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翻过山岭 梦想花开(决胜2022)

2020-12-14 00:00:02
相关推荐

一条弯弯曲曲的省道从县城出发,翻越数十座大山和三处峻岭:大越岭、小越岭、稠岭,行进39公里,方才到达这里——皖南石台县七都镇河口村。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眼前这偏僻的景象仍然让“老扶贫”李朝阳吃了一惊。

“老扶贫”李朝阳并不老,是一名80后,但扶贫资历不浅。2012年,他就被所在单位——安徽省民委选派至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杨村镇任职第一书记。任期快结束时,得知单位扶贫点调整至皖南石台县,他又主动申报参加第六批选派干部工作。2014年10月,他来到河口村,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出生、成长在平原的他,经过山道颠簸,人晕了一路。当晚翻看村里基本情况,心里又是一凉:全村432户,1608人,经2014年精准识别,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413人。因为地处深山,关山难越,村里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更是空白,多年来都是省市县各级单位重点扶持的贫困村。

如何让小山村脱贫?

这一夜,李朝阳想了很多很多。

种菇记

李朝阳第一次见夏光和是在一个下雨的黄昏。低矮的老房子里,低头一看,堂前地上还汪着一小滩水。再抬头看,原来屋顶上瓦片碎裂,外面大雨,屋里小雨。

夏光和才40多岁,却面相显老,见到李朝阳,半天没说一句话。

他是被贫困压得透不过气来:一家5口人,母亲86岁了,全家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不到万元。妻子是云南人,2006年嫁过来,因为一直凑不齐路费,十几年里没回过娘家一次。妻子经常夜里流泪,思念远方的亲人,夏光和看到也十分难受。他常想,自己和妻子起早摸黑地做事,却总是挣不到钱,摆脱贫困怎么这么难?

李朝阳问:“老夏,愿不愿种平菇?这个能挣钱呢。”

夏光和摸摸头道:“种平菇?我只会种田做茶,那个东西我一点不懂啊。”

“不懂没关系,你看啊,我们准备这么干……”

李朝阳肚子里的想法,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那段日子,李朝阳白天在村里转,晚上辗转反侧地想,多次带着村里的同志外出考察,还请到了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来村里“把脉”。最后,决定在村里搞秸秆食用菌立体种植,成立食用菌种植合作社。

听说有人指导,只要在大棚里干活就行,夏光和放心了:“那我愿意!”

说干就干。资金筹措起来了,大棚建起来了,专家入驻指导了,菌棒也顺利上架了。李朝阳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到大棚里看看。平菇身上寄托着乡亲们的心血和盼望。

让人欣喜的是,平菇长得很好。2014年底,河口村食用菌合作社的第一批大棚平菇丰收了。可是,没容李朝阳高兴,问题来了,原定的承销商出了问题,平菇卖不出去,李朝阳急出一嘴火泡。

怎么办?看来得自己闯市场。

李朝阳带着村干部,晚上10点多出发,凌晨4点钟赶到铜陵、安庆、芜湖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那个钟点正是大批发商进场上货的时候,李朝阳先是扮成进货商,挨个商户谈价格、摸行情。了解价格后,他再拿着样品一家家推销。

一开始,批发商信不过李朝阳:“你这不像做生意的啊?”李朝阳抖出身份:“我是省里下派的干部。这平菇可是我们村里老百姓的希望啊!”批发商们面露赞许:“你这干部可真能吃苦,一连多少天都是天不亮就在这里转。行!你们的平菇我们要了!”

有了第一季的成功,大家伙儿干劲十足。2015年初,为了加快出菇,赶在春节前卖个好价钱,村民们等不及了,琢磨着升温能让平菇长得快,于是把大棚都密封了起来。一天以后,原本水灵灵的平菇却变得干瘪瘦弱,大家伙儿一看,猜想可能是缺氧,立马又来了个大通风,将密封帘全撤了,不想又过一天,更干瘦了,这样根本卖不掉。

大家慌了,打电话给远在浙江跑项目的李朝阳。李朝阳连夜从浙江赶回合肥,找到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那位专家正患感冒,李朝阳向专家拱手恳求:“老师,我残忍地求求您,随我去一趟村里吧。”他和专家连夜赶到村里,走进大棚,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补救,平菇总算转危为安。

2015年,夏光和从合作社分到1万多元,他高兴得眼泪都流了下来。后来,根据市场需求,合作社的13个大棚又种起了香菇,共吸纳了39户贫困户。一个棚子有万把个菌棒,而一个菌棒就有3元左右的利润。

如今,河口村的食用菌已经供不应求。而夏光和通过加入食用菌合作社,每年家庭收入3万多元。2016年春节,他带着妻子孩子第一次去云南看望岳父母,2017年又盖起了二层小楼房。日子有了奔头,他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了。

不光是食用菌产业,李朝阳还引导成立了生态富硒茶种植合作社、生态黄牛养殖合作社、植保服务合作社等,慢慢形成了一个个产业群,全村贫困户几乎都参与其中。

到2016年,河口村贫困户从141户减至10户,贫困发生率降至1.7%。

奔跑记

天刚亮,15岁的吴家洛就起床了。听见他窸窸窣窣起身的声音,他母亲说:“下小雨,就别跑了。”

吴家洛没回话。他有点烦,初中毕业在家待了半年,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做农活,他不愿意;而出去打工,年龄又不够。

他只知道自己喜欢跑步,从小就喜欢,还在学校运动会上拿过奖。除了这点天赋,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于是他每天起床后就去跑步,仿佛只有跑起来,他对生活的憧憬才依然鲜亮。

听着儿子跑远的脚步声,父亲吴多平叹了口气。他很焦虑,孩子每天只知道跑步,在村里人眼里像个笑话。家中4口人,上有70多岁患病的老母亲,下有在家待业的独子,平时生活全靠夫妻俩种茶叶和打零工维持。儿子的未来该怎么办?

吴多平想到了自己。他当年在工地上做小工,因为文化水平不够,只能卖力气,收入只有技术工人的一半不到。吴多平不希望儿子也走这条路。

“我想让他学一门傍身的技术,但我们家没有钱,也没有门路。”坐在家门口的小竹凳上,吴多平叹着气对前来走访的李朝阳说。

李朝阳记下了吴多平的话。他思索着,扶贫先扶智,开展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想到这里,他坐不住了,立即赶回合肥,寻找合适的教育资源。这一找,找到了安徽汽车工业学校。

听说是为贫困户解难,学校领导一口答应下来。2016年春季,河口村5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赴安徽汽车工业学校就读汽车制造与检修的春招班。校方给孩子们很大关照:学费免去,住宿费免去,发了价值500元的床单被褥等生活用品,还给孩子们每个月200元助学金,补贴他们生活。

吴多平听着儿子从省城打来的电话,看着他发来的照片,高兴极了。特别是听儿子说,市场上技术工人吃香,这几年他们学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很不错,能很快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当爹的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这下我不操心了。”

2019年,吴家洛毕业了,顺利进入省内一家大型汽车公司,月薪6000多元。

听到这一消息时,李朝阳也倍感欣慰。由这个爱奔跑的少年,李朝阳想到,贫困村的乡亲们,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奔跑的梦想,如何激发他们的热情?必须志智同扶。

于是,村里在每个村民小组建起了“扶贫夜校”,宣传扶贫政策;村两委组织开办“河口大讲堂”,邀请高校专家和创业成功人士来村里,分享实用技术和创业经验。一批贫困户学得一技之长,实现勤劳致富,一举摘掉“穷帽子”。村里还开展了“河口村脱贫贡献奖”“河口好人”等各种评选表彰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提升精气神。

村里的这些评比活动、学习讲堂,李朝阳每次都亲自参加。每次听着村民们开心的笑声,他仿佛看到一个个身影正跃跃欲试,也要奔跑起来!

留客记

天黑了,村支书老章特意来村部喊李朝阳:“这个周末你又不回家。走,今晚上我家吃饭去,这次你必须得去,到村几年还很少摸我家的筷子呢。”

李朝阳知道老章的意思了。眼看着在河口村就干了3年,按规定他这一次任期将满,就要回城了,老章这是提前话别呢。“好,这饭我得吃!”

山村的夜晚一片安详,秋虫鸣唱,山月无声。老章和李朝阳“把酒话桑麻”,说着村里的事:

老桂的黄牛又卖掉了几头、家洛在学校里参加了演讲比赛、蔡小芳的病有了好转……

说着说着,老章忽然沉默了。他默默喝了一杯酒,然后一脸郑重地说:“朝阳啊,听说你要回省里了,大家非常舍不得啊。”顿了顿,他又说:“我们确实需要你,但也知道你在村里都干了6年了,不好开口。可是乡亲们的想法,我也拦不住。”

听了这话,李朝阳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确实,3年来,他的所有牵挂都与这个小山村联系在了一起,他也舍不得乡亲们,他更放不下尚未脱贫的10户乡亲。可是,如果组织上同意自己再留任,这一待可又是3年。对个人来说,这又是多么宝贵的3年啊。

见李朝阳犹豫着,老章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封信递给他。

李朝阳打开一看,这个男子汉不禁眼眶湿润。

这是河口村村民为挽留李朝阳而写的信:“听说李书记今年就要回省里工作了,大家都很舍不得。我们村里就需要这样的干部,特别是村里的工作离不开他……恳请省民委领导能让他在村里再干几年。”信末尾的落款,是一个个红手印。

李朝阳顿时明白了,淳朴的河口村人这是在用最朴素的方式挽留他。

他慢慢数起鲜艳的红手印——方来根、吴红明、李风秀……红手印下是每个村民的名字,足足289个红手印。

老章轻轻说道:“朝阳,村民需要你,留下来吧!”

李朝阳含着泪,点点头。

这一夜,李朝阳失眠了。凌晨时分,他睡不着,爬起来向省委组织部和省扶贫办写下请战书:河口村的扶贫事业尚未结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任务务必让我来完成。

组织上同意了李朝阳的请求。

乡亲们松了口气,李朝阳的担子却更重了。从哪干起?他在村两委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着眼河口村长远发展,就必须要融进长三角。你们把我留下来了,而融入长三角,我们得想办法留住高人、能人。”

李朝阳想尽办法将客商留在河口村。他听说浙江一家服饰公司有意在省外建童装加工基地,便立即联系,想在村里建扶贫车间。公司来考察,发现留守妇女较多,劳动力丰富,便答应合作,但苦于找不到有经验的车间管理人员。

李朝阳摸底走访,得知本村村民孙小平在外地服装厂,干的就是车间主任,便动员他回乡来负责扶贫车间。孙小平一开始不愿意,李朝阳说:在外地你是给别人打工,这是在自家门口做管事的,不一样啊。孙小平有点心动,又担心村里车间条件不行,没有电脑、打印机,没法办公,也没有地暖,遇冷遇热,工人们待不住。李朝阳立即拍了胸脯,转头就跑去几家单位“化缘”,满足了孙小平的要求。

服装车间很快投产了。村里的妇女们特别高兴,她们有务工需求,但是因为要照顾老人小孩,走不开,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车间里铺上了地毯,装上了空调,不论寒暑,妇女们在车间劳动,她们的孩子就在地毯上玩耍……

李朝阳不但“劝”回了本村人,还“劝”来了外地客商。

那是2019年年初,李朝阳到一家农户走访,见他家里来了位客人。客人姓宋,年轻时在苏北等地从事船舶航运,后来有了自己的船舶公司。近年宋老板由于身体原因,公司交由别人打理,自己休养。他到河口村走亲戚,发现这里环境宜人,常过来小住。

李朝阳闻到了机遇的味道,当下劝说宋老板:不如就在河口村投资办茶厂。

宋老板摇摇头:“干不了啊!我又不懂茶。”

李朝阳继续劝:“不懂茶不要紧,我们帮你找茶师傅。你管理一个船舶公司都行,这个小茶厂还不是妥妥的?你还有那么多商业渠道,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茶,你那些商业伙伴不也需要?”

宋老板想想,似乎是这个理儿。不容他说什么,李朝阳跟进又劝:“你要是建茶厂,村里出面帮你租一户民房,你就可以长期住在这里。至于厂房,村里原有的集体茶厂一并租给你……”

盛情难却,宋老板留下来了,当年就投资建起了以茶叶为主的农产品公司,深山村里第一次有了茶叶品牌。农产品通过了各种认证,还开通电商平台,一并带动笋干、蜂蜜、富硒米等的销售,宋老板干得越来越欢。

一个初夏的清晨,走在去村民家的路上,李朝阳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薄雾散去,醒来的山村愈发美丽,迎着初升的太阳,他的步伐也愈发坚定。

翻过山岭,梦想花开,农民致富路正宽……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05日 20 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次冲突作文 初一语文考试作文 小区秋景作文 描写熊猫吃竹子的作文 优势与成败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素材 差不多先生作文 决战中考作文 有一种力量作文 春天的作文150字 去游泳的作文300字 我和谁作文500字左右 有关清明节的英语作文 感动作文四年级 初三作文600字 四季的作文200字 我是一棵树作文500字 写人作文七年级 关于负责的作文 如果没有你作文600字 考研作文跑题 优秀写人作文大全 母爱的作文250字 关于文学的作文 回族风俗作文 二年级秋季作文 洗碗的作文500字 运动会作文250字左右 快乐一家人作文 什么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