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普通百姓家为何难出状元?并非他们不努力而是另有原因

2020-12-16 08:25:01
相关推荐

科举时代,大多数进士出身的人除了自己十年寒窗苦读和运气外,另一制约着他们能否中举的关键因素便是家庭经济情况。从古至今,都说寒门难出贵子,就清代的114位状元来看,的确验证了这一说法。

从目前的所见资料来看,清代状元中出身寒门的并不多,因为考个状元的确太难了,首先生活先得有保障。从白身到秀才,到举人再到状元,必须通过三级大小共十余次考试,而且除最后一次殿试为等额考试,不再淘汰外,其余每次考试录取的比例都很小,竞争十分激烈,实际上没有一个人能每次考试都顺利通过。

在清代,最早考上状元的是24岁,最晚的是59岁,平均夺魁年龄在34岁以上。若从16岁考起,时间最短的得考8年,最长则要考一辈子,平均要考近20年。要应付这样长期的考试,没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显然是不行的。

清代状元中,出身最低贱,家庭最贫寒的是最末一科的刘春霖。他是唯一有明文记载,真正出身于平民百姓之家的读书人。刘春霖出身于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刘魁书是个老实淳朴的农民。刘春霖10来岁时,家乡灾害频仍,难以为生,其父不得已而投奔保定亲戚家,几经托人才在保定府谋了个差事。

刘春霖和他的哥哥留在家乡,依靠伯父,白天下地干活,夜里刻苦读书,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多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直到17岁考上秀才,情况才略有好转,不再挨饿了。

另一个出身较低贱的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状元李蟠。李蟠的祖父是给人做长随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奴仆身份。《清稗类钞》第七册《异禀类》也说李蟠参加殿试时,是带着36个馒头进场的,而《历史大观园》中,说翁同龢殿试时身上带着两支人参,相形之下更显出贫富的悬殊。

还有几位状元出身未必低贱,但考上状元前,家境不好却是明显的。最惨的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状元、浙江嘉善人蔡以台。《清代野史大观》卷五、《清稗类钞》第五册都说他是赤贫至孝,无力奉养母亲,为此,曾一度卖掉了自己的妻子。

湖南茶陵的萧锦忠,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状元。《湖南省志·人物志》和《茶陵县志》都说他早年家贫,所读的书都是亲手抄录的。

江苏溧阳的马世俊,是顺治十八年(1661)状元。此前他应考达30年之久。邓之诚《清初纪事初编》说他因家贫,“故其诗多酸辛之语”。马世俊自己有一首《泣血词》说:“双耳闭桃园,万虑忧米薪。”在中了状元后所举行的“归第”仪式中,他因备不起马车,只好徒步归寓。

江苏江宁人秦大士,为乾隆十七年(1752)状元。陈康祺说他未第时,家道中落,人口又多,家中无力供他读书,他只得卖字自给。钟骏声,浙江杭州人,咸丰十年(1860)状元,《湖墅小志》也说他“家贫,以笔耕糊口”。

龙汝言,安徽桐城人,嘉庆十九年(1814)状元。《清稗类钞》第二册说他幼年家贫,靠其岳父扶植成人,长大后便招赘为女婿,以致中状元后,家里还是老婆说了算。

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姚文田,为嘉庆四年(1799)状元,据记载,他年轻时家里很穷,其父客游四方,其母沈太夫人每天教他读经,有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

安徽太湖人赵文楷,嘉庆元年(1796)状元,他夺魁前十分贫困,无以为生,自幼流落到太湖毗邻的湖北黄梅。黄梅布衣黄利通先生见他聪明过人,便收留了他,并教他读经史,学八股文,拿他当儿子看待,长大后还招他未上门女婿。此外据《啸亭杂录》记载,乾隆朝状元张书勋的家境也不好,较为贫寒。

从以上可以看出,清代114个状元中,只有11人是出身寒门,约占总数的10%。这个比例在清代所有进士中同样也适用,这都说明在科举时代,大多数取得功名的读书人,背后都有强大的经济作为支撑,贫寒子弟尽管也能登第,但机会明显要小很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作文600字 中考英语作文范文30篇带翻译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300字 舌尖上的端午作文600字 无声的语言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作文600字 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走在什么的路上作文600字 什么真让我着迷作文400字 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500字 江西省今年高考作文题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作文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300字作文 给自己一个微笑作文800字 外星人来我家作文350字 以美好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苹果的自述作文300字 行走在美好中作文600字 我的暑假生活300字作文三年级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400字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三年级作文300字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500字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500字 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字 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作文 什么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什么的呼唤作文600字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