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收集了1400多份种子和果实 梦想建一个私人种子博物馆

2020-12-17 16:20:01
相关推荐

我收集、整理并编号的部分种实,希望能构成未来的种子博物馆。

我是大自然的收集工。

收集的癖好与生俱来。我这个人呀,一直就喜欢收集同一大类型、不同具体种类的东西。小时候收集过各种玩意儿,比如车票、门票、糖纸、地图、彩色玻璃、石头、各地的土壤、邮戳、邮票、吃酸梅粉的小勺。如今有些收集品,它们还在。

我爱自然,爱植物,它们是我最重要的收集。我用文字,用相机,用图画收集它们,也通过实实在在的样本收集它们。一些美好的种子和果实,就这样来到我的身边。

如今,我收集了1400多个编号的种实收集品,这就是我的私人种子“博物馆”。

去过一个最特别的博物馆

对自然的热爱始于童年。我小时候住在北京东直门外,当时其实和郊区差不多,外面有荒地、有小山坡、有刺猬过马路、有黄鼠狼夜里乱蹿。那时候我母亲就带我去看动物、认植物、看星星、记录物候,纯粹作为一种游戏,给小孩子的游戏。可以说,我之所以对自然有兴趣,后来学了相关专业,也做了相关工作,都是童年的影响造成的。

十几年前,我开始用文字、用照片记录自然,记录物种。因为对植物比较感兴趣,所以主要是拍植物的肖像照。我把文字和图片贴到网上和植物爱好者交流,有机会在一些媒体发表,后来自己也搞了一个讲植物的公号野风集。

几年前,我去过一个最特别的博物馆——种子博物馆。

这座种子博物馆在台南,全名叫做“千畦种子博物馆”。曾经自由行还开放的时候,我跑过去参观过一回。虽然同时也是为了工作,但无论如何,觉得那里很是特别,看过一圈,收获满满。

去之前我看过相关报道。说这个博物馆是私人开办的,主人两口子曾经从事植物学相关工作。博物馆确实不大,一个小院子,几间房间,距离台南室内热闹的旅游区还不是很近从规模来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地方。然而那是名副其实的种子博物馆。不对,应该叫“种实博物馆”,里面的展品是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对于我这样一个北方人,看到那么多热带亚热带的种实,真的大开眼界。

一进门,就见各种植物种实都悬挂着吊起来。毕竟是湿热地区,在通风的地方才能稍微防一防发霉的问题。整个博物馆看起来很有古旧的味道,毕竟植物种实放得久了,本身就显得古旧。房子也古旧,古旧和古旧搭配到一起。说实话,如果有时间,我很想在这里仔细看一看,一点一点地观赏。只不过,博物馆的陈列和展示方式,大概没办法让人把所有展品都细细看来。

有很多展品并没有标签说明,于是只能起到纯装饰作用。对于不了解的游客,也只能看个热闹。我不知道这里有多少拥有植物学背景的访客,又有多少人确实对种实有一定的了解。大概我这种来访者属于个别另样的,不用考虑我的深度需求。游客们看看热闹,拍拍照片,大致就是这么回事。

“千畦种子博物馆”里的展品。

特色博物馆经营也艰难

我们是一行人一起前往的,所以专门预约了一个时间段,会有人讲解和带领参观。平时前往的散客,虽然预约时间,但好像没凑齐人数的话,是没有讲解的,只能自己看,自己领悟。

那时候我自己也收集植物的种实,也给种实拍照,所以对这个博物馆非常向往。进门来,一位中年男子和我们核对了身份行程。

然后我们进了院子,有位老大爷开始给我们讲解起来。

老大爷一边讲解,一边展示,先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种实种类,然后挑选了比较有说辞的几个,比如有翅的种子,凭借风力传播,比如假种皮有颜色,可以蹭一手红。据说这些种实,大都是台南常见的种类,所以容易收集,也才能够给游客展示,耗材才有办法补充。

有一些种实是游客可以自己动手的。有点凌乱地堆在台子上,大多数主要是触摸。毕竟这东西好像也没有太多可以实际体验的操作。对了,拿在手里拍个到此一游的照片还是挺有感觉的。

供游客动手触摸的种实。

然后老大爷带我们进入了房间里。之前的展示在半室内半室外的院子一边。进了房间,还是选了一些有说辞的种类介绍,比如有毒的呀,可食的呀,等等吧,还有一些和台湾岛关系密切的种子和果实,看到它们在台湾岛的分布地图,标注的挺有意思。

我一直不太清楚老大爷的身份,不知道他是不是报道中说的博物馆的主人。后来听到其他网友说,老大爷可能就是主人了,但当时给我的感觉是,由于讲解活动的安排问题,老大爷没办法给出更多的时间,讲更多的内容,或者回答游客们临时看到什么而产生的提问。这一点有些遗憾吧。

总之是个不大的博物馆。我觉得很有特色,但也能看得出经营的艰难。比如房间和院子,为什么古旧,大概是没办法,缺乏修缮的资金。有些展品和架子上也落了灰,里面有个小店,卖一点纪念品,大都是种实制作的小饰物,手机链啦挂坠啦之类的,同时在卖熏香和茶叶。看样子不是很有吸引力。

我收集了1400多编号的种实

如今我有点惦念那里。当年前往,因为有工作的性质,我没有好好拍照片,也没有仔细参观,于是很想有机会再去一次。然而眼下是去不成了。大陆这边也见了关于千畦种子博物馆的报道,就我所知,也有人想要效仿。其实这座私立博物馆,吸引植物爱好者的属性足够强了,但服务于大众的属性还不是很充实,效仿大概只能学到毛皮。

我知道大陆有人效仿,但还没见到特别靠谱的操作成功的案例。我挺想看看,谁能开办一家类似的种子博物馆,或者说,升级版。但那需要投入,也需要智慧,更需要责任心。可惜,如今的大环境,这几样东西都太少见了。

至于我自己,因为一直在收集植物的种实,所以给我的书房(工作室)弄了个定位,就叫“种子博物馆”。至于为什么要收集,起初是想要收集起来,用于拍照。后来发现拍照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所以拍得很慢,收集得倒略快一点。如今我也有1400多个编号的种实收集品了,说是博物馆,当然谈不上,无非借用这么一个名字而已。

我是想着,不用着急,不用像有些人的思路,哗众取宠。如果为了展示给游客,则需要找那些看起来有气势的种类,类似台南这一家,把景观布置得便于拍照留念。再找一些听起来看起来玄乎的种类,这是欢迎参观的路子。我当然没到这个境界,我只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把这些种实分门别类保管起来。有时间就慢慢拍照,或者拿出来用于比对,偶尔能够在个人探究或者植物鉴定上帮上一点忙。

收集后等待处理的种子和果实。

不需要讨论“有什么用”的问题

我把收集来的种实,大多数放在玻璃瓶里。幸而北京足够干燥,大多数不会发霉。当然还需要一些处理步骤,比如种子可能要杀虫,闷在袋子里喷杀虫剂,或者放在冰箱里冷冻一个月。要等待种子脱水风干,有些种类要在背阴处放上很久。不然,瓶子里的收集物,就会被虫子啃成渣渣,或者成了饲养霉菌的场所。

而且我是个很懒的人。收集来的种实,写个临时的标签,就让下不管了,有时候一扔就扔下好几年。今年因为没办法外出,我花了好长时间,把书房(工作室)整理了一番,也把收集的种实好歹编号做了记录。目前还有一些难以鉴定的种类,确实鉴定不出来,无能为力,就先放着吧。

其实收集本身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最简单的当然就收下来就好了,但要除掉杂质,把果皮、苞片、萼片之类的渣渣清理干净,有些种子或者果核要剥去果肉,有些要洗,要晾晒,要刷掉泥巴。总之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状况,有不同的处理思路。

有人不太明白这件事,非常善意地给我带来(或邮寄来)植物种实,到我手里头的时候,已经烂掉了,或者已经发霉了。真是可惜啊!但无论怎么说,我还是得到了很多圈内圈外的朋友们的帮助。

收集到的植物种实(箭报春)。

收到别人赠送的种子(山皂荚)。

有人出野外考察,自己的工作就累得吐血了,还帮我带回来很多种实。有人去旅游,或者回老家,或者外出出差(比如开会或者采访),兴之所至,看见了种实就帮我捎回来了。有人在植物园工作,打包给我寄了很多。有人跑去度假,从度假地直接寄包裹过来。有人自己家里栽种的植物,收了种实给我。

有人会问,我又不是专业的研究机构,收集植物种实有什么用?我想,眼下确实没什么用,一个纯粹的个人行为,根本没有任何崇高的意义或科学价值。但我自己深入了解了一些植物种类的信息,比如果实怎样生长,种子怎样裹藏,有些是植物志或者教材上没有写到的信息。但除此之外,收到这么多师友们的馈赠,我觉得已经不需要讨论“有什么用”的问题了。知道有人愿意帮自己一把,这比什么都宝贵。

我还在做傻乎乎的博物馆梦

有时候收到的种子,我也会栽种。家里的空间有限,能栽种的种类也有限,但我还是做了一些尝试。很有意思。有些种类能够顺利成活,开花结果,可以观察它们的生长。我觉得吧,自己栽种过的植物,对于它们的习性,你会深入了解,比任何书籍上记录的都直接,都细致。

特别是别人寄给我的一些种实。有人大概是觉得,我原本就想要栽种的,所以经常会问,播没播种,长得怎么样啊?有些我确实没播,心里觉得惭愧。有些播了,就会有正面的反馈。有些它不发芽,我也挺着急。总之这是个有意思的事,也有人和我交换种子,用于栽种。说是交换,更像是礼尚往来。我会把我自己栽种的一些植物,收获的种子送人。比如前几年的盒子草、蓝花琉璃繁缕、滨海珍珠菜、倒地铃、山苦瓜,还有一些旋花科的种类,都比较受人欢迎。

前几年我也会拍一些“自然收集物”系列图片,简单来说,就是把自然之中见到的东西,能够收集到的掉落物,摆放在一起拍照。种实也是这个系列里的重头戏,很多自然收集物的图片中,都有种实出场。有时候收到别人送我的一箱子种实,我就会专门拍一个类似思路的照片。

收集整理封装的种实。

我拍摄的种实照片。

其实这样的照片,拍起来很累,花费很多时间,产出有限,通常卖不出去,还容易被人盗图。但一旦操作过之后,却容易让人上瘾。这件事本身,如果不计较得失,还是很欢乐的。收集植物种实也一样,别计较那么多,就觉得是个好玩的事。

不好玩的是处理植物的种实时,遇到的各种不靠谱。比如说,有些植物的果肉很难去除,我就会把她们泡在水里,拿个塑料瓶装起来。有时候泡一两个月,果肉就彻底烂了,种子或果核就容易分离。但这样的泡过的水,气味往往非常刺激,开瓶子的一刹那,人有各种不好的念头。

不幸的是,在我的书房(工作室)的门后,有七八个瓶子,一不留神放了三四年。等我想起它们的时候,瓶子已经歪七扭八了。有些种子或果核倒是还能留着,只不过开瓶清理,我仿佛获得了一场洗礼。在那之后,我长久地拒绝吃酱豆腐。

如今其实我的大部分收集到的种实,都装在了小抽屉里,按照编号,对应表格里的详细信息。毕竟没有那么多空间,同时能够拿来展示和存放。我这里用不着展示。少数种类放在了架子上,其实看上去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要说我这里的种子博物馆能不能参观?能不能呢?也许过一阵子,也许过几年,弄一个可以参观的小小的、小小的种子博物馆也不错呀!不过,我得先自己有饭吃,让家人也有饭吃,吃得不那么紧张,然后才轮得到博物馆。眼下,没本事兼济天下,但不妨碍自己一个人傻乎乎地努力,顺便做一做傻乎乎的梦。

【来源:南方都市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假如我是作文 微笑的作文 彩虹作文 西瓜作文 英语作文图片 老家作文 道德 作文 作文万能素材 三篇作文 作文的格式 享受作文 一句话作文 书包作文 作文大全小学 警察作文 作文下雪 怀念 作文 作文续写 苏州作文 写故事的作文 作文课 怀念 作文 杭州作文 海作文 作文900字 追作文 改变的作文 我的爸爸的作文 作文桃花 汉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