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啥连林则徐后来都认怂了?销烟那天 民众还纷纷忙着偷鸦片

2020-12-30 02:20:01
相关推荐

1839年6月,随着虎门海滩上滚滚浓烟的升起,林则徐的历史声望来到了他人生的顶点,他也成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在诸如“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等称号的加持下,林则徐逐渐被塑造成了一位光辉的圣人。然而实际上,真实的他十分复杂。

林则徐销烟之举,毋庸置疑是一件历史壮举;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做无疑需要超人的勇气。清廷禁烟自然有维护统治阶层利益的考虑,根据《示谕夷商速缴鸦片烟土四条稿》来看,虽然当时清廷和英国商人间的关系搞得很微妙,但他却也只是对事不对人——只要买卖合法,不像鸦片这样谋财害命,即便外国商人从中获取的利润再高,他林某人也不会阻挠。仅这一点,林则徐销烟一事,从目的上是绝对单纯的。

然而客观地讲,他在这件事上仍然很欠考虑。

其一,林则徐大大高估了当时清朝百姓的自觉性。

咱中华民族向来有一个优良传统:从古到今,上至王侯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造反也好,起义也罢,闹归闹,但一旦将问题上升到民族大义层面,心眼儿再坏的人也要照顾一下面子。然而清末那会儿,鸦片让烟民们失了智,事情就变得令人无奈起来。

根据清代谴责小说家吴趼人《禁鸦片遗事三则》:“诸役相约,预去杠中竹节,挑拨时力故诪之,则土尽入竹杠中,一杠满,复易一杠。事后鸦片价骤昂,凡私售者,皆十倍取值,群役尽成富。”这段话简单而言,就是在虎门销烟当天,在场的官差衙役把竹竿掏空,然后用空竹杆去戳鸦片;如此一来,鸦片就会充满竹竿。表面上看,他们是在把鸦片用力推进坑,实际上是在偷窃。销烟之后,货源少了货品价格就自然上来了,这些人再把所窃之物拿出来卖,其中富了一大群人。

笔者在其他一些资料中查到,做这种行当的绝不仅仅是在场的工作人员;销烟当日,这一带的乡亲们扶老携幼,都拿着竹竿使劲儿捅。林则徐何许人也?他能洞穿夷人对中国的加害之心,难道还看不透市井乡民这点小心思?本以为销烟应当是君臣百姓上下齐心同仇敌忾的事,结果就在眼皮底下闹这么一出,林则徐满腔的热血能不受打击?从客观上讲,那会儿的民族气节,或许正处在被击碎的边缘。

其二,林则徐也大大高估了“天朝上国”的力量。

虎门销烟36年后,被西方列强虐得不行的清廷终于肯放下面子,派出第一批驻外使节远赴欧洲考察学习。这些人担负着老旧的东方帝国中兴的最后希望,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似乎仍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每每看到新鲜事物,这帮人总是本能般地想方设法挑刺,这不如他们大清国,那也不如他们大清国。揣着这样的态度,这场出国交流学习也变成了“奉旨吐槽”,它直接判了清王朝死刑。相比之下,几乎同一时间被送往西方的日本使节,他们不吭不响地偷偷消化着所见的一切。最终,这批日本使节中的许多成了出色的西方问题专家、政治家、教育家等等,日后帮助弹丸小国把世界搅和得一团糟。

这并非是说当时的清朝就是愚昧,换个角度考虑:这些人取自当时的封建官僚阶层,用于封建统治阶层,自幼接受“我大清国最好最强”的教育,做出这样的表现其实也并不难以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已经“睁眼看西方”,林则徐归根结底也是这个阶层中的一员。在给英王的信中,他干脆直接挑明了:茶叶大黄这类东西,你们外国人少一天都活不下去,如果不是我大清朝照顾你们赐给尔等恩惠,你们拿啥活下去?

在他眼中,当时的大清国尚有一战之力,打赢荒僻蛮夷的英国是没啥问题的。正是这种思想给了林则徐对鸦片一事“赶尽杀绝”的勇气,结果可想而知。总而言之,虎门销烟是必然的,同时却也有些盲目乐观,那么销烟之后的林则徐干嘛去了呢?简而言之,他怂了。

接踵而来的鸦片战争直接暴露了清王朝的衰弱,岌岌可危的局势下,清廷需要一个角色来背锅。在主和派博尔济吉特·琦善等人的构陷下,林则徐成了激化清英矛盾、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被调任还遭降职。1841年7月,在被发配至新疆伊犁途中,林则徐很愤慨又不敢爆发,最终悲壮无奈地写下了那句著名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这些显眼的历史背后,还有另一面。

正是在赴戍途中,林则徐做了一番反思,终于把“主观原因”转而归咎到“客观原因”上。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明确强调:他们老外的炮十里开外跟放鞭炮似的打个没完,咱清国的炮打一下要缓老半天。在这样的硬件差距下,咱人多、主场作战又有啥用?

俗话常说,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扯淡。怎样才能抹平这个差距?学习西方呗!然而这话林则徐没有说出口;他甚至在信中专门叮嘱朋友:这些就当牢骚说说完了,即便再有道理,也觉得别捅到圣上那儿。至于核心思想一模一样、清廷上下齐心搞得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是16年以后的事情了。

由此可见,目睹了国力、民心和自己身处的官场环境后,林则徐似乎变了;他依然忠君爱国并恪守民族大义,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只是不再那么铁骨铮铮了。为啥?正如之前所说,他归根结底是封建官僚集团中的一员,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仍不能摆脱思想上的局限。琦善、奕山等人恨不得当街杀了林则徐,将其诬陷为“乱臣贼子”,道光帝最终也只是把他官衔降至四品,日后又重新启用,这其实已经够给面子了。经历这样的大起大落后,他认清了一个事实——凭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现状。林则徐自然要拿出官场智慧,处处谨小慎微,感激“皇恩浩荡”。晚年的他甚至肉麻地拍马屁,称自己吃顿饭都要对圣上感激涕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美食作文300字 情人节作文 三国演义作文 关于人物的作文 乐乐课堂作文 写事情的作文 志向作文 作文报 雪景的作文 我的爷爷作文 作文题目自拟 晒作文 议论文作文800字 雅思小作文 作文10篇 图书馆 作文 火锅作文 跳绳作文 火锅 作文 作文《我的同学》 作文我的爸爸 后悔作文 作文 变 积累作文素材 诗歌作文 作文我的家乡 作文寒假 猫作文 作文日记 作文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