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扎了高考一刀的纪录片 无法选择出生 那是否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路

2020-12-17 22:35:01
相关推荐

这部纪录片看得我想哭。

看得我一直问自己:命运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那我们是不是真的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路?

这部纪录片的名字就叫《出路》。

导演郑琼,用6年时间跟拍了三个孩子。让你看到三个阶层,同样是面对“读书”这件事,是如何写就自己的命运。

故事的开头,他们都想要去光明的未来

我想知道,云儿去了哪里?

我想知道,风儿在说什么?

……

我想知道,鱼儿怎样呼吸?

我想知道,花儿怎样开放?

我想知道,世界为什么这样神奇?

清晨,马百娟唱着这也许是她自创的歌谣,走过苍莽贫瘠的大山,孤独的身影在大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地弱小,如同蚂蚁。

12岁的她,是甘肃会宁野鹊沟小学二年级学生,父亲认为“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所以马百娟在家呆到10岁,直到野鹊沟小学校长出面游说,她才背上了书包。

这天,她背着书包走进课堂,老师操着浓重的方言说:现在开始上课。

班里只有两个学生,全校也才只有5名学生。

马百娟在日记里写道:“长大后我要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因为面不够吃。还要挖水窖,因为我们没水吃。”

此时,在湖北,农民工家庭的孩子徐佳,艰难地面对自己再一次高考失利的结果,选择第三次复读。他心里有个倔强的信念:一定要考上大学!

两次失败,让他已经有了恐惧,冒冷汗,手发抖握不住笔,最严重时甚至想到过轻生。

但,知识改变命运,是这个小镇青年心里认定的唯一出路。

北京姑娘袁晗寒,则生活在一个优渥的家庭,她拥有着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小学、初中、高中念的都是最好的。她笑着复述老师和妈妈说她的话,看似很豁达,实则无比敏感。

成绩不好的她,留级一年后便休学在家,而她所在的央美附中,是很多人挤破头想要进去的。

对于未来,她并没有过多的恐慌,她没有想过会成为哪个阶层的人,“不会饿死就行了,也没有人会被饿死”。

不会饿死。后面,有一个家庭会为她兜底。

三个人的命运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在故事的开头,他们的心里都有一束光,或清晰,或模糊,但他们都想要去光明的未来。

也许世界就这样,我也还在路上

甘肃,马百娟跟父母一起去山脚下背草,三人两驴,每一个的背上都背负着重重的草垛,爬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回家。

打水,生火,做饭,家人围坐一起,就着一碟咸菜,默默咀嚼,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

湖北,徐佳和母亲一起去为父亲上坟,原来,在他心底还有着一个心愿,就是一定要考上大学,把大学的通知书拿给父亲看,完成父亲的遗愿。

这是他支撑他前进的坚强动力。

北京,袁晗寒骑着自行车,转悠到南锣鼓巷,看中一间铺面,两万块一年。“价格挺贵的,但我还能承受。”她租下了这个铺子,一家小小的方砖厂胡同4号的咖啡馆开业了。

她有家庭作为支撑,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她其实也恐慌,她说“我恐慌的不是没事干,而是会不会一直没事干。”

生活没有眼前的苟且,也没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靠着父亲存下来的低保金和打工的大哥攒的钱,马百娟一家人在从大山里搬到宁夏中卫,父亲说:老家把我苦怕了,饿怕了。”

这里,有房,有电,有水,能吃饱饭。

但,虽然过上了“好日子”,马百娟却辍学了。学校老师还在做最后的努力,说马百娟按时交作业,学习也在努力,被哥哥一句“纯粹不想念了”轻轻挡回去。

年轻的哥哥,14岁就外出打工,担负了一个家庭的重担,在他笑着对老师说话的时候,心里是否有更多波澜和遗憾,不得而知。

结束了小学生活,马百娟试图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她在街头游走,寻找务工信息。一间酒店让她燃起了希望,“工资1000多块”,正是她当时在作文里期望的。但是:

——你这么小,为什么不读书?你能做什么?

——我能扫地。

——这里的地面是地毯,不用你扫,前台需要会使用电脑,其他工作也需要技术。

几番对话,让她的心冷了下去。

湖北,徐佳第三次走进考场,这次不错,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成为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天之骄子,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夙愿。

新的生活开始,他走在军训的队伍里,脚步铿锵有力,眼睛坚定有神。他正朝着自己既定的命运之路大步走去。

北京,袁晗寒的小咖啡馆很快就倒闭了,她又来到了德国杜塞尔多夫读书。她是三个人当中唯一一个可以担负试错成本,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到处摸索的人。

但她,似乎也并不特别快乐。她买了一只小狗,也不爱去画室,一进画室就感觉胃疼。

她的生活似乎随性而无目的。

生活就像一个没有尽头的通道,需要寻找一个又一个出口

马百娟家的门对摄制组关闭了。马百娟的父亲对镜头说:“早知道是私人(拍)的,给十万块也不拍。”摄制组几经交涉,父亲说,“两万块,继续拍。”马百娟在一边沉默。

“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对她的命运,父亲盖章定论了:“再没有别的出路。”

临近毕业,徐佳和室友讨论着找工作的事。他做过保险,几经折腾,最终进了一家电力公司,完成了母亲的心愿,他没有感觉松一口气,反而有些心里空落落的。“一下子把自己卖出去的感觉。”

对更多像他一样的小镇青年来说,一份工作,也许,只是另一个焦虑的开端。

从德国回来,袁晗寒去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实习,此时的她,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打算,她说“看看国内这个环境需要些什么。”对袁晗寒来说,试错成本是低的。她可以选择学业,选择职业,也可以选择,随时换个目标。

纪录片的结局,绝非人生的结局

这部纪录片的结局是这样的:

16岁的马百娟,嫁给了表哥。现如今她在表哥工作的陶瓷厂劳作,日复一日吸着粉尘。

而陶瓷厂就在她当年退学的小学隔壁。

徐佳还在当初的电力公司工作,大学、工作、结婚,这个农民工的孩子,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只能比别人走得更稳。

如今,他在武汉有了房子车子,摸上了一点点中产的边,足以让母亲在村里人面前挺直腰板。虽然他奋斗的终点,还远未到达袁晗寒的起点,但他扎扎实实是三个人中,唯一一个确实被高考改变命运的人。

袁晗寒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

像当初那个酒吧一样,家里人并没有指望她事业成功,她自己喜欢就好。

我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

徐佳曾在朋友圈上说,“生活没有眼前的苟且,也没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大学毕业前,他想进行一次西藏骑行,但拿不出往返4000多元的路费,到现在也没走成。

而袁晗寒无法理解徐佳为什么一直无法成行,“他可以先工作,再旅行,然后边旅行边工作。”

甘肃的马百娟要走十几里山路才能买到学习用具,3块2毛钱,她一张张掏出一角的纸币。

北京18岁的袁晗寒,则可以轻松地拿出2万元来租一个小铺面。

4000元的路费,2万元租金,3块2毛钱的文具。不管你承不承认,阶层,就这样被清晰地区分了出来。而它可能远在高考之前,就影响了人生的出路。

被问到阶层的差距,袁晗寒说,“我在出生的时候,也不能站在天上看,哪个好就选哪个,这是个我无法选择的事情,也不能说是机会。”

徐佳说“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

真正的出路不在于要离开哪里,而在于我们内心的选择

《出·路》的导演郑琼认为,在一个只论输赢的社会里,其实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在中国,不同人群彼此之间是不了解的,也没有交流和交集。但是,当你了解了另外一群人的生活背景,他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你就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同,起点各异。生活就像一个没有尽头的通道,需要寻找一个又一个出口。

但我们最终到达的都是同一个终点,我们走过的路,是同一条路,这条路就叫“人生”。

“真正的出路不在于要离开哪里,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对自身所处的这个文化有觉察和反省,并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虽然,选择这个词对于有些人来说,显得过分轻而易举;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机会。

但毕竟,在寻找人生出口的每一个阶段,我们总是都有机会去选择的,不是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志者事竟成作文300 关于冷静的作文 暖心作文600字 关于群的作文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文 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 一帆风顺的作文 二年级写关于春天的作文 义卖活动作文500字 作文水平 最疼我的人作文 唯美作文开头 这件事让我感动作文400字 描写一种昆虫的作文 我懂得了作文500字 介绍家规的英语作文 节约用水作文题目 老师的爱作文450字 一缕阳光作文500字 以香为话题的作文 一件礼物作文400字 插叙作文800字 一年级小学生作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的作文 爱国作文开头 崇尚英雄作文 打屁股机器人作文大全 作文感动400字 风帆指向灯塔作文 关于勤工俭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