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赏月 中国传统文化习俗 你是怎么过的呢

2020-12-25 00:25:01
相关推荐

赏月是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是我国最古老、最有名的节日之一。其中,宋代、明代宫廷及民间赏月活动规模较大,其中著名的有咏月诗。也指八月十五看满月时,民间的中秋赏月活动大约始于魏晋,盛于唐朝。

月亮在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是最明亮的。

旧历秋天的七八、九三个月在八月份,八月十五日的满月叫做“中秋之月”,日本叫做“十五夜”,中国叫做“中秋节”。

赏月是根据“旧历”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它根据月亮的满亏而定日历,这和现在的日历有很大的不同,赏月的日子也因年而异。中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上也记载了“晚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赏月的习俗来自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休闲的娱乐。

大约在魏晋时期,民间的中秋赏月活动就开始了,但是还没有完成。至唐代,中秋节赏月、玩月十分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至宋时,形成以赏月活动为主的中秋民间节日,正式定为中秋。不同于唐代,宋代赏月多为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来比喻人情世态,即使是中秋节的夜晚,月色明媚也无法掩饰这种伤感。但是,对于宋人而言,中秋还有另一种形式,即中秋是一个世俗的喜庆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归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朝的中秋夜是无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明月终日明,为什么要在中秋赏?

在《玩月》诗序中,欧阳詹试图解释这一问题:“月为玩玩,冬则繁霜过寒,夏则蒸云过热,云蔽月,霜侵人身,蔽与侵玩。秋天是时节,后夏先冬,八月是秋,季始孟终,十五夜之间,又有月亮。稽天道,则寒热同分;取月数,则月圆.”在今天的科学观点看来,这一解释是有道理的,因为在秋季中期,北方的干冷气流迫使夏天一直盘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上空的暖湿气流向南退去,空气中水汽减少,天空云雾减少,因此出现秋高气爽、夜空如洗的天气,因此月亮看起来分外明亮,让人有一种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觉。

除自然因素外,人们选择一年中“中秋”前后赏月还有历史原因,早期的月亮祭祀选择在秋天进行,当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月亮时,就能充分领略月色的习性。这时上层人士对月亮的认识开始趋于理性,不再单纯地崇拜,逐渐将圆月亮当作一种自然美景来欣赏。这就是所谓的“美景”心态。古时赏月诗中常有桂树、白兔、嫦娥等意象,可见古时赏月诗对赏月风潮的强烈影响。古时赏月诗中常有这些意象。

传说,古代天上有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百姓眼看就活不下去了。后有一位英雄,名叫后羿,登上昆仑山,运足神力,拉起神弓,一气射下九余太阳,为世人所敬爱。

很快,后羿就有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这对夫妇恩爱有加。有一天,后羿到昆仑山去拜望朋友,碰见有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取一包不死药,服下,便可即刻成仙。于是后羿舍不得抛弃妻子,只好暂时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嫦娥把药藏在梳妆台的百宝盒里,不料被狡猾的蓬蒙看见了。

3天后,后羿外出打猎,蓬蒙拿着宝剑闯进了后院,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关键时刻,嫦娥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随即从地面上飘了起来。因嫦娥牵挂丈夫,便飞到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忧伤的后羿,仰望夜空苦苦呼唤着爱人的名字。此时他惊讶地发现,今天的月亮特别明亮,而且有一个摇晃的身影,就像嫦娥一样。后羿赶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喜欢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嫦娥在月宫守着自己的嫦娥。人们闻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也纷纷在月下摆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和祥和。从那以后,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流传到民间。

中秋节的夜晚,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看作是团圆的象征,所以,也叫八月十五为团圆日。从古至今,人们常用“月缺”来形容月圆时的悲喜。在别国的游子,更是寄情于月。唐朝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从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暖花开》等诗,都是借月来表达思念之情。

在周朝,每年中秋节的晚上,都会举行迎寒祭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绝对不可少。这个西瓜还可以切成莲花。

自隋唐以来,人们对月相物体的认识更加理性,月相的神圣性也逐渐消退。此时皇室也逐渐丧失了祭祀月神的独占权。对于普通人来说,月亮不再是那么高了。唐精神浪漫,亲近自然,唐虽无中秋之日,但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清秋月色,是人们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吟咏着中秋月色华章丽句不同凡响。但在赏月习俗盛行时,中秋节便正式形成。赏月节,当然不能说始于唐朝。虽然古代的人对月亮的崇拜更多一些,但在崇拜的过程中,也能感觉到月亮的美丽。在《诗经》中还留有一首词来抒写温柔的月色,《陈风-月出》中有一首诗:月出皎洁兮,君子兮。

在《古诗十九首》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月亮皎洁。但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了文人玩月,成为一种时尚。那些崇尚自然,超然于外,率真任诞而自赏的魏晋风流之士,他们“发现了外在的自然,发现了内在的深情。景观虚灵化了,也使人产生情趣。”(宗白华《美的漫步》)他们游历于大自然的美丽之中,寻求精神的归宿,万古如一的清澈明月自然成了他们的鉴赏对象。南朝梁钟嵘的《诗品序》说:“若乃春风鸟,秋月秋蝉,夏云夏雨,冬冬祁寒,有四候之感。四时的特色景观已成为诗人和文士吟诵的对象,秋月则成了秋的特色。唐朝诗人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说:“月可以玩儿。玩月亮,打鼓谢赋鲍诗望之庭前,观之楼阁,皆玩月也。”南北朝时期,他说过谢灵运、鲍照、谢朓等诗人都开始喜爱玩月,留下了不少玩月诗。南朝刘宋鲍照《玩月城西门中》在《昭明文选》卷30所收即为中秋赏月之作。

唐代社会稳定、政治开放、经济繁荣、思想空前开放、自由,唐人也继承了魏晋风度的潇洒。这一盛唐气象使赏月活动更加风行,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唐诗中有许多赏月诗,记载农历八月十五前后赏月的诗也突然间大量出现。查一查全唐诗,唐八月十五赏月诗111首,出自65位诗人。[3]

通过对几首诗的描写,可以看出“八月十五赏月”自初唐以来,已成为士大夫阶层的普遍习俗。王建(约767-约830)“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寒露无声,桂花湿湿。今晚月明人尽,不知秋思落何处?”《今夜月明人尽望》这句话,点出了8月15日赏月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已成了一种深入人心、社会风尚。

唐中秋赏月已带着浓浓的乡愁,盼望团圆。赏月一般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边吃边聊,文人对月赋诗。又有人独赏月色,独赏月色多为思乡思友之作。一般而言,一个人离开亲人,出差在外,面对月圆的月亮,想到家里的亲人也在欣赏明月,为月圆的人不圆而伤感,并将这一遗憾写进了诗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无月,天涯无。恋人怨天尤人,夜长梦短。」王羲之《中秋节月下》:“秋末秋初是素期,一年逢良宵,万里无云。绝域行久,高城下迟。人有情,何处不相思.”上半截写中秋美景,下半截写自己久远的边塞,月圆之夜无法与亲人团圆的愁绪离情,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千方百计多思”的感情。《月夜忆舍弟》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在故乡明。”《八月十五夜月》有“飞明月尽,归故人折刀。”

白居易咏中秋诗尤多,题诗题中标有“八月十五”或“中秋”的七首,如《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见友月图》:“人间秋色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在华阳洞秋坛上,今夜的阳光多到了这里。”写的是中秋月夜与友人聚餐赏月。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殷文圭所作的《八月十五夜》,写的是中秋夜独自思乡的情景,开头两句是“万里无云惊九州,最团圆的夜晚是中秋”。其中“最团圆”即指月圆,也隐喻着人的团圆,是在此时已有亲属团聚赏月的习俗。《八月十五夜》中殷文圭说:“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的是中秋。”很多唐诗写到一个人在外乡,表达了不能和亲朋好友团圆的悔恨之情,可以说,唐朝的中秋习俗就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赏月,其中心内容是赏月,亲朋好友因为赏月而来,又依附于赏月活动。若没有赏月活动,就没有凭空生出中秋团圆的习俗。亲属团聚习惯自然衍生于“十五赏月”习俗,为后来的中秋节改为团圆节奠定了基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花的作文 小学生军训作文 关于热爱大自然的作文 成功后的喜悦作文 春节作文三百字 平凡的荣耀作文 成功的感觉真好作文 作文素材新闻 关于洪水的英语作文 女生自我介绍作文 童年趣事300字优秀作文 myhobby英语作文5句话 真人cs游戏作文 写八哥的作文 猎人海力布的故事作文300字 事物的两面性作文素材 要珍惜青春作文600字 军训一件事作文 我的家庭作文 我变成小鸟作文300字 作文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遇见你我很幸福作文 什么作文题目最好写 作文家庭趣事500字 关于梨的作文三年级 地震作文300字 过年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去北京英语作文 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 温馨的设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