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跟我穿越到70年代 感受父母的大学生活

2020-12-16 09:10:02
相关推荐

不同的大学道路,同样的少年风采

从1978到2018,风雨四十年。今天的我们生活在物质高度丰富的时代,读书、上大学似乎是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能预见的事情。可是,你能想象四十年前你父母的大学生活吗?他们如何备考?如何度过大学?如何面对毕业?是和我们截然不同,还是同样的精彩?接下来方方带大家走进你们父母的大学生活~

独特的备考生

1977年的高考有点特殊,国家恢复中断十年高考后的首次招生,面对“积压”了十年的考生,教育部选择在那年的冬季举行高考。

当时的备考生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农场、矿场、学校,大家见面就问“你考吗?”,就和今天见面问你“吃了吗”是一样的平常;考生们在田间、车间、工厂劳作的罅隙里抽出时间复习考点,没有专业的授课老师,没有丰富的高考资料,但努力程度不亚于备战亚运会!而报名参加高考的有农民、工人、教师,有刚成年的少年,也有刚成家的青年,应届的高中生反而是其中的少数。考生们还得先在自己所在的公社、街道、机关或是学校提出申请,获得批示后才有资格走上考场。

(1978年高考生备考,图源:视觉中国)

现在是家有考生,整个家庭都得进入备战状态!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里的亲人,甚至是平时见不着面的七大姑八大姨都热切关注着“考生”,力求全时段给考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备考”成为那年的头等大事。

(高考倒计时:镜头下的备考生)

当年上大学难吗?

看见努力备考的父辈,大家可能会问,当时高考和现在比哪个更难?我们来看一组数据,77年冬季高考有570万考生走进考场,当年全国所有大专院校录取的人数是27.3万人,录取率是4.7%,录取率之低到现在还未被打破;结合我国2017年的考生为900万,录取人数在700万左右,录取率为74.4%,全国985、211大学的录取率在4%左右来看,我们现在上大学容易得多,而当年父辈们要考上大学,就和我们现在考上985、211大学是一样的难度!

(1977年高考,图源:网络)

当时上大学难,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学少,虽然大学少,但放现在来看都是“名牌”大学。1977年恢复招生时一共只有88所大学,而截至到2017年全国大学已经超过2500所,但当年的88所中的综合大学有16所,其中11所为现在的985院校。所以我们父辈们毕业的大学是名牌大学的几率很高。

四十年前高考考什么?

那个年代上大学难,那考试内容难吗?当时考试科目和现在没有多大变化,主要是在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史地(理化)中选四门,当然大部分考生都选择放弃英语,虽然现在英语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必考科目了。

既然考试科目类似,那么考试难度又是怎样的呢?这里有一份77年的高考的试题,我们一起来品品!77年山东省的史地试题中,历史一共四道题,第一题是人类社会有哪几种形态?第三题是辛亥革命是谁领导的?它的历史意义和教训是什么?地理部分有两道大题,问题是我们陆上与哪些国家为邻,我国主要的高原、平原和盆地?看见了吧,虽然考点类似,但出题难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高考成绩和现在比当然也相差甚远。当时满分400分,280分已经是少见的高分,能够上复旦大学了。

(1997年试题,图源:网络)

从免费到收费

不仅不需要很高的分数就可以上大学,还能不要钱就能上大学!从1977年到1986年,上大学不仅不要交学费,家庭困难的还可以享受人民助学金。当时参加高考的报名费只要五毛钱,考上大学有补助金,每个月发14.5元,还有4块钱的助学金,按照当时的生活标准,吃一餐饭只要两毛钱,在学校游泳池游泳是两分钱,坐公交车只要五分钱,补助金和助学金加在一起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一笔巨款了!当时只要考得上,国家就能让你上得起。

不过在1988年,这项“福利”措施被取消了,上大学需要交纳200元起的学费,相当于当年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的1/7,加上生活费和其他学杂费的开支,供一个大学生成为一个家庭不小的负担。1996年,中国大学开始实行并轨招生,学费暴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很多农村学子因学费问题选择弃学。现在大部分高校的学费在每年4000元至6000元之间,加上生活费也是一项大的家庭开支,不过国家的相关政策在不断完善,加上各种教育补助,如今很少有孩子上不起学了。

(2018全国大学最新收费标准)

当年的大学生活

— 开学 —

父辈们很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收拾书包背上行囊,迎接他们的第一站当然还是我们熟悉的“迎新站”。意气风发的学长学姐们早就穿着中山装、推着小推车守在火车站、汽车站,决心让新生在上学的第一天就感受来自学长学姐的热情。

而此时作为新生的父辈们拿着那个时候时兴的“三件套”——被褥、脸盆和水瓶,包里装的是毛主席语录和茶缸子,女生的话还会多一罐雪花膏,不远万里坐着绿皮火车,怀着憧憬或是忐忑开始他们的大学生活。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在开学时配备的“三件套”已经是——手机、电脑和单反相机;现在也不用坐上几天几夜的绿皮火车千里迢迢去外地上大学,出行工具中高铁、飞机成为更多学生的选择;更不会大包小包提着整个家当去上学,现在流行“空手到”,直接快递邮寄。

— 社团 —

和现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大学社团不同,当时人满为患的社团还当属文学社、诗社,每周的社团活动会聚集大家一起交流感悟和思想。当时的大学生普遍有一种“知识饥渴症”,抓住一起机会给自己补习充电,并且开始接触西方思想,弗洛伊德、存在主义、邓丽君歌曲、伤痕文学等都是学生关心的话题,那是一个充满思想的碰撞和文学的激荡的年代。除此之外,受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和中国女排在八十年代的巨大影响力的影响,体育类的社团活动也非常受欢迎。

— 娱乐 —

八十年代大学生最时髦的休闲活动就是拿着收音机听广播,当时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坐在校园里拿着收音机听广播!那时大学生还时兴跳交谊舞、唱歌,大家把教室的桌椅搬开,就开始每周一次的交谊舞会。

时代不同,流行不同,现在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但不变的是——会写诗,会弹吉他,还是追女生的标配技能。

— 大学课程 —

1977年招生的专业较少,有不少专业是1978年才首次招生,如教育学专业1977年只有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少数几个学校招生,法学专业只有北京大学等学校招生。到了1978年,许多大学扩大了招生专业。当时大家报考专业时想到最多的就是中文、历史之类的传统专业,文史类专业是当时的热门。那个年代文学家地位和受欢迎程度之高,远远甚于如今的马云、王思聪,学生上大学最向往的就是中文系、新闻学,仿佛读了这些专业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文化人”。对于理化来说,受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影响,当时数学、物理也是报考的热门专业。

(1977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

当年的大学生稀少,大学对这十年后的首批新生倾注了很多心思,配得是最好的教学设施,请的也是当时的大师授课。拿山东大学历史系77级学生来说,当时的八大教授(所谓“八马同槽”)中有五位给他们上过课,全国一流历史学家中很多人给该班学生做过报告(如蔡尚思、孙思白、吴大琨等),七七级同学还以学生身份参加了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同时如周锡瑞、黄宗智、唐德刚等学术大家,当年都曾来山大讲课或举办讲座。

(这是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

看来在学术上,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是非常幸福的!当然,今天的我们在这方面享受着更丰富多样的资源,我么不仅可以学习自己学校开设的多样课程,还可以去兄弟学校甚至是国外院校进行交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类似慕课这样的网上学习网站让我们和大师走得更近。

(网友在通过慕课学校学习吉他课程)

毕业后:从铁饭碗到自主就业

1984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仅有27万,在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大学生毕业采用包分配的方式,也就是说当时的用人单位没有挑选权,毕业生也没有自主权,学生就业只要经过高校、教育部两个大门,不会和企业直接接触。

(毕业分配表,图源:网络)

所以当时只要上了大学,就相当于手上捧了金饭碗,学生不用考虑自身能力是否和企业匹配,也不用忧心就业形势。因为不存在就业压力,考研和考博在当时是少数人的选择。对于当时的毕业生来说,宣布毕业分配去向的那一天恐怕就是决定自己命运的那一天,你可能被留校,也可能是分配到大城市或是边远山区,被分配的岗位可能是公务员,也可能是技术工人。

持续了十年的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性在1987年凸显,首次出现大学毕业生分配后被退回的“寒潮”。到了1993年,政府正式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经过两三年的调整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尾巴

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似乎不能享受和父辈一样安逸的大学,大学期间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每年毕业季我们也都会看见“xx万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就业形势严峻”的新闻标题,直面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我们面临更多的选择,也面临更大的压力,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度过属于我们独特的大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考验,也是时代对我们的馈赠。

从2001到2015年,毕业生数量翻了七倍

互动

Q1:如果穿越回80年代,你觉得自己能考上大学吗?

Q2:你更愿意读现在的大学还是回到80年代读大学?为什么?

【本文源自VX号:申请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傲的白鹅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350字 英语作文模板 寻找秋天的作文 温暖的作文开头结尾 独立自主的作文 心底的温暖作文 谢谢你奶奶作文 诚信作文300字 2018年成人高考作文 做一次最好的自己作文600字 理性判断作文 无言之美作文600字 窃读记作文400字 上周末你做了什么英语作文 如何提高作文成绩 青春努力的作文 重拾什么作文600字 小猫的作文50字 草原作文300字 游西江千户苗寨作文 那一次我真后悔的作文 都江堰游记作文 快乐国庆节作文 未来的手机作文 观察小鱼作文 跑的体验为话题的作文 写自我介绍作文 最美的风景叫文明作文 怎样写国庆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