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玫瑾:孩子之间的冲突 家长不要参与!分步骤引导才是王道

2020-12-18 16:35:01
相关推荐

文|凝妈

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到底该不该插手去管?

针对这一问题,李玫瑾教授表示:家长不要参与。

我亲身经历了一件事,深有体会。

休息日的时候,儿子6点就起床,洗漱完毕,穿戴整齐出了门。我都怀疑我自己记错了时间,难道还是上学日?在忐忑中,儿子回家里,手里拿了一个包。

问他干嘛去了,他说去拿电脑了,同学让他帮忙处理电脑,我好奇问是谁的。儿子说了一个名字,是N同学。我一听这不是几个月前和儿子有矛盾的同学吗?但是,我也没有表现很惊讶,而是平静又欣喜地问“你们两个现在玩得很好了!”儿子开心地回应着。

下午同学来取,中间还有些悬疑的问题,两个人沟通了很久。

看到儿子和同学和好如初,感觉很欣慰,孩子之间真是没有隔夜仇,也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幸亏当初我们两个家长都没有介入,孩子平稳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间。

家长介入方式不对只能更糟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经常看到A家长在群里找B家长,说A孩子被欺负,要B家长教训孩子,态度特别不友善,全群家长只围观不说话,就他俩在那里撕。但是接孩子放学时,两个孩子站一起聊天。家长闹得不可开交,孩子却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真是尴尬。

像极了《父与子》中的画面,两个孩子打架,回家找爸爸,两个爸爸开始打架,两个孩子却一起玩起来。

孩子闹矛盾,最沉不住气的就是家长。家长看到孩子哭,因为心疼孩子,就会定性为孩子被欺负,要去找对方家长理论,一方面是讨个公道,一方面是震慑一下对方,让对方以后不敢造次。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有时候孩子描述不清,家长没搞清楚来龙去脉,就去找对方理论。因为在气头上,容易出言不逊,伤害对方的感情,影响家长之间的关系。

家长们发现原来这位家长如此厉害,出于自保考虑,会让孩子们远离那个孩子,孩子在学校被孤立。孩子在学校没有好朋友,心情不愉快,以后被欺负的可能性也更大。

其实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很快就好,因为孩子很单纯,不会把一些事记在心上,不会压抑自己。他们闹矛盾之后,会哭闹、大喊,把坏情绪释放出来,不会一直沉浸在愤怒里,所以很容易继续做回好朋友。

《让孩子心悦诚服》中提到,每个孩子都很有生存智慧,遇到问题,他们会积极地想办法,如果我们急切地干涉,反倒是对孩子成长机会的剥夺。

家长每次都帮孩子处理,孩子就慢慢失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积极引导很有必要

《整体养育》中说,父母要记住,帮助孩子应对社交问题的总原则是,父母应该作为孩子的安全基地。

对于3-12岁以上的孩子来说,观点采择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各种能力都有很大进步,可以从家长身上学到一些方法,解决和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家长要做的是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解读:让孩子学会判断对方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第二步,目标:认为是无意的,不会将矛盾放在心上。认为是故意的,会去宣泄情绪。第三步,策略:根据对方的反应制定策略,是个复杂的过程,要避免使用暴力解决。

按照这个步骤,我是这样解决的。

1、让儿子说出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儿子有一天不想去上学,说同学跟他打架(其实,老师偷偷跟我说儿子打同学了,儿子回家后在阳台上哭了个把小时)。问怎么打架,儿子说同学拍了他。又问拍得疼不疼,儿子说很疼。是同学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儿子说,他在路上走,同学就过来拍,是故意的。但这时情绪稳定,可能焦点不在这里。

想到以前在一个本子上有个外号,就问他同学叫外号了没?儿子情绪立即崩溃,泣不成声。原因找到,儿子痛恨那个外号。因为正值青春期,当时学习压力也非常大,情绪波动剧烈,对一些外号忽然变得敏感。

问儿子是怎么解决的,儿子说在教室里,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打了同学几下,被老师批评了,自己感觉很委屈。

2、告诉孩子如何应对同学之间的矛盾

如果不喜欢别人叫外号,就直接大声告诉他“我不喜欢,你不要这样叫!”不要用武力去解决,因为武力很容易伤人,还会伤害自己。

起外号是同学之间的常见现象,妈妈以前上学的时候也被起过外号,爸爸也是这样。同学们其实没有恶意,只是呈口舌之劳。让孩子明白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的事情。

同时告诉儿子,这些同学平时都是表现很好的孩子,只要你说出来,他们肯定不会再这样做。让儿子不要对同学抱有敌意,这也为后来他们和好做好铺垫。

3、把具体情况告诉老师

把跟孩子沟通的情况告诉老师,让老师核实一下事实真相,确认下步怎么做。后来发现,儿子说的是事实,老师也理解了儿子,并和同学们强调了不能起外号的事情。

自此以后,儿子就没有再反应过被欺负的事情,心情慢慢好转,也没影响到重要的考试。

结语

孩子之间闹矛盾,只是成长路上一个小小的节点,家长没必要介入纠纷,让孩子学会具体的解决办法倒是必须的。

我们用温和而平静的态度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到安全,愿意袒露心扉。不恶意指责别的孩子,给孩子们留出继续交往的空间。积极和老师沟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关于秋的作文 欣赏自己作文 自然景物作文 家乡的秋天作文 听雨作文 说明文400字作文 关于实验的作文 中考作文满分范文 我们的校园作文 我的小伙伴作文 我爱妈妈作文 教师资格证作文 800字作文大全 研究报告作文 初一作文大全 英语六级作文 美丽校园作文 一瞬间作文 传记作文 专升本英语作文 综合素质作文 小伙伴作文 感悟人生作文 作文评语大全 往事作文 竞赛作文 见闻作文 初中作文范文 作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