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乘风破浪的大唐姐姐

2020-12-16 19:25:01
相关推荐

要论中国古代历史上乘风破浪的姐姐,最空前绝后的莫过于日月凌空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其实,作为女性社会活动空间最广、对政治影响最深的朝代,唐朝在武则天之外,还涌现出很多在历史进程的沧海横流中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早在李唐逐鹿天下的创业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就已经踏浪而来。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和发妻窦氏所生,因是第三女,又称李三娘,嫁于武将柴绍为妻,居住长安。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时,“遣使密召之”,派人接三娘夫妇出城赶赴太原。柴绍心存疑虑,“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怕二人同走,目标太大,留妻子在家又不放心。三娘深明大义,鼓励夫君先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自己会见机行事。

柴绍上路后,李三娘到自家在鄠县的庄园别墅,散尽万贯家财,招兵买马,“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当时关中地区的反隋起义已成燎原之势,遍地英雄。三娘将何潘仁、李仲文等各路人马招致麾下,击退前来进犯的隋军,又“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在关中地区打下一块根据地,“得兵七万人”。

李渊渡过黄河进抵关中,三娘率七万兵马与父亲会合,和二弟李世民、夫君柴绍各带一队人马围攻长安,“各置幕府,俱围京城”,所部被称为“娘子军”。唐朝开国后,李渊封三娘为平阳公主,“每赏赐异于他主”。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年初,平阳去世。痛失爱女的李渊要求用军礼下葬,“加前后部鼓吹、班剑四十人,武贲甲卒”,派虎贲武士护灵。负责葬礼的太常寺提出,“礼,妇人无鼓吹”,女子按礼制不能享受军礼待遇。李渊不纳,“鼓吹,军乐也。公主亲执金鼓,兴义兵以辅成大业,岂与常妇人比乎”。在李渊的坚持下,平阳成为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公主,并受赐谥号“昭”。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这是对平阳功业的最大肯定。

平阳公主是李唐打天下时军功最卓著的姐姐,而贞观时期治天下时最优秀的贤内助,莫过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13岁就嫁给了李世民,武德年间册封为秦王妃。当时秦王李世民和大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为争夺接班人位置,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李建成从李渊后宫入手,鼓动父皇嫔妃在李渊处吹枕边风,诋毁二弟,致使李世民和父皇关系非常紧张。长孙“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帮助李世民多少挽回一些影响。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兵戎相见。秦王府将士“入宫授甲”准备出征,长孙“亲慰勉之”,“士皆感奋”,帮助夫君夺嫡成功。

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立长孙为皇后。贞观初年,唐朝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长孙虽母仪天下,却相当节俭,“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长孙能谋善断,太宗经常和她“论及赏罚之事”,咨询她对朝廷政事的意见,长孙一概不答,这与后来武则天极力揽权形成鲜明对比。

为避免外戚势力过于强盛,长孙还主动要求太宗将哥哥长孙无忌调离核心决策岗位。高宗时期,无忌因权势过重,被志欲伸张皇权的外甥赶出朝廷,后又自杀,足见长孙先见之明。

不干政的长孙皇后,却很懂得协调太宗与重臣之间的关系。贞观之治的出现,离不开魏徵的犯言直谏和房玄龄的公忠体国。有时太宗被魏徵批评得脸上挂不住,怒气冲冲地要“杀此田舍翁”。长孙听闻,穿上盛装朝服,贺喜太宗,“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太宗“乃悦”。有一次,太宗因事罢免房玄龄,长孙劝太宗“苟无大故,愿勿弃之”,及时让房玄龄官复原职。

长孙与太宗伉俪情深,誓同生死,经常随身携带毒药,“若有不讳,义不独生”。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长孙陪太宗到长安附近的九成宫避暑,夜间柴绍报告有人谋反作乱,太宗“擐甲出合问状”,带甲披挂询问情势。“素有气疾”的长孙“扶疾以从”,左右劝她注意病体,长孙不听,“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导致“疾遂甚”。贞观十年(公元636年)七月二十一,长孙病笃,在劝告太宗“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慝,省作役,止游畋”后去世,年仅36岁。

长孙皇后的贤德,为贞观前期政治注入了一股清流。她在贞观十年的盛年去世,是贞观政治的重大损失,所幸后宫还有徐惠妃,接替长孙皇后承担内助角色。

徐惠妃出生于太宗刚登上皇位不久的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自幼聪慧,5个月就会说话,4岁通读《论语》《诗经》,8岁便能作文。她曾模仿《离骚》赋诗《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格调高远,遗世独立,从此文名远扬,太宗听闻,纳入后宫。

太宗励精图治打造出贞观之治后,志得意满,贞观晚年颇有些好大喜功,四处征伐,“东征高丽,西讨龟兹”;大兴土木,“翠微、玉华,营缮相继”;奢靡之风渐长,“服玩颇华靡”。徐惠妃上疏劝谏太宗勿要“矜功恃大,弃德轻邦,图利忘危,肆情纵欲”。太宗“善其言,甚礼重之”。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驾崩后,徐惠妃“哀慕成疾,不肯进药”,一年后追随而去,年仅24岁。

徐惠妃的劝谏,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贞观后期政治风气的恶化趋势,使太宗能够善始善终,守住贞观功业,保全千古明君之声誉。这一切,与徐惠妃在政治上的卓识是分不开的。大唐有如此政治眼光的才女姐姐,还有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钦定案犯上官仪的孙女。当初唐高宗因事与武则天生嫌隙,遭武则天废黜的原太子李忠旧臣上官仪,趁机劝高宗废掉武则天,并为高宗起草废后诏书。不料事机不密,武则天大闹后宫,高宗武后重归于好,上官仪却成了替罪羊被杀,还在襁褓之中的婉儿则“随母配入掖庭”。

婉儿长大后,“辩慧善属文,明习吏事,则天爱之”,从钦犯后代成为女皇心腹,“百司表奏,多令参决”。有一次,婉儿“忤旨”,依律当诛,武则天竟也“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中宗复位后,婉儿“专掌制命,深被信任”,负责朝廷诏书文诰,进而成为中宗嫔妃,先后受封婕妤、昭容。

中宗时期,唐朝刚从武则天“武周革命”大开杀戒的历史阴影中走出,人心不定。婉儿劝中宗“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通过大兴文治来安定朝局。宴饮之上,婉儿一人同时为中宗、韦皇后和安乐、长宁公主四人捉刀代笔,“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中宗去世后,婉儿起草遗诏,引用相王(即李隆基之父李旦)辅政,但被企图做武则天第二的韦后删去。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六月,李隆基发动景云政变,废黜韦后,李旦即位,是为睿宗。婉儿拿出之前起草的中宗遗诏草稿给李隆基过目,但李隆基认定婉儿是韦后一党,终将其“斩于旗下”。李隆基虽杀婉儿,却爱其才,即位后编纂婉儿“文集二十卷”,由文坛领袖张九龄亲自作序。

上官婉儿虽在武则天、中宗、睿宗朝波谲云诡的政局中乘风破浪,位高权重,却很忌惮另一个姐姐——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高宗与武则天唯一的女儿,“特承恩宠”,外形干练,“丰硕,方额广颐”,前额宽广,颧骨突出,又“多权略”,武则天“以为类己”。在武则天改唐为周的历史进程中,太平不但是母亲的小棉袄,更发挥了政治助手的作用,“常与密议天下事”。

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二十余年,天下独有太平一公主,父为帝,母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贵盛无比”。按照朝廷制度,公主采邑不得超过350户,太平的采邑却多达3000户。太平深知母亲皇权不容包括女儿在内的任何人染指,“亦畏惧自检,但崇饰邸第”,故在武则天时期只以享受生活为主,“未敢招权势”。

在迫使武则天还位中宗的神龙政变中,太平预谋“有功”,进封号为镇国太平公主,采邑增加到5000户,“赏赐不可胜纪”,开始深度参与朝政。当时操纵中宗的韦皇后、上官婉儿“皆以为智谋不及公主,甚惮之”。太平“进达朝士,多至大官”,穷困文人才子“造其门者”,太平亦“遗之金帛”,天下士人“翕然称之”。

在景云政变中,太平“又预其谋”。政变成功商议大位归属时,众人议论纷纷,不能决断。太平果断“提下幼主”,拽着韦后所立的小皇帝李重茂的衣领,把他从御座上提溜下去,一手将四哥睿宗李旦推上皇位。太平“频著大勋,益尊重”,采邑增至一万户。

此时,睿宗的同胞兄妹中,只剩太平一人。睿宗“常与之图议大政”,7名宰相中,5人都出自太平门下。太平与侄子玄宗的矛盾迅速尖锐起来,甚至有将其废黜之谋。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初三,玄宗以快打慢,抢先发动政变。太平逃到山上寺庙,3天后下山,“赐死于家”。十二月初一,玄宗改元开元,大唐最辉煌的开元盛世揭开帷幕。

从平阳公主到长孙皇后、徐惠妃,再到上官婉儿、太平公主,这些大唐的姐姐们无一不是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亭亭如橡树身边的木棉。面对历史进程中的寒潮、风霜、霹雳,她们都能从容应对,乘风破浪,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是非成败转头空之后,静看雾霭、流岚、虹霓。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博士)

吴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的风景作文400字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同学我想对你说 作文 以书为主题的作文 爱的故事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作文五百字 我的同学作文350字 教师节作文五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三年级 不一样的美作文 执着作文600字 网络的利与弊英语作文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 感谢老师作文400字 mymother英语作文 雅思作文真题范文 快乐的一天400字作文 我的目标作文600字 人物描写作文600字 我很感激她作文 植树节作文300字 自由与束缚作文 我的假期作文300字 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中考满分作文亲情类 短作文50字 自然感悟类作文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以创新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