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钱穆|今天我们提倡中国文化 莫如先学做一理想的中国人

2020-12-18 13:45:01
相关推荐

近日,短视频网红博主李子柒的走红成为焦点话题。这个用短视频呈现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独特的物产的四川女孩,微博粉丝超2100万,抖音粉丝超3000万,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全球粉丝超700万,视频作品经常收获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浏览量,更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媒体评价为为“中国文化输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人民日报公众号对李子柒的推荐

在“中国崛起”的时代语境下,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中华文明的核心与精髓?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的名篇《中国文化与中国人》。在钱穆看来,“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乃至中国民族与中国历史,就在做人的精神上建立而维持。我们只深信得这一层,可以救自己、可以救别人、可以救国家与民族。中国的文化传统可以长辉永耀在天地间。”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文 | 钱穆

本文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钱穆,(1895—1990),字宾四,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西方文化是外倾的,中国文化是内倾的

外倾文化,只是中国《易经》上所谓“开物成务”的文化。在我们东方人看来,这种文化,偏重在物质功利,不脱自然性。中国文化之内倾,主要在从理想上创造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道。这样的人则必然要具有一“人格”。中国人谓之“德性”。中国传统文化最着重这些有理想与德性的人。

从字面讲,“文化”两字曾见在中国《易经》里,有曰“人文化成”。现在我们以“人文”与“自然”对称,今且问“人文”二字怎讲?从中国文字之原义说之,“文”是一些花样,像红的绿的拼起来就成了花样,这叫“文”。又如男的女的结为夫妇,这也是一番花样,就叫做“人文”。又如老人、小孩,前代、后代,结合在一起,成为父母子女,这也叫做“人文”。在这些人文里面,就会“化”出许多其他花样来,像化学上两元素溶合便化出另外一些东西般。在中国人则认为从人文里面化出来的应是“道”。故有夫妇之道,父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道都由“人文化成”,此即中国人传统观念中所看重的文化。

中国《小戴礼》中又见有“文明”二字,说“情深文明”。上面说过,文只是一些色彩或一些花样。花样色彩配合得鲜明,使人看着易生刺激,这就是其“文明”。如夫妇情深,在他们生活中所配合出的花样叫别人看了觉得很鲜明。父子情深,在他们生活中所配合出的花样也叫人看了觉得很鲜明。若使父子、夫妇相互间无真挚情感,无深切关系,那就花样模糊,色彩黯澹,情不深就文不明。

这是中国古书里讲到的“文化”“文明”这两项字眼的原义。此刻用来翻译近代西方人所讲的“文化”“文明”,也一样可以看出中国人所讲偏重其内在,而西方人则偏重于外在,双方显然有不同。

舜的画像

人与人间的花样,本极复杂,有种种不同。如大舜,他父母都这样地坏,他一弟又是这样坏,可说是一个最不理想的家庭。然在这最不理想的环境与条件之下,却化出舜的一番大孝之道来。夫妇也一样,中国古诗有“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一首,那故夫自是不够理想,但那位上山采蘼芜的女子,却化成为永远值得人同情欣赏与怀念的人。可见社会尽复杂,人与人配合的花样尽多,尽无准,但由此化合而成的“人文”,在理想中,却可永远有一“道”。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理想,必以每一个人之内心“情感”作核心。有此核心,始有“人文化成”与“情深文明”之可能。

然而这亦并非如西方人所谓的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个人间相平等,各有各的自由与权利,此乃西方人想法。中国社会里的个人,乃与其家庭、社会、国家、天下重重结合相配而始成为此一人。人必在群中始有“道”,必与人相配成伦始见“理”。离开对方与大群,亦就不见有此人。因此“个人”必配合进“对方”与“大群”,而一切道与理,则表显在个人各自的身分上。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中之每一人,可不问其外在环境,与其一切所遭遇之社会条件,而可以无往而不自得。换言之,只要他跑进人群,则必有一个道,而这道则就在他自身。己立而后立人,己达而后达人,尽己之性而后可以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自己先求“合道”,始可望人人各合于道。这一理想,照理应该是人人都能达,但实际则能达此境界理想者终不多,此即中国所谓之“圣人”。但照理论,又还是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皆可为圣人的。

中国传统文化理想,既以个人为核心,又以圣人为核心之核心。孟子说“圣人名世”,这是说这一时代出了一个圣人,这圣人就代表了这时代。等如我们讲埃及文化,就拿金字塔作代表。讲中国古代文化,并不见有金字塔,却有许多传说中的圣人像尧舜。中国之有尧舜,也如埃及之有金字塔,各可为其时文化之象征与代表。

《孟子》是儒家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封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所著《孟子》七篇十四卷,为《四书》之一,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孟子》书中,又曾举出三个圣人来,说:“伊尹圣之任者也,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人处社会,总不外此三态度。一是积极向前,负责,领导奋斗,这就如伊尹。一是甚么事都不管,躲在一旁,与人不相闻问,只求一身干净,这就如伯夷。还有一种态度,在人群中,既不像伯夷般避在一旁,也不像伊尹般积极尽向前,只是一味随和,但在随和中也不失却他自己,这就如柳下惠。

以上所举“任”“清”““和”三项,乃是每一人处世处群所离不开的三态度。在此三种态度中,能达到一理想境界的,则都得称圣人。只有孔子,他一人可以兼做伯夷、伊尹、柳下惠三种人格,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因孔子能合此三德,随时随宜而活用,故孔子独被尊为“大圣”,为“百世师”。

现在再说伊尹。他所处时代并不理想,那时正是夏、商交替的时代,传说伊尹曾五就桀,五就汤,他一心要尧舜其君,使天下人民共享治平之乐,而他也终于成功了。伯夷当周武王得了天下,天下正庆重得太平之际,但他却不赞成周武王之所为,饿死首阳山,一尘不染,独成其清。柳下惠则在鲁国当一小官,还曾三度受黜,但他满不在乎。他虽随和处群,但也完成了他独特的人格。

在《论语》里,孔子也曾举了三个人。孔子说:“殷有三仁焉,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孟子云:“仁者,人也。”此所谓“三仁”,也即是处群得其道之人,也可说其是“三完人”,即三个人格完整的人。当商、周之际,商纣亡国了,但在朝却有三个完人,也可说他们都是理想的人,也可说他们都是圣人。

此三人性格不同,遭遇也不同。我以为比干较近伊尹,大约他是一个负责向前的,不管怎样也要谏,乃至谏而死。微子则有些像伯夷,看来没办法,自己脱身跑了。后来周武王得天下,封他在宋国,他也就在宋国安住了。箕子则有些像柳下惠,他还是留在那里,忍受屈辱,近于像当一奴隶。

此刻我们以《论语》《孟子》合阐,可说人之处世,大体有此三条路。此三条路则都是大道,而走此三条路的也各可为圣人,为仁者。我刚才提到的三位大文学家,屈原就有些近伊尹,忠君爱国,肯担责任,结果沉湘而死,却与比干相似。陶渊明就如伯夷,又如微子去之。“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他就洁身而去了。杜甫就如箕子,也如柳下惠。给他一小官,他也做,逢什么人可靠,他都靠。流离奔亡,什么环境都处。他不像陶渊明那般清高,也不像屈原那般忠愤积极,然而他同样也是一完人。数唐代人物,决不会不数到杜甫。

杜甫画像

但如上所举,这些人,尤其是“清”的“和”的,往往可以说他们多不是一个历史舞台上人物,他们在历史舞台上似乎并不曾表现出什么来。只有“任”的人,必求有表现,但亦有成功、有失败。失败的有些也不成为历史人物了。但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是中国理想文化传统中的大人物,他们承先启后,从文化大传统来讲,各有他们不可磨灭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历史命脉依靠“人”来维系

我往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讲历史,主张历史必以“人”作中心。有一位史学教授特来和我讨论,他说我的说法固不错,历史诚然应拿人作中心,但人也得有事业表现,才够资格上历史。倘使没有事业表现,则仍不是历史上的人。他这番话,其实仍是主张历史中心在事不在人。我和他意见不同,却也表示出双方文化观念之不同。

在西方人看来,一个哲学家,必因其在哲学上有表现;一位宗教家,必因其在宗教上有表现;一位艺术家,则必在艺术上有表现;一位科学家,则必在科学上有表现。在事业表现上有他一份,才在历史记载上也有他一份。若生前无事业表现,这人如何能参加进历史?然而在中国人观念中,往往有并无事业表现而其人实是十分重要的。即如孔子门下,冉有、子路的军事、财政;宰我、子贡的言语、外交;子游、子夏的文学著作,都在外面有表现,但孔门弟子中更高的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称为“德行”,列孔门四科之首,而实际却反像无表现。

今且问无表现的人物其意义在哪里?价值又在哪里呢?此一问题深值探讨。儒家思想正侧重在这一边。试读中国历史,无表现的人物所占篇幅也极多。即如司马迁《史记》七十列传第一篇便是伯夷叔齐,此两人并无事业表现。太史公独挑此两人为传之第一篇,正因他认为这类人在历史上有大意义、大价值与大贡献。又如读陈寿《三国志》,曹操、诸葛亮、孙权、周瑜、司马懿人物甚多,后人却说三国人物必以管宁为首。管宁独无事业表现,他从中国远避去辽东,曹操特地请他回来,他回来了,也没干什么事,何以独被认为三国时代的第一人物呢?中国历史上所载人物,像伯夷、管宁般无所表现的历代都有,而且都极为后人所重视,正因认为他们在历史上各有他们莫大的意义与价值之贡献。

管宁割席断交。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隐士。管宁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至辽东避乱。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的人,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直到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辽东太守公孙恭亲自送别。此后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

我不是说人不应有表现,人是应该有所表现,但人的意义和价值却不尽在其外面的表现上。倘使他没有表现,也会仍不失其意义与价值之所在。那些无表现的人,若必说他们有表现,则也只表现于他们内在的心情与德性上。中国古人说三不朽,立德为上,立功、立言次之,功与言必表现在外,立德则尽可无表现,尽可只表现于其内在之心情与德性上。

历史事变,如水流之波浪,此起彼伏,但仅浮现在水流之上层。而文化大传统则自有一定趋向,这是大流之本身。文化大流之本身就是我们“人”,人是大流本身,而沉在下层。人事如波浪,浮在上面。风一吹,波浪作了;风一停,波浪息了。而大流本身则依然。正因中国文化传统看重此本身,所以到今天,中国历史传统仍还没有断。商亡有周;周亡有秦汉;秦汉亡了有唐宋;有元明清以至现在。历史命脉显然只靠“人”。政治可以腐败,财富可以困竭,军队武力可以崩溃不可挽救,最后靠什么来维持国家与民族?就因为有人。从中国历史上看,不论治、乱、兴、亡,不断地有一批批人永远在维持着这“道”,这便是中国历史精神。

西方人只看重人在外面的表现,没有注重到它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如看埃及、看巴比仑、看希腊、看罗马,乃至看近代欧洲,他们所表现在外的尽辉煌,尽壮阔,但似乎都未免看重了外面而忽略了人本身的内在意义与价值,因此不免太偏重讲物质、讲事业。但物质备人运用,事业由人干济,而人则自有人的内容和意义。

即就语言文字论,西方人在此方面亦重外面分别,而没有把握其在内之共同点。因此他们有少数人(man)、多数人(men),有男人(men)、有女人(women),却没有一共同的“人”字。又把人分成国别,如中国人(Chinese)、日本人(Japanese)、英国人(English)、美国人(American),如此脱口而出,却忽略了他们同样是个“人”。用中国语言文字说来,如男人、女人、大人、小人、黄人、白人、黑人、红人、中国人、日本人、英国人、美国人、亚洲人,总之一视同仁,都是“人”。这是中国文化中最伟大的第一点,可惜是被人忽略了。

话虽如此,中国人却又在人里面分类、分等级。由西方人讲来,人在法律之下是平等的,但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之下,虽同样是人,却尽有其不平等。因此有好人、有坏人;有善人、有恶人;有大人、有小人;有贤人、有圣人。中国人骂人不是人,说“你这样算不得是人”。今且试问,人又怎样不算人?从生物学上讲,五官四肢齐全便是人;从西方法律上讲,人同等有权利和地位,谁也取消不了谁。从西方宗教上讲,人又都是上帝的儿子。但中国人对这个“人”字却另有一套特别定义。人家尽加分别,中国人不加以分别;人家尽不加以分别,中国人独加以分别。此处实寓有甚深意义,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钱穆

提倡中国文化,莫如各自努力先学做人

现在我将讲到中国文化中一最伟大所在,仍从历史讲起。如上面讲到商朝末年,以及三国时代,或者像我们今天,这都算是十分衰乱之世,但无论如何,人则总可以成一人。不问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人则都可各自完成为一人,即完成其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合理想、合标准的人。换言之,人各可为一“君子”,不论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可以为一君子。有人砍了我头,我死了,但我可仍不失为一君子。或有人囚我为奴,但我也得仍为一君子。我或见机而作,脱身远扬,逃避到外国去,也仍得成为一君子。

今天的中国人,一心都想去美国,若我们能抱有中国文化传统,像箕子去韩国,管宁去辽东,朱舜水去日本,多有几个中国人去美国岂不好?所惜的只是目前的中国人一到美国,便不想再做中国人。或者他没有去美国,也早已存心不想做中国人。好像做一中国人,无价值意义可言。这种想法,也无非从外面环境条件作衡量。我并不提倡狭义的国家民族观念,说生在中国土,死为中国鬼,我定该做一中国人。

上面讲过,中国人讲“人”字,本来另有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下,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都可堂堂地做个人,本无中国、美国之分别。而且做人,可以每天有进步。若一个人能生活得每天有进步,岂不是一个最快乐的人生吗?而且纵说每天有进步,进步无止境,又是当下即是,即此刻便可是一完人。只在当下,可以完成我最高的理想,最完美的人格,而不必等待到以后,自然也不必等待死后升到上帝的天国,才算是究竟。就在这世间、这家庭、这社会里,我当下便可成一完人,而又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其德,作新民,在其内心自觉上,有日进无已之快乐。一步步地向前,同时即是一步步地完成。这样的人生,岂不是最标准、最理想、最有意义、最有价值吗?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孔子说:“贤哉回也,吾见其进,未见其止。”颜渊正是一天天在那里往前进,没见他停下来。颜子同门冉有,他是那时一位大财政家,多艺多能,很了不起。然他内在人格方面却没有能像颜渊般一步步地向前。若仅就表现在外的看,似乎颜渊不如冉有。但从蕴藏在内处的看,则冉有远逊于颜子。这一意见,在中国一向早成定论,更无可疑的。

因此今天我们要来提倡中国文化,莫如各自努力先学做人,做一理想的中国人。若真要如此,必然得研究中国历史,看历史上的中国古人是如何样生活。这一番研究,仍该把我们各人自己的当前“做人”作中心。旋乾转坤,也只在我内心当下这一念。君子无入而不自得,可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有进无止。而且匹夫匹妇之愚,也同样可以如此修行而获得其完成。中国这一套人生哲学,可以不需任何宗教信仰而当下有其无上的鼓励和满足。只可惜我在这里只能揭示此大纲,不及深阐其义蕴。但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精义所在,其实是人人易知,不烦详说的。

今试问,如此一套的哲学,若我们真要履行实践,在我们今天这社会上,和我们所要努力的事业上,有什么妨碍呢?我想这显然没有丝毫的妨碍。不论我们要做的是大事或小事,乃至处任何社会,在任何环境与条件之下,上面一套哲学,总之不会给与我们以妨碍,而只给与我们以成功。我们纵使信仰了任何宗教,亦不会与此有冲突。它是一个最真实最积极的人生哲理,而又简单明白,人人可以了解,可以践行。

我们今天总喜欢讲西洋观念,像说“进步”,试问如我上述中国儒家那一套“日新其德”的理论,不也是进步吗?又如说“创造”,那么在我们传统文化里,也曾创造出如我上举伊尹、伯夷、柳下惠、屈原、陶潜、杜甫等数不清的人物了。在今天我也可以日新其德,自求进步,终于创造出一个理想的“我”来。说“自由”,这是最自由的,试问作任何事,有比我自己要做一个“理想我”这一事那样的自由吗?说“平等”,这又是最平等的,人人在此一套理论下,谁也可以自由各自做一个人,而做到最理想的境地。说“博爱”,这道理又可说是最博爱的。人人有分,不好吗?此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从各自的“修身”作起点,而终极境界则达于“天下平”,使人人各得其所,还不算是博爱之至吗?

新亚书院社员大会合照(1957年)。新亚书院(New Asia College),香港中文大学建校三大书院之一,旧址在香港九龙 。新亚书院由钱穆、唐君毅、张丕介及一群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于1949年创立,其教育宗旨在于“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世界中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 。新亚书院校训为“诚明”,语出《中庸》 。

可惜我们这一套哲学,向来西洋人不讲,所以我们也不自信、不肯讲。西方人的贡献,究竟在向外方面多了些。开物成务是向外的,他们的宗教、法律、文艺、哲学等等成就,主要精神都向外。正因其向外,一旦在外面遭逢阻碍挫折,便会感到无法。而中国传统文化则重向内,中国社会可以不要宗教、法律而维持其和平与安定。中国人生哲理可以不论治、乱、兴、衰而仍然各有以自全。在历史上,不断有走上衰运的时期,像是天下黑暗,光明不见了,但还是一样有人,一样有完人。凭这一点,中国文化能维持到今天,中国民族及其国家亦能维持到今天。我们在今天要来认识中国文化,提倡中国文化,则莫如各人都从这方面下工夫。困难吗?实在是丝毫也不困难。

诸位当知,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乃至中国民族与中国历史,就在做人的精神上建立而维持。我们只深信得这一层,可以救自己、可以救别人、可以救国家与民族。中国的文化传统可以长辉永耀在天地间。这是我今天讲这题目主要的大义。

(一九六三年七月十一日“国防研究院”演讲,刊载于“国防研究院”《中西文化论集》。)

end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去过的地方英语作文 文星网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观察螃蟹作文 写狗的作文600字 作文小学生 写秦始皇的作文 童年的作文350字 写乡村的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作文350字 一张难忘的照片作文400字 关于读书的作文初三 精彩的课间作文 借月抒情的作文 阅读照亮人生作文 中学生作文500字 童话作文的题目有哪些 写秋的作文100字 回顾六一儿童节作文 抹不去的思念作文600字 爱国作文开头结尾 人生如考试作文 观察植物作文200字 老师真好400字作文 思念妈妈的作文 青蛙音乐会作文 我的办法多口头作文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 盼望长大作文600字 为自己努力作文 阳光作文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