁了,还在问龙应台要不要去隆鼻。去做各种让自己美丽的事情。

这样的谈话多像两个少女之间的谈话,活泼俏皮,令人不禁莞尔一笑。

到了九十多岁,美君生平第一次搭捷运,龙应台给她拍照片,这才注意到,她穿着黑衣白领,像一个中学的女生。这时的美君已经老年痴呆,什么都不记得了,她仍然记得美,这是女孩子的本能。

人们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不喜欢这句话,好像在利用父母,把他们当做人生的停靠站。应该是父母在,人生尚有归处。离开父母很容易,又有多少人能及时回到父母身边呢?没有了父母,我们的出发便失去了意义。

九十多岁的美君对龙应台来说只是一个象征,寄托着她儿时的旧梦。美君再也不用去织一张客厅大的渔网换80块台币了;再也不用去养猪,做很粗的劳动,穿着套鞋,踏进小河里去割草;再也不用借钱去交女儿上大学的学费。

她只用像中学生一样,穿的漂漂亮亮的让女儿拍一张照片就足够了。这时的美君才回归到母亲原本的意义,她只做一个母亲,而不用去做各种各样的职业。

《目送》创作于2004年,彼时龙应台父亲的逝世,让她体味到人生如同“暗夜行山路”。这时她才明白,“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朱自清的《背影》写出了男性之爱的沉重如山,龙应台的《目送》则写出了女性之爱的柔情似水,一刚一柔,堪称描写亲情的文学双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人和事的作文 优秀作文450字 陌生人敲门作文 编故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四年级描写动物的作文400字 人间真情的作文 关于写爸爸的作文 写花的作文300字 让生命充满爱作文 我们的校园500字作文 蚕丝被英语作文 记事作文350字左右 我的绝招作文500字 乐观心态作文 关于贵州的英语作文 喜悦的眼泪作文 开学随想作文600字 推荐一本书的作文100字 父亲的爱作文350字 新学期新计划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我未来的生活 实践出真知作文 幸福在心中作文 我的学校一年级作文 时光依然作文 我的家乡徐州作文300字 我的心里话作文400字 修自行车的作文 观察绿萝的作文400字 描写兔子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