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工作带回家至少3种伤害 工作生活需要平衡 3个方法帮你划定界限

2020-12-13 02:55:01
相关推荐

职场人把工作带回家,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Google 公司为了研究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行了一项长达 10 年的研究。调查发现,只有 31% 的员工能在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也就意味着有 69% 的人会带着工作回家。

“实际上,真实数字应该远不止 69%,这意味着,许多人都无法分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每天工作都很忙,很多事情在公司做不完,只能把这些工作带回家继续做;明明已经下班回到家,刚开始吃饭,领导一个电话,马上放下碗筷打开电脑去忙工作;在公司里处理很多烦心事,下班回到家里,也静不下来,心里还是一直想着工作的事;

在很多职场人看来,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这是职场人的工作常态,也是职场人的无奈。

身为职场人,我对此能够理解,但我并不主张带着工作回家这种做法。

在我看来,带着工作回家,在工作效率,个人健康,家庭关系都带来了损失。

我们所失去的要远远多于我们所要得到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

职场人请别把工作带回家,你需要的不是为此找借口,而是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划定界限”。

那么,职场人应该如何避免带着工作回家,为工作和生活界限划定呢?

本文会分3个部分来进行分析和解决:

何为界限?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如何理解?职场人经常带着工作回家,工作和生活没了界限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职场人要如何避免带着工作回家,为工作和生活划好界限呢?

界限的划定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一. 何为界限?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如何理解?

“界限”:即不同事物间的分界。

如何理解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在广义上来说,工作也属于生活范畴内的一部分,但就个体而言,要明确一点:工作更偏向于社会性活动行为,生活则更偏向于个体活动行为。

正是因为两者有这样的区别和关系,所以,要注意的是,这种界限的划定,不是要把工作在生活中完全剥离,而是要让两者平衡.

我们可以从时间和行为两个角度来具体理解:

时间上的划分: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中,有了对上下班时间的设定,这既为工作和生活的分界体现.在行为上来说:工作所要面对的是生产,管理,统筹,计划等等;生活所要面对的是维护家庭,维系朋友,培养爱好,陪伴孩子等等。

结合这两个方面来说,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该做的事情,上班时间就该做工作相关的事情,下班后时间则是属于生活的部分。

二. 职场人经常带着工作回家,工作和生活没了界限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1.假性敬业和拖延症带来的效率低下

带着工作回家,不一定是敬业,而是工作效率不佳。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两个概念——假性敬业和拖延症。

假性敬业:

指的是那种由于分工不合理导致的节日加班,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期间的加班,反而被当做敬业精神一直宣扬。

简单来说,假性敬业就是因为管理者或是企业因为分工或制度不合理,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但又鼓励员工加班。

比如,就开会来说,有些管理者很喜欢开会,但会议效率并不高,一个问题要反复开会讨论,更有甚者会临时起意,经常快到下班了,又突然通知开会。

这样的情况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不仅没效率,员工在这样的氛围下一方面会降低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工作进度出现滞后。

这种假性敬业有时会导致工作做不完,不得已只能带回家继续工作,不得不说这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拖延症:

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80%的大学生和86%的职场人都患有拖延症,甚至很大一部分人已经接受了自己的拖延症问题.

由于拖延而造成的工作无法在计划时间内完成的情况,主要是出于个人原因所导致。

上午总是在玩手机,什么都不想干。到了快下班的时候特别着急,眼看着到了下班,工作却还差一大截;每当工作的时间还充裕的时候,总是漫不经心的在做着其他事情,当工作时间不多、快要下班的时候,就开始火急火燎的忙起工作来;遇到一些琐碎的事情,总是觉得简单,拖着不做,最后发现已经积少成多,短时间内已经无法全部完成;

类似这样的现象我们在职场会经常遇到,而拖延也成了工作效率低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假性敬业和拖延症,这两个方面客观的影响了工作效率。所以,把工作带回家很多时候是工作效率低下的表现。

2.超负荷的工作,令健康堪忧

带回家的是工作,被带走的是健康

案例:

张辉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由于工作能力很强,人又可靠,深得老板赏识,最近公司开发的一个新项目,老板也交给了他来负责。这样一来张辉成了身兼两职,工作量一下翻了几倍。

张辉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就连午休吃饭时间都是捧着ipad办公,这还不算,即便是休息日或是平时下班回到家后,也会通过电话来处理事情,他也总是一忙就到半夜,每天根本睡不了几个小时。

结果,没过多久,张辉在一天晚上,因为突然晕倒被送进了医院,最后诊断是因为长期熬夜,睡眠不足等习惯,导致心脏和脑血管都出现了问题。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并不少见,很多时候,我们肩上扛着房贷,孩子教育,照顾父母等责任,甚至为了为了老板的一份赞赏,整个人像一直上着发条的闹钟,一刻不停超负荷的忙碌着。

此外,随着智能设备和通讯能力的发展,更让人处于随时随地办公的状态。有一项新研究发现,回家后即使仅仅查收工作邮件,都可能引发失眠、焦虑、头痛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德国劳动、工业和组织心理研究协会收集了5.7万名工薪阶层人土的资料,分析发现,九成职场人有可收发邮件的智能手机,且其中1/3的人每天通过手机收发邮件超过20次,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曾在上班之外的时间工作过,他们更容易出现失眠、头痛、疲劳、焦虑和胃病等问题。

由此可见,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诸多威胁。

3.成全了工作,却疏远了家人

带回家的不只是工作,还有你的坏情绪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习惯将工作带回家的人,无论是他的心理,还是生理,都比一般人更容易疲惫,情绪也容易变得暴躁。

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也正是由此而来:

“踢猫效应”说的是,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撞伤了。

或许你在职场为人下属,或是身为领导,又或者你是一位创业者,每天为了工作而辛苦忙碌。

但事实上还有另外的身份,或为人夫人妻,或为人父母,或自己本身也是孩子。

我们回到家里,带回来的烦躁和坏脾气也会传染给他们,就像踢猫效应那样。尽管是无心的,作为家人,他们会理解会心疼,但有时他们也很无辜,也会介意。

一项调查表明,在当今社会,25%~40%的人认为工作压力太大,有56%的人其配偶因此跟着倒霉

“可口可乐前任CEO迪森曾经说,如果想象人生是一场在空中接抛五个球的游戏,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心灵。你很努力地抛着这五个球,不让它们落地,很快地,你会发现工作其实是一个橡皮球,万一你不幸失手跌落,它还是会弹回来,而其他四个球——家庭、健康、朋友和心灵则是玻璃做的,如果你让其中任何一个落下,都会破损,甚至粉碎。”

如果说我们如此拼命工作,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那就不该忽视这些生命里原本脆弱的东西。

三. 职场人要如何避免带着工作回家,为工作和家庭划好界限?

1.合理规划工作,建立清晰的工作计划清单

在《累死你的不是工作,是工作方法》一书中,对于制定工作计划清单,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法:

(1)在每天的清晨或前一天晚上,列出工作待办事项

比如,在今天下班前,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梳理,然后整理出明天要做的工作,之后按照紧急性和重要程度,有顺序的记录下来。

(2)准确的写出来具体要做的事

这样做的用意在于:当你准确的记录下具体要做事,在查看这份清单时,你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事情要怎么做。

比如:因为合作事宜,需要联系客户李先生。在记录时,不要只写:联系客户李先生,而是要写成:周二上午10点,给客户李先生打电话,谈合作。

(3)出现临时性工作,恰当的调整清单。

如在工作中出现临时性的工作安排,可以根据事情的紧急性和重要程度,插入清单合适的位置。

(4)严格执行计划清单

对于工作计划清单,重点在于执行。既然做好了计划,就要督促自己去完成。

可以设置闹钟进行必要的提醒;及时翻看计划清单,对照清单任务进度;

结合以上4点,做出合理的工作安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

2.避免拖延,学会拒绝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过,很多人把工作带到家里,是因为在工作中有拖延的习惯,所以克服拖延是非常必要的。

(1)减少干扰因素,监督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智能手机的使用频率,已经成了干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据2018年《国民手机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显示,人们平均每天看电子屏时长近6个小时,占全天时间的24%;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达108次,即一天24小时中,每13分钟就会使用一次手机。

所以,要有意识的减少干扰因素:

首要前提就是强迫自己,降低不必要的智能设备使用次数。其次是尽量关闭无意义的消息通知,减少打扰因素。

如果能成功抵抗智能设备不必要的诱惑,将会迈出拒绝拖延的重要一步。

(2)利用“2分钟法则”

畅销书《原子习惯》的作者詹姆斯·克莱克,正是一直在使用2分钟规则来帮助自己改掉拖延的坏习惯。

“两分钟法则”,就是首先衡量临时工作所需的时间,如果预计能够在2分钟之内完成,就中断计划去完成它,反之,把它推迟到计划执行完毕之后。

这一法则的重点在于利用碎片时间来完成符合条件的工作,比如2分钟,你可以整理一下计划清单,也可以打印一份文件,梳理一下会议记录等等。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每一个2分钟,那就意味着,你会比没这么做之前多出很多时间来处理事情。

同时你也会发现,当你利用好这一原则完成了很多琐碎的工作之后,你能更专注的去做那些相对复杂的工作。

(3)懂得拒绝

当工作任务大大超出我们的能力上限时,要学会拒绝。有这3点注意事项:

a.拒绝的理由要合理,充分。

在拒绝过多的工作时,所提出的理由要有理有据,避免让领导觉得你在故意推诿,对你产生不信任。

b.利用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表达方式

找领导沟通,要注意时机和场合,在沟通时要注意语气要委婉,避免产生误会,发生冲突。

c.拒绝不成功,要有第二方案

拒绝不一定绝对成功,当遇到拒绝失败时,可以合理提出第2方案,比如,增加完成时限,申请增加帮手等方式,以减轻过重的工作负担。

拒绝不是逃避,而是让自己更合理的工作,在另一角度上来说,也是对工作和家人的负责。

3.管理情绪,不让坏情绪进家门

(1)下班的路上,情绪转换的开始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了解到,工作和生活可以按照一个时间来划定界限——下班时间。

我们可以把这作为一个信号,下班的那一刻,我们需要转换到另外的角色,以家人的身份出现在家里。

在心理学中有一则“首因效应”,指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每当我们下班回家推开家门的那一刻,给到家人的就是下班后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会影响到家人接下来的所有情绪。

所以,在回家的路上提醒自己,要给家人带回去的是笑容。

(2)主动承担家务,放松心情

做家务,既是角色转换的表现,更是情绪转化的好办法,和爱人一起准备晚餐,收拾一下屋子,洗洗碗等等,这些小细节不仅能让人,将工作中的紧张和压力得到缓解,同时也会带给家人好心情。

(3)时常带着礼物,制造惊喜

父母收到一件外套,丈夫收到一条围巾,妻子收到一支口红,孩子收到一份玩具,收礼物总是会让人开心。

送礼物不一定需要节日,如果我们常常忙于工作,甚至偶尔把一些工作上的坏情绪带给了家人,那经常给家人带上一份小礼物,为家人制造一份惊喜,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有时候家人就是这么容易被感动,因为家人都明白,我们带回去的不只是礼物,还有对家的爱护和责任。

结语:

划定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对于职场人来说,既体现了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自律。

当这种界限的划定,为我们带来了,工作的高效,身体的健康,家庭的和睦。我们也会更有底气,更加从容的去面对工作和生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过端午节作文200字 我心中的诚信作文600字 端午节英语作文50词 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小学生春游作文怎么写 五一放假作文350字 相约好时节作文800字 童年小伙伴600字作文 教师节写老师的作文 生活中的矛盾作文600字 在考验中成长作文600字 描写小白兔外貌的作文 介绍我自己的作文300字 致未来的自己作文600字 谁动了我的奶酪材料作文 从失败到成功作文600字 话说洋车夫作文300字 花季里的阳光作文500字 高中英语小作文范文 妈妈您辛苦了作文800字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800字 我们该记住的作文600字 父爱的天空作文800字 环保从我做起作文600字 做小实验的作文400字 那一束光作文 我的五一作文100字 新时代新青年作文 快乐五一三百字作文 其实我还没长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