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黑格尔为什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 只有道德常识 没有“思辨哲学”

2020-12-25 18:55:01
相关推荐

黑格尔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没有“思辨哲学”,只有道德常识

大家还记得中学课文《两小儿辩日》吗?大圣人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了辩论太阳远近的俩小孩子都糊弄不住,毕竟他只顾着洞察世事与人情了。

黑格尔对于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不是很看重的,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谈到孔子时,认为孔子没有“思辨哲学”,《论语》中只有一些“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更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因而不值得一顾。《论语》虽然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但是很论语结构很零散,更没有形成体系,也很少涉及到严密的逻辑推论和辩论,大多只是孔子对学生的说教。现代哲学普遍认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孔子及儒家经典更多的是方法论,即要求人、告诉人如何如何做,很少去思辩为什么要这么做。

国人看到了黑格尔对儒家的看法可能感到不适,但是从德国注重思想体系和黑格尔辩证哲学出发,黑格尔的责备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一是对中国哲学还是知之甚少的。二是中国哲学的主流是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伦理学的问题(也就是黑格尔所谓的“常识道德”)自然是备受哲人们关注的。而且,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也不同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家大多不倚靠“思辨”“论理”去推导,而是靠感情的打动和突发的感悟,达到既定的目的和结果。

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自然不能让黑格尔看好,因为,西方哲学即使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运用研究自然的方法,采取逻辑分析的态度,作纯粹的理智思辨。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诸如此类的话,确实是常识,不是哲学。哲学是反思严密的逻辑和思辨。当然,说儒学没有哲学并非贬低其价值,就比如说梵高不是科学家,这并非贬低他,某些国人不必敏感。

在尊师重教的大环境下,在《论语》里几乎看不到孔子的二千多名学生中,有哪个学生敢孔子辩论,估计孔子的学生即使心中有某些质疑,也没勇气讲出,哪怕是直至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的,在中国也很少有学生敢和老师辩论,哪怕是老师确实错了,学生即使是有理也很少敢辩论,因为,身份、关系和权威高于理性辩论的本身,所以我们在《论语》里更多的看到孔子更像是一个不容质疑的权威,哪怕是孔子本人在对待他的老师老子也是如此,也毕竟师生关系不是平等的。

和孔子差不多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少时跟随其师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还是他的挚友,正所谓:“良师益友”。他曾作诗这样赞美过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 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他不畏权威、不畏传统,他毫不掩饰他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老师所存在严重的分歧,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的恩师的错误。这很自然引来一些人的指责:亚氏是背叛自己恩师的忘恩负义之徒,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响彻历史长河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追求真理和尊重老师并不冲突。亚里士多德的做法在儒家看来,哪怕是今天的中国人也是不敢想象的,因为在中国“就事论事”、“对事不对的人”一直是非常稀缺的品质。

权威当道,盲目崇拜,缺少理性、平等、思辨的中国伦理哲学就这样很难被西方哲学家认同。一句“大过年的”和了多少稀泥,一句我过得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多少老一辈把说话的资格作为辩论的底气,哪怕是中国伦理哲学可称为感情哲学。也许国外的哲学界很难认同这个词,哲学就其本义来说就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与感情是不相容的。实际西方哲学家也承认“感情哲学”这个概念。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谈到哲学的分类的时候说,如果“按照促使哲学家作哲学思考的主动欲望来分,这样就分出来由爱好幸福而产生的感情哲学”,与之并立的还有“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

没想到论语在黑格儿的心目中竟然是这个样子的,没有逻辑和思辨的语言实在不能称之为哲学!

黑格尔批评得很对,中国实际上是没有哲学家的,只有一些思想家。先对于西方哲学,东方哲学其实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我觉得主要是缺少了逻辑这个工具,所以根本没有完整的能串联起来的思想和理论。而且中国人很不注重辩证的思维,中国相对于西方整个社会都缺少思辨。很少认真完整的严肃的思考一些问题。

然而,严峻的事实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特别是当它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不能不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重新探索。这使我想到人类的共性与个性,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民族文化的辩证否定本性。同时,也使我感到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价值之所在。

在古代,大家都敬佩孔子,不愿意、也不能说自己能比孔子高明,人的脑量都是相同的,就好比牛顿定律,现代人高中文化的都比牛顿懂的力学知识多,个个都可以说自己比牛顿的力学造诣深。这就是儒家文化的局限性,过度强调谦虚之下是人性压抑,个性压抑。当代尖端科学的发展恰恰就不是什么动不动就把老祖宗话当什么金科玉律来追捧。而是总在找出突破传统理论基础上创新。追求超越才是优秀新生代科学家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不是拿什么老祖宗的观点当膜拜对象。这样的体系下就无法创新发展出更好的东西出来,只能固步自封在旧圈圈里。中国两千年超长的封建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无论如何改朝换代都是换汤不换药没有进步,直到西方文明打进来才强行改变原地转圈的轨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下学期作文 自强不息作文素材 描写小兔子的作文 我渴望作文600字 英语电影影评英语作文 100字作文摘抄 六一的作文400 介绍动物的英语作文 横式结构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 鲁迅故居作文 家风作文300字 学生作文网 巴西龟 作文 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 写事作文700字 植物生长过程作文 对未来的憧憬作文 假期旅行英语作文 心中的美景 作文 我最欣赏的人作文 让世界充满爱 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小学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哈利波特英语作文 不一样的世界作文 关于思念的作文 狮子林作文 青春风采作文 家规家训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