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穷养长大的孩子跟富养长大的孩子 有什么区别?

2020-12-20 12:15:01
相关推荐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问题:

突然让我想起去年和友人一起看电影时候的情形。

去年和许久不见的友人S一起去看星爷的电影《美人鱼》,里面有个镜头是男主和女主一起外出吃烤鸡,男主哭了,他说以前他们家很穷的时候,他爸爸给他买的烤鸡就是这个味道,之后再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食物了。

我当时被邓超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夸张表演逗笑了,但她看了后眼泪却齐刷刷地掉下,开始大声抽泣,急得我慌忙给她递纸巾。

她说:“不好意思,但真的太感同身受了。”

S就是那种从小被穷养长大的孩子。

1

S是我初中入学时第一个认识的同学,因为她实在太显眼了。

穿着泛黄的校服慢慢地从前门走进来,眼睛看着地面,背着一个男士书包。

这样的装束在人群中总是显得格格不入。

后来才知道,校服是她姐姐初中毕业后留给她的,她父母觉得还能穿,就不买新的了,书包她爸爸以前用过。

除了物质上的苛刻外,她父母也限制她参加班级活动。

因为S的父母总是对她说:“父母赚钱不容易,有些班级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了吧,浪费钱还浪费时间,回家帮父母干点活。”

于是初中时期任何踏春、秋游等集体活动,S总是班上唯一缺席的人。

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S长成了一个相当内向的人,不爱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只要在人群中,总是站在角落里。

工作之后有次和S出来散心,她叹口气:“其实我以前真的好羡慕你们,可以参加那么多集体活动,你知道吗,我当时省下一周的早饭钱去买了本书,被我妈知道了,直接拿去退了,说‘这些书看了都没用,真是浪费钱’。”

她笑了笑:“其实我也很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但小时候贫穷生活带来的那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习惯于自己熟知的小圈子内,害怕改变。”

其实穷养并不是刻意地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要养出孩子懂得生活不易,克制物欲的品质。

富养也不是锦衣玉食,山珍海味。真正意义上的富养是要通过适当的物质条件养出孩子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大气的为人、得体的举止。

S这样物质条件不足的家庭对孩子的穷养在于物质上极度苛刻,从小又不给她去外面看世界的机会,还经常给她精神上洗脑“我们家很穷”,使她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S性格内向,害怕社交场合,不敢说出自己的诉求,担心被拒绝。

2

穷养和富养,关键在于精神层面。

即使是物质贫乏的家庭,精神上也可以富养孩子。

《一罐果酱》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年,作者丢了工作,父亲所在的工厂倒闭。全家就只靠妈妈为别人做衣服的收入生活。

有一次妈妈病了几周,无法干活。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被电力公司停了电,被煤气公司停了煤气。

一天,妹妹放学回家,兴冲冲地说:“我们明天要带些东西到学校去,捐给穷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妈妈正要冲口而出:“我不知道还有比我们更穷的人!”当时外婆正和我们住在一起,她赶紧拉住妈妈的手臂,皱皱眉,示意她不要这么说。

外婆跟母亲说,“如果你让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她会永远等待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人怎么能振作起来,怎么能当上‘富人’呢?咱们不是还有一罐自家做的果酱的吗?让她拿去。一个人只要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就是富有的。”外婆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张软纸和一段粉红色丝带,把他家最后一罐果酱精心包好。第二天,妹妹欢快而自豪地带着礼物去帮助”穷人”了。

直到今天,拥有3家酒店的妹妹仍然记得那罐果酱。无论是在公司里,还是在社区里,一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妹妹总认为自己应该是”送果酱”的人。

可见,如果一个人出生在物质上贫穷但精神上不贫乏的家庭,从小也在家人的关爱与鼓励中成长,那他也会成长为性格开朗,真诚大方的人。

物质上的富养不如精神上的富养,没有物质条件家庭也可在精神上富养孩子,有物质条件的家庭,刻意吃苦,不是简单地少给钱,而是精神上要给予磨炼,同时避免物质的奢侈。

3

穷养的孩子往往敏感,富养的孩子更加“钝感”。

无论男女,穷养出身的孩子往往输在无法拥有“轻松感”,因为从小资源的贫乏,不只是金钱,更是来自家庭的认可感和支持。

这让他们认为,失去的东西就没机会再有,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把握住,就是万劫不复。而且一旦违背了家庭的观念,内心里会产生一种负罪感。

顾虑太多,思前想后,自己别扭死自己,既自卑又敏感。

记得之前热映的《欢乐颂》里有这样的场景:

剧中的安迪想要帮助樊胜美,但是樊胜美不但没有领情,还对安迪恶语相向。

穷养长大的樊胜美在优秀的安迪面前,表现得自尊心极强又敏感,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就觉得是针对自己。

反观富养长大的孩子,都有种对外界环境都有种“钝感”,不会轻易觉得他人的话是专门针对自己。

4

富养长大的孩子通常懂得自己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拒绝的勇气,对未来保持乐观的态度,因为父母是他们的臂弯。

而穷养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拼命去追求小时候得不到的东西,以此获得安全感。

家庭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独立成长,而非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贫穷捆绑孩子。

一个好的家庭带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一颗乐观、坚毅、从容的心,对生活充满热爱,敢于尝试的孩子总是能有更多“好运”。

而那些从小被父母精神和物质上打压得畏缩、自卑的孩子,一次挫折就可能打得他爬不起来。

所以“性格决定命运”并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鸡汤。

作者简介:haruko,一个老电影爱好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动的作文 第一次作文 餐桌前的谈话600字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600字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旅游的作文 如何写好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 熊猫的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 军训作文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