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抹黑掠夺河南历史文化何时休——黄帝故里篇

2020-12-29 20:40:01
相关推荐

小子是个历史爱好者,经常在网上看一些历史方面的文章。小子是个河南人,一直以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自从进入头条阅读历史方面的文章,发现一个问题,一些西方的人(注∶此西方的人特指河南西边省份的某些人。如∶清乐堂,长安见闻录,大唐神柱之流)对河南的历史文化大肆抹黑,歪曲历史和争抢河南历史文化,网络上到处充斥着此类抹黑文章,让人看到又可气又可笑,所以准备写几篇文章来分析下西方的人的行为。小子不是历史方面的专业人士,文章不以文献考证来辩驳,只是以文献证明加以分析。同时小子在此也呼吁头条GF,应该加强审核,杜绝一些歪曲历史的文章及挑起地域矛盾的头条问答。

既然写的是历史方面的文章,那么咱们就先说下“历史”,王立群教授曾将历史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二是“记录的历史”∶是史学家根据当事人或后人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存在不完整性,并且受到立场、价值判断、心里倾向、个人爱好等影响,与“真实的历史”已有误差。三是“传播的历史”∶根据现实的需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神化和丑化。四是“接受的历史”∶由于个人的立场感情,选择性接受的历史,是一种思维定式,具有很强的排他性。

轩辕黄帝像

言归正传,我们来开始说正题,黄帝,是我们华夏民族上古传说中的共主,上古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我们也都以炎黄子孙自称,但是关于“黄帝”的一些说法在历史和考古界一直存在争议,我总结了一下∶

一∶黄帝是否真实存在?

中国最早记载黄帝的文献是在战国时期,但是对黄帝的描述并不详细,一直到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才有体系的综述了五帝和夏商周等上古王朝,但是这些文献距离传说黄帝生活的年代已经两千多年。更早的夏商周王朝历经1500年为什么没有出现有关黄帝的记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对黄帝只字未提,按逻辑来说,他们距离黄帝生活的年代更近,更应该清楚黄帝的存在,而不是已经遭遇焚书之后的西汉。黄帝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他到底是一个人还是部落首领的称号?还是一个民族?现在并没有得到证实。甚至有些学者认为,黄帝是源于先民的英雄崇拜以及祖先崇拜而创造出来的,把种种能力加于一身,才有这么一个共同的祖先。“真实的历史”是什么,现在并无定论。但是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情感上都是认同黄帝是存在的,这就是“接受的历史”。

二∶黄帝出生在哪里?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所以后人认为黄帝出生在姬水旁,炎帝出生在姜水旁。但是姬水,姜水在哪里?文献里并没有准确记载,并且《史记》等文献只是属于“记录的历史”,其真伪性也有待考证。(历史学家对《史记》的真伪性一直存在争议)

所以黄帝出生地的争论就多了起来,根据后世对《史记》的不同解读和不同文献记载展开了争论,据统计现在有11个地方都称是黄帝的出生地。河南新郑--甘肃天水--山东曲阜--陕西黄陵--河北逐鹿--陕西武功--河北龙山--河南孟津--山西绵山--山东菏泽。这其中前面4处的影响比较大,后面7处比较小众。

那么黄帝到底出生在哪里?小子觉得,在没有确切的考古证明之前,也只能这样争论下去了。

三∶黄帝的陵寝在哪里?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後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

大家可以看到,司马迁的《史记》里记载的有矛盾的,一说在荆山乘龙升天,一说葬桥山。那么具体葬在哪里呢?我也不知道,在没有科学的考古考证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说确定在哪里。所以关于陵寝在那里又展开了争论,这次参赛的选手比较少,只有五个,陕西黄陵--河北逐鹿--甘肃正宁--河南灵宝--北京平谷。虽然对西方的人抹黑河南的行为很气愤,但是还必须承认,这五名参赛选手,以陕西黄陵最具实力。

所以在没有考古能证明黄帝的出生地和陵墓所在之前,关于黄帝的出生地和陵墓所在存有纷争还将继续存在着,有争议是好事,可以通过争议来发掘资料,进一步考证,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但是你西方的人在网上频频对新郑黄帝故里进行抹黑攻击,称其为“郑人造祖”,就显得有些过分了,这已经是对郑州人民的侮辱了。

西方的人的文章截图2

一,关于证明新郑为黄帝故里的文献。

《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

有熊在什么地方?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授国于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也。”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说:“新郑县,汉旧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本郑国之地。”1931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有熊,黄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郑县。”

关于黄帝居有熊和轩辕之丘的文献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贴出来,我会整理出来放在本文最后。如果西方的人觉得文献资料不够,介绍三本书,《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黄帝文化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炎黄汇典》,里面记载大量可以证明新郑黄帝故里的证据。

二,GF及学术研究机构的态度

1,2008年,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没有一定的考据,我想GF不会儿戏的将拜祖大典入选非遗。

2,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认定,《炎黄汇典》就是这个研究机构编著的,不知道这个学术机构的可以百度下,会让你感到吃惊。这是个有老干部,老将军,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团体,里面重量级人物颇多,我想问西方的人,难道他们的权威性不比你们?不比你们西方的人的民科?现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是新郑拜祖大典的主办单位之一,这足以说明其态度。

3,每年的新郑拜祖大典,都有2-3个副G级主拜,全世界政商各界人士参加者8000余人,并且大家可以看下拜祖大典的主办单位,除了河南的,还有很多单位,大家可以百度看一下,是不是超越了黄陵祭祖的规模?如果新郑没有得到很多人认同,像西方的人说的“郑人造祖”,他们敢参与主办新郑拜祖大典吗?他们敢来参加拜祖大典吗?难道他们不怕“郑人造祖”被揭穿后打脸吗?不怕因为去一个假的黄帝故里拜祖被人笑话吗?

三,考发掘的佐证

黄帝都有熊,居轩辕丘,访见大隗于具茨山,合鬼神于西太山等,这些遗迹均在新郑都有迹可循,新郑至今仍有以黄帝臣命名的风后岭、岐伯山、大鸿山、力牧台等遗迹。并且新郑及周边是中原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密集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8500-7000年前后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至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考古学上的黄帝文化与仰韶文化中晚期相对应,黄帝都有熊文化与仰韶文化晚期大河村类型相对应。

综上所述,认为黄帝故里在新郑是有一定依据的,是得到很多专家学者认可的,而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在争论没有完全解决之前,在新郑举行拜祖大典并无不可,也是得到很大一部分人认同的。但是一些西方的人,整天在网上发布一些不知所谓的文献来抹黑攻击新郑黄帝故里。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们西方的人掌握了可靠的考古证据能证明黄帝故里所在地,那么请你们直接让GF出台文件,将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取消,这样以后也不存在争论。如果不能,请闭上你们的嘴,停止对新郑黄帝故里的抹黑。等你们可以用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落实了黄帝的出生地,再来说新郑黄帝故里的是非!

西方的人的文章截图3

历史名人之争全国存在很多,比如人皇伏羲,甘肃天水和河南淮阳也存在争议,每年两地都有大规模的祭拜活动,各搞各的。两地虽有争论,可并没有出现互相攻击抹黑。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西方的人大规模抹黑新郑黄帝故里呢?黄帝故里也不是新郑一个地方和你西方有争论,而西方的人却盯着新郑穷追猛打,不断抹黑。究其原因,还不是出于对近些年新郑拜祖大典规模日益扩大的妒忌,出于西方人对中原文化底蕴的妒忌。在夏商文化被证明之前,西方就叫嚣夏商文化是传说,不是真实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护其周文化为中国可以考证最早文化的地位。安阳殷墟证明了商文化的存在,甲骨文的出现让西方的人无可辩驳,西方人转而又去否认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毕竟二里头遗址没有文字证明啊。(不可否认,二里头虽然有很多专家认为二里头是夏朝晚期都城,但由于现在没有大量文字出土,导致一些学者出于科考的严谨没有100%确定为夏都,只差文字实锤)。否认完了二里头夏都,这还不够,还要抢华夏文明起源,还要抢河南的文化,将大家都熟知中原文化的“中原”曲解成关中平原,将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据为己有,还恬不知耻的将“河洛”解释为渭河和北洛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西方人不只妒忌河南的文化底蕴,还嫉妒河南经济的发展,郑州这个以前小弟的经济发展不论在总量和人均都已经把西方的人的长安甩在了身后。被小弟超越了怎么办,跟小弟比教育啊,教育比你强所以比你有发展潜力。但是你教育强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是几十年了,也没见你经济发展起来,你们重点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有多少留在了本地,不还是沦落成为沿海城市培养人才的基地,你潜力要到什么时候爆发?西方人还会辩解啊,我君工没有算进GDP,我问你们,君工带动你当地的经济发展没有?要不是国家政策给了你们那么多国企,你们西方的经济还会更差,看看你们民营经济的比例。西方人还可以继续狡辩,国家给我的定位重要,我地理位置辐射整个西北。你不看看,你自己经济都落后,自己省份的经济还要靠人家江苏扶贫帮对,凭什么带动人家西北其他省份发展,人家其他省份看的上你?郑州的战略位置不比你重要?中原城市群的众星拱月是你可比拟的?

所以我奉劝某些人,别看到了河南的发展,就想从中使绊子,到处抹黑河南,妖魔化河南,伤害河南人民的感情,最终只会让别人嘲笑你们的无知而已。奉劝某些人收起你们那可怜的自尊心,不要整天活在大唐历史的荣耀中,自恋自大,做那个装睡永远叫不醒的人。现在的我们经济比起沿海城市都还很落后,努力发展经济提高收入才是正经事。西方的人自己的省份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应该利用文化大力发展,在有争议的历史文化上,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之前,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所以我劝西方人,正常的学术争论可以继续,但是请你们停止对河南历史文化的抹黑争抢。

附1∶搜集一些文献资料

战国,《世本》:卷一帝系篇,少典生轩辕,是为黄帝。注: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都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产青阳及昌意。汉朝,《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唐,《括地志》:“黄帝征战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金,刘文饶《修德观问道碑记》曰:“郑,古有熊之国,黄帝所都。”宋,罗谧《路史·国名记》:“黄帝开国于有熊,今郑之新郑。”宋,《太平寰宇记》:“新郑县,黄帝都于有熊即其地。”《大明一统志·古迹》:“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明正德十二年《重修太清观志》:“河南新郑,古有熊氏之国也。”明,曹学佺《天下名胜志》:“新郑县城内有轩辕丘。”赵田、袁了凡《历史资治纲鉴·五帝纪卷一》:黄帝“国于有熊。有熊地名,今河南新郑县,故号有熊氏。”清,顾祖禹《方舆纪要》:“河南开封府新郑县,古有熊地,黄帝都也。”清,乾隆二十九年,新郑县城北关轩辕故里《重修大殿碑记》:“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迹,乃当年故址。”清,嘉庆二十二年《密县志》引《中州杂俎》:“新郑轩辕丘至此四十余里。”同书《密县志》注曰:“有熊,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新郑县。”清,道光二年《重修新郑县文庙碑记》:“新郑县为轩辕黄帝故都,文明肇启有自来矣。”

附2: 说说中部县黄陵的问题。

历史上,秦灵公是最早祭祀黄帝的,在之前秦国基本都是祭祀白帝。但秦灵公为什么突然祭祀黄帝呢,是因为秦国在当时被视为西戎,秦灵公祭祀黄帝以其后裔自居,就是为了取得中原诸国的认可,为了其天之子的皇权形象,黄帝陵也就是这样来的。后来汉武帝也祭祀了黄帝,汉武帝什么时候去的?攻打匈奴时去的,为的是华夏凝聚力!

《史记·封禅书》: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太一。”

西方人相信《史记》,汉武帝和司马迁的对话明确指出了黄帝陵是衣冠冢,你们又要怎么辩解?黄帝的衣冠冢全国有多个,只不过秦和西汉都城在西方境内。所以。。。。大家都懂的。所以黄陵成了传说中的黄帝陵,后世祭拜也都被延续了下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突破 作文 人生感悟作文 做自己作文 变作文 好朋友作文 回家 作文 作文八百字 旅游的作文 高中800字作文 作文开头怎么写 父亲作文 写年的作文 作文五年级 人的作文 公园作文 作文英文 400作文 自动生成作文的软件 我们班的故事600字作文 我的梦想的作文怎么写 初三作文《因为有你》 多肉植物作文300字 几分甜蜜在心头作文600 雅思大作文要求多少字 五一假期作文350字 元宵节小作文 春节优秀作文 渴望 作文 小学生写景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