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鲁迅《祝福》:不要活成祥林嫂 去用苦难换同情

2020-12-09 08:30:01
相关推荐

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犀利的文学大师,塑造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挥动如椽大笔,将世态炎凉,人情冷漠,赤裸裸血淋淋的呈现在世人面前。

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带有悲剧性质的,或许这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在那个内忧外患,人民麻木的时代面前。

他只能将所有的热血挥洒在笔尖,试图以一针见血的冰冷将这个沉睡之中的民族刺激苏醒。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大部分人接触的最早的一篇,中学时代,老师曾用哀痛的语气讲述过祥林嫂这个悲剧的人物,话语之中都是对时代黑暗的哀叹和对封建伦理压迫下的悲剧人物无比的同情。

而现在再读《祝福》却发现了一点不同寻常的东西。

时代裹挟下的悲剧小人物

鲁迅先生的《祝福》,书名是热闹喧嚣的封建时代礼俗,故事却是悲剧哀叹的薄凉,名字与故事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就像美人居于陋室,就像华灯照着残林,讽刺违和的让人难受,却又无端透出点儿薄凉与哀怨来。

祥林嫂无疑是这部悲剧中最为悲剧的一个人物,命运凄苦,人生悲惨,以一种近乎绝望的可怜姿态死去,成为鲁镇的一阵风,渐渐被人遗忘,只剩下满身凉薄在哀叹时代与命运的不公。

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她在那个时代遭受了莫大的不幸,好不容易在鲁四老爷家找了一个活,她能干活,能吃苦,深得鲁四老爷家里人的喜欢,原本在这里,她可以好好的生活下去,作为一个仆人,她是幸福而知足的,她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但是她的婆婆不会同意,为了给自己的二儿子阿根娶媳妇儿,狠心的她在别人的怂恿下用80吊钱将祥林嫂卖给了贺老六,原本以为离开就可以逃脱命运,但最后还是被婆婆捉走了。

她被绑在花轿里,成为了贺老六的媳妇儿,一年之后她和老六有了一个孩子,孩子叫做阿毛,原本生活也可以这样波澜不惊的过下去,然而阿毛被狼叼走了,贺老六也死了,她的生活又一次经历了破碎。

她再一次回到了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工,然而她是嫁过两个男人的女人,这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是不会允许的,所有人都以为她是不洁的,她用辛辛苦苦攒的钱去捐了一条门槛,但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别人的尊重,她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死去。

那时正是旧历新年,所有人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与祥和之中,没有人会在乎一个苦命妇人的死亡。

很多人都觉得祥林嫂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长大之后仔细阅读,才发现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时代的悲剧,更是她自身性格上的悲剧,一个缺乏“边界感”的女人,注定会过得不幸福。

缺乏“边界感”,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

鲁迅先生极为善于描写社会生活中的小人物,他笔下的人物都是符号化的,具有代表性质的人物,用一句文艺理论的话来说,他创作的人物都是“杂合种种人,形成一个人”,从他笔下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到一类人物的影子,甚至可以看到好几类人物的影子。

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带有符号性质的人物,她是万千受苦受难的中国底层妇女的代表,她的一生都在痛苦中挣扎,《祝福》并没有过多的着墨于祥林嫂所说的苦难,甚至很多事情都是一笔带过的,但是祥林嫂那枯黄的头发,沧桑的面容,空洞的眼神,无不诉说着她悲剧的命运。

书中的大多数人物非但不同情她,反而对于祥林嫂持有一种厌恶或者嘲笑的态度,读到这儿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那些人麻木不堪。

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我们的身边有祥林嫂这样的人,真的不会感觉到厌烦吗?她每天都在絮絮叨叨的诉说着自己的苦难,都在滔滔不绝的哀叹着命运的不幸。

其实起初在祥林嫂诉说自己苦难的时候,很多人还是秉持着同情的态度的,甚至有些妇女还偷偷的红了眼睛。

但是每日都说,把自己的伤疤揭给别人看,想要从别人的语气之中获得一丝半点的同情,来慰藉自己悲痛的命运,这是典型的没有“边界感”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应该保持着某种距离,或许是在情感上,或许是在信任上,或许是在生活上,然而祥林嫂从始至终没有一点这样的自觉。

她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她也不知道固守自己内心的城墙,她每日都在诉说的悲痛故事,被别人当做了笑柄,她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所谓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一次又一次。她对所有人都是盲目信任的,甚至有人让她去捐一条门槛的时候,她就傻傻的去照做了,不惜为此消耗自己全部的钱财。

她在任何方面都无法保持原本应该有的“边界感”,她在工作上一味的付出不求回报,在鲁四老爷家的时候,几乎承担了所有的重活。

她在情感上没有任何的边界感,可以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她在生活之中也没有任何的边界感,谁的话都愿意相信,因为太过相信,所以忘记了自己,最后因为“我”的一句或许有来生的吧,失去了所有的希望,悄悄的死了。

她一生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没有边界感,将自己的一生依附在其他人身上,或许是自己的丈夫,或许是自己的儿子,或许是生命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却偏偏不是自己。

别让自己活成了祥林嫂

邦达列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这是一个强调隐私与自我的时代,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事物之间都应该保持一种分寸感。

祥林嫂的悲剧来源于她自己缺乏边界感,而现代社会依旧有无数人缺乏所谓的边界感,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悲惨遭遇赤裸裸的呈现在世人面前,以此来获得一星半点的同情或者说是近在眼前的好处,似乎这样,便可以慰藉曾经发生的苦难。

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综艺节目还是电视采访,出现了卖惨的热潮,许多公众人物没有任何边界感的,将自己的隐私或者秘密呈现在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面前,为的就是获得同情,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又何尝不是现实社会之中的“祥林嫂”呢?

一个作家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能从他的作品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所厌烦同情的那个人,有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的人。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总有人向你一次又一次的诉说着自己的不幸,若你表现出一丁半点的不耐烦,就会被推到没有同情心的道德制高点,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人有义务承担另一个人的情绪,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自由独立的个体,维护好各自的边界,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虽然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很多人总是习惯于在日常生活中强迫别人与自己达到共情,将自己的生活与情感分享给别人,便希望别人和自己表示出一致的情绪,可这并不是维持一份感情的关键,尊重和理解才是,没有边界感的关系注定会破裂。

别让自己活成祥林嫂,活成别人口中或者眼中的笑话,保持自己的边界,也尊重他人的边界,生而为人,不必让每个人都懂得自己,树叶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何况是人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作文300字 制作文件 作文框架 月光作文 粽子的作文 苦的作文 我的同桌的作文 手工作文 漂流作文 公园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结尾 北京英语作文 牡丹作文 小学作文400字 爱作文500字 菜园作文 成长作文题目 小猫咪作文 作文五十字 竹作文 泉州作文 妈妈作文300字 作文素材议论文 作文模版 挑战 的作文 优秀作文小学 作文儿童节 作文在线 在线作文 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