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80年来 普通中国人变化到底有多大?

2020-12-17 21:55:01
相关推荐

◆在任何一个时代,青春、就业、健康、爱情、孤独,等等,这些都是人性永恒的困扰。

正解局出品

一年365天,中国的一日是怎样的?一天24小时,普通人的生活又是如何度过?这些问题,我们也许有无数的统计数据可供盘点,但总难免觉得干瘪无味。

其实,假若我们能够回到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历史现场,潜水一般沉入,那么过去的故事,普通人的生活,其细节之丰富,温度之暖人,常常会超出世人想象。

1936年、1987年、2016年,曾经有三次轰动了大半个中国的文化活动,宛若大型时光胶囊,让我们可以从中一窥这片土地上普通人的生活与日常。

1. 80多年前,它轰动大半个中国

1936年4月,在著名文学家茅盾(著有《子夜》《春蚕》等作品)、出版人邹韬奋(三联书店创始人)的策划下,两人决定在中国开展一次“中国的一日”征文活动。

这次征文的要求是,以1936年5月21日为主题,将这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以求发现一天之内的中国现实面目,彰显一天之内的中国全貌。

征文启事登在了当时最好的媒体《大公报》上。刚开始,茅盾收到的投稿,寥寥无几。但随着邮路的延伸,很快文稿像潮水一样涌来。

在当时家国破碎,通讯不便的环境下,三个多月里,茅盾收到了3000多篇来稿,共计有六百余万言,轰动了大半个中国。

投稿者五花八门,大都是所谓的无名之辈,售货员,小商人,公务员,士兵,警察,小学老师。他们经历的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大到国仇家恨,世界大势,小到吐槽工作、夫妻关系,也是包罗万象。

后来,茅盾从这些来稿中精选了四百多篇文章,出版了一本书,叫《中国的一日》。当时,鲁迅还抱病为这本书遴选了六副木刻作品,其后不久他就去世了。

事实上,《中国的一日》的出版,也成为当年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它也被后世公认为是一次的凝聚民族意识,团结民心的成功之举。

考虑到当时中国面临的亡国危险、落后的交通、庞大的文盲群体,主事者的盛名与热心,这一次活动的成功,可谓是前无古人。

2. 1987年,半个世纪后的回响

前无古人,值得骄傲。最有趣的是后有来者。

半个世纪之后的1987年,两个名叫张景岩、林樾的人,在服侍身患胰腺癌的母亲之时,听闻母亲提到当年“中国的一日”盛况后,激动莫名,也想在几十年之后,再做一次“中国的一日”。

两人虽然任职于机关,但还是势小力薄,在尝试找巴金、费孝通等人做主编无果后,经过一番努力,得到了原《中国日报》总编辑刘尊棋的力挺,由其出任主编。

这一次时隔半个世纪的“致敬”,最终取名为“新中国的一日”,要求和当年也差不多,的是写下1987年5月21日这一天的所见所闻。

这一次活动依然反响激烈,最后征集到了一万三千多份文稿。从六岁稚童到百岁老人,几乎每一个年龄层都有来稿。在征文活动结束后,甚至还有人拿着刚刚写完的文稿找到编辑,要求宽限一二。

这次时隔多年后的“致敬”,让人很自然地就想起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里的台词: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3. 半个世纪的风雨

又过了三十余年,2016年,有互联网黄埔军校之誉的网易联合许知远的“单读”团队,也在5月21日这一天,致敬了一次历史。

这一次活动同样热烈,有超过十万份的图片、文字和视频参加。他们用时间轴的方式,配上意大利音乐家鲁多维科·艾奥迪(Ludovico Einaudi)的钢琴名曲《Nuvole Bianche》,做了一个网络专题。

这个专题也名为“中国的一日”的,至今还飘荡在无边无际的比特海上。Nuvole Bianche的曲子响起,八十多年前的往事,仿佛正在一幕幕重现。

可惜的是,相比于茅盾当年主事的那次征文,1987年的这一次活动虽然影响大,最后集结成《新中国的一日》一书,但今天已经罕有人知悉。

在翻阅《新中国的一日》时,我好奇地查阅了一下策划者张景岩的信息,发现他们已退休多年,很早以前就住进了养老院。从张景岩的博客看,他身体不佳,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更新博文了。

尤其难得的是,历经50年时代大动荡之后,还有30多位在半个世纪前曾参加茅盾主持的“中国的一日”征文者,拿起笔参加了1987年的征文活动。

“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诚如金庸笔下之景。半个世纪的风雨,历尽劫波今犹在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

4. 看得见的变化

通读三次征文的文稿后,脑子中反复回响的是一句俗语: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三次征文,三颗巨大的时光胶囊,映射了三个不同的大时代。

80余年前的1936年,那是怎样的时代?

东北已沦陷,日寇还在步步紧逼,国共两党尚未合作,民生凋敝,风雨如晦的年代。

那三千多篇六百余万言的投稿,展现出来的中国是怎样的?

中国农村在“崩溃而衰落”;土豪劣绅“假公济私”;汉奸“为虎作伥”;“民族的最大敌人”日寇的触角“伸展到穷乡僻壤”;热血男儿“在严重的压迫下刻苦地耐心地”开展救国运动、帮助大众扫盲。

这一次征文里有来自南京的几十位普通人的投稿,不知道他们可感觉到了日本人的屠刀已经举起,他们又是否逃过那一劫。

30余年前的1987年呢,又如何?

国家独立了,改革启动了,民生也在节节进步。在许多人的记忆里,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打出“小平您好”大字横幅,空气里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青春热血,一往无前的时代。

这并不错。但是在“新中国的一日”策划者张景岩、林樾回忆整个策划的来龙去脉时,事情还有更复杂的一面。

他们直言当时国内的气候好比早春2月,乍暖还寒,许多人还摸不准方向。彼时搞一次“中国的一日”这样的活动,很有些闯红灯的味道。他们自己也“对征文活动能否成功也并没有底。”

2年多前的2016年呢?

那仿佛还是在昨天,中国GDP雄踞世界第二,民族屈辱早已成往事,在三十多年的改革之后,几乎每一个人在生活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

在杭州举办的G20会议,微信几乎统治了每一个人的手机,滴滴优步合并,共享单车大热,用许知远的话说,“那个报纸、唱片、黄包车的时代,被微信、云音乐、高铁取代了,中国人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

从长时段的历史进程看,一个国家的独立与强大,实为国民大幸。

1936年,茅盾主持第一次征文时,有新疆、青海、西康、西藏、内蒙古5个边远省份稿件缺失。

在第二次征文中,除了台湾,其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都有来稿。

在最近的第三次征文中,互联网的力量,无远弗届。

一个国家的生长与繁荣是看得见的变化。

5. 历史的温度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通读三次活动的文稿,也许还会发现一些看不见的变化,比如这一点:

在任何一个时代,青春、就业、健康、爱情、孤独,等等,这些都是人性永恒的困扰。

八十多年前,为了升学而苦恼,为了家人孩子而努力,吐槽工作无聊,找不到人生方向的年轻人,在八十多年后,依然屡见不鲜。

在1987年《新中国一日》的里,有的为化肥,排了大半天“长龙”,最后空手回家,为不知怎样告诉家里人而发愁;有的为换煤气罐,跑很远的路,有的带儿子去学校,焦急地看儿子录取没有,有的为说服妇女计划生育而费尽周折……

这些,统统可以从那些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文稿中读到。

比如,在普通人一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地位的“找工作”一事,在八十多年前也是民生之重。

1936年的“中国一日”里,一个来自江西南昌,叫“冷永”的青年在5月21日这一天,突然收到了两年没见面也没有通信的叔父和表哥的信,托他找工作:

叔父说:“工厂关门了,我失业已经半年了,一个钱也找不到,生活困苦极了!如你手里有钱,寄几元来救济一下吧!……”表哥说:“我在一个军队里当个连部司书,现在被裁了,没有办法,只得回老家去!你在南昌有办法么?倘能活动,我也要来找点事做做,因为乡下实在太苦站脚不住呀!”

半个世纪之后,在1987年的“新中国一日”里,一个来自甘肃的叫薛蕾的女孩,高考落榜一年之后,终于在5月21日这一天,找到了一份工作。这一天晚上:

母亲特意做了几个好菜:木耳、竹笋炒肉、烧鸡、香肠等,还买了两瓶小香槟来庆贺我的工作,父亲拿出了逢年过节来客才用的高脚杯,然后高兴地对弟弟说:“为了你姐姐的工作干杯……

而在2016年呢?有三个来自不同地域的年轻人,在网易的征文活动里写下了这些:

身为一个普通二本学校的一名普通的大二学生。未来的出路是什么?以后靠什么在这个现实的社会立足?我很迷茫。快一个月没有挣到生存的本钱。租住的这个巷子里,有嘈杂的人声、脏乱的街面,还有灿烂的阳光。我知道前途艰辛,也知道我必将无所畏惧。这经受磨难的每个时刻,都将是我习惯的过程。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创历史最高。找一份工作,不管在哪个时代,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这些来稿者的人生,大多数人和我们今天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辛辛劳劳的工蜂,都是在为生活奔波,为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而焦虑。

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苦恼。

这些历史深处的细节,是生活的真相,也是历史的温度。

6. 国家的进步

站在这个时间的河流上,重读那些文字,观看那些照片,我看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1936年5月21日,1987年5月21日,2016年5月21日,这是历史的一个横断面,每一个人都在此汇入了历史的河流。

历史不是只属于那些伟人们的,也属于每一个普通人。所以,论坛、博客、微信、快手、抖音,一代代更迭,再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故事想诉说。

每一天的生活,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但稍作停留,内心也许早已是风起云涌。

历史记录中家长里短之外,还有许多“国家大事”。

在收录了1936年征文的《中国的一日》和收录了1987年征文的《新中国一日》两本书中,在各自的第一页上,都有一条趣的新闻。

《中国的一日》第一篇文章是《中政会通过惩治偷漏关税条例》。

文中称“半年来日人在华北走私之风,极为猖獗,中国经济和税收,都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中央政治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惩治偷漏关税暂行条例”。

换在今天,“走私”也许可以用一个更加时髦的名词“代购”来形容。

而收录了1987年征文的《新中国的一日》一书中的第一则要闻是:

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季崇威就开放问题答《经济日报》记者问。

季崇威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仅会继续下去,而且步子会越迈越大,道路会越走越宽。八年来开放的成果举世瞩目,绝不能用支流问题否定主流,要坚持排污不排外。现在的开放仅仅是一个“开篇”,更激动人心的篇章还在后头。

这大半年来中美关系的纷纷扰扰,大概会刺激不少国人再次思考“对外开放”这四个字。

7. 前行的力量

如今,距离茅盾的征文80余年,距离“新中国的一日”30余年,距离网易的活动也已两年多。

重温1936、1987、2016,这横跨了八十余年的三次大型活动,那无数的言语和那些早已经消逝在时间深处的普通人,于今天读起来,似乎有了一种特别的激人前行的力量。

Ps:

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无数中国人命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写作本文的初衷之一,就是不忘历史,追念那些历经沧桑的普通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校园800字高中作文 自画像的作文怎么写 下雨作文800字 什么历险记作文 关于大扫除的作文 采草莓的作文400字 关于基础的作文 作文五百字以上 小学生作文我的老师 什么最难得作文600字 我理想中的未来生活作文 难忘恩师作文800字 迎国庆作文400字 写喇叭花的作文 描写风景的作文三年级 作文说说我自己 因为刚好遇见你作文 购物作文100字 窗边作文 作文900 高中生优秀作文大全 泰山日出作文200字 今年高考作文难吗 以小见大的作文700字 最美一瞬间作文 松鼠作文300字 如何提高情商英语作文 网络学习作文 二十年后的我作文300 月圆人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