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什么是人到中年的现实?正如诗中李白与真实李白的区别

2020-12-09 16:20:01
相关推荐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

开元颂声犹在,渔阳颦鼓尚远,

眼下正是整个大唐最为荣耀的盛世时代。

也正是这一年,41岁的李白走进了首都长安的宫殿里。

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下辇步迎,还亲手调羹赐食,礼遇甚厚。

李白不仅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反而受宠若惊,接受了招揽。

此刻的李白以为,他的人生终于要改写,平步青云、一展抱负的时候就要到了。

一、盛世的天才少年

虽然是大唐盛世,但真正衣食无忧的人,并不多。

而李白的少年时期,是一般人羡慕不来的优渥生活。

少年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每当读李白的这首诗,那种感觉就像是,

穿着草鞋、没过温饱线的少年,津津有味地听他的同学说,天天在肯德基大快朵颐的故事。

这样的优渥,却没有把李白培养一个富二代一般的纨绔子弟,却反而成就了一个天才少年。

705年,李白五岁,他已经开始读书了;

715年,李白15岁,已经是一个好任侠、善赋诗,在文艺界小有名气的优秀青年。

接下来,从开元三年到十二年,李白基本上就做了两件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725年,开元十三年,已经游遍巴蜀、学富五车的盛世天才李白,才真正走向了社会。

图:少年李白和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前半生的李白,却有着讳莫如深的家世。

直到现在,也没人清楚,李白的家世和家族。

唯一清楚的是,他的一生都没有像其他饱学之士一样,通过科举入仕。

很多人猜测,正是因为李白特殊的家世,

他才不得不磨砺见闻、饱读诗书,以求改变家族命运。

就如同大山里出生的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走出大山去。

二、千金散尽为哪般?

有证据表明,李白出蜀的时候,携带着不菲的资金。

虽然在诗中,他总是过着贵族一般的生活,

但实际上,他的个人生活并不见得多么奢侈。

因此,这些资金或许不是供他挥霍,而是有着不同寻常的目的。

因为接下来的几年里,李白开始了他千金散尽的结交生涯。

从726年到731年,

李白先后在陈州结识了李邕,在淮扬间结识孟浩然,又在安陆结交了裴长史;

于长安拜谒宰相张说,结识其子张垍;

又寓居于玉真公主的终南山别馆;还有许多没有记录名字的王公大臣。

同时,李白娶了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而且几乎是入赘。

诗人、官员、还有皇族显贵,这看似杂乱的结交背后,却有着一条分明的主线。

724年,距离写出“端居耻圣明”名句已经过去了7年,

然而孟浩然还改其求官之志,刚从洛阳南下;

725年,李邕献赋于玄宗,深得赏识,李邕吹嘘自己“当得相位”。

也就是说,李白结交的这些人都离不开一个“官”字,甚至不乏追名逐利之人。

俗话说,志同则道合。我们认识的李白,以才显世、清高自持,

然而却十分讨好的去结交了这些人,李白的别样目的已经十分清楚了。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虽然发明了科举,

但科举入仕,并不是大唐实现理想抱负的唯一选择,甚至不是主要选择。

唐朝科举录取的人非常少。这一现象直到宋太宗时,才发生了改变。

而在这之前,通过结交达官显贵而得到举荐的方式,仍是很多家族背景深厚的青年的绝佳选择。

唐玄宗为了标榜盛世气象,更是放宽了门槛,下诏“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

李白虽然才情无双,但似乎缺少深厚的家族背景。

于是,李白不惜“千金散尽”,就是为了弥补自己家世的薄弱,为自己的晋升求官之路铺就一条道路。

然而事实却不像他诗中一样“还复来”,他等来的是穷困潦倒,一无所获。

731年的冬天,屡受挫折的李白有些灰心了,但很快又重拾了信心。

如果说有人还觉得这不是真实的李白,

那么他接下来的行为,将会彻底颠覆你对诗仙的看法。

三、中年迷失的诗仙

734年,李白向玄宗献《明堂赋》;735年,李白献《大猎赋》;

当年,李白再谒卫尉张卿、工部侍郎贺知章,并献诗歌;

值得一提的是,李白被称之为“诗仙”,正是来自于贺知章的点评。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李白还比较隐晦,不想彻底丢弃清高的话,

这些行为已经赤裸裸的表明了其求官之志,

这些行为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李白开始有点着急了。

从天才少年,再到誉满天下的青年,再到现在,

李白已是年届不惑的中年人了。

然而,自己饱读诗书,才情无双;千金散尽,倾心结交,

蹉跎了10多年光阴,却始终看不到一点成功的希望。

这个结果,不由得李白不心急。

现实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越是想得到,就越得不到;

当你放下一切,都快要灰心的时候,希望却来了。

742年,从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口中多次听说,

又亲自看了李白的诗赋之后,唐玄宗终于决定召见李白。

而这一年,李白已经41岁了,才第一次进入到长安的宫阙。

与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已经在15年前进士及第;

比他还要耿直的诗人苏轼,在这个年龄已经做了几轮官了。

不过李白觉得,好歹是等来了机会,唐玄宗的接见也显得十分隆重。

虽然唐玄宗只授了他翰林之职,但李白或许相信,

早晚有一天,皇帝会看到自己的饱学和才干。

更重要的是,人到中年,李白此时也不得不低头了。

然而,事实是,李白想实现自己的抱负,

唐玄宗却只需要他的妙笔生花来粉饰太平,传之后世。

诗仙李白,在唐玄宗的宠信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清平调》三首,将李白、唐玄宗、杨贵妃这个组合的奇妙,

还有中年李白的辛酸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人可以短时间伪装自己,却难以久藏毕生的理想和抱负。

在他人的嫉妒中,在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的厌倦中,

李白的为官生涯仅仅维持了不到两年。

所谓“呼之不朝”、“力士脱靴”明显带着李白的自嘲和无奈,

我们却一直都当了真。

四、豪放不羁,还是自我放逐

李白没有想到的是,742年的那一天,是他人生仅有的高光时刻。

759年,又经历了难得的“起起落落落落”之后,

李白开始了他豪放不羁的余生,更确切的说,是自我放逐。

从此,明白了自己更适合于哪里的李白,

就如同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忍饥月下独徘徊的徐渭,装疯放还梅枝图的唐伯虎,

开启了他最后的别样人生。

在诗歌的世界里,李白是一个高在云端的诗仙;

在现实的世界里,李白在大多数时候都穷困潦倒,靠人接济。

真正的李白,并不像诗歌里看到的那样浪漫,

他只想用这满身才气,换来诗歌里不屑一顾的一官半职。

762年,李白逝世。

不知他的晚年,是否会经常回忆起41岁那年,长安的宫殿和屋檐。

小时候,总是羡慕李白的才情,羡慕李白可以无拘无束、放浪形骸。

长大后,才明白即使如李白,也逃不过人到中年的现实。

现实,造就了人到中年的油腻。

这种油腻,是一个屋檐,一个连后人眼中放浪不羁的诗仙李白,都不得不低头的屋檐。

事实上,在大唐的盛世里,最可悲的不是不得不低头的屋檐,更是低了头却仍旧没有被接纳的窘迫。

而这浪漫背后的自我放逐,不仅仅只有李白,更像是一朵乌云。

一朵连大唐盛世的光辉,也掩盖不了的乌云。

子彧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读懂了历史上的李白,再来读李白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不是别有一番滋味?

文/子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下学期作文 自强不息作文素材 描写小兔子的作文 我渴望作文600字 英语电影影评英语作文 100字作文摘抄 六一的作文400 介绍动物的英语作文 横式结构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 鲁迅故居作文 家风作文300字 学生作文网 巴西龟 作文 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 写事作文700字 植物生长过程作文 对未来的憧憬作文 假期旅行英语作文 心中的美景 作文 我最欣赏的人作文 让世界充满爱 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小学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哈利波特英语作文 不一样的世界作文 关于思念的作文 狮子林作文 青春风采作文 家规家训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