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学校里走出的第一书记 卖谷子带给村民致富新希望|新春走基层

2020-12-26 18:30:01
相关推荐

03:55

“脱贫攻坚须精准,致富小康要共同,横批,椴木迎春。好,太好了!”小年前一天,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龙关镇椴木沟村村民郭胜捧着刚领到的春联,笑得合不拢嘴。

春节将近,河北大学驻椴木沟村工作队联系民盟北京市朝阳区委第三支部的盟员们,给全村的老百姓写对联。对联写好了,河北大学驻椴木沟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王仲华在村口大声招呼:“老哥哥老姐姐们,快来村委会里领对联了!”

(椴木村的村民们领到了过年的新春联)

村民们高高兴兴来了,转眼间,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了大红的福字和对联,浓厚年味儿马上出来了。“驻村工作队来了,不仅让我们经济变好了,更让我们生活有了盼头!”曾经的贫困户张桂珍说。

种下红谷子 迎来新希望

严冬腊月,冰天雪地,寒风凛冽。椴木沟村的一排厂房里,却是机器轰鸣,热闹繁忙,一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颜色鲜艳的红谷子进去,经过长长的生产线,出来的是金灿灿的小米。生产线的末端,4个穿戴严实的村民在熟练地舀米、称重、装袋。

两年前,这样的情景不可想象。

2018年3月,河北大学安全工作处处长王仲华与耿志明、高佳树两位教师组成该校第二轮工作队来到了椴木沟村,调研了一圈,发现村子的脱贫工作虽然有了起色,但村里没有产业,老百姓耕地不多,还要靠天吃饭。全村235户中,建档立卡户就有146户。因为缺少产业,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

怎么办?工作队到街头、村头、地头和乡亲们深入探讨,了解到椴木沟的特产红谷子,不仅历史悠久,从明清时代就开始种植,而且很有营养价值,富含锌、铁等元素,因为珍贵,一般只给病人、老人、孩子吃,当地老百姓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气死大米”。

找到突破点的工作队开始挨家动员,腾出地来种红谷子。

(王仲华书记每天都会来红谷子加工厂转一转)

2018年,20余户村民腾出了50亩地,每亩产量300多斤,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卖出,每亩收入1500多元。

2019年,尝到甜头的村民腾出了200亩地,预计产量可达5万多斤。

王仲华想,椴木沟村地处京礼高速赤城南出口,交通便利,又有可靠的销售渠道,何不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红谷子加工厂,统一收购、加工、销售?

工作队随即申请了“红谷子加工厂”项目,总投资68万元,含仓储库房、加工间加工设备等。2019年底,厂房建成并投入使用。

“这套设备一小时的加工能力是500斤,一天按10小时运转的话,就能加工5000斤。5万斤红谷子,10天就能加工完!”王仲华乐呵呵地说。

至于销售,如今,工作队三人都成了“卖谷子”的好手。带着红谷子去河北大学检测认定,增加其营养价值的可信度;请学校艺术学院设计小米包装,使之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和京东合作,开通电商平台

“农民种红谷子可以挣钱,给厂里当工人可以拿工资,工厂收益贫困户还可以分红,一下子带动很多农民甚至周边村子开始种红谷子了。”椴木沟村党支部书记艾建根感慨道。

除了红谷子加工厂,工作队还不断壮大村原有的种养殖合作社发展规模,养骡子、种蘑菇、采中草药等传统产业纷纷发展起来。

真心换真情 书记胜亲人

来椴木沟村不到两年,工作队已经有了自己的“扶贫经”,用王仲华的话说,走访时判断是不是贫困户,“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有没有大病卧在床”。

初到张桂珍家,王仲华一盘算,五条占了三条。一家五口,只有张桂珍的爱人王志全在附近务工,大闺女王敏读大专,二闺女王洁身患残疾,三年级以后就开始休学卧床,需要张桂珍贴身照顾,三闺女王如读初中。一家人没有粮,两个读书郎,还有一个大病长期在床。

了解详细情况后,工作队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帮扶。带着王洁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做整体检查,进行了好几次腿部手术,还做了校正器,现在,长期卧床的王洁已经可以戴着校正器短暂走几步,甚至可以到院子里晒太阳,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王敏2018年6月毕业,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开始补贴家用;王仲华联系上了社会人士的爱心捐助,每个月给王如提供500元生活费;王志全在村里的合作社做电焊工,一个月2800元

“连俺都有工作!王书记给我安排了保洁员的公益岗,每个月300块,没想到我在屋里转了一辈子,也有能挣钱的一天!”在前年新盖的房子里,张桂珍搓着手高兴地说。

(王仲华书记最喜欢的就是和椴木村的乡亲们聊天)

张桂珍家只是其中一例。帮助村民解决务工就业、自主创业,给孩子们咨询填报高考志愿、送至学校报到、安排食宿等不计其数,件件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去年入冬,工作队早早争取到县政府2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煤改电项目,如今走进家家户户,都暖意融融。

喜欢和村民“撩话”,说的又都是大白话,不管大事小事都可以找他们解决,村民们很快把工作队的三个大男人当成了自己人。

王洁很少出门,常来家里走访的王仲华成了她最好的朋友。“有啥好吃的都想着我。”说起“王叔”,王洁腼腆地笑了。

(王洁不常出门,常来家里走访的王仲华书记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贫困村出列 旧貌换新颜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走在椴木沟村的巷道上,处处可见“孝道文化”的宣传标语和宣传画。主街道和巷道整洁干净,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立在道路两旁。

“我们来的时候都是土路,刮风是土,下雨是泥,晚上到处黑乎乎的。”王仲华说。不仅如此,违建、乱扔垃圾、乱堆乱放更是处处可见。

工作队很快拿出整治措施。先是改善环境,硬化所有主街道、巷道,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文化广场,还自己筹措资金,带领村民在村头主干道两侧栽种了405棵油松,60棵紫叶李、金叶榆,2019年又栽种了900棵油松、樟子松,整个村子有了绿意和生机。工作队还和村两委一起发动群众,清除垃圾、拆除违建,清理乱堆乱放和小广告,制定了公益保洁制度、网格化管理制度,进行了“最美庭院”等奖项评比。

村民王志海从来没想到过,他的家有一天能和“美丽庭院”搭上关系。

从前,他家住着土房子,逢雨就漏。这几年通过政府补助,特别是河北大学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开展光伏扶贫,给他提供了防火员的公益岗。2019年,他家终于盖起了新砖房,在工作队开展的“美丽庭院”评比中,他家高票当选。

接着,在工作队多方争取下,河北大学“中国·赤城生态文化研究院”成立,将发挥河北大学生态文化科研智力优势,帮助椴木沟村、辐射全镇及全县,助力生态文化研究,指引绿色产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不到两年时间,村里起了大变化,2018年,椴木沟村和河北大学所驻的其他4个村一起,实现了贫困村出列。

不到两年时间,王仲华的头发白了大半,高佳树的孩子也从牙牙学语到了进幼儿园的年龄。提起孩子,愧疚没有陪伴的铁汉子红了眼眶。抹了把脸,高佳树又开始和记者介绍工作队最近启动的“椴木沟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冬奥会在即,他们想推动村里的整体开发,给椴木沟村一个崭新的明天。

中国教育报新春走基层报道组成员:周飞 易鑫 周洪松 李澈 单艺伟 任赫

执笔 | 易鑫

摄影 | 单艺伟

摄像 | 任赫 单艺伟

剪辑 | 任赫

责任编辑 | 贾文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立德作文 以微信为话题的作文 小学生的作文题目 我是中学生感觉真棒作文 参赛作文 真爱的作文 北京故宫作文400字 德里克罗斯作文 付出才会有收获作文 我的小确幸作文500字 广一模作文 赛诗会作文 写假期的英语作文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中秋节习俗作文 安全作文450字 快乐的滋味作文600字 关于家乡节日的作文 一处景物作文300字 钢琴作文800字 描写小鸟的作文 童年趣事800字作文 2018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2019年全国卷一语文作文 打屁股作文后妈 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作文 成长的脚印作文600字 授人以渔的作文议论文 打屁股作文3000字 如皋水绘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