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山 满城皆是“扫地僧”

2020-12-26 20:10:01
相关推荐

文 颖宝

【920AM / PM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文系列—中山】传统文化,如同一根跨越千年的线,将中山的历史、人物与故事串联起来。

中山的市中心,被一条岐江穿插而过。岐江属西江水系,是港澳地区的主要航道。/图虫创意

2003年大学毕业后,阮卓卿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留在广州,而是回到老家中山。

原因无他,中山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能让他的内心获得安宁。

文化串联起人和故事

广东中山,从“香山县”到为了纪念孙中山而改名的“中山县”,再到被称作“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中山市”,它的故事已经讲了八百余年。

1904年,中山人杨铁夫回到家乡,担任龙山书院(现名“中山市龙山中学”)的院长。此前,他留学日本,目睹祖国遭到侵略、锦绣山河破碎的场面,萌生用新式教育救国的想法。

受杨铁夫“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学理念感染,岭南画派著名画家林介如、国民政府学系领袖杨永泰、后成为孙中山得力助手的胡汉民等一批饱学之士,相继来到龙山书院教书。

龙山书院曾因经费不足、校舍年久失修,一度败落。后来海外华侨、当地人的慷慨解囊、捐钱捐地,才让书院重获新生。有记载,当时募捐白银达到三千四百余两。/《中山商报》

时间滑到1996年,刚考进龙山中学的阮卓卿,遇到了一位在对联方面颇有造诣的语文老师。受老师影响,他对创作对联产生兴趣,并自行研究起了格律。

少年阮卓卿没有想到,古汉语以及背后的传统文化,未来将成为他一生沉浸其中的事业。

前人为了让更多孩子接受教育,建造了龙山书院;杨铁夫在龙山书院,扬起了一股兴学之风;阮卓卿在日后的龙山中学,埋下一颗古诗词的种子。

传统文化,如同一根跨越千年的线,将中山的历史、人物与故事串联起来。

中山是孙中山的出身地——光凭这个定义,就预示着中山将永远被厚重的历史文化包裹。

或是因为在冥冥中被这根线牵动着,中山人更容易沉下心来钻研一些看似乏味的文化。

宏观上,中山享有“广东曲艺之乡”“民歌之乡”的美称;沙溪凉茶、小榄菊花会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溪鹤舞、黄圃麒麟舞等民间艺术,被纳入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中山咸水歌,是当地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时唱的民歌。因为歌曲用广州方言演唱,又被称作“白话渔歌”。

落到个体,中山藏着很多“扫地僧”,仅仅在阮卓卿供职部门的十来人里,就有一位是沙溪镇诗社的社长。

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出海口,是中国5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市级下面直接管着6个街道和18个镇。其中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镇级诗社仅两个,创立于1998年的沙溪镇诗社是其中之一。

结识这位社长后,曾被遗忘的古诗词种子,在阮卓卿体内再度生根发芽。

“庆幸当年的社长很有仁者之风,不但愿意教我写诗,还让我与几位副社长讨论、切磋。”去年,阮卓卿接任了诗社社长的位置。回想从初次接触到系统学习古诗词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贵人引导他前行。

或许,不是阮卓卿足够幸运,而是每一个中山人,都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截至2018年底,中山全年报纸总印数2519.4万份、公共图书总藏量25.9万册、档案馆26个;据中山市委宣传发布的数据,中山居民家庭藏书量平均为75.1本,年平均阅读量为14.1本,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1.2本)。

文化事业与民生极高的融合度,奠定了中山文化重镇的地位。

中山城区里,随处可见祠堂和武术馆。

梅州人刘艺,也是被传统文化这一根线,牵引着进入中山的人。

刘艺本科学的是国画,毕业后在广州当艺考培训老师,结果没几个月就撑不下去了,“生活就像被赶鸭子上树似的,上班要是不走快两步连公交车都挤不上,遇上高峰期还得坐一个小时才能去到培训学校,让人身心疲惫”。

刘艺意识到,自己那“慢吞吞”的性格,不适合在一线城市打拼。辗转几个城市后,他在中山找到了一份小学书法教师的工作,“在这里,起码精神压力不大”。

如今的他,除了教师的身份,还是广东省书法协会的会员。

谈及逃离一线城市的决定,他表示只有在中山,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为自己而活”的幸福。

“幸福感很强烈。”短短两个小时里,刘艺三次提到幸福感,主要体现在消费水平低,“打个比方,我家小区的停车费,一天上限才10元”。在中山工作的第四年,刘艺已经买好了房和车。

中山城区的房价,虽然较五六年前已经翻了一倍,但仍然在可接受范围内。

据调查数据,2007-2017年间,中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近130%、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增长93.6%;2018年,这两组数据分别为同比增长7.7%和6.8%。意味着,中山人均收入连续多年跑赢物价。

低压力、慢节奏的生活,让中山变得宜居、中山人的幸福感更强;

也正是这种不浮躁、让人内心宁静的城市氛围,才能培养出更多新生代文人、将中山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最近,阮卓卿与刘艺计划从挖掘历史、寻找新推广途径入手,同时延长文化这根线的新、旧两头,更全面地弘扬中山传统文化。

传统与现代交错的美感

早上9:20分,阮卓卿拉开工作室的趟栊门,继续修葺这栋建于民国时期的三层小楼。

几个月前,阮卓卿在距离中山市政府10公里外的厚山村,发现了这栋外墙破败却难掩异域风情的骑楼。

经过翻新的三层小楼——受华侨文化影响,在中式的骑楼外墙雕刻西式花纹,是中山在民国时期较为常见的建筑风格,比如孙中山的故居,也是一座赭红色中西结合的骑楼式建筑。/阮卓卿 供图

骑楼的主人如今身在海外,在此之前,他已经拒绝了无数名愿意高价租房的人。他不希望自己的祖屋被改造成客栈、私房菜馆等盈利性质的场所,但当听到阮卓卿说“用作文化创作和举办沙龙”时,他爽快答应了,并半开玩笑地表示“一年给一块钱租金就行”。

“希望未来我回国后,还能从祖屋的器物、墙壁和木楼梯上,闻到几十年前的气息。”房东觉得,阮卓卿是热爱传统文化的人,祖屋暂时交给他,能让人放心。

放眼整座厚山村,道路全用石板铺成、墙面尽用青砖堆砌,两旁大多是用瓦片作顶的矮房——

尽管大部分房子已经无人居住,但这里仍然保留着屋檐雕刻、台阶彩绘、彩色玻璃窗等原有的建筑风貌,就连墙面的绘图装饰都没有遭到人为破坏。

木阶梯上的油彩花纹没有被刮去,当年的故事也得以流传下来。

像厚山村这样的古村落还有很多,它们穿插在中山城内,从市中心延伸至市郊。

中山人,也习惯了上一秒还在现代化的沥青大马路上走着、下一秒就拐进民国村落的反差感。

2013年初,孙中山的出生地翠亨村等7座中山古村落,被列入《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名单,成为彰显中山文化特点的代表之一。

这种特点,就是传统与现代相互交错融合的美感。

站在古老的厚山村中心,一抬眼,却发现不远处就是现代化住宅。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浪潮下,中山古村落仍然能在市区内“屹立不倒”,是因为绝大多数中山人都跟阮卓卿的房东想法一致——

钢筋水泥建造的城市日渐冰冷,唯独有传统文化的地方,还能让人感受到一丝情怀。保护这一根跨越千年、坚韧却又脆弱的线,成为每一位中山人潜意识里的选择。

闲时,阮卓卿会拿出520胶水,将断裂的雕刻品一块块粘回去。

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他们形成这种观念的,是在八九百年前就已经打下基础的文化底蕴。

西晋末年,晋朝皇族之间爆发了史称“八王之乱”的权斗,为躲避战乱,大批中原人往岭南迁移。其中一批人,定居在香山岛(中山旧名)。

南宋末年,宋端宗为了逃避元军追杀时,曾在香山逗留,因此在南宋灭亡后,皇族、官员和他们的后裔,也纷纷流落到香山。

这一批“外来人口”,在香山建造了大量的房屋、祠堂,并推动技术发展。

“(中山)有文化底蕴,所以养育出孙中山、阮玲玉、杨奇、方人定等才华横溢的历史名人。这批人进一步扩大中山文化的影响力,吸引来更多对此感兴趣的年轻人,将中山文化推向新的阶段。”

时至今日,仍然有人惦记着“老屋的瓦片顶该翻修了”。/阮卓卿 供图

中山文化这根线上每一环,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目前的最后一环、中山诗词界后起之秀,阮卓卿正在思考下一环节该怎么走。

“想把线牵到未来”

培养新一代文化传承人,着实是越来越难了。

毕竟,现在的小孩子要面对太多诱惑,相对影视综艺、游戏机、社交平台等娱乐项目,诗词歌赋、书法国画、刺绣等相对枯燥且有门槛的传统文化,难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结合自己在中学时爱上古汉语的原因,阮卓卿认为,古诗词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先引进校园。

“中山人大多讲粤语,粤语相比国语更接近唐宋的官话。”

古诗词之所以更容易在校园里推广,是因为粤语地区人士有语言优势,“元朝灭了宋朝以后,将北方方言定为国家用语,接近如今的国语。粤语有9个音调,但国语只有4个,其中就少了唐宋诗词中关键的‘入声字’。写诗过程中,如果‘入声字’错了,可能会导致整首诗格律错乱”。

“当然,有些后天努力的人,会一边写诗、一边捧着工具书查哪个音对哪个音,虽然也能写出好诗,但相对没那么方便。”

尝试用粤语念唐诗宋词,或许会更加朗朗上口。/图虫创意

意味着,从小生活在粤语环境的中山小孩,学习古诗词的难度会大大降低。无论孩子们是否感兴趣,都先让他们吟诵并试着理解诗词,在内心埋下一颗种子。

对比世界上的其他城市群,如波士顿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中山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似乎缺少了一股文化力量——目前没有一间能排在世界前列的高校,是大湾区的遗憾。

粤语与古诗词的高融合度,是任何一种语言无法替代的。或许,这能成为一种独特的“粤式”标签,化作大湾区的文化品牌。

除了古诗词,书法教育用书也在2015年全面进入义务教育课堂。刘艺表示:“现在小学三到六年级都有书法课,而且被列入了期末考试科目。我经常跟孩子们讲,考试有多重要、写字就有多重要。”/图虫创意

除了向校园渗透,阮卓卿也经常带领沙溪镇诗社的成员们,协助政府、企业搞活动,比如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香港回归23周年”等主题活动撰写诗词、在一些中山企业挂牌做创作基地。

“政治、文化、商业,是相辅相成的。”阮卓卿的思路是,用传统文化为政府活动、企业行为做背书,提升核心竞争力;借助后两者的渠道,提升传统文化的触及范围。

至于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扩大到中山以外,阮卓卿觉得,刚刚租下的这栋三层工作室,或许是新阶段的起点,“未来我会经常邀请文化界的朋友们来这里交流、办展,希望这里兴旺起来后,能够吸引其他同行前来开工作室、文化类企业等,形成产业园区”。

像阮卓卿这样的文化工作室,在中山还有很多,但零散分布,需要有一个力量将它们扭成一股绳。图中字画的创作者,7年前从北京“逃到”中山开工作室,只为静心钻研书法。

“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出来以后,推动了深中通道的项目进程。我看到很多深圳人已经跑来中山买房了。”阮卓卿认为,大湾区政策有助于中山文化传播。

深中跨海通道,全长约24公里,路线起自广深沿江高速机场互通立交,通过广深沿江高速二期东接机荷高速,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马鞍岛登陆。深中跨海通道主体工程预计在今年底全面开工、在2024年全线通车。

深中跨海通道建成后,深圳-中山往来只要20分钟车程。

更早一点,在2019年,“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已被写进中山的城市规划。今年,为了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海市委副书记建议争取尽快实施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珠海、澳门的项目。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将被连接在一起,而中山文化这条线,必定会随着更频繁的人员流动,被拉扯得更远。

晚上9:20,在工作室收拾了一天杂物的阮卓卿,“嘭”一声拉上趟栊门,准备回家休息。

中山文化,在这扇木质门一开一关之间,开启了新关卡。

门前门后,是中山传统文化辉煌的过去,与可期的未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好人好事作文500字 我有一个梦想 英语作文 快乐时光作文400字 关于爱国情怀的作文 中秋节见闻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与结尾 古诗里的故事作文 作文第一次学做饭 介绍我的房间英语作文 我的梦想450字作文 颐和园作文500字 我们的心近了作文 玄武山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写一种植物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作文 母亲作文800字高中 脚踏实地作文800字 一本好书作文400字 描写乡村生活的作文 快乐的元旦节作文 生活需要坚持作文 怎样学好英语的英语作文 爱是什么的作文 近五年高考作文 游文化公园作文 做家务作文450字 海豚表演的作文 五年级上册作文500字 关于生活的作文600字 我心爱的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