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你听说过的马云的故事 和马云的真实故事

2020-12-26 11:00:01
相关推荐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612天的第612篇原创文章

提到马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各种鸡汤书,都会把马云包装成下面这样一个励志故事:

不仅没有上过名牌大学、高学历,甚至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杭州师范学院,还是专科生。大学毕业,马云做过老师,做过翻译,直到1994年,马云听说了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自此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走上了阿里帝国的缔造之路。先是给企业做主页,这就是“中国黄页”——中国互联网行业最早的网站之一,后来马云又看到了电子商务的机会,转做阿里巴巴,一直到今天。

这样的故事看了太多,似乎马云经历的每一步,都像是开了天眼一样,马云仿佛有先知的能力,命运也一直在馈赠着这个年轻人。

大家都把马云当神一样看待,却鲜有人看到,神的背后,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成功者的进阶之路。

在卢诗瀚写拼多多的书中,里面专门有一章写到了马云。

大多数人看到的是马云经过三次高考,还没有考上一所名校,但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国内大学生是非常稀有的,而且马云考上的杭州师范学院的师范专业,免费入学、额外的国家补贴、毕业包分配,是非常吃香的专业。国际贸易、外语等和国际搭边的专业,也是当时最热门的。

并且,很少有人提到,马云在大学期间凭借出色的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大学时期的马云就已经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了。

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同年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

马云毕业之后去当了老师大家都知道,但是不知道的是,他当老师的时候被评过杭州市十佳教师,很有名气。同时,他还发起了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展露头脚。由于名气很大,很多人来请他做翻译,实在翻不过来了,马云就成立了一个翻译社——海博社。他很看中这个海博社,可以理解成,马云已经开始第一次创业了。

很多人知道马云做过翻译社,但却不知道,这个翻译社对于他后来发现互联网的机会起了多么大的作用。

到了这个时候,马云已经是杭州教育圈和翻译圈很响当当的人物了。

以至于有了一次决定了马云一生的机会。

那个时候,浙江省交通厅需要委托一个人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派谁去呢?

外资公司的人肯定能做这个事情,但是身处体制外,身份不合适;大使馆外交人士也能做这个事情,但身份敏感且有公务在身,也不好操作。

于是,大家想到了马云。

杭州十佳教师,身处体制内,身份很合适,又极擅长英语,能够在西湖边和老外对话,还有丰富翻译经验的马云自然就进入政府的视线内。

没有人比马云更适合了。

你觉得这个是运气吗?

你看,催债这个事情是命运的机会,但是你必须有实力才能抓住它。

为什么这次出国讨债的经历对马云来说是一次决定一生的机遇呢?因为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

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

你想象一下,那个时候,如果他没有经营着那家翻译社的话,那一次上网经历,顶多就是一次新奇的体验吧。

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它就收到了6个电子邮件,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

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

马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也就是为中国的企业们做网页,帮助企业们拉业务。

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并起名中国黄页(ChinaPage)。

回国当晚,马云约了24个做外贸的朋友开始准备。

1995年3月,马云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辞职,自己拿出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了2万元准备创业,做中国网页。

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

在国内计算机还没几台的情况下,马云已经开始有了ToC和ToB的初始概念。

这就是中国黄页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和马云之前求学、工作的经历环环相扣的,哪有什么灵光乍现。

而从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的进阶,就更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了。

1995年12月,他再次来到北京。彼时,中国黄页在杭州已经很出名了,但是马云要进一步在全国成名。

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一名司机。马云将稿件递给司机,同时塞给他500元钱:“不管什么媒体,发了就算你的。”

司机很有能耐,发了5个媒体,还上了《中国贸易报》头版。马云意识到了《中国贸易报》有眼光,马上找到了该报副总编孙燕君,跟他谈了两天两夜。“当时他和我一样不懂互联网,但是他觉得互联网肯定有戏,他说马云,我支持你。”

一个月后,北京长安俱乐部,孙燕君请了京城各大媒体30多位编辑记者,马云出3万块钱,得到了向京城媒体集体宣讲互联网的机会,马云将两台从杭州带来的486电脑安装好,讲了两个小时,讲什么是互联网,网络有什么好处。

但是,马云却没等到文章见报,因为,第二天上面就有文件下来,要求暂时不要宣传互联网。

“他们说,马云,你如果能够说服《人民日报》上网的话,我们就可以报道了。”

紧接着,马云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了人民日报办公室里的一个行政人员。有天晚上,马云和他聊得很晚,这个时候来了一个人,他问:“你们在聊什么?”马云说在聊互联网。这个人就跟马云聊起来,这个人就是人民日报发展局局长谷家旺。临了,谷家旺说:“你应该给人民日报处级以上干部讲一次Internet。”

后来,马云给人民日报讲了两次Internet,并参与了《人民日报》上网的框架构思。

这些故事,都是鸡汤里没有的细节,但是这一段体现出来的娴熟的商业手段,领先于人的互联网意识和关键时刻放手花钱的魄力,才是更值得学习的。中国黄页在行业模式成功后,立刻能想到去北京打开全国市场,这已经是非常互联网化的思维了。而这些,才是一个神背后成神的理由。

但是,中国黄页做的好好的,怎么要开始做阿里巴巴了呢?因为,1997年初,马云得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

名声大噪的马云,得到了一个邀请,来自外经贸部,外经贸部要进京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给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200万元启动资金,还说给马云他们30%股份。马云很兴奋,决定放弃中国黄页,从杭州彻底北上。

马云带了5个兄弟,6个人租了一个20平方的房间,连续苦干了15个月,一口气把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等一系列网站全都做了出来。

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

事情做出来了,但问题也出现了,马云们的股份在体制内却很难落实。“我们那时候就拿几千元一个月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一名英语教师,已经可以说是站在了当时中国互联网商业的最前端了。在外经贸部的待遇不如意,加上1998年底的互联网越来越热,借助外经贸部平台,马云认识了杨致远,结交了广泛的外贸关系。名有了,关系有了,商业模式是现成的,在外经贸就探索了出来的。

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当时的净利润已经达到了287万元,从实践上证明这个市场的存在和这个商业模式的牢固健康。

于是,马云决定自己做。

如何实现呢?马云坚持用BBS。

“只要能发布供求信息”,能按行业分类就行。“

其他人不同意,拍着桌子和马云吵。马云拍自己脑袋,还是认为自己对。因为马云坚定地认为“阿里巴巴用户是不怎么会上网的商人,一定要简单。”

1999年3月,马云在外地发电子邮件要求手下立即完成BBS设计,手下还是不同意。马云怒了,抓起长途电话,尖叫:“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

再后面,就是蔡崇信加盟、孙正义投资、雅虎中国投资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蔡崇信的到来打开了国际融资的视野,但首先当时的阿里本身已经是业内顶级的团队了。

之后孙正义做出必须要投资的决定,其实也是水到渠成的。

阿里巴巴,在1999年创业的初始,就已经是一家很成功的公司了。那个时候的马云,也早已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与其说是马云被命运选中,不如说马云是靠自己选择了非凡的命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春节活动作文 水仙花作文 英语作文春节 路作文 作文结尾 作文写作 作文英语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 假期见闻作文600字 美丽的乡村作文400字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300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作文 夜空中最亮的星作文 my dream英语作文 有关传承的作文 出发作文600字 关于元宵的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 作文 过年作文开头 作文封面图片 五年级作文题目 我的弟弟 作文 过生日的作文 看电影作文 作文300字优秀作文 美食 作文 有关春节的作文400字 岁月的礼物作文600字 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