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豁达自在 超然物外:苏轼诗词作品中理想与情怀

2020-12-18 13:40:01
相关推荐

苏轼的诗词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巅峰,他的诗词在北宋时期非常令人称叹。风格随意畅快的诗人把对文学的喜爱述诸笔端,为古代古典诗词领域增添了数不胜数的诗词文学作品,在诗歌题材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词更多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巅峰,也将自己的心态和北宋的文化融入其中。

苏轼诗词作品题材

苏轼诗词作品内容主要是有山水景物诗。在山水景物诗词中,苏轼将人生的生存理念融入到山水写景之中抒怀遣兴。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逝者如斯,而为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将生存理念寄托于山水,通过同自然万物的比较,提出自己乐知天命、超然自适的生存理念,人虽然很渺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自然同人一样短暂渺小。

苏轼又提到,在这自然当中,虽然拥有丰富的事物,但却不属于任何人。“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种豁达的中和的生存理念。苏轼通过对比山水和人、永恒和短暂这两对矛盾关系,向友人说明人活着要享受自然,不要局限于欲望,苏轼在《赤壁赋》中所传送的生存理念,能够使人心胸开阔,激荡振奋,淡泊的生存理念即追求心境平和,超脱世俗的追求,中和的生存理念则表示苏轼的一生当中站在中间。

苏轼诗词中意象隐喻

苏轼对月有着一种偏爱,明月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寄托。他的诗词共三百多首,其中涉月的接近1/4,苏轼把自己的感悟都融进了月里,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历史的沉重感,还有个人对生活的各种感悟。在苏轼的诗词中明月的意象主要代表着凄凉、适意美好、神秘、高雅、旷达、宇宙永恒等。明月的不同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不同的情趣。苏轼的诗词中的明月带有沉重的宋代历史感,完成了明月的“宋化”。这种“宋化”带有一定的悲情意识,苏轼的“明月”意象大都带有一种孤独和凄凉之感。苏轼的词《西江月》中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九死一生。此后不停被贬,此年中秋是其被贬后的第一个中秋,皓月之下,回首往事,词人不免百感交集。这几句词,是整首词的下阕。在此中秋团圆之日,在家人宴乐、欢度佳节的时刻,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此时他成了一个孤人。

苏轼的诗文情怀

苏轼的诗词文赋中无不透露出他的情志。苏轼做事一向不拘一格,他的一生颠沛流离,或自请出外留任或遭遇贬谪被流放,仕途之路曲折波澜。虽横遭贬黜,但苏轼善于发现蛮荒之地的美与可贵,用乐观的态度安慰关心自己的友人。如《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这首诗便是苏轼刚到黄州根据所见所闻而作。诗人初到此地,借诗自嘲老来仕途生涯的瞬间转折,随着仕途道路上的愈加坎坷,但诗人却在看到“长江绕郭”“好竹连山”,诗人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心态和积极往前看的姿态跃然纸上。

或许仕途的失意正是苏轼在诗词、文画、书法等领域大有建树的潜在内力,苏轼饱受佛家精神的感染,豁达圆通的大义让深陷困境的他用一种大爱去宽容这个世界,善待自己。苏轼一生艰辛坎坷,但是他在文学作品上的成就却非常高。也许就是这份经历,让他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他集百家所长,将自己独特的生存理念融入诗歌中,以诗言志,借助诗词来叹咏人生。苏轼的诗词是古代诗词的重要代表,蕴含了深刻的意象,蕴含自己的归隐心态、反映自身仕途的曲折波澜,还饱和了北宋文人的文化态度。通过对苏轼作品的了解和认识,对苏轼诗词,苏轼本人和北宋文化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中的变化作文 难忘的一幕作文800字 秋游作文六百字 意志力的作文 我爱小白兔作文300字 2018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 我是一朵花六年级作文 论读书的重要性作文 英语作文连接语 最熟悉的人作文五百字 国庆爬泰山作文 密码作文800字 禁毒征文600字作文 晚霞的作文350字 关于变革的作文 暑假作文50字 高考满分作文好句 绿豆生长过程的作文 我与书的故事作文400字 作文加赏析 参观云南省博物馆作文 我眼中的美800字作文 写一种动物的作文300字 快乐的一天作文300字三年级 妈妈的一天作文200字 打屁股机作文 简短作文素材 写酒的作文 写猫的作文 阅读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