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蔡英文学历疑云背后 是场台湾政坛的魔幻写实主义大秀

2020-12-11 22:30:01
相关推荐

【文/林奕辰】

过去这一个月,台湾政坛继续走魔幻写实主义风格,“总统”蔡英文的博士学历与论文内容成为话题,闹得沸沸扬扬。实在是有点荒谬,甚至是有些无聊。

这个质疑早在2015年便有媒体提出,国民党方面也附和过,但该议题在当时未有发酵,查证蔡英文的教职与升等纪录都没有问题。就经验上,以台湾选举几乎挖到祖宗十八代各种黑历史,除非有更笃定的反证,基本可视为通过检验,相关争议已成为不是问题的问题。

本次一开始,是台湾“独派”阵营的几位学者亲赴伦敦政经学院(LSE)调阅蔡英文只在传说中出现的论文。发现论文藏本不但超时封锁35年,装订过新、规格不一,且其中有缺页,更有多处手写修改的痕迹,甚至连封面的校名都写错。加以图书馆无收藏纪录,另外申请借阅的规定极其严格,迥异于一般论文要求的公开透明。因而开记者会质疑其论文与学历,表示蔡未在1984年取得LSE的法学博士学位,蔡随后把几位学者告上法庭。

对蔡英文论文与学历的质疑

原先以为这仅是台湾政坛的又一场闹剧,随着蔡英文“以讼止谤”便可以告一段落。但后因“独派”学者频频出招,而媒体又大肆炒作,加上蔡一直未能有系统地回应澄清,几次谈及此事都似乎支支吾吾、神神秘秘,让人觉得有不诚实之处,也使得疑云越卷越大,导致“因讼增谤”。

各界的议论包含:她为何取得学位的时间较短?毕业生名册为何没有她?又为何在2019年6月以前在LSE并不存在论文,直到最近才补交?指导教授与口试委员的名字为何不准公开?论文内容为何充满手改痕迹?为何有缺页?为何看起来更像初稿?另外她先后在政治大学与东吴大学任教,为何两校都未留存其论文和毕业证书复印件?

事实上,这里有很多可以说“当时有当时的做法”,也确实可以用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文化与不同行政体制差异,以及不同学制、不同学校、不同图书馆有不同的规定来解释。另外有些问题,也恐怕是质疑者缺乏历史素养,或“乱解”英国学制产生的。

而要查询一个人是否毕业于某个学校,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向校方求证。但事件的整体发展,似乎又没有那么简单。当LSE确认她是校友,系合法取得学位,并提供当年的学籍数据,质疑者便认定文件遭到涂改有窜改学生纪录的可能,并引出LSE曾经闹过的“格达费丑闻”,好像LSE是什么野鸡大学一般。各种狐疑搞得LSE校方及校友在生活与职场上不堪其扰,校方除公开登文澄清,甚至回应“不解每逢选举就有关注”、“我们已经说我们应该说的了,那是你们台湾的问题”。

蔡英文论文封面的“读前声明” 图自台媒

越演越荒唐的闹剧

近一个月左右,闹剧越演越烈。当蔡英文拿出毕业证书,即便有学校钢印与校方公开证明,质疑者仍批评她上面的校长签名与原件不同?为什么会搞丢这么重要的文件还需要补发?(甚至国民党数位“立法委员”还召开记者会大秀毕业证书,以表示“自己都不会搞丢”,实在是有点荒谬……)

其指导教授Michael Elliott初始被质疑只有学士学位“怎可以指导博士生?”,后发现其实是英国特有的Bachelor of Civil Law学位,取得难度相当高,不能简单地视为“学士”。并且曾任教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才被伦敦政经学院任聘为正教授,同时还担任过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财经政策顾问,之后转任知名期刊《经济学人》主笔。于是好事者便狂攻另两位隐藏的口试委员……

孰悉笔者的读者与朋友应该知道,我并不喜欢蔡英文,甚至多数时候我私底下谈到她,并不称呼其为“总统”而是“蔡女士”或“蔡老师”,诚如我总称呼赖清德为“赖医师”。但个人的好恶是一回事,就事论事,从逻辑跟标准上讲,她读书时只不过是有钱人家里的小公主,并未有多大背景、多大权力。学历认证又是国民党执政时期的“外交部”与“教育部”,如报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所言,绝对是相当严格的审查程序。

即便当时蔡的室友,亦即马英九时期的“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公开为之背书;当时聘任蔡的东吴法律系主任,蓝营法学界大佬,也是前“大法官”刘铁铮教授亲笔写信为其辩护,表示已检验过其论文与毕业证书;乃至于网友在当时出版的法律研究相关著作中,发现确实提及蔡的博士论文,无论多少间接证据都显然没用,装睡的人唤不醒,存疑的人也自然能找到漏洞。

蔡英文总算在千呼万唤下出手回击。终于在23日,拿出据说从家人仓库找到当时400页的原稿,证明有取得博士学位,并表示将提供给国家图书馆,供大众阅览。另外也同时公布1984年学位考试合格正式通知书,及LSE院长恭贺蔡“总统”获得博士学位的文件等。

当时笔者也再次天真地以为,整个争议会随论文公布告一段落。但似乎没那么简单,时至昨(24)日,前台湾大学教授(前政论节目主持人)彭文正仍指控蔡说谎,除像唱片跳针一般,继续原先提出的质疑,或表示论文相关印刷有“穿越时空”之嫌,要求她立刻将毕业证书跟论文,送请英国法院公证(即便在笔者的印象中,英国法院应无公证业务);部分人士也质疑“论文原稿不等于论文”,何不将“整本书”公诸于世?甚至提出她为何没有硕士论文(但按英国学制,攻读博士学位不须先有硕士学位,“直攻博士”确有可能)、怀疑论文是不是找人代笔的疑问……搞得笔者真不知道接下来还能扯什么?

各方政治势力的盘算

“深绿独派”穷追猛打论文学历议题,欲置蔡英文于死地,有它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对陈水扁案的处理,使得以阿扁铁卫队自居的“独派”阵营心生不满;对执政后无法走向独立路线,甚至不能宣布独立的政策感到失望;或是对民进党党内初选结果,“金孙”赖清德无法上位的失落;又或者是无法在权力分赃中取得满意的结果。事实证明蔡始终未能真正整合深绿,否则也不会爆发这场人格毁灭战。

但笔者实在搞不懂,本来只是绿营内部的“网内互打”,国民党及其侧翼掺和什么?到底是有多缺选举议题?

除了传说中,已遭国民党否认的“黑英计划”(国民党解释,只是想了解蔡英文的论文内容),个别“立法委员”在政论节目上,质疑论文真伪,或是2011年怎么登记选“总统”的,整个很意犹未尽的感觉。

但据亲蓝《联合报》的民调,即便狂打“论文门”,蔡英文支持度仍有45%,遥遥领先韩国瑜的33%,显示该议题始终未能重创蔡的声望。

虽然另一份民调显示,大概还有二成五的民众不能尽信蔡的解释(当然也有近五成的人觉得没有问题),特别是传统蓝军的支持者。因而就政治市场上,个别“委员”在这个议题上求取表现,或只想抹蔡一身泥巴,并不真难以理解。外传国民党因为目前候选人韩国瑜的低迷气势,已放弃全力竞逐“总统”大位,只求较为稳定的政党票和“立委”选局,增加“立法委员”席次。

但国民党把自己与深绿人士绑在一起,跟着深绿爆料开记者会,用风闻言事的作法,对战恐怕是更有公信力的LSE校方、“教育部”等单位,这样low的策略对政党形象会有多少加分?我很是怀疑。

毕竟部分政党支持度的民调显示,民进党似已超越国民党,或只在伯仲之间(即便“立委”支持度目前还是国民党高),亦即“九合一选举”时国民党的优势已不复存在,而新兴的台湾民众党除排挤时代力量,也一定程度影响原先国民党的支持度。国民党初选后的乱局仍未结束,过往的“知识蓝”与“精英蓝”也尚未归队,甚至原先郭台铭的支持者“属性蓝”的部分没回来,倾向不投票,而属性偏绿的却已有不少竟流向蔡英文。这时选择非理性、和稀泥的选举策略,着实不智。

这个战场本来专属于深绿阵营,让他们网内互打就行了。偏偏国民党自以为捡到枪,自告奋勇要参加射击比赛。结果只是个超低端的投石子大赛,还搬石头砸到自己脚。完全在人家设定的议题里面,浪费整整好几个礼拜,也浪费了原先更适合“蓝军”攻击的议题。

虽然我可以体会因为候选人这个商品有重大瑕疵,着实不像个“总统”该有的样子,所以极不得已,采取这种接近于自暴自弃的选举策略,但一个号称“百年老店”的政党把选举搞成小学生吵架大会,真的有必要吗?

事实上,台湾有太多值得这些政治人物关心的问题。随意翻开报纸——今年生育率可能再度跌破1,死亡人数首度超越新生儿人数。而经济负担太重、职场环境与政府支持还不足更使得年轻人不愿意生育。兴许再过个几十年,不需要民进党贩卖虚无缥缈的“芒果干”(“亡国”感)都可能“自然亡”,这是不是比蔡英文的论文更值得申论?

而蔡当局从“促转条例”推到“国安五法”复刻“动员戡乱时期”、两岸敌意与军事风险急遽升高、所罗门群岛和基里巴斯相继在5天内和台湾“断交”,甚至所罗门的跨党派小组还针对世界大势、两岸对比做出报告,认定舍台湾就大陆是符合索罗门的利益与需求,而在两岸外交竞逐中,如若没有美日势力,台湾根本没有跟大陆抗衡的本钱……对台湾而言,哪个不是比蔡的学位更需要严肃、认真研究的问题?

国民党不是号称自己最擅长政策论述?近来怎益发呈现这种反智的状态?

当然,对于蔡英文的处理方式,笔者也不敢苟同。明明可以第一时间澄清学位、论文疑云,拿出相关佐证,让质疑者“一枪毙命”,却神神秘秘地选择让争议越爆越大。由于不愿和“深绿”撕得太难看,仅提出要大众想想四年前的“宇昌案”,把社会大众对论文的疑问打包成“国民党复制宇昌案”再把所有质疑者都扣上政治抹黑的帽子(而国民党的见猎心喜也正好就配合演出,真教人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笔者曾说过民进党在选举上很擅长打“烂仗”,本回合亦然。

蔡英文不召开记者会灭火,硬生生把简单的事情搞成罗生门,更迟至23日才将整本论文公诸于世,让她身上启人疑窦的地方越来越多,表现得非常不合常理,也就免不了让人怀疑是选举策略考虑。

诚如台北市长柯文哲所暗示的,民进党“选战都有一定步骤”,让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问题,除让人忽视真正的问题,最后还“反守为攻”,顺势拉抬自己的选情。

更有趣的是,24日更有所谓的专家学者提出,本次风波之所以能够造成三人成虎、指鹿为马,主要是大量的恶意影片、谣言信息充斥传递信息的通路,这肯定不是“深绿独派”所能够达成,必是有境外势力介入……

这个逻辑真的是无敌。难道所有不相信蔡英文、提出质疑的,就是大陆代理人?这离他们曾誓言销毁的党国威权会有多近?又与他们曾视为宝藏的“观念自由市场”又离得多远?

反正话题还有一定的剩余价值,敌人也树立起来了,就趁乱再消费一波,一点都不浪费……

只是蔡老师,政府治理真的不能只靠捡到枪。

即便近两年台商因为个别经营状况确有回流,经济似有所成长,但产业转型、产业链整合的老问题依旧存在,而中美贸易战的阴影也早已笼罩;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阶级、世代对立的现象也没有缓和的迹象;而前述各种民进党当局为阻绝两岸交流所订定或预立的法案,正在蚕食鲸吞群众的公共空间、挑战着两岸关系的底线。

纵然最终连任了,假若台湾经济上依旧牛步,社会上益发不和谐,政治上更大步倒退,这样的一位“总统”,要如何面对终将到来的历史评价?

反思

最后谈谈论文本身与对台湾社会经历本次风波的反思。平心而论,笔者没看过蔡英文那篇消失了多年又突然出现的论文,亦不是法律专业,并不适合对其内容做出评论。但据少数阅读过全篇或部分论文的人士表示,虽然算不上什么旷世之作,没有如蔡说的,值得一个半的博士学位。但以当时来看,内容也还不算太糟,纳入时代考虑,由于当时政治大学法律系没有这方面专长的人才,因而能受到聘用也不会没有道理。

当然,蔡英文那段“论文委员会决定授予我一个法学博士学位,上面并加注了我‘对于国际贸易有很强的学术背景,相当于半个国际贸易学的博士学位’”,多少有老王卖瓜的嫌疑,大概是把口试委员的客套话当真了。

以笔者博士论文为例,当时口委也有溢美之词,说笔者具备不同专业背景,论文旁征博引,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批评与建议,称赞也不过客气而已。论文跨领域经常发生,无关几个博士,要是很当一回事,还把它写入自传中,那么我也就只能呵呵了。

另外号称一个半博士的论文,没有出版,也不公开,不让人轻易接触,学术论文研究的终极目的何在,不应为人类学术的迈进有所贡献吗?则是另一个层面的思考。

当然并非完全无疑惑。笔者虽没有怀疑蔡英文的博士学位,亦不质疑其博士论文内容与曾通过博士考试。但诚如最初提出质疑的贺德芬教授所言,是否真确如蔡所言是在1984年取得学位毕业?事实上,由于直接证据缺乏,现有的佐证并非不能够推导出这样的结果。

毕竟蔡确实有可能在1984年通过论文口试,当时却未有缴交论文,而后持论文通过的证明回到台湾申请教职。并且因为前段提到的,当时政治大学缺乏该专业的师资就便宜行事,因而直到近期方将论文修改完成并缴回LSE。虽然这有违刘铁铮教授的证词,即他曾检验过蔡的毕业证书,但老人家或有记忆疏漏,并且能因此解释为何她一直回避相关质疑。

自然,由于蔡一直宣称她在1984年已毕业,若果真如此,那么蔡便是公然说谎,系其人格存在缺陷无误。而从政治大学到“教育部”都有严重的行政瑕疵,需要进一步检讨。不过当所有凭证都仅只间接推论证明,只能继续陷在“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回旋中。

发言人张惇涵出示蔡英文毕业证书 图自台媒

而即便如前所述,或者随论文原稿的公布,相关争议大概可以稍稍消停。但“总统”的博士论文变成舆论热点,然后衍生出各种无厘头的讨论,如台湾以讽刺见长的网络媒体“老天鹅娱乐”说的“一群没诚信的人在质疑一个没诚信的人的学历,而那个学历又刚好可能是真的”,想想确实是挺搞笑的。

只是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怎么样的社会,才会导致这个不该是问题的问题变成数周来的重要话题?

况且连两任“总统”都曾被质疑过学历真伪(马英九也被质疑过他怎么上的台大、哈佛推荐信是蒋经国写的,否则根本考不上。然后论文或报告是不是找人帮忙,诸如此类……),而当前另一个“总统”候选人韩国瑜也被怀疑夜间部毕业、硕士论文口试被放水,或根本不是他写的。

要不是人民真的太无聊,那笔者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领导人的所作所为,让人怀疑起他或她的教育程度跟基本智识能力了吧?这显然是台湾当前政治人物应该要深切检讨的部分。

另外,为何台湾历任民选“总统”几乎都强调自己的博士学位(陈水扁是个例外,但与他竞选的两位对手,连战与宋楚瑜都有博士学位),而政治人物争相把自己包装成高学历的知识精英的奇特生态,又是所为何来?

或者是受中国人传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影响吧?但官大学问大、学问大就可以去做大官的逻辑真是对的吗?是否该回头反省这样的心态是否适当呢?举例来说,对台湾经济最有贡献,即便任内有政治压迫,但论及台湾人评价最高的“总统”蒋经国,学历却仅有很勉强的大学毕业。

在台湾的环境下,民众当然有权利质疑政府的所作所为,但所谓的质疑并不是无限上纲,应该是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检视证据,并与持反对意见者进行良性讨论,以成就一个更开放的公共空间,而非过于情绪化或过多地坚持己见。否则,只会带来更多困扰,浪费社会资源;同时难免受政党与政治人物所利用,从而导致每四年一次智力测验的成绩,始终还是不及格的状况。

这些疑问,真的才应该好好想想。

本文首发于IPP评论(IPP-REVIEW),作者修订后授权观察者网发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亲情的作文开头结尾 成长作文500字六年级 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节日 未来的世界作文600字 成长路上无捷径作文 关于中秋的作文600 春节里的一件事作文 触动心灵的瞬间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350字 原来我可以作文 做一个小实验的作文 包饺子作文250字 我的姥姥300字作文 月亮作文500字初一 冬雪作文300字 难忘的一天500字作文 与挫折同行作文 关于创新的作文800字 关于母亲的作文600字 网络是把双刃剑作文 写活动的作文500字 关于劳动的作文400 开学计划作文500字 机器人打屁股作文 追梦路上作文800字 我最爱的食物英语作文 感谢母亲作文600字 什么让我更出彩作文 包饺子作文150字 我成功了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