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木言:踽踽独行之范墩子小说读后感

2020-12-29 05:40:01
相关推荐

读完《摄影家》和《遥远的碎片》,给我最直观的影像,就是让我似乎看到了一片荒原上,一个少年孤独的背影,而孤独,也是两篇小说让我觉得隐藏在背后的一个共同点,所以今天发言的题目定了《踽踽独行之范墩子小说读后感》。现实与虚幻的结合,是范墩子小说很鲜明的一个特点,我今天主要从下面几个层面,说一点个人浅显的读后感。

首先《摄影家》,它是一面现实的残垣,也是一程奇幻的旅行,是一座理想丰盈的殿堂,也是一处镜花水月的凄荒。

现实层面,摄影家的我,在生活中,平庸无望,没有追求,没有知己,甚至是遭人唾弃的微小底层人物,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被孤立的对象。我时常想,一个没有寄托的人,他的灵魂应该是空虚的,而一个没有知音的人,他的生活恐怕也是无趣而孤独的,文中的我,可以说两者皆无。他的生活,苦闷乏味,夫妻情感不睦,跟妻子吵完架,满脑子胡思乱想,内心空荡无物,只能天马行空,去意淫现实里无法触及的虚妄,阴暗懦弱,在无人的角落,不停地抽烟,而后在烟雾弥漫消散的掌心中,觅得一丝看似解脱的平静。

他的处境,也或者说造成他这般不堪的心境和心性,其原因,根深蒂固。作者在文中只一句轻描淡写的:并非像他们口中所说的那样,肯定是那家伙从哪里偷来的。这一句,有着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意义。它非常真实也残忍地揭示出背后的人心和人性。他是个自小会从邻里邻家偷紫葡萄、偷伙伴家里的玩具等无伤大雅的调皮捣蛋鬼,这种经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小时候都会有吧。然而落后闭塞的小镇,在现实面前,无法接纳和容纳他这样的孩子。导致他从小,只能在长期的嘲讽与谩骂声中,变得沉默而阴郁,懦弱而自卑,可这一切心里问题的形成,难道责任全在他个人身上吗?显然不是。一个人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他所处的环境,给了他无法磨灭的身心摧残,直到他捡到摄影机离开小镇前,还特意去原地,等了几天相机的主人,只为证明自己不是小偷,不是他们强加在他身上的那个符号的化身。这样的心里折磨,和那份被肯定的期盼,是煎熬中的希望,但他没能看到希望成真的那一刻。人们,只相信自己心中早已有的论断,答案,早已经在那里,对他们而言,或许无足轻重,只是自卑的他自始至终,从来看不清,甚至在妻子最后摔碎照相机的那一刻,他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希望摆脱现实的厄运,却又放不下对儿子和妻子的挂念,他希望衣锦还乡后能被人认可,但看到人们冷淡淡的漠视后,心中又气愤不甘,那种在众人中的存在感,他在这个最初开始的地方,依然得不到,一切现实的压抑和压力,在回到小镇的那一刻,重新上演,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是成功和用心的,而现实的种种,形成了文中主人公多面的阴暗性和软弱性,也同时透析着现实这堵墙的残破和无情。

摄影家的这一场梦一般的旅行,是玄幻而不切现实的,一切开端,都源于那台神秘而来的摄影机。从捡到那台神秘的摄影机开始,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毫无寄托和了无趣味中,通过一个摄影机,挣脱出来。像做梦一样,那台摄影机,给了他一个重生的机会,让他得以新生,让他的观念,奇迹般地改变,从一个平庸的人,带着摄影机,抛家弃子,离经叛道地踏上火车开启这场旅行,到了另外一个看似平凡无奇的小镇,这种小镇与小镇的重叠,也同样如坠梦中。他奇幻般的摄影生活,在小镇上,竟用一个鬼魅般的开端设置打开——某天下午回房子,在门外听到一群人热火朝天地聊天,最后发现是那些照片的脸在说话,这种幻化的场面,似梦似真,可这一切,不得不提的,是那个神奇的摄影机,它是作者幻化的一个转折点,可以有型,也可以无形,可以是手中的一个照相机,也可以是心中的一处新生机,我把它归为自我觉醒的一个代身,但无疑,摄影机,成就了文章玄幻与现实层面的衔接和铺陈,给摄影家的这程旅行,点了一座照亮其前方的灯塔。同样,这也是一处动与静的巧妙结合。照片和摄影机是静物,可那些突然会说话的照片上的面孔,却在这一处奇幻中,变成了动物,摄影机,成了连接两个点的那条线。一张张脸背后的悲欢离合,在照片上,在摄影机里,在摄影家的镜像中,全像一场生机勃勃的春回大地般复苏,成就了他心中的伟大理想。然而,照片毕竟是死物,唯有置身那样如梦如幻的镜像里,才能看见现实与理想的交叠互化。文中的我,也只有在这一程奇幻甚至玄幻的旅程里,才能成就自己高高在上般的国王梦。不得不说,作者对这种手法的运用,娴熟而独特。

理想层面,作为摄影家的他,终于在小镇上,甚至更大的地方,声名卓著。从人们开始尊称他为摄影家,到很多人都来找他拍照片,小镇上,到处挂满他的作品,电线杆上,墙垣上,树干上等等随处可见的地方,直到最后在县里,市里,省里甚至什么纽约获奖,他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家,这一处作者用了不少笔墨去穿插他的心里活动,理想在此时,与现实拉开天壤之别的距离,可以说,理想完美地站在了现实之上,甚至凌驾于现实之上,真正得以实现,他成功了,这种成功,也可以说是一个华丽的转身,也恰恰是此时,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真实与虚幻的擦枪,达到了前所夫未有的激化和糅合,但无疑,这种被关注,被赞誉,被伟大一词包围的肯定里,给了身为摄影家的他无上的荣耀。所以说它是一座理想丰盈的殿堂。

我记得聂鲁达曾说过,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现。摄影家看似完美的成功,美得也近乎不真实,与其说作为摄影家的他,实现了自己那与现实相去甚远的理想,不如说他可怜凄凉,孤独无望。那如梦如幻的摄影之旅,在重回小镇后,被现实击得粉身碎骨,他超脱现实和自我的理想,其实也从未在他自己的心底站立起来过。文中有一处写道:我会将所有的事实都告知家乡小镇上的人们,让他们为我感到骄傲,让他们为曾经辱骂过我而感到羞愧,这是为什么?究其根底,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复仇一样的心理。也正是这种心理,反应了他的狭隘和懦弱。从始至终,他不是觉醒,而是证明。还有一处,这样写:一切都没有变,还是那些熟悉的商埠,熟悉的人脸,我甚至产生一种错觉:我并未离开。我带着行李箱走在街道上,我以为人们都会热切地向我打招呼,但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我,仿佛我根本就不存在。我甚至有意露出笑容,朝人们投去无比期待的目光,但是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个时代里的伟大摄影家......这一段,从头到尾,都是从博取存在感的心里出发,所以我说,那看起来光鲜亮丽的摄影家名号,和那看起来无与伦比的成功,实在太像那么一回事,像得让人觉得在漂浮一样,因此我说它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的凄荒,不管作者是出于现实层面的关护,还是幻化层面的诉求,这部分,事实上,读的时候多少是让我觉得无聊的。

精神治愈层面,文中提到了童年,提到了树杈少年,生活中,平凡的人,卑微的人,都可以有高远的情怀和理想,虽不见得都能在现实的泥潭中挣脱出来,但心中仍然可以保有那份童真或纯情的信仰,以治愈现实中带来的伤痛或迷茫或彷徨,我记得有一句话说过,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所以我觉得,这也是童年和少年在人一生中,能给予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显然,摄影家是不幸的。那么摄影家的语言,描写,意识渗透以及人物朔造,其实都是非常成功的,而我遗憾的地方,一是,他在设定上没能摆脱偶像性的包袱,比如在逃出去后的那个小镇,成了知名摄影家,不只在国内,甚至在国外也得了大奖,诸如此类,或许是作者对人物的一种关怀,但我觉得恰恰这种设定,让这篇文章失了颜色。二是心里描写,有一处,回乡后那一段,写到我永远也不会原谅这个小镇。作者写他出场的时候已经是40岁,具体出去多少年没写,那就当是一个中年人吧。一个中年人,还是一个已经在别处看破这种声望和成就的摄影大家,依旧徘徊在这样的心里纠葛中,这是在用一个少年的心态,继续表达一个中年人的内心世界,但文章前面一部分却又写了他成名后,对名誉的淡泊,那么,回到自己的小镇上,为什么反而又回到了曾经的心里状态?时间在不断流逝,人物在沉淀成长,但是内在却停滞不前甚至要倒退的话,恐怕是不合适的。三是,从文学的意义和角度上来看,我觉得很遗憾,刚开始读的时候,看到主人公拿着相机离家的那段,让我想起了《月亮与六便士》,如果单从故事结构或者说虚幻与现实的角度,《摄影家》的回家,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也是虚与实的一个完整结合,但文学的意义,应该不仅止于某个完美的框架或者故事结构又或者手法的结合,而此文,摄影机,既然已经做了他要挣脱或者说觉醒的代身,那何不让他彻彻底底地踏上那条觉醒的路,起码于他而言,没有对错,不论世俗,我想,也好过结尾的那一把,因想念妻儿而回归现实的大火。

《遥远的碎片》,从《虎面》开始写,写一个少年的野心,写他的迷茫,写他的不甘,最终将自身化身成一只老虎,吞噬掉一切现实的不平,又梦幻地将自我心底的那只老虎,也可以说自身,融入芸芸众生,将一个少年的孤独,隐在其中,非常巧妙。

而老刁,在作者的笔下,又幻化成一种负面情绪的代身。他的南下,他的追求,可以说是一个人某个人生阶段的探索,写他出去的十三年,我把它归为是正能量的也可以说义无反顾地去奋斗的十三年,回来后的种种心里,也同样是一种博取存在感的心态,这一点与《摄影家》,给我的感触,是一种极致的重合。文中写到,他也希望人们厌恶他,为什么?因为到最后,哪怕这种厌恶,也是他心头的一种存在感,何其孤独,而《摄影家》听照片里人脸对话的那一段,事实上,也是一种孤独的折射。两篇文章,同样是表达不被人群接受的经历,同样是被人们嘲笑讽刺的命运,同样是无处不在的孤独,我个人倒认为,《老刁》的艺术性及文学性,更加高于《摄影家》。

但是从《地下》开始,我看到了一道幽暗里的光亮,一片出现在生命里奇迹般的明媚。《地下》的老人,《小镇》里的半张脸,以及《每个人都在夜间里哭泣》,《见鬼》等,都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和角度,折射出挣脱的意味。而手法,无一不是梦境与现实的交相叠复。从《摄影家》到《遥远的碎片》系列,作者幻化了多场梦境,我从这些不同的梦境里,看到作者笔下的每一个“我”,都在与不同的物象,做自己内心深处的对白或独白,也同时,与那个孤独,狂妄却也悲伤的孩子,作一一的告别。《遥远的碎片》,它是小说,又像是在似真似幻的梦里,作了一场场的自语自述,那么我,更愿意把它归为一个自我完成和蜕变的过程,最后的呈现,让我看到的是一个潺潺弱弱的孩子,在极致的孤独里,长成一株奇珍异宝般的花朵。这一切,倒更像作者的心历路程和成长史。

两篇小说,从艺术和文学的角度而言,我更中意《遥远的碎片》,也受益匪浅。借此机会,也祝贺范墩子老师获奖!

以上,就是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一点浅薄的想法,和一些迷惑的地方,不妥之处,望范墩子老师海涵见谅。谢谢关中牛界长给予的交流机会,也谢谢各位老师惠听。

【作者简介】木言,原名姬艳,陕西榆林人。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扫码

关注-

主 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 编:赵粉绒

本期编辑:李佳沂

联系电话:0913-2126170

地 址:渭南市朝阳路东段21号

投稿邮箱:huashanwenxue@aliyun.co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去旅游的英语作文 我去北京旅游英语作文 拖地板的作文 我依然自信作文600字 开心的事的作文 七年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开学第一天感受作文 我心中的一个秘密作文 写运动会拔河的作文 母亲节作文400字 我有我的骄傲作文300字 哲理作文 看电影写作文 前半学期的总结作文 作文二十年后的我 关于生活的作文400字 写同学的作文600字 我对什么入迷作文 有关安全的作文400字 写班主任的作文500字 打篮球的好处作文 二年级上册作文 myproblem作文带翻译 人物类作文 观察小动物作文400字 这游戏真好玩作文300字 人性作文素材 30岁的我作文 童年的乐趣作文400字 一篇运动会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