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学而时习之」蕴含着 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钥匙

2020-12-26 12:50:01
相关推荐

这篇我们解读《论语—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历来主流的解读,都把这三句话,分别独立解读。这三句话之间,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

但是,这段话是孔子在讲述,他学了某项技能之后,感受到的三种情绪:说(内心深处的喜悦感)、乐(外在情绪上的大快乐)、愠(内心深处的郁闷、愤怒)

所以,这三段话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要真正理解这段话,就需要明白:孔子学了什么技能?这项技能给孔子带了什么改变?以及这里面的「朋」、「君子人」是一些与孔子有着什么关系的人?

一、孔子学了什么技能?

孔子学的技能,就是「学而时习之」的「学」。

这个「」字,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学习”的“学”。我们以往对这句话的解读,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释的,把这个「」字解释成“学习”的“学”。

」字在孔子的语境中,是有特指的,并且包含了狭义、广义两种意思。

狭义「」字的意思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八个字是最基础的「心智系统转换」练习方式。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和大家分享过,孔子学说的核心是,教人练习「

广义「」的意思是:()+(理性思考)。

这是孔子所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练习「」方式:在生活、工作的实践中,通过运用「理性思考」练习「心智系统转换」。

放到我们今天的环境中来看,就是我们可以在生活、工作中,通过我们熟悉的理性思维方法来学习「」,请看下图:

「」是广义上的「」,而且包含了「学有所成」的意思,并不是在刚刚开始练的阶段,而是在练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了成效。也就是说已经成功转换了心智系统……

二、「心智系统转换」给孔子带来了什么改变?

心智系统」转换成功,给孔子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他的「认知模式」相对于普通人的「认知模式」发生了彻底改变。

普通人的「认知模式」就像现在的电脑。认识一样事物,都从「已有知识」的记忆入手。记忆库中有记忆的,就按照记忆去认识这样事物;如果没有的,就无法认识这样事物,就需要寻找相关的「已有知识」。找到了,就又能够认识了。

而输入我们记忆的「已有知识」都来自于,得到社会环境认可的权威机构、权威认识的观点、认识。

我们现代人,也是这样认识事物的,我们的「已有知识」都来自权威机构、权威人士,这是普通人的「」所决定的。

但是,经过「」以后,「」会发生很神奇的改变。

通俗的说,一个人认识新事物,并不需要去学习「已有知识」,就能自己直接认识这样新事物。

这种「」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对于孔子的弟子,同样也是觉得不可思议的。

《论语·卫灵公》中就记载着了这样一段,孔子与弟子子贡的对话……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老师,您这么见多识广,一定是书看多了吧?(多学而识之)。

子贡这个问题是有潜台词的。

孔子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的教学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没有课本、没有课堂讲课。主要是学生与老师生活、工作在一起,然后在这种贴身式的生活、工作中,观摩、揣摩老师的言行,从而领会「」的方法。

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的方法很难言传,只能身教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的使不上劲。

可是,学生们发现老师什么都懂,讲什么都非常的透彻、到位,所以,就以为,老师一定是学了很多的东西,看了很多书。

于是,学生们就会想,既然老师自己学了这么多东西,看了这么多书,那你也教我们这些,也让我们看这些书,不就完了吗?何必像现在这样,学得那么费劲呢?

这种想法,相信在孔子的弟子中是很普遍的,于是,胆子比较大的子贡(端木赐)就向孔子问了这个问题。

孔子听了觉得很奇怪,于是反问:赐,你以为,我是书看多了才见多识广的吗?

子贡傻傻的回答:对啊!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不是的(非也)!我(予)遇到新事物的时候,直接洞察新事物(贯之)内在的道(一),我直接就看清TA的本质了,根本不需要找书去看。

现代人都和子贡(赐)一样,觉得孔子的这种「」非常的不可思议。但是,在孔子、老子那个年代,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教授、学习知识,而是训练人的这种神奇的「

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先把这种神奇的「」称之为:「通才认知模式」

孔子弟子中,出现过不少有「」的人。遇到什么马上就会做,孔子从来没有训练过弟子兵法,可是他弟子当了官,说打仗就打仗,还打了胜仗。弄得别人都奇怪,问是向谁学的。

孔子的后世弟子中,也出现过这样的人,比较著名的是王阳明,王阳明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本质上都是在「」中的体验。

三、「朋」、「君子」、「人」是一些与孔子有着什么关系的人?

1、我们先来看「」与孔子的关系。

简单的说,真正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人,就是「

这里,要给大家介绍另一个很重要概念:「仁者

」与「」都是指真正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人,但是,「」指的是,已经学得比较扎实的人,基本上属于到了「知天命」的无惑阶段。而「」指的是,学得还不太扎实的人,有的还处于才入道的「立」阶段,有的深入一点到了依然有诱惑,却能坚守不被诱惑的「不惑」阶段。

这里的「」就是这个内涵。

2、我们再来看「

同道为「」,也就是说,也是真正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人。

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在甲骨文出现的年代,「心智系统转换」曾经是一种非常普及的事情,相信当时,就像今天的武术一样,会有很多「心智系统转换」流派。

但是,「心智系统转换」这种技能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是很难相互传授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孔子的那个时代,真正懂「心智系统转换」的越来越少。但是,并不是一个都没有,依然会有一些像孔子这样的人,把「心智系统转换」技能重新发掘了出来。

这样的人,对于孔子来说就是同道:「

3、我们再来看「

」,并不是指普通的民众,而是指士大夫之类的知识分子阶层。

结合我们上面说的当时的背景,「心智系统转换」这种精英教育模式没落以后,基于普通「认知模式」的教育就会兴起。

知识分子所学的都是得到社会规范所认同「已有知识」,而且这些「已有知识」也由那个历史阶段的历代名人、权威流传下来。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看来,都属于不会错的「硬货」。

」主要是指,接受基于普通「认知模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学而时习之……」这段话的真正内涵

把上面三个方面的内容理清楚了,我们就可以来解读这话的真正内涵了

「心智系统」转换成功以后,进入到了「」,做什么都能快速精通(学),遇到什么事(时),都能快速解决(习)。

大家体会一下,你如果有了这样的经历,内心深处是不是会体验到一种深深的喜悦(说)呢?

如果有个和你一样,把上古「心智系统转换」方法挖掘出来的人(朋),来看你了,你是不是会觉得很开心(乐)呢?那肯定是非常高兴的,终于有了可以切磋、交流的人了。

不管是在哪个时代,只要「心智系统转换」训练不占据精英教育的主导地位,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人(君子),一定会受到接受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人)的攻击、诋毁、诽谤(不知)。

这是人性的正常反应!

对于接受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来说,凭什么人家老老实实、辛辛苦苦从学校、老师、权威那里学来的知识,就不如你的见地有见识呢?

而且,人家还身居社会的主流位置,掌握着主流资源。所以,很多时候,即使内心觉得你说的对,但是,在嘴上、行为上也是无法接受的,这是「不知」的真正意思。

作为一个君子遇到这样的「不知」,内心一定会很生气,但是,生气了就是「有惑」,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就必须做到「不惑」、「不愠」。

「学而时习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

如果,我们从一个大的历史进程,来看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现代文明的进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文艺复兴到现代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基于普通的「认知模式」对大自然进行了外在的认识。

在这种外在的认识基础上,实现着「知识升级」,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就是这种「知识升级」的结果。

但是,这种外在认识本身是有局限的,这种局限也决定了现有「知识升级」的极限。

换言之,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不可能是在现有「知识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的。人类文明后续的发展,一定是在人类改变、提升自身「认识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要改变、提升人类自身「认识模式」的钥匙,就是孔子的儒学。

而在让世人真正认识孔子儒学价值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人不知」。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呢?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已经说了:「不愠

欢迎关注:心智玩家——还原中华源头文化、揭秘重叠结构世界、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刷新自我作文600字初中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作文600字 英语四级作文万能套用模板 龟兔赛跑新编400字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300字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300字 三年级暑假作文3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我的乐园作文200字 袁隆平作文600字 保护环境作文400字 妈妈的爱作文600字 我的理想作文800字 可爱的小白兔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大全 关于困难的作文 关于收获的作文 牡丹花的作文 关于文明的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踏青作文 怎样写作文 声音作文 作文素材大全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200字作文 假如我是一棵树作文 歌声嘹亮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