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孔子到孟子:绵延不绝的仁爱政治关怀

2020-12-20 13:35:01
相关推荐

△孔子像

孔子创立了中国的人文主义传统,也确立了人道主义的政治理想,对中国政治由衷的关怀和深切的期待,也是孔子理想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孔子开创了一个人本主义政治化的先路,他试图把中国的政治引向人道主义、人文情调很浓、“人味”很足的这样一个伦理化的境地中去。他所开创的这样一个人文主义政治的传统,他所创立的关怀政治、批判政治和改造政治的典范,对后世儒家参与政治和评判政治做了楷模,做了导引。中国后世儒家对于政治的基本看法,实际上都是在沿着孔子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行。这叫做政治的伦理化的努力,或者叫对于政治的伦理化的一种诉求。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代,孟子横空出世,接继孔子,倡导仁政和王道理想,继承并发扬了孔子“为政以德”的基本精神,使儒家的政治理想更加明确直截,更加坚定不移。

1.不忍人之心与不忍人之政

孔子的思想较孟子为温和,孟子的思想较孔子更凌厉。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接着讲:“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就是有些事情没办法做得出来,不忍心做得出来。现代人不讲“不忍”,只讲“能不能”“行不行”“合不合算”,不讲于心是不是不忍。

“不忍”是中国传统儒家的最深邃的一个政治原则,儒家因此遭受很多批评,尤其是近代有人批评儒家不懂政治。连司马迁都说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虽然他肯定了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的说法,以为谋利确实是祸乱之源,并且肯认“子罕言利”是防微杜渐的根源性策略。看来儒家确实有点太理想化了。

也有些人提出了这样一种说法,认为儒家不懂政治,儒家只懂伦理。实际上呢,从现代政治的角度看,这样的批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政治不是现代人的专利,现代的政治也不是人类政治的终极。每个人都希望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政治秩序,完成我们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的一个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为难,互相为狼,不能永远这样敌对下去。人要友善相处,人要觉得他人不是自己的地狱,而是自己的友朋和生存所必需的环境、外缘。

如果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呢,那么儒家对于政治伦理化的祈愿,也可以说不是不懂政治,而是为人间政治提供了一个最高的理想。尽管这个理想在现实阶段上和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也未被统治者所接受和实行。但是,不能因此就说它不是对政治的一种观照,它确实是一种崇高的理念。

2.关怀百姓的经济生活

孔子到卫国去的时候,见到很多人,孔子说:“庶矣哉。”弟子就问:“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说:“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说:“教之。”

在孔子先富后教的说法的基础上,孟子接着说,统治者要首先让人们有饭吃、有衣穿,就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生存有了基本保障之后,得让大家接受教育,遵行礼义,同时对于同类还要有所不忍。

用孟子自己的话说,就是“有恒产者有恒心”,要先使民众有恒产,然后再使他们有恒心。要是统治者没有帮助百姓积累一定的生活用物,那他们就会在生存受到威胁、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不正当的甚至是违法乱纪的事情,等到他们因此而陷于罪恶的时候,再来惩治他们,这就是故意设圈套让百姓钻,设陷阱让百姓跳。这是欺罔民众,陷害人民,玩弄人民,这是统治者最大的不德。孔子说:“政者,正也。”

孟子还对这种“制民之产”,使有恒心的行政方略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是一个基本的所谓“有恒产”的一个描述。

在此基础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什么叫做“不负戴于道路”?就是不背负沉重的东西在路上行走。头发斑白的人为什么都不背负东西在路上行走?被奔驰汽车拉走了吗?那时没有这东西,因为教化的效果,人们都知道尊老爱幼,接过了他们身上的东西,替他背负了。这就叫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们走在路上,“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就叫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王道是相对于霸道而论,“王道”就是以德服人。“霸道”呢,是以力假人。就是用力量来吓唬人、威胁人、震慑人,从而使人屈服,不是愿意跟从,而是不得不跟从,否则就要受到惩治,这叫霸道

3.“苛政猛于虎”到“率兽而食人”

这里给大家讲一则《礼记·檀弓下》记载的故事:说孔子从泰山边上经过,见到一位妇人在坟墓上伏地痛哭,异常悲伤,孔子就让学生前去询问她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妇人回答说,“能不悲伤吗?从前我的公公被虎咬死了,接着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如今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就说,“那你怎么还不赶快离开这里?”妇人回答说这里“无苛政”。就是没有严酷的统治。孔子听了以后,立刻对身边的学生感慨道:“你们都牢牢地记住吧,残酷的政治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这就是著名的“苛政猛于虎”的话语来源。唐代古文家柳宗元在湖南永州又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进一步演绎孔子的话语,可以看做是“苛政猛于蛇”。孟子咒责这种惨毒无情、盘剥无度、视百姓生死于不顾的政治,称其为“率兽而食人”,就是领着野兽去吃人。

孟子强调王道政治,仁政的表述,最终定型在孟子这里,对中国历史影响至为深远。孟子的王道政治理想和仁政设计方略,都是顺着孔子开创的人道主义的政治先路继续前行。

孟子还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要把君王或者任何统治者自己的利益凌驾在人民的利益之上,这是儒家最根本的目标。如果统治者平日不为生民谋利,到了天灾人祸来了的时候,百姓纷纷饿死,饿殍遍野,统治者还经常自我开脱说:“不是我统治得不好,是天灾呀,我有什么办法呢?”孟子对于此种推脱不实之词,提出了严正的批判和给以无情的揭露,说这是以兵器杀人,杀完后却说“非我也,兵也”,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孟子据此提出:“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只要有一个无辜的人被杀害,或者哪怕是做一件不仁不义的事情,但却可以因此得到天下,都坚决不能干。通过杀伐和以不义之行,就算是能够换来对天下的独占,都坚决不能去干。

尽管孟子希望天下尽早结束纷争而实现统一,但如此的统一,不如不统一,以统一的名义行不仁不义之实,这是历史上的所有统治者的私欲膨胀的表现,这是最大的不德。梁惠王曾经问孟子说:“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说:“定于一。”统一才能结束纷争,天下才能安定。但是历史上的统治者都是假统一之名,以行满足权力欲和个人私欲之实。

统一之作为目标,虽然最能打动人心,但统一之作为借口,也是最能蛊惑人心的。秦始皇的惨毒刻薄,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朱元璋的残酷无情,隋炀帝弑父夺位,唐太宗杀兄揽权,忽必烈的杀伐,清兵入关后的妄行屠戮,不一而足。君主为了统治而无恻隐,大臣为了争权而互相倾轧,权力和利益是使人丧尽同情和廉耻的最大的外在诱惑。

老子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宋代大儒胡五峰批评老子说:可欲是事实,能够使人回避不见吗?“不见可欲”,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人心上下功夫,修其天爵,保住良善,才能减少人类的灾难,才能减轻人类的罪孽。但是控制欲强烈的政治统治者们和那些以弄权为快乐的政客们,会乖乖地就伦理之范吗?他们一旦放下屠刀,内在沸腾的欲望怎样得到满足?这是孟子的窘困,也是儒家的无奈,更是人类不可自解的悲哀!

孟子为什么要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管我们看到历史上的所有政治都是强化君权,重视国家利益,民众始终处在最后的被关怀的次序上,但这只是事实,而孟子讲的是理想,理想的政治虽然不即是事实,但却应当成为事实的典范,应当成为现实政治所应追寻的目标,没有这样的目标,人类的政治就没有希望,也没有办法被指望。

END

本文摘自《王立新讲〈论语〉》,岳麓书社出版。

《王立新讲〈论语〉》

编著:王立新

定 价:¥32.00

作者王立新,著名学者,曾在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多个媒体讲座。本书是在作者给大学生讲座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该书对《论语》没有进行逐字逐句的阐释,而是以思想为纲领,在《论语》中选取相关言论加以论证和说明,对《论语》的思想性做了非常通俗的诠释。本次出版,加入三十六堂《论语》讲座音频,比文字更直捷丰富,激扬人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温暖就是那么简单作文600字 初中作文我的新同学 写过春节的作文200字 放学之后作文 二年级介绍自己的作文 福尔摩斯作文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文 my trip英语作文80字 2014安徽高考语文作文 扫墓的作文 走丢的作文 体育课的作文 奶奶的味道作文 作文奇妙的梦 三年级作文新学期的打算 老师的礼物作文 湖边风景作文 蒲公英的作文300字 初心依然作文500字 父亲的温度作文 城市文化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教案 七年级写人写事作文 自作自受作文 chatgpt高考作文 亲情无价作文 三年级数学作文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作文 关于责任的作文素材 鸢尾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