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坚守初心使命 陕西文博人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2020-12-23 06:35:01
相关推荐

烟花三月后,人间四月天,此时的三秦大地,一派生机盎然。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商洛、安康、西安等地考察,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陕西是文物大省,文物点密度大、数量多、等级高,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近些年,陕西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陕西省纪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通知》等先后印发;陕西省文物局积极作为,文物保护利用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文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著,陕西文博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 弘扬革命文化

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陕西境内遗存的大量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重要见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2015年到陕视察时指出“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并先后视察了中共七大会址和照金革命纪念馆。

延安宝塔

据悉,陕西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各类革命纪念馆51座、可移动革命文物10.4万件组。2019年3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中,陕西省共有65个县划入陕甘片区和川陕片区。

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印发了《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意见》,明确了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项目、落实保障、项目分工等具体要求,西安、渭南、延安、汉中、商洛等市结合地方实际印发贯彻落实意见,为全省扎实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基本遵循。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介绍,陕西省各级文物部门按照《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意见》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统筹实施革命文物抢险维修和本体保护展示,创新革命文物展示利用途径,守护好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传承好红色基因。

积极推进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携手甘、宁、川、渝共同推进陕甘、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召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会,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启动《陕甘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编制。

统筹开展革命旧址本体保护维修展示。桥儿沟革命旧址东、西山旧址保护维修工程获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西北局革命旧址抢险加固工程获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近三年,延安凤凰山李家石窑毛泽东旧居保护维修工程、延安马克思主义列宁学院旧址保护维修工程、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修缮工程、渭华起义旧址指挥部旧址三教堂保护修缮工程等近百项工程立项或方案获批。

2019年6月,鲁迅艺术学院旧址暨革命文艺家馆对外开放

创新革命文物利用途径。运用新技术构建革命文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全国首个基于5G网络的“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在陕西上线。5年来,中央和陕西省级财政分别投入2.72亿元、5515万元用于革命纪念馆的免费开放、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和馆藏文物保护工作,共有近70处纪念馆和革命旧址对外免费开放,举办展览900余个、开展活动2400场次,参观人数达8000万人次。革命纪念馆(旧址)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作用。

2019年12月,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陕西省委编委批复陕西省文物局增设“革命文物保护处”,标志着陕西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进入快车道。

罗文利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机构与职能,提升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西迁精神引领力,以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为牵引,推进陕西革命文物大数据库建设,公布第一批陕西省革命文物名录,编制《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构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体系,加大革命文物研究力度,做好反映百年党史的重要遗迹、遗物的保护维修和展示提升工程,让革命文物资源在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更好发挥。

完善博物馆建设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何将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近年来,陕西省文物局在博物馆建设、馆藏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公众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尝试和创新。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在陕西省文物局登记备案的博物馆共319座,平均每11.9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其中文物系统163座、国有行业系统60座、非国有博物馆96座,博物馆参观人数突破4900万人次。

秦始皇陵兵马俑

近些年,陕西省不断完善博物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文博开放单位的公共教育和社会服务职能。2019年陕西省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博物馆历史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试点省份。

从以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为代表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到以渭南、安康、铜川、延安等为代表的市级博物馆的建设和对外开放;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等特色行业博物馆到数十家非国有博物馆的开放;从神木、凤县等40多家县级博物馆到华州区朝阳社区博物馆、安康鲁家村社区博物馆等展示群众乡愁的44家社区博物馆建成开放,一大批收藏保护展示陕西优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博物馆、纪念馆相继开放,陕西省主体多元、类型丰富、体系完备的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博物馆构架基本形成,不断彰显和发挥博物馆的公众教育职能。

同时,陕西省文物局立足解决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新性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基地、社区博物馆、省级文化遗址公园“三个平台”建设,宝鸡申新纱厂等25家省级文化遗址公园、照金革命纪念馆等25家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礼泉白村等44家社区博物馆先后建成开放。

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持续深化,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成功并通过国家验收,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已经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其他市级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正顺利进行。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古代文明》展

科技保护水平稳步提升。发挥陕西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建成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5个,发起成立西北五省(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工匠联盟”,传承文物修复技艺。实施文物科技保护研究项目100余项,其中45项获各类奖项,秦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评选中,陕西省获奖总数全国第一。

此外,陕西运用先进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展示手段,建成集观赏性、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的陕西数字博物馆。目前,已完成144家数字博物馆网络虚拟馆建设,相继推出“陕西数字博物馆口袋版”“文物三维数字魔卡”“陕西文物网络之声电台” “智游陕西博物馆”电子讲解服务平台等产品。组织实施珍贵文物3D建模、陕北石窟数字化保护、“互联网+延安革命旧址”等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项目,让更多沉睡在库房的文物“活”起来。

“接下来,陕西省将持续加强博物馆管理机制改革,提升博物馆陈列展示水平,进一步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陕西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确保文物安全 守住民族之魂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保护历史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年来,陕西省文物局紧紧围绕陕西省文物工作大局,认真落实“四严”要求,确保文物安全,文物管控能力持续增强。

法规制度体系逐渐完善。颁布《陕西省石峁遗址保护条例》《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制定《陕西省群众保护文物奖励办法》,修订通过《延安革命遗址保护条例》。铜川、汉中积极围绕革命旧址、世界遗产开展地方文物立法。

执法督察力度不断增强。陕西深入开展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严厉查处破坏秦咸阳城遗址、商洛大云寺、榆林明长城等典型违法建设案件。陕西省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通知》,陕西省纪委监委通报4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失职失责典型案例。陕西各级党委政府对文物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不断增强,5个文物行政执法案卷被国家文物局评为“指导性案卷”和“十佳案卷”。

2020年1月,陕西省文物局开展“百日安全消防整治行动”

安全防范能力明显提升。陕西省积极推进文物安全大防控体系建设,群众文保员现已有8000余人,志愿者巡查田野文物成为全国试点,并强化文保员的培训和奖励,每年公开对省内20名优秀群众文保员和10名长城保护员进行表彰。利用北斗系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在文物重点区域开展安全巡查。深化文物、公安、消防长效合作机制,共建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和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建成全国首个文物消防安全训练中心。

打击文物犯罪战绩显著。首创打击防范文物犯罪7项工作机制,公安、文物部门连续8年开展“鹰”系列联合专项行动,破案2994起,打掉犯罪团伙467个,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3453人,追缴涉案文物18643件,其中,一级文物75件、二级文物312件、三级文物1715件,有力震慑犯罪行为,文物安全形势切实好转。

“今后,陕西省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和督查力度,加强田野文物安全管护工作,强化文物安全协作和联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和反恐防暴工作,筑牢文物安全底线,绝不松懈。”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表示。

开展文化交流 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14个王朝在陕西建都,陕西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间长达1100余年,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馆藏文物774万多件。陕西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是开展文化交流的优质载体,文物“金色名片”作用充分彰显。

丝路申遗助力“一带一路”。2014年中、哈、吉“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陕西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7处遗产项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陕西省以此为契机,编制《陕西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规划》,全面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文物国际合作并举办丝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论坛,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组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开展联合考古,成果突出,成为陕西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文化先锋。

陕西文物讲述中国故事。积极发挥以秦兵马俑等为代表的文物资源优势,有计划地组织举办主题鲜明的文物外展,讲述中国故事。陕西省先后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51个。赴英国利物浦、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泰国曼谷举办秦兵马俑展览,在当地引起轰动,并荣获国内国际多个奖项。陕西文物外展形成周、秦、汉、唐及丝绸之路、宗教和精华文物等多个主题品牌,并逐渐成为配合国家外事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发挥出“外交使者”和“文化名片”作用。

陕西与法国签订文物合作项目协议

港台交流促进民心相通。陕西省利用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对港台文化交流。连续六届承办“台湾历史教师中华文化研习营”活动,香港学生在陕西文博单位实习项目写入香港特首施政报告,秦陵博物院与香港弘立书院共建“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基地”,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针对台湾教师举办的“海峡两岸交流共鉴”等活动,成为陕西和港澳台交流的保留内容,对增进两岸三地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向心力起到重要作用。

公输堂油饰彩画保护修复培训班上中法人员交流

国际合作贡献陕西智慧。陕西省文博单位积极开展文物科技保护国际交流合作。近5年来,共与境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意向书、备忘录77项,搭建起多层次机制性文物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事务,承担缅甸蒲甘他冰瑜寺、尼泊尔王宫等国家援外文物保护工程。2019年11月6日,在习近平主席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共同见证下,国家文物局与法国文化部签署《关于落实双方在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明确开展巴黎圣母院修复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的研究合作,陕西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方法逐渐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罗文利表示,陕西文博系统将着力把习总书记来陕视察时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和文物利用保护工作的实际成效。努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出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微信责编:马佳雯 段旌旗(实习)

微信复审:徐秀丽

微信终审:李 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国家文物局,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文化产业信息平台联系邮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暑假生活作文 一年级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 努力奋斗的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 八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中考作文题目 长城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上册作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 描写雪景的作文 过新年的作文 我的朋友作文600字 写事作文300字 打屁股的作文 父爱作文 初中作文600字 家乡风俗的作文 劳动最光荣作文 作文纸条 暑假趣事作文 勇气作文 300作文免费可抄 作文400字优秀作文 暑假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