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即使是日常小吃 也能引起温馨的回忆

2020-12-11 05:40:01
相关推荐

饮食风俗关系地的经济文化,是牵动人们乡土感情的机捩,即使是日常小吃,也能引起温馨的回忆。抗战时曾在昆明当地人家度除夕,柏叶铺地,旧坐“火塘”,话离乱,谈乡情,憧憬未来,不觉微酬。深夜横穿翠湖返校, 夜京如水,灯影朦胧,路上阒寂无人,惟闻远处劈啪爆竹声不绝。同学中忽有人悠长吆喝“桂花汤圆”的市声,居然引起人家呀然启门叫买“汤圆”,当然是流亡的乡人了。斯景斯情, 至今犹未淡忘。原来洁白滚圆滑腻热腾的汤圆,竟与江汉之滨的家乡有如此深切的联想。汉口旧为商埠,缺乏有关风土食俗的文献,惟道光间叶调元所撰《汉口竹枝词》 (以下称“叶诗”)颇有涉及。虽然诗句简略,语嫣难详,无从得知当时细节,但所记民俗小吃,每每与前氏文献相符, 可借探索食俗流传演变的痕迹,且至今仍多流传。援古话今, 聊资谈助,或可慰外地武汉人的乡情于万一吧。

农历元旦,是我国重大节日,年劳顿, 赖此休息和改善生活。各地食俗大同小异而各具特色。汉口好客,过年尤甚。叶诗有句:“殷勤留坐端元宝,九碟寒肴一暖锅”。注云:“正月饮酒用元宝杯, 谓之‘端元宝’”。所谓“元宝杯”的形制如何,今不可知。后来用“元宝茶”,一般取红枣沿腰切口,四周嵌入瓜仁,冲白糖开水。考究一点的煮红枣、莲子、桂元赏也称“元宝茶”,然后沏茶奉客。茶罢留吃“九碟寒肴”的“春盘”。其所以九碟,大约是以示礼重。 《老学庵笔记》说:“淳熙间,集英殿宴金国人,使九盏”。唐代也有“以牙盘九枚装食,亦谓之‘看食’””的风俗。1“寒肴”即冷碟,如腊肉、腊鱼、香肠、皮蛋、卤菜、1苔菜虾米, 以至青豆、红萝卜丁等。也有制成四屉方合,梅屉四小碟,容量尤少、客来取督方便,名日“春盒”。《市京岁时记胜》也有“春盘”的记载,但那是“削鸡脉,欢面饼”的吃法,似与汉口存盘中看不中吃者有所不同。近五十年这种繁文排节的食俗早已消失不行了。

冷碟中例用铜或锡制暖锅, 中有大肚烟肉实炽燃木块。不备生菜鲜肉,异于边锅或测锅子,而汤则讲究,或鸡汤线粉,或别种煨汤,汤中必下鱼餐(即鱼圆子,俗或作参,但不做汆。)制法与《随园食单》所著录的相似,湖北鱼乡河阳、洪湖、汉阳等地最擅其长。鱼餐经暖锅加热膨大,鲜嫩白韧而富弹性,食蘸酱醋, 入口即化, 极为爽口;也可醋溜入菜,还有空心鱼餐, 用冻熟猪油实其中,见热化开,尤见技巧。外地虽有鱼圆, 而色香味形远逊。现在家庭能做鱼餐者不多,餐馆偶一做上品菜肴上桌,也难全趋上乘。

酒后例不吃饭,叶诗有句云:“切面豆丝干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既以奉客,也是春节三天午饭的内容,其中豆丝一味独具地方特色。以绿豆、大米磨浆,摊皮、卷筒、切丝、晒干,即成干豆丝,腊月四乡农户用以送赠城居亲友。食时水发使软,因质松多孔,入汤饱吸汤汁, 腴厚味醇;也可素食,青菜白汤,多加胡椒,汤稠厚,可驱寒。腊肉豆丝是汉口家庭美点。鲜豆丝不糊汤,沸汤滚过即可食。一百年前有狗肉巷牛肉豆丝驰名权口,后来有武昌谦记牛肉炒豆丝,油炸使枯,浇红烧牛脯,独芳三镇。驰名全国的武汉互皮,即以摊好豆皮,盖摊一层鸡蛋, 包入糯米饭和虾仁、香菇、肉菜丁等调味品,油炕起锅。制作之妙在于旅计新鲜而保持绿豆的清香,皮柔滑软嫩而不炕枯,方是高手。至于作料的精粗但在善于选择,各取其宜而已。

叶诗还提到汤圆、春饼、年糕, 当时作为礼品赠送亲友,现在已是日常食品了。汉口叠式汤圆除煮食外,还有炒食一法,炒汤圆皮脆黄,内软糯,外地罕见。还有小叠式汤圆, 名扣子汤圆, 个小皮薄,与酒酿共食。加芡及桂花蜜, 即正宗孝感糊汤米酒。与水果银耳羹共煮,可上席。春饼即外地的春卷,惟武汉极重视米菜作馅, 取其清香,虽油炸臭豆腐挑贩也不例外。水磨年糕流行是近五十年的风尚,过去多用糍粑。乡间所制为精,糯米春得烂,不易散, 都经按入花纹木模成形,厚不盈寸,易切。粮店大批生产,作饵块状,但质地不相类。食时切片下汤,糍糯软滑;如先用油炕黄再入汤,则别添一种香味。或拖面浆,或拖蛋清油炸,可蘸糖食,可浇糖汁炒软作甜点。除夕守岁,儿童围炭火烤糍粑, 外焦内软,蘸糖吃,可以醒困, 可以压饥。

春暖后,鲜活上市日多,湖处油观后以糖醋溜炒, 是餐馆名而稍肥大,长喙细脚, 土人云,即鸳鸟也”野鸭是菜。叶诗注:“脑髓极美, 故极肥美,煨炖烧腌,无不相宜,要名牌。洪湖带市环从生、 野鸭南米越家庭是冬令餐馆、家庭中的作有叶诗训时有次野鸭致育者。可见贩卖的限繁:汉口是鱼乡,解青、煽、细、鲜、统等上色谈水值不仅数服多,且肥美。一人冬季,沿街叫卖俗话说:“压断街”。谢鱼素为珍品,叶诗说辗转赠进至陈腐不堪食。细鱼产量也不少,无论汆汤、红烧、粉蒸都各有特色。过去有武鸣园以“细鱼大王”驰脊三镇。家庭察制有用五花肉,山药共烧者,肥腴可口,别具风味。冬季偶有捕得解鳇出售,鱼大盈丈, 剁块而沽,烧汤汁浓色黄,红烧味近牛肉而远为肥嫩。斑鱼,俗名气泡鱼,即河豚、内脏有毒,而李合记独具绝技,惜无人品题,遂使灵世吧肺汤专美。鳗鲡为汉口人所忌食,以其喜食腐肉而恶其不洁。虾称盛产,湖虾白而鲜,河虾体黑,味稍次。伙酒者嗜“呛虾”,入口仍蹦跳,味鲜而不洁。冬日小虾上市,居家多腌制虾鲱,是最好下饭菜;或作虾饼下酒。

端午节菜肴多有鳝鱼,各种烹法具备,惟缺无汤脆鳝一味。粽子以碱水棕为主,花色棕由外地传入,不是汉口传统食法。叶诗所说的端节“艾糕”,今已不传不知为何物。中秋月饼以酥皮为主,广式月饼的流行是近五、六十年的事。惟素油月饼有地方特色,油香件薄极酥口。或制成大小不同数枚,叠成宝塔状,下面最大一枚颇像团图月,用以祭月。秋后五谷登场,叶诗说:“吃新食品较常添,荤素相参价不廉,麻雀头酥鹅颈软, 黄豆饼脆藕圆甜”。麻雀头用豆腐皮包椒盐芝麻,凸其中而扭结两头,过油,入口即酥。鹅颈用豆腐皮包成荣冬菇之类,卷如春饼,蒸食。都以寺院尼庵所制为精。藕圆用擂钵(瓦制,钵内有深细纹路)擦藕成茸,和淀粉与糖搓团,或蒸或炸。 《梦粱录》所记山药丸子或相似,不过各取其地特产而已。现在流行成食,和姜末油炸。黄豆饼今不传,注云:“豆饼色黄,如围棋子,”《梦粱录》记有“粟糕”如“五色弹儿”,不知是同一类型的食品否。秋风萧瑟时,汉口街头出现糖炒板栗。湖北山区盛产优质板栗,个大色红,经砂子饴糖炒熟后,香浓壳酥,粉甜适口。叶诗注,“卖熟 栗者高叫‘八个钱四两’”,经过上百年多次币制的变更,就在三十年前老人儿童仍然沿吆“栗子四两”代替糖炒板栗,盖习俗使然也。后来长清里巷口出现用电动小螺桨炒板栗者,居然与《东京梦华录》所记“旋炒栗子”的名称暗合,可发一噱。

冬至日,无论多少各家都腌制腊鱼腊肉,各地皆然。汉口腌料仅用妙热粗盐花椒,趁热擦搓后入缸,加硝水者取其肉红好看。半日后出缸晒干,叶诗“天天高挂晒台旁 ”即指此。 “腊八粥”各地皆行,屡见古籍记载,汉口有其名无其实,叶诗仅记是日僧道上,街募化, “腊八米”,现在家庭偶一为之, 不过是应景的“八宝粥”而已。过年的精果茶食除汪玉霞董城外,与外地并无二致,惟四乡所制石头米和糖果有仰的乡土气息:以明干精米和青豆、芝麻砂炒,碎撒子,耐嚼香成,日石头米。砂炒米泡(米花饴糖团如球状,曰糖果。

旧俗、汉口天第一管在十点钟, 日早饭,四点钟吃中饭,晚上消夜。晨起收饥,辄在外面“过早”,叶调元有诗风之。现进餐时间早已改变,而在外买早点习俗依然,故武汉早点小吃极盛,品种日多,质量也好。如价廉味美的热干面,原由摇无柄拨浪鼓细米粉挑上兼卖,盖以米粉不耐饱,而挑担又无旺盛炉火,因先将熟面条掮凉,抹酒香油便松散,过滚水即可食。先仅下成汤面,增加芝麻酱、小虾米、酱菜丁等调料后,干挑拌食,其味更美,遂成汉口独有的热干面。入夏有凉粉凉面挑贩,挑担油漆光洁,铜饰锃亮。凉粉用藕眼铜片刨作条状,再加抹过香油且极细的凉面。作料不下十多种,如小广米、蛰皮、谅豆芽、酱菜丁、芝麻酱等,风味独特,非外地凉拌面可比。餐馆也卖鸡丝、香菇、火腿之类花色凉面,不仅价昂, 也乏乡士气息。武汉的油炸面窝,经济可口,外地也来见过。武汉早点集南北风味, 为外地旅客所乐道。但有几种传统早点却较罕见了,如油炸姜粑、炸油香饼(回民)、凉糕、 索油烧梅、炸菜心酥饺之类。

《东京梦华录》说汴京地寒,冬无蔬菜,储菜过冬,虽宫禁也不例外。武汉得地理之利,蔬菜四季常青,自春迄冬,瓜菜盈畦,,鲜有匮乏之虞。较特出者春日藜嵩上市,过滚水拌以背醋香油,青翠香嫩,宜下酒,即叶诗所说“幽香配酒藜蒿梗”;以之炒腊肉,也别具风味。地米菜春初贴地而生,即《西湖游览志》所说的荠,是最好的春饼馅,但不似江浙用来煨粥烧汤。春深三月,地米菜花开不中食,是月三日竞以煮鸡蛋,极清香.俗谓可以明目。汉口莲藕肥美白嫩,生吃甜脆,糖醋凉拌,宜佐酒。加姜末葱花素炒片丝是武汉的家常菜。秋后排骨煨藕汤,粉烂清香味甘。本地人至今嗜爱不稍弛,非外地藕脆硬可比。后湖里白菜矮棵塌地而生,叶墨绿多皱油亮,易地即变种。 经霜后,甜柔滑嫩,宜素炒;与凌豆腐同煮,是冬令家常美味。武昌洪山红菜苔,紫茎靛叶黄花,是国内绝无仅有的名蔬,汉口、汉阳所种,终逊洪山一筹。入冬上市,越吃越嫩,素炒香甜柔滑,极尽蔬食之妙;或与腊肉香肠共炒亦可,不免稍嫌有失真味。汉口移种的黄州萝卜,个大水多,清脆嫩甜, 可生吃,煨、炒、焖、烧,无一不宜。切丁切丝, 加酱糖香油京拌,微而脆甜爽口,有清心火解炭毒之功。

罗隐、范成大、陆游笔下都曾记述过汉口的酒楼,诗人品题,宁非佳酿;明未魏晋封诗中有“当饮汉口酒”句,有酒堪醉, 其非浊酒可知。现在武汉以“汉汾”为尚,但一百多年前有所谓“归元酒”和“针杷酒”者见于叶诗而今不传。其注云:“归元酒色红,针粑酒色黑”,都属烈性酒,要用米酒掺淡饮用,当时汉口有热酒坊百余户,供人靠在柜台旁饮酒解渴,兼卖鱼杂、猪肠、辣酱等下酒物。《梦粱录》 记南宋杭州“直卖店”论碗而沽, “谓之打碗头,只三二碗便行。更有酒店兼卖血脏、豆腐羹、熬螺丝、煎豆腐、蛤蜊肉之属。”《都城纪胜》记北宋汴梁也有“散酒店”,可见其由来久远了。现在武汉的“靠杯酒”、店堂宽敞、座位清洁,名酒齐备,菜肴新鲜,大非昔日可比了。

汉口是历史上三大茶市之一,查慎行就有“青箬笼苦茗”的诗句。百年前汉口 虽已出口砖茶,但本地却吟饮清茶和花茶。清嘉(庆)道(光)间,汉口茶楼繁盛,后湖为最,有白楼、第五泉、望湖泉等,临江有楚江楼和小江园,还有小茶摊设在旁汉水的米厂台,是蹈鸟的处所。有的名楼层台曲径,柳荫荷塘、挂书画供人欣赏,与《梦粱录》记杭城茶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相似。叶诗记汉口茶楼有人提篮捧筐卖“酱菜、糖食、果品、 点心”,亦与《东京梦华录》所记略同。即在五十年代初,汉口茶楼仍多卖葱蒸小包、咸甜蟹完黄者。汉口茶楼又有所谓“三碰茶”,以红梅、香片、珠兰三种共沏碗,至今武汉仍有以两三种茶叶泡茶的习惯。当时茶馆有亲友性质的“局班’ (后称菊班)和专业性的丝弦班,即《都城纪胜》、《梦粱录》所说的“挂肝儿”,茶馆相聚“学习乐器或唱叫之类”后来有的茶馆卖夜茶,并有正式演唱,叶诗说:“望湖泉里听笙歌。 半是衣过半绮罗”又说“吴讴楚调管弦催,翠髻红裙结伴来”,把当时难得出门的妇女也吸引来,盛况叮知,当是汉口戏院的滥觴。于饮食之外,进而转向文娱的需求了。

本文所录,并无珍羞美肴,筵宴佳馔,不过是些家常传统的菜肴和街苍小食的风习,冀以从中略窥传统的乡土民俗和醇朴的饮食趣味。由于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地交流的频繁,目前武汉的饮食结构、食品质量和花色品种都有极大的提高和发展, 饮食风俗也有很大的变化,日趋转为多样化的高消费。对于收统的食品和食俗、似仍可继续探讨,优者挖摒发扬,陋者改造抛弃,以进一步丰富生活内容,活跃饮食趣味,固不仅以名肴美点为限也。因不避杂锁,随手摘掇,惟“巢语必录”,难免骆驳。是为题。

本文由美食乡村风味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快乐作文500字 作文拼音 诱惑作文 忆 作文 初一作文素材 园博园作文 沟通的作文 500字作文初一 《我的愿望》的作文 那个人作文 初中作文700字 写作文软件 600字叙事作文 友谊英语作文 交警 作文 清廉作文 购物英语作文 冲突作文 作文万能结尾 作文我的弟弟 五上作文 四年级小学生作文 谦虚作文 一篇作文400字 最珍贵作文 身影作文 枫叶作文 写作业的作文 温暖600字作文 一束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