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本关于读书的使用说明——《如何阅读有效一本书》读后感

2020-12-11 07:40:01
相关推荐

爱学习,爱分享!

这里是我们要学习!!!

今天突然想起了我几个星期前的读过的一本书——《如何与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本着有输入就要有输出的原则,今天对这本书做一个小总结,算是对这本书的一个交代吧。

今天的总结将围绕作者在开篇问的四个问题进行总结: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你最喜欢书的那哪一部分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在哪里

作者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

作者奥野宣之,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经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多年的文字编辑经验让他在信息整理方面游刃有余。生活中,他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各个媒体和论坛中,坚持把生活中值得记录的任何事都忠实的写在笔记本上,目前他已经记录了整整 200 多本了。这种生活方式被日本 NHK 和 TBS 电视台采访了以后,在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其他著作包括:《如何写游记和散步日记》、《「处方笺」读书法》、《三本书创造好点子》等销量累计超过 50万册。同时,日本人有一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坚持对生活中最简单的事情注入心力,不妥协地做好每一个细节,有一种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最后成为了大师,就像我们熟知的「寿司之神」一样。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本书作者对于怎么样才叫读完一本书是这样理解的:

读完一本书时要把书里的内容记在脑子里,这样在几年后甚至十几年后,这些内容也还能继续发酵,还会因为目前正在经历的事情而被重新回忆起来,让人们在受到一次感动,甚至还想在读一次那本书。如果能这样与一本书来一次“深刻交流”,那就再理想不过了。

接下来作者从如何选书、如何购书、如何读书、如何活用,这四个维度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一整套方法论。

如何选书以及如何购书

在如何选书方面,作者建议的做法是:列一个购书清单和随想笔记。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第二个: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我们在买书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况;

想买书,但是又不知道买什么书,买一本书要犹豫好久。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书,所以看到什么书都想买。然后回到家一直等到书发霉还没拿起来过。

这些原因都是因为我们缺乏读书的动机或目的性。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们想从这本书中的收获到什么,这本书讲的这些内容是不是我现阶段想知道的。

总是想着“这本书或许有用”“这方面的知识一定有用啊”,然后就买了。

所谓读书的动机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的“焦点”。即使拍摄同样的场景,聚焦于面前的花朵和聚焦于远处的建筑,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读书也一样,抱着不同的目的阅读同一本书,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对于书单的收集来源可以有很多。

比如自己在网上看到的一篇不错的书评、比如网上各种各样的书单、自己某一天的灵光一闪。都可以记录下来。

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清单。

关于购书,作者给的建议是尽量是去实体书店购买。

作者给出的理由是能够让我们的购物体验更加深刻,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书籍的真实内容。

但是我觉得就我们目前而言,或许线上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我的理由是:

第一,在线上买书能够节省我们的时间。去书店又是找书又是排队,还得专门跑一趟,很麻烦。

第二,现在在网上我们依然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对一本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别人的购买反馈,书评等等,还可以先去一些电子书阅读软件上进行预览甚至是通读,比如我现在就一直在用《微信读书》。

如何读书

既然是以读书笔记为导向的读书方法,最后肯定是要进行思想输出的。

对于写读书笔记,作者给的步骤是:读书,划重点,根据重点来写读书笔记。

应该带着什么样的目的阅读呢?

我们要以记读书笔记的目标读书。当你带着这样的目的阅读,你就会一边思考一边选择要摘抄的文章,你会不由自主的想多读几遍,尤其是对还没有读懂的部分。在不断思考。不断重读的过程中,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读过三五遍了。

对于一些实在读不懂的或者没有兴趣的内容,你也就会在这种目的下自动的将它们过滤掉,不会去钻牛角尖。

对于怎么划重点,作者也给了我们一份详细的流程,

做标记有三个步骤:

通读折角标记:第一遍通读全文时,一边阅读,一边把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重读折角标记:通读一遍之后,第二遍阅读第一次折角的页面,将仍然有价值的一页折角。标记:第三次翻看重读折角标记,确认是真的就价值记下来的笔记就在那句话下方做上标记。

但是在阅读很厚或者有难度的书,或者在旅行时,看书看太久了,对书感觉烦腻时,我们可以用三枚不同的书签(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来区分每道程序中断的位置:

当我们在「① 处通读」中断时候可以使用通读书签标记当我们通读到某个时候,认为读不懂了,需要返回去看前文时,使用「重读书签」。当终中断「② 重读」过程以后,开始「③标记」时间,此时使用「标记书签」。当三种标签都搜集齐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笔记了。

以上的步骤都可以说是写读书笔记的准备阶段,接下来就是怎么写读书笔记了。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他的「葱鮪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葱鮪火锅式」读书笔记法

在做好标记之后:

画 ,其后摘抄原文;画 ,其后跟着摘抄内容的感想、思考、补充说明。

这么干的好处就是可以立即记录当时的想法。因为这就是我们读书的印证,是我们与书本交流过的痕迹。

首先,先在笔记本上写上时间、作者名、书名。接下来就按照我们说的摘抄+评论的格式依次记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写一段要记住换行,段落与段落之间留出两行空白,这是方便我们以后再次阅读、添加新的笔记和修改的用途。这个过程中重点都放在「摘抄对自己重要的段落」和写「主观评论」上,可能会碰见一些你客观觉得很重要,但是无法产生共鸣的文字,我们也不需要摘抄进来。

就这样极简的格式和内容就组成了我们读书笔记的最重要的部分。

如何活用

在社交媒体上写书评或者读后感。

不管我们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在工作以后面对写作总是非常伤脑筋的。其实她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写作是一个系统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但是,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学习,所以对于这一方面的能力会比较缺乏,很多人无法将自己零碎学到的东西整合到一起。但是这本书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论,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收集点点滴滴,当我们翻开我们得到读书笔记的时候,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将我们从一本书上能够学到的东西整理出来了,然后我们在根据我们记的笔记,找一个比较宽松一点时间,将他们集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现在我们都在强调独立思考,但是想想我们做「摘抄+评论」的读书笔记不就是我们独立思考出来的东西吗?通过对印象深刻的句子的摘抄,立刻写出当时的评论。在之后的数日里,反复阅读又能再次发现新的观点。就这样循序渐进的,为读书笔记更新新的内容,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发现不再需要所谓的「权威」告诉你孰对孰错了。

最喜欢书的一部分

这本书最令我喜欢的部分是本书的第一章。在第一章里作者就给我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我们读书一定要有目的,一定要先想明白自己要什么,这个跟古典老师的功利读书法是一个观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反倒是产生了知识焦虑。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其实给我最大的一个点,在各种信息量巨大的时代,在获取各种信息都十分便利的时代,其实我们更加需要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所谓的焦虑,不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吗?

本书的优点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十分的简单易懂。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看了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那本书的语言就比较的深奥,每一个点都要好好的思索一番。但是这本书基本上就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力,基本上小学生都能看懂。

第二个有点就是这本书没有给我们讲太多的道理,上来基本上就是怎么做,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给你讲他非常详细。这本书就是一本阅读使用说明书,直接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就行。

但是可能是由于时代隔得比较远的一些原因,书里面的一些方法,可能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很适用了,比如我前面说的买书去书店,我觉得现在我们在网上买要比去书店好得多。

总结

这本书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本使用说明书,我相信这是讲读书方法的书里最实用的书了,基本上拿来就可以直接用。

然后,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只有知道了这个,你才可能将一本书真正的读完。

第二个收获就是,要养成记录自己想法的习惯,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想法,而是当我们的想法要派上用法的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想法。

最后在附上本书的一张思维导图,不过先说明说明一下,这张思维导图是我在网上找的,我自己做的那张图不知道被我存到哪里去里,而且这张图比我总结的要好上不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二年级小作文 兰花作文 四年级300字作文 手写作文 画画作文 让作文600字 作文在路上 五十字作文 作文我的心愿 写学校的作文 经验作文 优美的作文 作文200字左右 舞台作文 孝 作文 作文好句摘抄 英语作文高一 优秀作文400 成长作文开头 孙悟空作文 韩语作文 我的世界作文 俄语作文 作文六年级上册 优秀作文高中 英语作文 五年级 相伴作文 一百字的作文 我的青春作文 小鸡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