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2020-12-25 10:00:01
相关推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注释为:能洞悉世情称为智慧,能明己而知止称为明白,以武胜人无非力大,守心克己才是坚强。知足常乐的人不受贫困之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有大志。没有在物欲中迷失自我,才能长久的坚守自己的底线。心静无欲,身壮而存才能长寿。

解析:知人者智,字面的意思就是理解他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他人非己。知人,就是明白外界所处的各种客观环境,能够做到趋利避害,能够做到审时度势,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智慧。知己者明,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以他人之美为美,不以他人之乐为乐,为自己而活。能够明己明道,少贪欲,淡名利,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是前文所说的知止,在本篇中结合上下语境,称为明白人。诸君注意,知人者,可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知己者,也可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囿于时局,迫不得已,是消极的不为。而后者是明道而知止,是积极的不为。

能够以力胜人,无非力大而已,老子在此处仅称之为有力。以力胜人,是屈服而非心服,不能长久也。而能够战胜自己的惰性和贪欲,才是意志坚强的人,意志坚强的人,才会让人心服,能长久也。力大为刚,在道言为有形,志坚为韧,在道言为无形,无形能胜有形,老子表述的很多了,不过在此处,老子并没有对有力和强作孰优孰劣的判断,仅指出现象而已,上下文中方能找见老子的倾向。本篇的难点在后两句,我们就从知足者富开始。

知足,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知足而后无欲无求,虽然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然而对知足者来讲,都是不需要的事物。不需要,则其心不动,这就是富足的状态了。老子在第三章有句,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然而现在的中国社会,世风日下,食则不厌其精,财则不嫌其多。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心中贫穷,对于身外之物,有无穷无尽的欲望。官至厅级,财富,地位都有了,还不嫌够,宁可钞票烂于地下室而不知收手,这也是中国大部分人没有信仰的所造成的,唯一的信仰就是黄白之物。

强行者有志,怎么是强行者呢?现在有一句话来解释再贴切不过,那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出自《论语-宪问》。是说明孔子的追求,不管事情最终的结果,只去做正确的事就好了。古代还有多位贤人有过类似的表述,董仲舒云“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曾国藩也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皆是同理。老子对于强行者是持积极态度的,认为能这样做的人都是志向远大的人,这个观点和很多人的观点不一样,认为此处老子在否定有志者。

持此观点的人依据是:老子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是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还有人举出老子第三章的原话:弱其志,强其骨。说明验证老子的消极思想,这是错误的,道德经本是一部哲学典籍,讨论的本就是事物的对立面,矛盾的共生共存关系,譬如老子说无为而治,并不是要统治者消极的无为,消极的无为就是不去治,与而治正好对立。无为而治,是指积极的把将要发生的事情消于无形,弱其志,强其骨,就是老子赞成的积极的手段,而达到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结果。所以说老子的处世态度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这个一定观点要把握。

还有一个例子,能说明无为和有为的对立统一关系,据《鹖冠子·世贤第十六》记载:魏文侯求教于扁鹊,询问他家兄弟三人中谁的医术最好。扁鹊如实回答,在他兄弟三人中,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医术次之,他的医术最差。魏文侯大惑不解,为什么你自以为医术最差,而名声却闻于天下呢?扁鹊回答道:“大哥治病,在病情尚未发作前就施法将病根予以了铲除,其医术高超外人不知道,只有家人知道,所以没有名气。二哥治病,是在疾病初起,症状表浅时施治,虽药到病除,但乡里人认为他只是会治小病的医生,故名声不大。而我治病,都是在病人病情危重、痛苦万分之时予以施治,分别应用针灸、药物内服外敷,甚至动用手术,均能够使病情转危为安,逐渐痊愈,大家都认为我的医术神奇,所以能名闻天下。”魏文侯听后,若有所悟。

不失其所者久,很多人的解释为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或者是一个人不把精神的住所弄丢了才能长久。这都对,但是好多人不明白为何这样解释对。实际上老子在前文有明白的解释:抱營魄载一,能无离乎?不失其所,就是无离,而关于无离,在第四篇的注释中也有详细的解释,在此不做赘述。

死而不亡者寿,这句的歧义最多,通常的理解是身死而精神永存,才是真正的长寿。还有把亡通“忘”的,认为人死后,社会上的人也不会忘记其人生前的事迹伟业,这样才算长寿。我不取这些观点,第一,这样的解释和老子的上下文所推崇的不符,读起来有割裂感。老子主张淡泊名利,教化世人于无形之间,不尚贤的意思即是不以名声大者为尊。第二,寿者,久也。在东周列国其时的书籍中,并没有把寿和丰功伟绩,精神永存连起来用的。

孔子作为历代帝师,统治者的最爱,其思想不知被多少人拿来教化育人,但是自古以来没有人把孔子称为寿者,还有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开基立业的英明之主,在历史书上也有很大的篇幅,为后人所推崇,但是没有人把这些个皇帝称为寿者。第三,书籍和文化习惯中,寿除了和久有相同之意,最多的就似乎形容一个人长寿,活得久而已。综合以上的观点,我认为此处死为心之静也。《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的理解也有心死和身死之别。心之静,无欲无求,似大海不起波澜,若人生没有挫折。能达到如此旷达境界的,才可长寿。人生不是没有挫折,而是把所有的挫折与成功都看淡,仓央嘉措的诗里有句: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不过,老子比仓央嘉措更加雅远旷达,能够参透生死玄关,不以死为悲,不以生为乐,因此后人才把老子称为道家鼻祖,不死之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myweek英语作文5句话 关于植物的作文300字左右 国庆小记作文 游白帝城作文 c位现象作文 古筝考级作文 晚霞的作文300字 普通话作文 美丽花园的作文 学期计划作文 会动的植物作文 优秀作文结尾摘抄 关于元宵节的作文400 寓言故事作文200 校园里的记忆作文 读西游记有感450字作文 小康社会作文 早春作文400字 欧阳修论作文翻译 我真快乐作文450字 课间趣事600字作文 爱国故事作文400字 总分总结构的写景作文 读着作文 写麻雀的作文400字 我的学校生活英语作文 重拾友谊作文600字 以排比句开头的作文 攻克难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