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林青霞结婚原因和月亮有关?中秋将至 关于月亮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2020-12-24 17:25:01
相关推荐

在真人秀《偶像来了》中,谢娜曾经问林青霞,是什么原因让她决定嫁给先生邢李源。

林青霞想了想,回答:“我在香港拍了十年戏,我觉得我好孤独,每天就这样工作,回来,工作,回来。我就很想要一个港口,要有一个家。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人,让我很有安全感,让我觉得我到了一个很安全的港口,所以我交往了半年,就决定结婚了。他就有一个信念,就是对我好。那时候我就觉得好像是天上的星星月亮,他都可以满足你。”

在狂热懵懂的青葱岁月,我们常常会听到别人说愿意为谁去摘星星摘月亮。原以为这只是独属于年少轻狂的浪漫,却没想到,这样真挚的情感和话语,连时代女神林青霞都不能免俗而为之动容,可见长久以来,月亮都在大众心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作为地球的唯一自然卫星,月亮从古时起,就带给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它从何而来?那上面是否有生命?它对地球造成了哪些影响?人类如何通过它了解上亿年前地球的形成,又如何借助它开启了探索宇宙的大门?

作为现代载人航空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月球是航天的第一个目标,也是人们迈向更远太空的中转站。从迈出地球的第一只小狗莱卡,到漫步月球的阿波罗号宇航员,这位夜间天空的主角,正在逐步被我们揭开神秘的面纱。

而在被正式科学探索之前,月亮在世界各地的传说、曲谱、电影、绘画等各类人文记录中,早已被描述过千百遍。

为了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意大利“安徒生奖”最佳插画作者与登上国际空间站的欧洲第一人,联袂推出了《我要月亮》的科普绘本,在书中,关于月亮的人文轶事和科学介绍纷至沓来,为孩子奉上了一堂精彩绝伦的月亮科普与人文畅想课。

《我要月亮》的作者之一是意大利的安德列·瓦伦特(Andrea Valente),作家、插画家,2007年、2011年分别荣获意大利儿童文学界最负盛名的“安徒生奖”教育类图书奖、最佳插画作者奖。代表作为“小黑羊”系列儿童文学作品。

《我要月亮》的另一位作者是意大利的翁贝托·圭多尼(Umberto Guidoni),宇航员、天体物理学家、科学普及者、作家,他曾两次进入太空,2001年成为登上国际空间站的欧洲第一人,2018年在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台Rai1频道《晨间新闻(夏季版)》中开办专题,每日向观众普及太空知识。

为《我要月亮》绘制插图的是意大利的苏茜·扎内拉(Susy Zanella),毕业于费拉拉艺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曾为《骑自行车的鳄鱼》《愤怒像只小狮子》等图书创作插画。

世界各地对于月亮的记载和探索历史,实际也是另一份别样的地球文明史记录。而对于这颗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了解越多,我们也会对生活的这颗地球行星更加感恩,就像苏轼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我们从小听过的月亮故事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就有着特殊情结,打开各类文学作品,随处都可以看到借月抒怀。

苏轼在中秋望月,会抬头感叹一句“明月几时有”,低头思念自己的弟弟子由;

李白则直接在《把酒问月》中写:“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在这些著名文豪问月前,屈原已经在《天问》里提到“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更早的还有庄子问“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

过去、现在、未来,诗人墨客们共赏这遥远的一轮月,都爱对着月亮问一些自己在意的问题。

不同于国内的文人问月,国外的人们对于月亮,更多是热爱和赞美。

比如但丁在《神曲》中,将与贝雅特丽齐相会的地方就选择在了月球天(天堂中的第一重天),“在那里,她用三行体诗向他讲述道,就像人的身体与灵魂密切相关,月亮的光辉之明暗取决于组成它的精神所含有的欢乐之多少。”

又比如1929年,奥地利导演弗里茨·朗就在他的电影中,将一位女性送上了月球,而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叫做《月里嫦娥》;

更不用说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专门创作了一首以月光命名的《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也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月光奏鸣曲》;

当然还有梵高的油画《星月夜》、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迈克尔·杰克逊在庆祝摩城唱片成立25周年时表演的经典“月球漫步”舞步……

在正式科学探究月球前,月亮在人们的记忆和谈论中,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有了这些想象力的承载,恍惚间,似乎登月也不用宇宙飞船,人们对月球上的一切早就了如指掌,科研只不过是满足了人们千百年来的一个验证猜想而已。

而对于富有好奇心的孩子来说,最好的月球科研知识启蒙,恰恰是由这些古色古香的月亮传说带来。只有拥有了无穷的想象力和兴趣,他们才会被激发更强劲的学习热情,去了解这一颗陪伴了我们许久的自然卫星。

而绘声绘色的各地月球故事大全,都被记录在了《我要月亮》这本书中的《月亮神话》章节里,等着孩子探秘和畅想。

二、科学家续写的月亮故事

1.探月尝试

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50年后的2019年,为了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我要月亮》出版了。

针对绕不过去的探月进程记录,《我要月亮》为我们图文并茂展示了美苏两国的探月研究活动,这其中包括展示当时的探月火箭、探月路线等细节,也包括探月进程中遇到的各类大事件。

20世纪50年代,苏联发射了全球第一枚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1个月之后,斯普特尼克2号发射,同时搭载了一只叫莱卡的小狗;1961年4月,苏联把人类第一次送入环地轨道。

1961年5月,肯尼迪总统宣布接受挑战,并公开保证要在21世纪60年代结束前,让人类登陆月球,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被命名为阿波罗计划。

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1号发射出现问题,3个航天员在大火中丧生;一年半后,第一个载人的阿波罗7号升空了,它环绕着地球飞行,并未抵达月球;之后,载人的阿波罗8号和10号抵达了月球,但并未登陆月球表面。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了。指挥官阿姆斯特朗、指挥舱驾驶柯林斯以及登月舱驾驶奥尔德林于7月19日飞抵月球,隔天,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进入了取名为鹰号的登月舱,与指挥舱分离,留下柯林斯继续绕着月球,等待与他们再会合。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地点叫宁静海,阿姆斯特朗将登月舱降落在距离预定的登月地点大约6千米处,然后报告说:休斯顿,鹰号登陆成功。

在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下午10:39,阿姆斯特朗打开登月舱的外舱门,慢慢走下长10英尺,9阶的梯子。10:56,在全球电视实况转播的历史时刻,阿姆斯特朗左脚跨下登月舱的梯架,正式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到达地球以外的地方。

在月球表面停留大约24小时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回到登月舱,快速飞离了月球表面,和哥伦比亚号再度回合。

7月24日12:40,阿波罗11号降落在夏威夷南方的太平洋上,尼克松亲自主持了“阿波罗11号”3位宇航员返航的欢迎仪式。

由美国人开创的人类登月历史,将被永远地记录在人类的航天史册中。

2.我国航天的浪漫神话

说完了国外登月,再来说说我们自己的独有探月浪漫。

曾有人感慨,“中国航天那帮人,大概是中国所有科学研究领域里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看中国航天界关于各类项目的命名公示。

我们的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而嫦娥四号在月背顺利软着陆的时候,那颗起到极其关键作用的中继通信卫星,叫做“鹊桥”;

除此之外,我们的暗物质探测器叫“悟空”,探月工程叫“嫦娥工程”,月球车玉兔着陆的那片区域叫“广寒宫”;

我们的航天站叫“天宫”,我们的量子实验卫星叫“墨子”;

我们的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叫“北斗”,全球低轨卫星系统叫“鸿雁”,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火星探测卫星叫“萤火”(火星古称“荧惑”的谐音)……

或许有人不以为意,这不就是一些腹有诗书的人提供的名字而已嘛。并不仅仅如此,要知道,这些象征了国家荣誉和科研进程的项目名字,都是需要那些须发皆白的老科学家/总工程师/项目带头人点头拍板的。

或许这就是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自信,冥冥之中,我们总是相信有一种传承,让我们沿袭着千百年前古人留下的月亮史诗,续写了这份月亮文化,在每一次探月尝试后,科学家们除了欣喜,可能更多是在喃喃自语“嫦娥玉兔广寒宫,前辈们,我们做到了。”

三、声色并茂的科普绘本,为孩子带来更全面的月亮知识

初拿到《我要月亮》的大开本,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它的尺寸之大,装帧绘图之精美,都远远超出了我想象。

《我要月亮》的作者团背景(曾登上过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以及荣获“安徒生”奖的插画作者),也为孩子获取关于月亮的科普和人文知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输出。

这本书看起来只是一本关于月亮的科普绘本,但实际却不仅仅止于月亮的知识科普。在为孩子梳理月亮人文、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作者们独具匠心,在其中穿插了电影、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文学、机械等多领域的知识延伸,除了月亮的基础知识,还不时出现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衍生话题与小问答,让孩子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满屏的精美绘画,则为全书带来了点睛之笔:古老的奔月神话、射向月球的载人炮弹、未来月球上的运动会会场……根据文字内容和历史事件精心绘制的每一张配图,都将带给孩子无与伦比的视觉震撼体验。

这是寓教于乐最好的注解。

经过了千百年的探索,人类对月亮的认识越来越丰富,与月亮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正如《月亮: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书中末尾所引用的《梨俱吠陀》的诗句:

哦,月亮!我们透过智慧了解你,你以适当途径启发我们。

对于这样一颗地球的独有卫星,我们的祖先寄予了太多希望和憧憬。

阿姆斯特朗在首次登上月球时曾说,“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而在我国,目前已经停止工作的月球车玉兔的官方社交平台上,写着“月球是目的地,地球是家乡”这样的简介。

对于听着月亮神话长大的我们来说,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和尝试,又何尝不是在前赴后继,圆一个千百年前的梦想。

当玉兔车即将停止工作的时候,曾有写手联合画手出了一本玉兔的探月活动合集,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让人们不要忘记玉兔车以及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所有尝试。

这本《我要月亮》科普绘本的出版,相信也是一样的期望。

当终有一天,我们的后代能够比如今更加轻松实现曾经梦想的登月神话时,希望能有人顺着前人留下的探月记录,找到这些为人类探月和登月路上身先士卒的先驱贡献者们,告诉它们:“你好,我听过你和月亮的故事,我来带你回家了。

中秋国庆将至,难得的8天假里,不如选择一本关于月亮的科普书静静研读,只需40元,应景更长知识,戳下面链接购买

我要月亮¥40当当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作文童年趣事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 校园趣事作文300字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 什么的魅力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 有关下雪的作文 这也是一种美作文 大扫除作文350字 快乐六一作文三年级 写事的作文150字 合作共赢的作文素材 蚂蚁搬家作文3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my teacher英语作文 关于励志的作文800字 做自己的老师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400字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沟通作文500字 成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抗日战争 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 青海高考语文作文 挑战自我作文800字 myhouse英语作文 挠胳肢窝作文 游月季园作文 我这个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