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改革开放40年之教育追梦人 曾成彬:“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

2020-12-19 22:05:01
相关推荐

这是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这是一封写给青春的情书。带着年轻岁月的执念和遗憾,以及那些美好的理想,向回不去的青春芳华挥手寒暄。

眼下的成都,已渐渐步入初冬。但这里要讲的人物故事,却与春天有关。

这个故事,从1977年的10月已经开始。就在那个月,恢复高考的消息唤醒了整个中国教育。教育春天的来临,许多人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曾成彬,就是因为教育春天的来临而改变命运的农家子弟。曾成彬生于1966年,来自四川金堂县。现在是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校长。

▲曾成彬 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校长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流行一种说法:“考入大学,跳出农门”。任何与“考大学”相关的事情,都如一块块“磁石”,吸引着那个时代的每一位学生。

1977年,听到广播里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村里的读书人奔走相告,将这个喜讯告诉每一个人。曾成彬至今记得,那年他才11岁,即将上初中。据他回忆,1977年以前,想进入学校读书,基本上都要靠推荐。

高考恢复的消息,犹如一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普通人有了追求梦想的机会,成千上万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那时的曾成彬,也是这万千中的一员。

▲参加少先队活动

那时候,农村孩子跃出农门不容易,跃入“龙门”更不容易。曾成彬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考中专,改变人生。

有了这个念头,曾成彬扎入书海,埋头苦读。那时候教辅书很少,得知别人有一本教辅书如获至宝,赶紧借来熬夜学习,重要的内容连夜抄写。他说,那时候读书条件真的很差,不像现在的孩子,教辅材料很丰富。

曾成彬回忆,那时分预选和中专两次考试,只有通过了预选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中专考试,“我们学校只有4个人通过了预选,我是其中之一”。

80年代,考前也要看考场。“1981年爆发特大洪水,我去青白江红卫中学看考场,路过唐家寺涨洪水,水齐腰深,公路被洪水淹没,当时路边一位老人提醒我,哪个地方有水沟、哪个地方是深坑,稍不注意就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说起那段往事,曾成彬还心有余悸。

拿到通知书那一幕,至今难以忘怀

总有些回忆,深藏于心,尘封多年也清晰如昨。

“我印象很深,是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幕,”曾成彬回忆,考试后的某一天,他正在田里干农活。忽然,远处传来急促的声音:曾成彬、曾成彬……

曾成彬抬起头,只见远处有人骑着自行车,手上挥舞着纸片,朝他干活的田里飞奔过来:考上了,考上了。原来是老师给自己送录取通知书来了。

接过通知书,曾成彬抬头对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再也不用干农活了,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

那个年代,没有电话,连传呼都没有,更别说微信和快递了。对曾成彬来说,那个场景,这么多年都忘不了。

▲初中毕业(第一张照片)

被四川省金堂师范学校录取,曾成彬称当时心里还有些遗憾:“当年中专划线200分,我考了265分,因志愿填报没有经验。如果志愿填得好,我可能考进了更好一点的学校。”

能读中专,也是那个时代比较荣光的一件事,也算“鲤鱼跃龙门”了,但师范专业并不是曾成彬心中理想的专业方向。

“我怀念食堂的大馒头和每星期两次的回锅肉”

1981年,曾成彬进入四川省金堂师范学校学习。当时读师范学校每个月有17块5角的伙食费,在那个年代,相当于很多人半个月的工资了,而且免交学费,曾成彬称“自己再也没后顾之忧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食堂里早上的大馒头,还有每个星期两次的回锅肉,”过了这么多年,曾成彬说,再也没吃到那么好吃的大馒头,那么香的回锅肉了,“那个味道可能让我怀念一生。”

▲与学生在一起

通过学校的培养,曾成彬慢慢喜欢上了师范学校,喜欢上了当教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开创孩子的美好未来。我希望能够帮助像我一样的平民子弟,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说道。

从不太喜欢到认识老师的使命和责任,曾成彬在文化、音乐、美术、体育、演讲等各个方面锤炼自己。1984年,曾成彬从金堂师范学校毕业,相关部门到校视察,他作为学校优秀毕业生做了毕业汇报。同年,成都市教育局在成都市六所师范学校选了两人进入市区中学工作,曾成彬就是其中之一,被分配到有“后五所”省重点中学之称的成都市西北中学。为此他一直感到自己很幸运,“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

▲六一节为孩子们表演节目

入职西北中学开启教育追梦旅程

在西北中学,曾成彬从事学生工作,担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他带领学生开展“广场卫士”活动、参加“熊猫节”活动,组织学生团员到天府广场维护清洁、开展文明市民宣传。这一举动被政府部门知悉,时任成都市市长助理还亲自为西北中学广场卫士授予锦旗,并希望所有学生能够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建设活动中。

▲班级迎新春活动(西北中学)

1989年,曾成彬担任历史学科教学。任课不到半年,他参加了成都市首届“蜀都杯”历史教学大赛。作为教龄最短的选手,他获得初中组第2名的好成绩。“毕竟我只读了中师,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提升。”曾成彬一边工作,一边到四川师范大学继续深造,学习历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后,又参加了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990年,他开始担任班主任,它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级、市优秀班级。据介绍,曾成彬带的第一届学生1993年毕业,“现在还能想起当时毕业班会的主题——2000年再相会”。遗憾的是,2000年再相约,这个浪漫美好的愿望因诸多原因没有实现。

▲带领学生参加比赛

1995年曾成彬走上学校管理岗位,同时开始担任高中历史教学,并再次参加了成都市“蜀都杯”历史教学大赛获得高中组第1名。1998年被评为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1999年被破格聘为中学高级教师, 2004年被评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庆祝香港回归诗歌朗诵比赛

最让曾成彬难以忘记的是,学校在锦城艺术宫首次举行音乐会。“当时,锦城艺术宫场租要7000元,当时这算是天价,校长非常重视艺术教育,给我们莫大的鼓舞,对我和伙伴们也是更大的压力。”音乐会非常成功,西北中学成为成都市第一所在锦城艺术宫办校园音乐会的中学。他亲自组建了西北中学管乐团,后来成为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定的“成都市中小学生银杏艺术团管乐分团”。1998年西北中学被评为首批“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推行百名教师访千家开创川附奇迹

不久后,曾成彬被调往成都市17中。从西北中学的副校长,荣升为17中的校长。当了校长后,曾成彬才体会到两者的区别,“以前当副校长,我总觉得上面还有校长顶着,后面还有校长做靠山。”挂帅17中校长后,他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大事、难事,校长要做决策,担负责任,是学校的最后一道墙,没有退路!”校长如一家之长,仅仅懂教育教学是远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学校管理,更要谋划学校的发展思路、办学特色。

▲教职工联欢会

在17中,曾成彬干了一件轰动的事。为促进家校共育,在全市学校中首先推行教师全员家访,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作为校长,他身先士卒,带领教师一起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家长诉求,增强家校教育合力。还在学校成立了射击射箭队,射击射箭发展为成都市传统项目在17中保留至今,为省队、国家队输送了多名专业运动员,彭心怡更是夺得射击世界杯女子10米气步枪冠军,为祖国赢得荣誉。

▲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

2007年,曾成彬被调往川师附中任党委书记、副校长。2010年,任校长。川师附中是国家级重点中学。“在这么高的平台上,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首先就是高考的压力,”曾成彬称,任川附校长的6年,是六天工作制,几乎每个周六都和高三老师一起,听课、研讨、交流工作。

▲川附60周年校庆致辞

“这是名校的压力。每年高考前夕,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感觉我比学生还紧张。”令曾成彬欣慰的是川附的老师非常敬业优秀,川附的学生非常勤奋上进,从2010年到2015年六年期间,高考成绩大幅提升,在教育界被誉为“川附现象”,他两次代表学校在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

真正的名校必须有优异的高考成绩作支撑,但不能唯高考成绩。学生终生受益的是核心素养,更需要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包括美育体育等。曾成彬在川师附中大力实施“自主发展”教育,秉持合格+特长的思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通过各类代表队、社团、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带动全校的德育体育美育活动开展,甚至高三的大课间跑操,一直要坚持跑到高考的前一天,他说,“校长要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和人生幸福负责任”。

▲华东师大“名校长高峰论坛”发言

高考成绩不仅拼汗水,更需要有智慧,川师附中成为四川省科研兴校实验基地,以科研促课改。曾成彬带领团队开展《现代教师素质培养研究》,组织《“自主-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学校科研课题有2项在教育部首届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获二等奖,1项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成果一等奖,2项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成果二等奖。2015年,曾成彬也荣获成都市特级校长光荣称号。

曾成彬说,在川附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经历了四川师大附中60周年的校庆,陪川师附中度过了60岁的生日。

结束30年公办教育生涯转身尝试民办新体制

2016年1月,曾创出川附奇迹,高考成绩直逼四七九的名校长曾成彬,辞去公职加盟三原。

“公办教育三十年的培养,公办学校二十年管理岗位的历练,我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想尝试一下民办教育,进入新的体制,接受新的挑战。”在曾成彬看来,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都属公益教育,本质上是相同的,要遵循的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一样的,”只是体制不一样”。

为什么选择三原?17年前,三原是四川最早的一批民办学校。17年办学的厚重积淀、17年培育的良好师资队伍,这是曾成彬倾心的重要原因,“个体差异化发展思想,以及‘追求个体生命活力,追求个体品德高尚,追求个体学业成功’的教育理念,与自己本身的教育主张契合。”

对曾成彬来说,从公办学校进入民办学校是他的二次创业。在全新的体制下,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挑战也更大。他认为,民办学校市场意识更强,招生、经费、师资与家长认可度、社会口碑密切相关。“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是民办教育必然的追求。要老百姓满意,不仅要有优良的教学质量,还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要在学生的生活上,包括饮食、住宿、体锻、安全等方面做到更好,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曾成彬称,相比公办学校,面向”市场”是另外一种压力。

开启二次创业 再造一个三原奇迹

在知天命的年纪,投身三原,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曾成彬提出“构建以学生为圆心的服务型校园”的办学目标,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实施十大项目,涉及到管理、师资、教学、德育、课改、校园文化等方面。尤其是对于学生,他认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圆心”,他还提出了三原学子校园生活的“三个样态”:学习时,用心专注、分秒必争;锻炼时,生龙活虎、挥汗如雨;活动时,积极体验、自信表达。着力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盟三原不到三年,三原的学校管理、校风学风、英语特色和家长满意度、社会美誉度有了快速提升,得到同行、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三原被评为成都市特色高中项目学校、成都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成都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参加学生阳光体育锻炼

面临新高考、新中考改革,三原中学迎来了二次创业的一个重大机遇。“我们有基础,赶上新课改、新考改这趟车,实现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曾成彬表示,新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本,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把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让走出三原的每个孩子身心健康、阳光自信、和谐发展!” 再造一个三原奇迹,曾成彬的“三原梦”,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向“神州十号”航天员学习

六年后的某一天,在某边远地区,朗朗书声从教室传出,黑板边,一位老者看着孩子们,微笑着。曾成彬说,这是自己在心里构想了很久了的画面。

最美的春天,不在自然界,而是蕴藏在曾成彬的教育情怀中,蕴藏在涌动着的大爱里。曾成彬透露,他与一个朋友约定:退休后,共同到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支教。把教育带到更远的地方,这是曾成彬的另一个梦想,也是他教育情怀的延续……

▲与班主任第1届毕业学生相聚(2017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播种作文 小学生如何写人物作文 梦见自己考试写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400字 围棋作文 环保作文500 感受作文600字 让勇敢走进心灵作文600字 河北中考满分作文 my ideal job作文 考场英语作文 天津卷作文 写母校的作文 小学运动会的作文 诱惑的作文 带着微笑出发600字作文 快乐的六一写一篇作文 游记350字作文 作文我的烦恼开头结尾 夏至作文 劳动的颜色作文 描写物的作文300字 生于忧患作文 浪费食物的作文 打屁股疼女作文1000字 关于朋友帮助我的作文 时间的味道作文 奥林匹克精神作文 感动的作文200字左右 论躺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