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当我们讨论知乎天龙人的时候 我们在讨论什么?

2020-12-17 21:00:01
相关推荐

不好意思,小新用了这么一个知乎体题目。

当然这个类型的题目也不是知乎原创,早在2010年博客依旧火爆的时候,这种类型的题目因为简单意骇直击核心以大见小形象生动颇有逼格,就已经在国内高知群体里流传。小新初工作时,媒体圈内更是盛行这种题目,前两年的《奇葩说》中每一集每个辩题都会有辩手用这个句式展开辩论。

知乎团队初创时目光高远,就因时顺势把这一句式发扬光大了。

知乎CEO周源

但近两年这一句式突然就不流行了,至于为什么,大家在知乎搜索框里搜索“当我们讨论”,浏览一下并排出现的大量问题回答文章,你就大概有了结论——原本代表高知有范的文体,被硬生生搞成了粗制滥造版故事会集合。

而作为媒体人最直观的感受是,类似格式的文章阅读量一直在下滑。以前做选题时,领导隔三差五会告诉我们业界哪位前辈正在写一篇大稿,题目就是《当我们讨论XXX,我们在讨论什么》,然后以此为例集体学习,鼓励我们积累经验早日掌握深度稿件写作能力,也来一个这样的选题。甚至还要求遇到类似文体的稿件,都要看一遍。

但自从知乎开始滥用这种题目之后,媒体圈遇到类似文体就会条件反射的认为——这是一个故事会集。题目起这么高的调,内容却是烂俗鸡汤,时间长了读者不愿意看编辑也不愿意写,毕竟正经严肃作者谁愿意跟鸡汤掺和一块?

最近两年,因为包邮区、兽楼处、老道消息等自媒体的崛起,一时间流行过老道消息体这种夹叙夹议的文体,传统媒体人的转型又让市场流行起社会调查体,近半年最流行的是《请回答XXX》这种脱胎于电视剧《请回答1988》编年体文体。

但知乎仿佛困在了《当我们讨论XXX》的套路里,社区逼格高的飞起,但仔细琢磨平台发布的内容,全都是以大见小鸡汤遍地的故事会。

这是知乎一直摆脱不掉的运营难题,也是知乎天龙人现象维持至今的核心原因。小新不才,从业多年一直不敢使用这么有逼格的文体,但想到各种故事会鸡汤都可以披着这样的题目满地跑,今天就斗胆移花接木,用这样的题目来研究一下知乎的问题。

知乎天龙人是个什么存在?

去年年初,知乎大V霍老爷一篇《知乎作了什么恶?》引爆了知乎草根KOL跟知乎官方之间的矛盾问题。其中揭露的知乎天龙人,让想要茁壮成长的知乎大V们恨得牙痒痒。

“天龙人”的说法来自于动漫《海贼王》的设定,是凌驾于其他所有人之上傲慢贪婪腐败的贵族。

霍老爷以此形容知乎在社区运营上的不合理——给“关系户”无限权力疯狂导流,而这些“关系户”却很少产出优质内容,更多是作为知乎官方“打手”存在,为知乎官方活动站台摇旗呐喊。

霍老爷为此举出了吴遇安这个例子,最近知乎大V星夜行又拿出了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老婆的例子。

对了!最近知乎大V星夜行也写了一篇微信公号文章《知乎,草根KOL拿什么来爱你。》讨伐知乎官方。原本以为星夜行也要像霍老爷一样被封号了,甚至星夜行也做好了准备,并表明这是最后一篇写知乎的文章,但不知最近知乎裁员太忙还是怎的,竟然遗漏了!

而这次讨伐知乎的起因也让人瞠目结舌。

前一段时间,知乎创始人张亮在自家产品里发了一条想法,吐槽知乎大V华而不实,只适合当网红。

虽然这条想法很快就删掉了,然后张亮也强势挽尊表示发了一条“容易被误解的想法”,但对于每一个在知乎平台默默写文贡献活跃度的草根KOL,这种天上掉下来的侮辱、还是从平台老板放出来的,根本不能忍。

可是不能忍又能怎么办?好像除了发一篇文章骂一骂,也别无他法。

知乎官方看不起自家平台大V的事实,就这样被官方盖章确认了。怪不得知乎能够毫无顾忌的给自家大V限流,既然知乎创始人都看不起平台大V,那岂不是对这些大V们产出的内容也一并看不起了?

事实上,知乎真的对自家平台的内容质量没有信心。这也是知乎要引入天龙人的原因——用运营的手段拉高平台内容质量。

一个把乡村非主流包装成文艺青年的平台

开头小新已经提到,知乎内容故事会化的问题。

知乎本来就是一款社区类产品,对于许多用户来说知乎本质上是一个设计精美的天涯猫扑等论坛而已。论坛的特点就是炒作撕逼大于内容质量,知乎虽然披着高质量问答社区的外衣,但还是没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细究下来知乎上提问的模式,只是天涯猫扑上容易火爆的帖子类型。知乎现在整个一新时代的天涯论坛,提问这种方式也是当年论坛时代转化率最高的发帖套路。这是知乎官方运营存在的问题,过度追求流量转化率。

知乎初发展时,邀请了大量“关系户”作为种子用户,这些“关系户”既有李开复这样玩一次就没动静的明星投资人,也有创始人张亮老婆这样的员工家属,更多的是朋友同学同一个创业孵化器的苦命创业者有个人包装需求的职场小白领。

这样的种子用户基础也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知识内容,最多能告诉你一些行业潜规则。于是为了将这些人包装成大拿大V,《当我们讨论XXX》这种以大见小的问题就集体出现。提问的问题负责将逼格吊上天,而回答者则负责从小处着眼,写一条喜闻乐见卖弄人生经历的故事会就能讨得各方欢喜。

当《XXX是种什么样的体验?》这种口嗨的问题流行起来之后,这种故事会的玩法就已经彻底暴露出来。霍老爷说这种问题回答让人看了脸酸,顺便总结出爆照流、多图+长文流、故事经历流几种成为知乎大V的套路。在专业写作上,这种操作也被视为文笔不好业务能力低下的表现,不过近些年却成为了自媒体市场流行的文风。

但即便再流行,这种操作写出的文章还是避免不了故弄玄虚、空洞乏味、没有价值的问题。大多数类似操作的文章,都只是将事件问题用自己的话拐弯抹角复述一遍而已,没有任何有价值内容。

为什么这种文章会流行?因为写起来轻松不需要任何思考提笔就来,而且还洋洋洒洒看起来非常唬人,说不定还能骗点稿费。

知乎的回答,可以归结成标准的“我有一个朋友”文体。这种内容看多了,总觉得有一个城乡结合部染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头发自以为文艺青年的非主流,隔着手机屏幕跟你侃侃而谈。

海贼王路飞的神奇经历,就是突出代表。大批知乎玩家只追求内容的吸睛离奇点赞率,至于内容严肃性真实性,这种需要大量时间精力校正勘误的工作压根就不存在!

这种问题是写在知乎基因里的。在现行的知乎社区氛围下,用户很难严肃的写作一个回答,最终都变成了挑逗气氛引发争议没有实质内容的水稿。

抱团机制让知乎丧失了优质内容筛选

更郁闷的是,知乎的这种运营基因,还带来了严重抱团互推的玩法。一群同量级的知乎作者组一个微信群,每当有人发新内容的时候,不管好坏一群人先拥进去点赞,将答案顶到最高再说。

相信许多新注册的知乎用户都有这样的体验,认认真真提了一个自己想问的问题,然后根据知乎推荐邀请了一批作者,但没有一个人回答,连着三天邀请后,终于有一个作者回你一句“这是谁呀?都不认识为什么要回答?”

知乎的产品逻辑注定了,内容质量不重要,是不是一伙的才是核心。加上“谢邀”“利益相关”这些形式感极强的操作,将知乎内容搞成了徒有形式感没有实质内容的套路。

同时抱团的玩法正好适合市场公关商务群体,各公司的市场公关商务都学会了在知乎抱团互捧和定点攻击的玩法。知乎算法空子多,操作起来简单易行效果可控,最重要的是KPI写起来逻辑分明亮点多多。不玩知乎的公关脑袋跟进水了没有分别。

这也是知乎平台杠精或者说职业杠精泛滥的核心原因,更可气的是知乎的举报还加了一条“阴阳怪气”的评断。原本知乎以话题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已经让用户失去了挂人这种治疗杠精的核心手段,但知乎不反思甚至还送上重磅武器,帮助杠精控评。

因为抱团的撕逼攻伐太多,知乎还出现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类型《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XXX?》。微博大V阑夕最近发文表示,这是知乎生态已经出现问题的最强有力表现。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提一句最近知乎平台出现的外围女炒作问题。靠爆照套路火起来的知乎女神,在过去一直陷入“造女神——毁女神”的怪圈,一批又一批知乎女神被扒皮成芙蓉姐姐。

但最近突然出现大号推手,用三俗话题炒作知乎女神的现象,不过还未出现炒作成功的案例——当然知乎也没有什么知名大V。在微博上,这样的套路早已见惯不惯,被统称为外围女炒作,现在集中出现在知乎上不知是终于找到了娘家,还是认了个冤家。

知乎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这是提高知乎粘性的核心机制,一个个抱团的知乎作者们正在裂变出更多的抱团,带来更多高粘度用户。知乎不会直接跟自己的用户源过不去,所以只能通过更改算法限流这种方式,来培养新的社区生态。

想想,知乎诞生了这么多年,未能给业界贡献任何有影响力的刷屏稿件。每次热点来临之时,用户都在静待朋友圈刷屏热文,去微博围观网友观点。那些当初让人印象深刻、在朋友圈流行一时的知乎短笑话,还能回想起几个?

从天龙人到短视频,知乎运营开始找不到北

自己家做不好,就学别人的现成经验!

对比隔壁的微博,老沉用新浪多年的人脉积累,找来了大批高知入驻,虽然早期的微博只能发140字,但这也正好限定了用户只能发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对用户的写作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同时微博的使用门槛又极低,不像知乎还需要到处找组织掌握流量规则。微博的高端KOL氛围很快就建立起来。

知乎有流量有人气之后,当然不能容忍平台内容徒有其表。给草根大V限流,靠运营手段拉来高质量用户给他们导流,希望以这样的一限一导的手段,来破除社区的套路症结。

但知乎的社区话语权已经被草根大V把控,真正的高知用户即便以新一代天龙人的身份出现,也无从下手。更何况高质量长文的创作耗时太长,这些用户也没有持续创作的动力。

今年年初,悟空问答挖角知乎大V时,知乎CEO周源发文称:悟空没有为这些大V提供相应的社区讨论氛围,靠钱靠流量是留不住这些大V的。

可真正的高知用户怎么还需要氛围烘托?难道他们在意的不是更纯粹的观点输出?

知乎抱团的社区氛围阻碍真正的高知用户进入,当然在一些专业性门槛非常高的理工化工医学领域,抱团氛围无法侵入的垂直领域,知乎还是取得了不小成就。这也是这两年,每当有人拿童瑶诈捐、海贼王路飞揶揄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时,还有人站出来能说出两句好听话的核心原因。

不过在心理学、社会学、历史文化这种吹牛不上税的领域,则是辣眼睛的集中区。特别是近两年知乎朝向娱乐化方向发展之后,心理学跟社会娱乐话题结合,每个知乎热门问题下面,都是一个大型的《故事会》选题会现场。

一限一导的运营策略解决不了知乎长久以来内容形式化的难题,知乎也不会就此罢休。

此前,知乎曾一度分配大量流量给知乎专栏,以此来鼓励知乎作者生产高质量内容,引来了大批MCN机构作者。近来知乎又把重点押注到新产品想法上,企图以微博的方式解决新一代天龙人活跃度过低的问题。

因为监管的敏感问题和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当下的知乎甚至已经不再纠结于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定位。知乎APP中开出了专门的视频tab栏,推荐、热榜也开始集中推荐生活娱乐话题。现在的知乎问题越来越像微博热搜话题,理工科知识裱一裱门面,故事会类的热门话题谈心会才是主力啊!

现在的知乎更想当一个功能齐全的大众APP,跟微博头条掰掰手腕。只要一天没有破除草根大V抱团掌控知乎氛围的问题,知乎针对大V的限流操作就不会结束。但其实这需要知乎持续改进自家产品形态才能实现,刻意限流其实更多的是宣示主权,真是作用有多大小新持怀疑意见。

结语

霍老爷将知乎的内容调性总结为“贩卖中产阶级感”,这个总结非常准确,甚至知乎的基因知乎的文化氛围,都是所谓的“贩卖中产阶级感”。

可惜知乎团队并不这么想,他们也不想知乎平台被市场讽刺为幼稚的中产阶级导购平台。所以他们也在做出各种精准的产品改造,用运营的方式给草根大V限流引入有专业素养的新天龙人。

这种方法听起来可行,但在相差万里的转化率面前,知乎也无能为力。同时在外部竞争的攻击下,知乎的策略正在朝着奇怪的方向发展。

不过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知乎最大的价值是为互联网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产品形态,他可以通过运营手段切实有效的调整社区氛围,这是其他产品还未达到的。

这种产品特点为其商业化带去了极大的便利,可惜至今为止知乎产品的社区氛围被草根大V们把控,正如当初微博流量被大V把控一样,影响力知乎产品的发展。

现在,市场已经认识到知乎产品的优缺点,头条引入悟空问答提高产品的社交粘性,促进用户关注账号主体;微博加入问答产品,意图为内容生态中的长文章导流;就连阿里推出的短视频社交产品鹿刻,核心产品逻辑都是知乎问答的模式。

而至于真正的内容质量?他们就像天龙人一样,既存在又不存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李白的作文300字 感激妈妈的作文 秋天的金色作文 英语作文家庭 我要当一名老师作文 游记作文300字左右 小学生写植物作文评语 云南省中考满分作文 想起来就开心600字作文 横式作文 成长过程的作文 借景喻人作文 美好的作文600字 我的同学作文100 我的朋友350字作文 鼋头渚的作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写特产的作文 遇见外星人作文 养花作文100字 一件事的启示作文300 初中英语自我介绍作文 家庭趣事作文500字 家乡的小溪作文400字 农民伯伯种田的作文 我的六年级计划作文 观察作文350字 英国作文 青春无悔作文300字 描写游戏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