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8中考语文复习系列专题六:古诗词赏析知识点及技巧(一)

2020-12-18 08:35:01
相关推荐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赏析是中考语文中必考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诗词的有关知识点没有很好地掌握。

一,知识点一:内容理解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方法点拨

如何做到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推敲诗题,知人论世

有些诗歌,推敲其题目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情感,所以我们在解答问题时,千万不能对题目置之不顾草率行事。如2013年江西中考题《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潜),推敲一下这首诗的题目,看它透露出哪些信息。“春”表明出游的时间,“若耶溪”表明出游的地点,“泛”表明出游的方式是泛舟。

“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而写作的。如2013年江西中考题《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潜),了解綦毋潜的学生应该很少,但我们可以通过注释了解到作者信息: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由此我们可知作者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2.留意注释,巧用形式

有些诗歌鉴赏题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将诗词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了注释。注释的形式有介绍作者的,有注解词语的,也有介绍写作背景的,我们在疏通翻译时切不可等闲视之。理解疏通诗意时,有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诗歌形式表达上的特点,一般来说,对于格律诗,尤其是写景抒情类的,有这样的规律:律诗前两联侧重于叙事写景,后两联侧重于议论抒情,揭示主题;绝句则是前两句叙事写景,后两句议论抒情。

3.明确类别,整体把握

依据题材的不同,可以把诗歌分为山水田园诗、羁旅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怀古诗、咏史诗等。这些类别的诗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各有侧重。如山水田园诗多表现作者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的喜爱,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渴望等;羁旅诗则表现旅途的艰辛、孤独寂寞的情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自由生活的向往等。明确诗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当然,我们在答题时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是不同内容,区别对待。既要抓住它们共性的东西,也要注意每首诗歌自身的内容特点。

二,知识点二:情感把握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解答这类题可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诗人贯诗歌形象的风格(豪放、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的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方法点拨

把握诗词的情感,主要有以下方法:

1.结合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词产生的土壤。如杜甫的《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是现实主义作家,必然会借其诗反映“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另一方面“背景”也指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个人荣辱融入到自己的诗作之中。如李煜、李清照的词作,便写尽了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正是诗人只身流落金华,又见丈夫赵明诚的遗者《金石录》,睹物思人面发出的无限感慨。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大多数诗词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字或一个词成为诗词的核心,成为解读诗词主旨的钥匙,这个字或这个词便是诗词的“诗眼”或“词眼”。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这些“诗眼”“词眼”,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二字领起全篇,根据这个“词眼”,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便不言自明了。反过来,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诗词的情感,就容易找准其“诗眼”或“词眼”了。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诗人内心情思与外在生活景象的统一。古诗中,诗人常常赋予一些意象以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有着相近的审美情趣。比如,月代表离愁别绪、思念,杨柳表达惜别鸿雁象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的愁苦等等。因此解读诗词意象,有助于我们分析诗词的思想感情。比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诗人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以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理解了这个意象,便能体会出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等。古诗词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词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知识点三:词句品味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签贫诗歌思内客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方法点拨

如何从诗词句中找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析诗词中炼字的妙处(1)体会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炼字往往能抓住诗词中表现的景物特征。如“星垂平野阔,月浦大江流”这两句诗,诗人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是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景物特征,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起一般,故用一“涌“字。而“涌”又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不是从江水中浮起,而是“涌”起,这便抓住了江水澎激荡的特点。

(2)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量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好的诗词往往能赋予景物以情趣、情感。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字让诗的境界全出:红杏盛开,枝头蜂蝶云集,熙熙擦攘,齐来闹春,好一幅春意盎然图。但句中并没有说起蜂蝶来,这就是“闹”的作用。设想如果把这“”换成其他字眼,如“好”“满““浓”“足”等,都没有“闹”来得生动有情趣。

(3)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和谐美。如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以“直“状烟,看似无理,然而只有“直字方能使烟具有刚劲、坚毅的阳刚之美,方能与塞北的“大漠”“孤烟”这种阔大、雄浑和苍凉的境界形成一种和谐之美。

(4)体会炼字的特殊用法。古诗词中的一些词的用法较为特殊,了解其用法,对我们理解句意乃至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在用“绿”之前用过“过”“到”“满”等词,但这些词都是以极普通的用法表现其意义,而改用一个带有使动用法的”绿”字,不仅写出了江南大地变绿的过程,而且将江南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出来了。

2.赏析诗词名句

(1)从语言的角度赏析诗词名句,方法有两个:一是看词性,这些字词往往是名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副词;二是看位置,这些字词在诗句中的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律,一般而言,五言诗为第三个字,七言诗为第五个字。

(2)从内容上赏析诗词名句,注意从“情、景、理”三个方面去评说。情,即思想感情。抒情是诗词的第一要素,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赏析名句的第一要义。景即景物或景象。诗人的感情总是要寄寓在一定的景物中,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无境之情,情就失去了依凭;无情之景,景就失去了活力。赏析名句时要注意领会其中的景物及景中之情。理,即道理或哲理。诗词中的名言名句,很多都是智慧的浓缩、思想的结品,因此赏析名句不能忽视对哲理的品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书真好作文600字 年味作文800字高中 共度好时光作文600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文 可爱的小狗作文400字 春节趣事作文600字 我家的小狗作文300字 去动物园玩的作文 元宵节的习俗作文 春节作文300字左右 初中生作文素材大全 逛灯会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300字 自拟题目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摘抄 新春作文600字 同步作文全解 描写下雪的作文 高考作文多少字 我就是我作文600字 写元宵节的作文 英语寒假作文 寒假总结作文 读后感800字作文 关于书法的作文 真没想到 作文 冬雪作文 记叙文优秀作文 冬天的作文300字 新年快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