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穗子的动物园》:动物凶猛 人性残酷 但严歌苓仍说 人间值得

2020-12-09 00:50:01
相关推荐

小时候,非常“迷”央视的《动物世界》。因为它把动物世界的“江湖气”,拍得非常迷人。

前几年,看了BBC出品的《小巨人》,更加激发了我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

我始终相信,“动物世界”就是人类世界的一个镜像。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也好,E.B.怀特的《夏洛的网》也罢,文学的隐喻就是一个例证。

在2020年这个极为特殊的清明,当我读完严歌苓的《穗子的动物园》,我更加坚定了这个看法。

这是严歌苓唯一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合集。延续了她一贯的创作风格,《穗子的动物园》细腻、柔情,用篇篇充满了“洛丽塔”气息的“动物小传”,勾勒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动物世界”。它干净、纯粹的外衣下,是严歌苓对于人性复杂性的哲思和深刻剖析。

正如她的寄语所言:别总记着,是我们在喂养它们,其实已忘了,是它们一直在喂养我们。一个动物世界,不只是一个生存世界,还是一个洞察人性的平行空间。

遍阅山河,为何依然人间值得?因为凶猛中的倔强、残酷之下的平顺,足以滋养灵魂。

为了活下去的“凶猛”,其实是生命的倔强。

无论是早期的《雌性的草地》,还是移民后的《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陆犯焉识》,严歌苓始终用一支笔探究人性的复杂。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折射出她对人性的哲思和批判。

我一直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为她提供了这些创作灵感?直到我读完《穗子的动物园》,我才明白,是动物“喂养”了她的创作,使得她对生命、对生存有着丰富的理解与感触。

在《麻花儿》一文中,黄母鸡误吞了我的20颗玻璃珠,外婆近乎解剖般地给它做了一个不施麻醉的手术。叫得像一个丧妇般绝望的黄母鸡,趴了几天窝,翻着灰白的眼,最终还是从窝里站了起来。有其母必有其女。麻花儿遗传了黄母鸡的“凶猛”劲儿,在少年们如雨的弹弓子弹追逐中,九死一生,最终挂着一只已经脱眶的、干瘪的眼珠,生还归家。

《麻花儿》;

读严歌苓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物面临着的生存困境,首当其冲是“活着”,那种建立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资料基础上的“活着”。比如,《扶桑》中那个“带一嘴黑色膏药渣子,把端来的粥呼呼喝干净了”的扶桑,《陆犯焉识》中那个把学富五车的智慧全部运用在“以最少的食物获得最大的饱腹感”的知识分子陆焉识等等。

严歌苓本着一种基于人道主义的朴素认知,将这种“生存之道”写成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寓言。而这种严氏生存哲学,就来源于《穗子的动物园》。这里的“动物主角们”,用一种原始而质朴的方式,践行着一个最古老的的生存哲学——活下来,不计一切地活下来。

无论是《麻花儿》中做“不麻手术”的黄母鸡、九死一生的麻花儿,还是《壮壮小传》中在打狗运动中飞奔求活的壮壮,动物们为“活着”历经万难,如同人一般,反抗绝望。因为,有一种“滋味”,只有活着才配享有。

那是麻花儿那颗被打瞎的眼珠最后摄入的“蓝天白云、绿树白花”,那是顾妈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日日为猫咪炖的一碗“鱼肚杂”,那是壮壮在德国郊外的森林里日日不误的“狗PARTY”,那也是潘妮和坎贝尔这对“跨物种伴侣”的互相慰藉……

连动物都深谙活着的滋味,更何况人类呢?

《壮壮小传》;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人类生存的秘密不在于只是活着,而在于为什么活着。曾经,李诞的一句“人间不值得”,无意中击中了现代人无处安放的生存苦闷,逐渐演变成类似于“人间失格”那般自暴自弃的绝望。

可是,见过了疫情之下的人间百态,我们谁还敢说“人间不值得”?!

正如严歌苓在散文中这样描述她的移民生涯:“呆下来,活下去。”我相信,这种近乎屈辱般的顽强,正是她从动物身上获得的一种生命的倔强。活下来,才有希望;活下来,幸福才可期。

绝境中的人性拷问,才能唤起善良。

严歌苓从来不满足于当一个仅仅讲好听故事的作家。她把这些故事,变成一个探寻人性本质的入口。《穗子的动物园》也是如此。

严歌苓在每一篇“动物小传”中,都将“动物主角”放置于一个极致的生存环境中:《麻花儿》中的“禁养动物运动”对麻花儿的绞杀,《礼物》中那个激发了猫咪绝食身亡的陌生环境,《壮壮小传》中的漫长的“打狗运动”等等……这些“极致环境”,不仅彰显了动物们的生命力量,更是揭露了人性中扭曲、丑陋、残酷的一面。

《布拉吉和小黄》;

《壮壮小传》中,保姆宋女士“度过了人都活不好的年代”,自然便对壮壮的“满目疮痍”无动于衷,坚信“一条狗不缺吃不缺喝还不干活儿,就够有福了”。这种情感上的隔绝,不正如同当下“吃瓜群众”们不嫌事儿大的心理?

《布拉吉和小黄》中,那个吞了一瓶安眠药的女作家,被脱光了衣服,躺在走廊上。因为输液输氧排液而被撩开的被单,时常“忘了或者懒得”盖回去。女作家的“裸身给多少猥琐的目光刮伤”。这种对他人痛苦的漠视,不正如同疫情之下,某些群体、某些国家对绝境之人的“落井下石”?

《麻花儿》中,因为外公代为管教了几个偷桑叶的“孩子”,黄母鸡的十只小鸡雏,就被“一碗毒米饭”毒死得只剩下了“被兄弟姐妹们挤到后面,没抢着被下了毒的米饭”的麻花儿。这种将他人的善视为恶、恩将仇报的狠毒,不正如舆论场上常见的喷子和看客?

对于这些残酷,严歌苓在《布拉吉和小黄》中写道:我最终没有鼓足勇气,也缺乏那点残酷和好奇心。尽管她用犀利冷峻的笔锋,在童话般的“动物小传”中,揭露人性的丑恶,但是,她又用温情细腻的笔触,挖掘生存世界中美好、充满希望的一面。

比如《猫咪》中的结尾:

猫咪是伤心死的。祖母去了医院,没有再回来,猫咪感到它被祖母遗弃了。妈妈又把它从家里带走,带给一个陌生人,连祖母那一丝丝气味都根绝了,猫咪不知自己干了什么,让人那么绝情。也许,猫咪比我们想象的都重情,它是决意要给祖母陪葬的。

《礼物》;

这种对“极致环境”书写的执着,源于严歌苓对人性之善的笃信。她曾说:“只有在极致的环境被唤起的善良,才证明了人性是还有希望的”、“我的写作,想的更多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人性能走到极致。在非极致的环境中人性的某些东西可能会永远隐藏”。

最近,有新华社推出的纪录片《英雄之城》刷屏了朋友圈。很多人说,看得泪目。很多人说,此生无悔入华夏。感动我们的,难道不正是一种“极致环境”中彰显的人性的光辉灿烂吗?人间值得!

遍阅山河,人间值得!

《穗子的动物园》延续了严歌苓一直以来以生存写人性的叙事逻辑。这种温情、细腻,甚至带着“洛丽塔”气息的、干净纯粹的书写风格,并非空穴来风。

这源于严歌苓复杂的人生经历。她独特的经历,酝酿了严歌苓宽厚的文学情怀与气象,因而在生存主题叙事中比其他人多了一份悲天悯人。

1957年11月,严歌苓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爷爷是留美博士、著名翻译家,母亲是一名演员,父亲肖马是一名作家,著有作品《铁梨花》等。

严歌苓成功继承了家庭的文学和艺术细胞。12岁那年以文艺兵入伍。随军记者的经历,激发了她体内潜藏的文学基因,让她从一名舞蹈演员,成长为专业作家。

30岁时,她背井离乡去美国留学。凭借个人之力赚取生活费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文学硕士。在异国他乡,她当过照看小婴儿的保姆,照顾过病人,还当过服务生。孤寂生活和巨大的生存压力激发了她的写作灵感。

35岁时,她和外交官劳伦斯结婚,从此开始了在芝加哥上课和在旧金山写作的“双城生活”。在《穗子的动物园》中,严歌苓也用很多笔墨书写了她的异域生活经历。

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理想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部作品就是作者自身经历和性格的现实化塑造。严歌苓学贯中西、遍阅山河的经历,成就了她对生存主题的独特观察视角和书写风格。

《穗子的动物园》也好,《小姨多鹤》《陆犯焉识》等其他小说也好,严歌苓始终在表达一种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反抗与忍耐,为困境中的人们寻找突破口,为挣扎在现实生存中的人们寻觅一条幸福与希望的道路。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听一听这位遍阅山河的女作家的建议,看一看她用文学世界审视过的人间?——遍阅山河,依旧人间值得!

《穗子的动物园》,这一碗掺了一点人性苦涩、但依然甘甜的鸡汤,我先干为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一年级 写小作文 英语初中作文 作文读书 山作文 精神作文 议论作文 作文50 信作文 作文家 美丽的作文 美丽的 作文 作文《家》 初中的作文 450作文 我们作文 作文翻译 作文美食 作文动物 推荐作文 事作文 作文优秀 作文家乡 作文优秀作文 的故事作文 自己作文 篇作文 作文800字作文 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