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佛家戒律是为了保护慧命 而最高级的境界是不戒而戒 与欲望共舞

2020-12-24 07:30:01
相关推荐

《天道》中李志红说:“美女是魔,我以后见着美女坚决不起心动念了。”而丁元英当即道破玄机:“那你就又多了一个念,多一个不起心动念的念,烦恼不是少了一个而是多了一个,你这叫戒,戒就不苦了吗?”

纵览佛经三千卷,无非三个字:戒定慧。其中,“戒”为第一要义。为什么“戒”在佛教中地位如此重要?就是因为众生根基太浅,悟性太差,而欲望又太多。

而众生又很难看清各种欲望背后的因果,或者说所要为之承担的代价,如果不加以自律和他律,那么就会在无知无明中,造下广大无边的罪业,最终轻则灵魂下堕,折损福报,重则断了慧命,万劫不复。

所以佛祖主张“以戒为师”,既然众生看不明白,那就一刀了断算了,干脆利落,直接持戒。如果信徒能够做到,虽说不能保证他成佛,但是也足以是他结下善因,为日后的觉悟留下机缘,这就是佛教理论中一个基本的逻辑。

然而,戒掉欲望本身难道就不是欲望吗?当然,我们一般把这种向上的欲望叫做追求,但是归根结底来说还是欲望。

不起妄念本身就是念,有念就是执,就要戒,戒就是苦。当你想除掉欲望时,那么你就会一直在欲望与欲望之间纠缠,念与念之中纠缠,用新的欲望去除另一个欲望,不过是水中捞月罢了。

欲望就是欲望,它是人与生俱来,你只要能察觉到它是欲望就够了,欲望生出来,你也觉察到,不用去管它,也不用去理它,心不随欲望而流转,如此已经足够,这就是放下。

六祖慧能在《坛经》里说:“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具体要怎样做呢?六祖慧能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升起觉观,使心不动,看到自己的念头,并且不做任何抵抗,让心中的念头自然而充分地流动。心的澄明,不是没有念头,一念不生,而只是“不住”。

这种念头的流动,王阳明用明镜照物进行了比喻:“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圣人的心就像明镜,清清明明,任何事物来了都可以照见,等它们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迹。

庄子也曾说过一样的话:“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不藏。”欲望和念头出现了,圣人看见了也就完了,并不会跟着欲望走,也不会刻意的掩盖它和去除他。

《圆觉经》曰:“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居家饮食,行住坐卧,修行人应尽量做到不起妄念,被妄念的波涛所裹挟,但是人即便是大修行人,也很难做到完全不起念头。

即使如净土宗所讲的一声佛号念到底,那也不过是以一念止万念,终究还是有念,所以如果念头来了,能够做到不将不迎不藏就够了,认识它就行了,不用刻意的掩盖和去除它,这是“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那么这些念头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真是假,是实在还是虚幻呢,这就到了“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真是假,是有是无,都无所谓,不用去分辨,也不用去感知,这就是“于无了知不辩真实”。

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一般来说都是开悟的人了,欲望和妄念已经完全控制不了他了,这是真正的解脱与放下。

或许他还会吃肉,那是不给众生添麻烦;或许他还会成家,那只是体验一场超越肉体和欲望的纯粹的“灵魂之恋”,然而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执着和牵绊,这是真正的达到了“不戒而戒”的境界。

但是这种境界凡人达不到,高人求不得,就像道济禅师所讲:“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但是后面还有两句呢,“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

所以,在你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之前,还是老老实实持戒吧,这是最保险和最安全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作文400字 实践活动作文 新的一年作文 全家福作文 百合花作文 爱护环境作文 读书作文500字 芦荟作文 在这里 作文 过年作文400 作文素材300字 高考预测作文 美丽风景作文 我的老师 英语作文 最好的朋友作文 艺术作文素材 八年级上册作文 童年作文600字 怎么写好作文 八下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高中版 高中生作文800字 写事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中考的作文 三年级英语作文 乡愁作文 多肉作文 孝顺作文 作文寒假生活 白衣天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