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揭露肖平实所谓的公案拈提实质:肆意诋毁六祖等古今大德

2020-12-16 14:35:01
相关推荐

正觉会肖平实拈提了一则《洞山不入》之公案:

洞山良价禅师。师有时垂语曰:“直道本来无一物,犹未消得他钵袋子。”僧便问:“什么人合得?”师曰:“不入门者。”僧曰:“只如不入门者,还得也无?”师曰:“虽然如此,不得不与他。”

平实云:据《六祖坛经》所载,六祖在黄梅证悟之前,因五祖有意传递衣钵,欲立一人为第六祖,乃要求同住黄梅之弟子等人,各自写偈上呈。神秀大师多日思考,便于夜里密书一偈于粉墙上:“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随即传诵于寺中。后时卢行者闻得,便知神秀根本未悟,问明大众诵偈之来龙去脉,乃请张别驾依自己口念之语,再于神秀偈后别书一偈于粉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岂但如此?更于《六祖坛经》前后两次之宣讲时,俱皆以此“本来无一物”之偈,印定为已经证悟之偈,却与古今一切证悟祖师所见迥异。岂唯平实今日不肯六祖当年悟前之偈?古时多有证悟之禅师不肯六祖当年悟前所写如是一偈,皆认定为尚未开悟明心之际所写者;谓此偈中所示之意,仍堕于一切法空之意识所知见解之中,尚未证得如来藏也!由是缘故,古时洞山良价禅师已不肯之,后来亦曾多有禅师评论之后加以世谛流布,藉以建立禅者正知正见,藉以广利学禅之众人。

洞山良价禅师有时垂语开示曰:“六祖当年在五祖座下,直饶道得‘本来无一物’的偈子,其实仍然消不得佛祖留下来的钵袋子。”意谓六祖说此偈时,根本还没有资格获得佛钵祖衣;即使是装佛钵用的钵袋子,都消受不起,何况是获得五祖传与他的佛钵与祖衣?意谓写偈当时的六祖其实尚未开悟,尚无资格获得五祖底传承。

洞山禅师如是开示已,便有一僧问曰:“当时的六祖既然不合得那佛钵祖衣,还有什么人合该获得佛钵与祖衣?”洞山禅师听得那僧如此问,便答曰:“不入门的人合该获得佛钵与祖衣。”那僧不懂,只得又问曰:“只如不入门的人,则是尚未证悟之人,真的还是该他得吗?”洞山禅师答曰:“虽然像这样不入门,却不得不将佛钵祖衣给他。”

这个公案,自古以来,闷死多少野狐大师,无一个敢将来拈提,尽在觉知心上作文章,有什么会处?如今星云法师亦不敢在此洞山禅师之公案上著墨,只敢在六祖当年未悟时之偈语上著到,有什么禅意?

洞山不止一次开示云:“直饶六祖当年说得‘本来无一物’的偈子,其实仍然消不得佛祖留下来的钵袋子。”意谓六祖说此偈时,根本还没有资格获得佛钵祖衣;即使是装佛钵用的钵袋子,都消受不起,何况是获得五祖传与他的佛钵与祖衣?意谓写偈当时的六祖其实尚未开悟,尚无资格获得五祖底传承。

洞山禅师如是开示已,便有一僧问曰:“当时的六祖既然不合得那佛钵祖衣,还有什么人合该获得佛钵与祖衣?”洞山禅师听得那僧如此问,便答曰:“不入门的人合该获得佛钵与祖衣。”那僧不懂,只得又问曰:“只如不入门的人,则是尚未证悟之人,真的还是该他得吗?”洞山禅师答曰:“虽然像这样不入门,却不得不将佛钵祖衣给他。”

这个公案,自古以来,闷死多少野狐大师,无一个敢将来拈提,尽在觉知心上作文章,有什么会处?如今星云法师亦不敢在此洞山禅师之公案上著墨,只敢在六祖当年未悟时之偈语上著到,有什么禅意?

洞山不止一次开示云:“直饶六祖当年说得‘本来无一物’的偈子,其实仍然没有资格消受那装佛钵的布袋子。”古来错悟之师,都将六祖当年所说“本来无一物”之偈,认作是证悟之偈;却不知真悟之人绝不作是说,谓如是偈意中,只显示“一切法空”之认知尔,根本尚未证得如来藏,何曾有证悟之处? 必也后时入得方丈室中,五祖为之明言开示之后,说得如是言语时方是真正之悟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此中有意:禅宗所悟得之如来藏体性乃是本来即是不生不灭者,此如来藏体性确是能生万法者。必须确实悟得有一真实存在之实体法,方可说之为不生灭法;若是本来无一物,即堕一切法空之断灭见中,何能是不生不灭者?灭后成无,何能是出生万法者?则与六祖悟后所说能生万法之言相悖。复次,必须是能生万法之实体心,方可说之为实相心体;若是唯有清净自性而不能出生万法者,即成想象真如之虚妄法,云何可说是实相心体?云何可说是“能生万法”者?

由是缘故,“本来无一物”一偈,只是一切法空之断灭见,同于印顺法师今时之知见无异,尚未觅得禅宗所悟证之如来藏也!是故古今同有一类邪知谬见:唯立真如不变。动辄引用六祖之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却故意将六祖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语略过不提,正是断章取义之举,非是契合六祖真意之说也!既是能生万法之心,何有可能是被生之心?何有可能是唯具真如性而不含藏一切善染法种之纯净心体?当知必定唯有阿赖耶识心体纯净,时时显示真如性,而又含藏染污不净种子之心体,方能出生万法也!除此以外,别无任何一法可以出生万法也!

由是缘故,永明延寿禅师曾责“唯立真如不变”之邪知邪见者;谓古人未尝唯立真如不变之说,佛亦未曾如是建立,并开示吾人:要依变与不变二法具足之阿赖耶识心体,进修佛道而至成佛时,方是真实不变者,其余一切时中修学佛法者,皆须依于变与不变二法具足,方能进修也!此中尚许多法义应予辨正,以救误入岐途者,然因篇幅所限,且置不论。

今观六祖此偈之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中未尝述及已悟如来藏之内涵,唯在万法皆空上著眼也!由是缘故,仍非禅宗开悟之境界,是故洞山禅师为欲令其座下弟子了知:一切法空并非开悟。以令弟子求证第八识心体阿赖耶识,乃有如是开示:“直道本来无一物,犹未消得他钵袋子。”座下未悟之僧众,不解洞山此语真义,便又问曰:“什么人合得?”结果是:不入门者合得。

当年卢行者落在“一切法空”的观念中,又将“会想东西、会说话的心”,用以体会空性之真义,不能真实会得,由误会故,便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及至五祖为伊讲解《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方知有如是心体一向于六尘皆无所住,如如不动;却又能生万法,不离种种无漏有为法之体性,方知一切染净种子都在此心中收藏,方解道:“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方知写偈之时所知者,与悟境所证者直是南辕北辙,了不相干。

只如不入禅门者,焉能得他佛钵祖衣?然而六祖其实并未获得佛钵祖衣,获得底人却是那不曾入门者----六祖之如来藏。 一般人学禅读公案时,每在语意上作诸情解思惟,转思转远。对此一公案之理解亦复如是,总以为是未悟之人能得佛钵,却不知洞山此语乃是悟后语,非是未悟之人所能知之也!平实今且解之,要令大众知之;知此已,日后庶有悟缘!

当知一切真悟之人,皆得现观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一向离六尘之见闻觉知,何能会解佛法?何能证悟禅宗之理?此心从来不起证自证分,何况能自了知自己?何况能入禅门?由是缘故,证知此一不入禅门者,方是真入禅门者。然而入得禅门时,方知吾人之身根,乃至一切物,皆是如来藏所得,吾人之觉知心从来只能在六尘中领受六尘境界,尚不能亲触外五尘,尚须如来藏假藉五色根而变现内五尘之后,方能接触如来藏所变现之内相分五尘;如是,尚且不能触及外五尘之觉知心,如何能获得物质色法之衣钵?然而会佛法者却是觉知心,觉知心根本就不能亲得物质体性之佛钵,是故佛钵实是如来藏方能得,如来藏出生色身之后,能执持色身故。 然而如来藏从来不曾证悟禅法,从来不入禅门;能入禅门、能悟佛法者,乃是六祖之觉知心等,觉知心只能在六尘法中执取运作,不能执持任何物质,故未能得佛钵也。如来藏虽然从来不会佛法,从来不曾入得禅门,不曾悟得佛法,五祖却不得不将佛钵交与祂----惠能行者之如来藏。由是缘故,洞山禅师道:不入门者合得佛钵祖衣。 平实如是道得一堆,总是闲言废语,未悟之人读之,终究无法真实理解平实之意,难免隔鞋搔痒之憾,又与禅门宗旨之证悟有什么相干?然而欲会禅宗者,却又不能不先闻平实如是语,然后死心蹋地进修;尔星云大师亦在未悟之数,不得免此,不能不闻。 只如洞山道:不入门者合得佛钵祖衣传承。观尔星云大师----佛光禅师----至今尚未进入临济禅门,且道:尔星云大师合得衣钵?不合得衣钵? 莫道衣钵!钵袋子尚且不合得。试观六祖道得“本来无一物”名句,尚且不合得衣钵,乃至钵袋子都不能得,何况尔星云----佛光禅师----道不得如是句,只是学六祖悟前之言语,云何能得钵袋子?更道衣钵?是故尔星云不得临济传承者,亦可知矣! 只如洞山道:“不入门者合得衣钵。”尔星云----佛光禅师----既然至今尚未能入禅门,本该得伊临济祖师衣钵,云何平实却又道尔不得临济衣钵?云何连临济之钵袋子都不能得?尔星云大师,何不于此低下心来、寻觅那个不会禅、不入禅门者? 若能觅得那个不会禅、不入禅门者,尔星云----佛光禅师----却好将那个不会禅、不入禅门者,相将来得临济衣钵。 且道:阿哪个是尔星云大师之不入门者? 尔星云大师日后久参十年不得,后时渐积极大苦恼,有朝一日亟欲会取者,何妨来觅平实?平实甫见大师到来,但高声唤曰:“进门来!”且不许尔愣在门外而不入门!入得门者方知不入门故。

以上是肖平实的所谓拈提。

肖平实言:“古时多有证悟之禅师不肯六祖当年悟前所写如是一偈,皆认定为尚未开悟明心之际所写者;谓此偈中所示之意,仍堕于一切法空之意识所知见解之中,尚未证得如来藏也!”又言:“若是本来无一物,即堕一切法空之断灭见中”。如果肖平实以上两种观点成立,那么至少可以从逻辑中推论出以下几点: 一、当时六祖是未证言证,属大妄语者。各位请参考《坛经》论证,在肖平实“印可”的六祖开悟前,五祖曾试堪六祖:“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六祖此言诸方应会同意末学认为六祖说的“米熟”之意即是表达已然明心见性之开悟吧,而“犹欠筛在”即是希望五祖去给予以心印心去印证。当然,末学不反对当晚三更后在五祖指导下两位祖师啐啄同时六祖大悟。但如肖平实认为的六祖未悟那六祖的米熟之言就是大妄语。言说大妄语之心念,那怕只是起心动念,也与魔法界相应,存在超须弥山甚至三千大千世界恶业之过失,如此必堕魔道,即使六祖能够惭悔,因催生违缘恶业种子现行故,也不可能当晚迅即悟证菩提。肖平实不仅抹杀六祖,更把五祖也贬为瞎眼师。诸位同修,你们会认可肖平实之观点吗?

二、古今禅宗大德全是未证言证。因妄语戒是根本戒,禅宗推崇就是直心道场,未容拟议,稍有拟议,即是禅宗认为的鬼窟(即是意识心)里做活计。只要有一个古德证悟,就能具正法眼洞察六祖未证言证而与肖平实持同样观点,能够直接看出六祖所证是外道断灭见。然没有一位禅宗古德指认六祖此偈属断灭见者,难道他们都被六祖欺骗了,那么指月录中近两千位证悟大德通通和六祖一样,未证言证,欺骗诸方。当然,肖平实确也敢直接点名黄蘖希运、临济义玄禅师也是未证言证的大妄语者。虽然古今也有大德认为六祖所证偏空或不彻,但无一例外承认六祖当年呈偈时的证量,更无一人敢说六祖所证是外道断灭见之狂言,而能说、敢说的只有肖平实一人罢了,诸位同修,你们认同肖平实的观点吗? 三、按肖平实之观点直接可推断其前后矛盾,因为肖平实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去否定六祖是明心见性之证悟之人。那就依肖平实所言六祖当时未悟而后大悟,那六祖应当非常明了此偈之落处,如象肖平实说的属外道断灭见,那应是六祖羞于启口之事,然《坛经》记述呈偈之经过却用了“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只是五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而说未见性,实则是印肯见性。难道一个已开悟见性之圣人会作此种低劣的描述?如果六祖仍未见性,那六祖不仍是一个大妄语者?各位同修,你们会认可肖平实的观点吗? 四、从《坛经》全文,都对此偈当成是一个里程碑,古今大德,也无不推崇。如果此偈如肖平实所断定属断灭外道邪见,试问《坛经》何以敢称为法宝,被古今大德奉若圭臬?各位同修,你们会同意肖平实的观点吗?

那么,此则公案,是否如肖平实评点“拈提”的那样,“自古以来,闷死多少野狐大师,无一个敢将来拈提,尽在觉知心上作文章,有什么会处?”只有他肖平实有此能耐证量拈提,且“平实今且解之,要令大众知之;知此已,日后庶有悟缘!” 可能各位都非常清楚,肖平实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若真有那证量,那也有他自大的理由和资本。可惜,肖平实之拈提真是贻笑大方,可以说,真正的野狐作魅,才会作出如此让会禅者欲痛扁其一顿的所谓拈提。 此则公案,从洞山垂语“直道本来无一物,犹未消得他钵袋子”始,肖平实以为禅宗古德会与其一样,不择手段的拿攻击名流而搏出位,直接就是洞山在攻击贬低六祖。其实不然,洞山因言施设此句言,却将禅机暗置两端。洞山是曹洞宗开山祖师,引机接众,无不借句中君臣偏正,接语需回互又不能被语脉转却。泂山此句即是杀人剑,更是活人剑。禅机暗置两端,若不证得赤祼祼、净洒洒,需在回互中怎能不伤锋犯手?洞山敢棒打祖师,自是盼能以此句在其下一众钓出个出彩金鳞,只要能在此等两难命题中悠然转身,却是潇洒的灵汉。

此中禅机之一是若是六祖已证本来无一物,即现量观一切法空、当体即空、毕竟空之胜义,为何还受个祖师衣钵入泥入水?祖师衣钵是授法付法之证,乃世间俗套之繁文缛节,泂山以此现象付与门下杀人剑,要剿灭门下学人所有粘缚,黄龙死心悟心禅师也借此公案评唱一偈: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禅机之二是本来无一物只是道得胜义如来藏之空性分,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而如来藏之无量智慧光明分即“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却未见提及,故此示学人向上一着,若能会得,如来藏空性分与智慧光明分现空双融、非空非有、真空妙有,则妙高峰顶,生机盎然,风光无限,此洞山付与学人之活人剑。

此不落两边之禅机迥异普通之因人之当机转语,故洞山多次提撕,绝不是洞山真不肯六祖,是洞山因言施设之语句,因而其得一曹山本寂禅师为嗣,使曹洞宗在禅林独树一帜。只不过被肖平实这个非是禅师自命禅师之人捡到个钵袋子,这个瞎眼外道死在洞山语句之下,用自己阴暗的心理大言特言六祖消得不消得。

六祖作此偈时落入断灭外道见了吗?的确,古今大德有评说六祖其时未悟者,也有说六祖此偈只悟入小乘果者,也有确认六祖其时已证悟诸法实相者,但绝没有哪位大德说六祖落入断灭空者,持此观点,仅肖平实一人,而肖平实敢如此大胆,只能说其只是一个借攻击大德名流而欲搏出位的凡夫而已,因现代许多无德艺人为刷关注常常使用此等令人不齿的伎俩。那么我们后人,怎样看待六祖当时有悟未悟?是否明心见性悟证如来藏的真如法界呢?其实,说六祖未悟之人,自已绝无证量;说六祖得二乘菩提果之人,也属片面。我们只要看《坛经》前文,六祖对五祖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由此能说六祖是断灭见外道而不消得钵袋子吗?能说六祖证得二乘菩提的偏空吗?只能说六祖为何作偈未述及现空双融之境,完全是为了破神秀大师持如来藏实有之见。现在的肖平实伪佛法也把如来藏定为实有,肖平实在本公案拈提中多次提及此实有心体。当然,肖平实把如来藏当成实有也出自经典,只属不了义,与禅宗更无交涉。因禅宗知见即离四句绝百非之离戏中观正见。试想,只要有个“有”,即有一相对的“非”,所以胜义中不落有非之绝待圆融就会成为戏论。关于如来藏为什么说非有非空,非有绝不会落断灭见,此知见不在此展开。只有破肖平实之如来藏分你的、我的、六祖的,故这如来藏是个附属物,每个众生都是自已如来藏的所有者,此种观念却是真正的神我外道。而如来藏是无我的,因值佛世时,许多众生受神我外道影响,尤其对断灭论感到恐怖,故佛在宣说般若经典时常说若有人对般若经典不怖、不畏,信解受持,此人当得无上正等正觉。而如来藏当依无我方能证得,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大慧菩萨问佛: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有如来藏耶?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如来藏门。”又“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悕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所以肖平实建立一个如来藏在众生体内的实体,不是要众生放下破除我执而证无我如来藏,而是要众生去在体内找出这个会随众生生死流转的、能出入众生身体的、能增能减的、有垢有净的如来藏,其知见完全颠覆佛法之基本正见,早已妖魔气重。无奈其弟子还趋之若鹜,真是瞎人遇邪师,白瞎。如肖平实说“若能觅得那个不会禅、不入禅门者”,只个觅字,贼身败露,不知抖落多少禅客眉毛,还有脸作拈提?想当年二祖曾觅个心来安,楞严经阿难七处征心,寻寻觅觅了无踪迹。今天肖大师真个有能耐,能觅出个肖氏如来藏,可笑。 应该指出的是,此公案与洞山回互之僧,绝非无证量,之所以入泥入水,却是与洞山共唱此千古公案,否则怎会回激出洞山“虽然如此,不得不与他”之令天下禅案皆提不起、闻之失心丧胆的雷霆之语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花的作文 作文例文 采访作文 高三作文 春天来了作文二年级 作文《难忘的一天》 包饺子 作文 我的同学 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00字 描写大海的作文 元旦节作文 感恩母亲作文 篮球比赛作文 温暖作文600字 规则作文 挨打的作文 写运动会的作文 议论文作文600字 冬至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 多彩的活动作文500字 这样的人让我什么作文 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200字 成长中的快乐作文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 运动会作文400字 高考0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