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清照的《多丽》 通过对白菊花的描写 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

2020-12-09 11:20:01
相关推荐

《多丽》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这是一首咏菊词,《乐府雅词》题为《咏白菊》。词人通过对白菊花的描写,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多丽》这个词牌,又名《鸭头绿》、《晚头泉》等,共139字,是《漱玉词》中篇幅最长的一首词。“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在李清照笔下,菊花形象有的极为简洁鲜明,而这首咏白菊词篇幅既长,典故又多,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菊花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易安对白菊亦有太多的感想,所以须得铺叙、描绘一番呢?但无论如何,女词人还是从其身边景写起。

小楼秋寒,帘幕低垂,又一个长夜过去了。写夜不仅“寒”,而且“长”,为心牵白菊张本。抒情主人公尚未探视,“恨”已暗生,因为想见夜来的“无情”风雨,会揉损了白菊花美玉般的花瓣。在细致描绘白菊花之前,“琼肌”一词,已为她秀洁美好的形象定下了基调。接着词人连出几个著名美人的典故,极言“也不仪”,突出白菊的天然清新之姿,毫不造作之态。杨贵妃和孙寿的美,或酒染颜面,或故作愁眉;韩寿奇香,徐娘傅粉,也都是人工修饰。只有白菊花是天生丽质,这么多美的比拟,对于她来说都不算“新奇”,因为那只是外在的啊!

“细看取”将词意推进一层,用屈原和陶渊明的高洁情操,即内在风韵来比喻白菊,并断然表示这样的比拟,与白菊花才真正“相宜”。词笔铺陈至此,白菊的秉性风姿从外到内,呈现在我们眼前。然而还要加上天香,方更见白菊佳处。对此词人不再用典,而是轻快地写道:“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酸醉。”白菊花香得清淡幽微,金风暗送,沁人心脾,此所谓“酝藉”;白菊花之香虽然幽淡,却绝不在除醉花之下,所以令人陶醉。上阅从赋花人的心情和花的外形、内韵、香气等多种角度,以间接描写(使用典故)和直接描写两副笔墨,全面地为白菊花写照,咏花人隐现其中。

过片先照应开头而回到季节,写秋天渐渐过去,眼看就要走到尽头,接着直接描写白菊花的风神:“雪清玉瘦”暮状其高洁,“向人无限依依”表现词人的深深怜爱,浑然难辨究竟是花向人,还是人对花的依恋。在词人看来,白菊花似乎含愁凝泪,似乎和深官怨女般害怕被抛弃的命运。因此她不觉担心,度过几个“朗月清风,浓烟暗雨”的时日后,“天教憔悴瘦芳姿”。不论自己如何爱惜她,天必不从人愿,不知“留得几多时”,白菊花终究逃不过凋零的命运!接着情思一转,别开一境:“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既然花开自有花落时,那何不待花开之时适时观赏,花谢之际随心从时,又何必总是待花落之后,苦苦追忆屈子泽畔行吟的孤傲,陶令东篱采菊的清高呢?结句不再沿着悲伤的情绪写下去,而是以旷达之情收束全词,使咏菊意蕴得到提升。说到意蕴,我们除了注意词人对白菊花形象和精神的直接描写外,还要关注其所选典故的原意。菊花象征着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品格,而白菊花以其色彩之洁净,更强化了这一意蕴的表现。难道我们能说这是易安信手拈来的吗?再者,这首词上下阀都出现了屈原和陶渊明,这两个人物都是以高洁情操抵御丑恶现实的典型,不过表现方式不同罢了。因此,这两个典故的使用颇可玩味。

下阀出现的两个典故,“汉皋解佩”本事为得而复失,“泪洒纨扇”本事为被冷落遗弃,亦可玩味。咏物词本身所具有的寄托性,以及典故本身所具有的影射性,这样两种蕴藏深意的方式,同时出现在同一词篇中,而易安填这首咏物词,一反常态地如此高深,不会事出无因。我的意思是,这首词极有可能填于词人或其夫赵明诚所处的某一个非常时期,所以词人咏白菊花以自喻,两次提及屈原、陶渊明以表明心志。那么,在李清照的生活中,是否有和上述典故吻合的事情出现呢?我觉得,据词人在词中的种种暗示,这个作品可能作于青州。

宋微宗崇宁五年(1106)蔡京复相位,而李清照的公爹赵挺之罢相,五日后病卒。他在卒后三日即遭蔡京诬陷,被指力庇元祐党人,追夺赠官。赵氏家族在京师难以立足,遂移居青州。清照在青州一住十余年,直到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才抵莱州与赵明诚团聚。大约是在屏居初期,李清照填了这首《多丽》词。上文所指词中的几个典故,均为她对这一事实的暗示。贵妃、孙寿、徐娘等以色相取悦君主者,无妨看作是她对奸臣的讽刺;开篇的“寒”、“恨”、“无情风雨”和下阅的“天教憔悴瘦芳姿”等意象,亦为对现实的影射。而白菊花的精神和清芬,屈原和陶渊明的节操,则是易安风骨的写照。

并非笔者捕风捉影,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追忆青州岁月时曾说道:“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赵明诚题《易安居士画像》亦云:“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对此画和题记的真实性学界虽有质疑,却也不妨信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二年级小作文 兰花作文 四年级300字作文 手写作文 画画作文 让作文600字 作文在路上 五十字作文 作文我的心愿 写学校的作文 经验作文 优美的作文 作文200字左右 舞台作文 孝 作文 作文好句摘抄 英语作文高一 优秀作文400 成长作文开头 孙悟空作文 韩语作文 我的世界作文 俄语作文 作文六年级上册 优秀作文高中 英语作文 五年级 相伴作文 一百字的作文 我的青春作文 小鸡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