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孩子学习不自觉 多半是目标没定好 推荐这3 个方法(赶紧收藏)

2020-12-30 21:45:01
相关推荐

01

学习效率低,成绩上不去

很可能是目标没定好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孩子埋头苦学,态度端正且专心致志,甚至熬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

对于很多爸妈而言,只要孩子在学习上的态度足够认真,他们就能深感欣慰并以此为傲,但往往也会伴随着这样的困惑:孩子这么努力学习了,为什么成绩不见提高?

在家长群里,隔三差五就能看到有爸妈抛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完成了,补习班也没上少,这么努力地学习,为什么成绩却不见起色,而且孩子越学越没有自信,整个人很消极茫然,甚至开始有点敷衍和抗拒……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目标没有定好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故事。

某天,一个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10公里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往前走。

刚走出两三公里,有人开始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愤怒地抗议,甚至坐在路边不走了;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告诉他们走了多远。

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抱怨。走到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疲惫不堪,很多人选择了放弃。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一阵激动。

这一组人,情绪一直很高涨,很快就到达村庄。

因而,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当人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的时候,人们会更有动力,更能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其实,孩子的学习与行路相似,在努力的过程中,里程标志对他会是很大的鼓励。

我们知道,自信是增加学习兴趣的前提,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的丧失,将导致求知欲的减退或丧失。

而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看到自己的努力变成了看得见的实际成果,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励自己去挑战下一个目标。

这篇文章比较长,方法很实用,建议你一定先收藏起来,再继续看下去。

02

学习是从目标到结果的过程

光靠努力没有用

没有目标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就像《爱丽丝漫游记》里所描述的那样:

“你能告诉我,我应该怎样从这里走出去吗?”爱丽丝问。“这要看你想到哪儿去?”猫回答说。“对我来说去哪儿都无所谓。”爱丽丝说。“那你怎样走也无关紧要。”猫说。

是的,如果不知道我们要去往哪里,那么怎么过都无关紧要;随便到哪儿都行,那就哪儿都到不了。

没有目标,就没有梦想,就没有期待。

当然,也没有早晨起床的动力,没有早点做完作业的愿望,没有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执着。这显然不是父母所期待的,孩子们也会因此觉得空虚、苦闷、烦恼。

当孩子有了一个目标之后,单单是想想这个目标都会觉得高兴。

想想孩子做白日梦的情景吧,那张小脸上会不自觉地露出微笑:

“期末考试,我的语文考了95分,假期可以出去旅游啦!”

“这次单元测验,我进步了2名,很快就能超过同桌啦!”

当然,目标带给孩子的快乐当然远远不止想一想这么简单!

每天朝着目标努力,感觉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点,孩子会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当一个个小的目标实现的时候,孩子所感受的快乐是任何物质的享受都无法替代的,这样的快乐和成就感又会成为孩子继续坚持、努力进步的动力。

我有很多老师朋友,他们经常感慨说:“学霸都是赢在起跑线上的。”

这个起跑线指的是什么?是早教、高昂补习班、提前把老师要教的内容学一遍吗?

不是。

这个起跑线,是指学霸们都会早早地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然后以此作为方向去努力。

所有成绩优秀的学生,都不是浑浑噩噩,而是很清楚知道自己是怎么取得好成绩的人。

一个孩子对自己的目标越明确,对实现目标的步骤越清晰,就越容易克服懒惰、拖拉、磨蹭的弊病,每次进步一点点,最后就是一大步。

比如孩子的目标是期末考试时语文成绩能考到95分,在这个明确的目标下,他将自己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这个目标进行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步速度和95分相差的距离时,那他就会落实到每周、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上,并且会克服一切困难,发奋达到目标。

所以,想要自己的孩子也能变得优秀,每个学期开始、每一个阶段开始,爸妈们都应该引导孩子学会给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

那应该怎么定目标,定什么样的目标,才是真正合理,孩子又能够坚持执行呢?

03

一个前提+一个注意+一个原则

制定合理目标

1.帮孩子定目标前,先了解孩子

如果说尊重孩子是帮孩子定目标的前提,那么了解孩子是前提的前提。

你真的足够了解孩子每天学习多长时间?

这里主要说的是孩子在家有效的学习时间,不是说孩子一直坐在书桌前就是学习,一直抱着书本就是学习……也并不是说学习的时间越长效率越高。

爸妈们需要了解孩子每天在每一门功课学习上花的时间,包括完成固定的家庭作业、预习新课、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点等等的时间。

比如在语文的学习上,会有阅读、背诵、写作、生字等方面;在数学的学习上会有口算、应用题等方面,那就可以用小闹钟一一记录下来,记录1-2周,有助于分析孩子对科目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在制定分解目标时,合理地安排各科目的学习时间。

根据科学研究数据显示:一天良好的学习时间是是2~4小时,最佳的学习时间也是最容易看到学习效果的是1~2小时。

因为如果长时间超负荷学习,对孩子身体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学习效率也就会大打折扣。

在了解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对于学习的情绪,尤其是学习中的心理状况,有没有焦虑、不自信、敌对等心理不适?

每天孩子放学回到家时,爸妈们就可以观察孩子的情绪和精神状态,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心情如何,有没有有趣的事情或者烦恼的事情发生,先关心孩子的心情再去询问他的学习情况会顺利很多。

因为只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情绪,孩子才能静下心来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

当然,随着课程内容的越来越深,知识点越来越多,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会遇到难题,那烦躁、畏难情绪就会不小心跑出来。

这时候就更加需要家长的留意,及时地走上前询问一句:“妈妈看到你眉头皱起来了,是不是遇到难题了?”

在观察记录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状态后,才能清楚孩子的不足在哪里,以及孩子的哪门功课还有上升空间,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制定目标的时候也会更有针对性。

2.帮孩子定目标时,不要定得太理想化

不少爸妈,经常会和孩子调侃:“先定个小目标,考个年级第一。”

孩子有时候也可能为了哄爸妈高兴,会附和着说:“这次期中考试,我一定考个100分回来!”

调侃归调侃,实际上孩子自己都觉得可能性很小,所以几乎不会往这个方向努力。

目标和理想不同,理想完全可以将目光放长远一些,但是目标要求你盯着眼前,跟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制定一个踮起脚能够到的学习方向。

所以,爸妈在参与孩子学习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太理想化。

比如,每次考试,孩子理想的语文分数是100分(这也是最高的分数,封顶了),但是平时都是考85分的,这是他的真实水平,最差一次考试也不会低于75分,那么在定目标的时候,最合理的应该是介于80~95分之间,在保持原有的水平上,才能稳步提升。

脱离实际、十分理想化的目标,那就是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但就是用来当“漂亮话”的,实际上什么用都没有。

孩子要定下的目标,是目前还没有达到,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不是天方夜谭的那种。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当然也不一样,目标是用来激励自己、明确自己的方向的东西,而不是跟人攀比的工具。

3.通过 “SMART”原则定目标

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不一样,学习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明确。

拿语文来说,孩子会说:我的目标就是要提高语文成绩。

但这是目的,不是目标。

目的是愿景,意义层面,较虚;目标是清晰、量化的目的,实践层面,更实。

这里,给爸妈和孩子的建议是,设立目标时,按照“SMART”原则更为具体和实际。

“SMART”原则,是由S-M-A-R-T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

S是Specific,是具体性的意思。我们要给孩子制定具体的目标,比如,语文成绩能达到班级排名前十。

M是Measurable,是可衡量性的意思。这个目标要有对应的指标,比如,语文成绩要到班级前十,每次单元测验要达到平均95分。

A是Attainable,是可行性的意思。这个目标要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并且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孩子上学期语文成绩是85分的水平,那么这学期要比上学期进步10分。

R是Relevant,是相关性的意思。这个目标要与提高语文成绩紧密相关,比如每天练习基础题15分钟、阅读20分钟、写作30分钟。

T是Time-based,是有截止时间的意思。这个目标要有一个具体的完成时期,比如,希望在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前能完成。

完整的目标就是,通过每天练习基础题、阅读、写作来提高语文成绩,保证平时语文测验平均分能到95分,然后在期末考试时,语文成绩能够进入班级前十名。

有了一个明确目标之后,孩子就需要着手去实现这个目标。

很多孩子包括爸妈都错以为: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可以换来直接的成果,以为努力与时间是成正比的。

于是,他们一想到要提高语文成绩就一头扎进语文书里背诵或者买上一堆作文书摘抄好词好句。

但事实上他们就好像心理学家实验里面的第二组人一样,单凭着自己想当然的想法在前进,过程总是曲折而沮丧,而且很大几率在中途就放弃。

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也是有讲究的。

在定下了学习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像第三组人一样,划出“里程碑”:

把一个长期目标分解成系列阶段目标,然后对每个阶段目标再进行细分,拿出切合实际的简便易行的小目标,再去行动。

比如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孩子的大目标是语文成绩提高10分,落实下来怎么办?这些分数该从哪部分拉?

可以把小目标定成基础题提高3分,阅读提高5分,写作提高2分,然后进一步地对每个版块设定完成计划表。

等到根据目标拆解任务,落实到行动中时,孩子会发现看着目标,就已经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了。

更小一点地说,每天完成的任务都是一个个小目标,比如三十分钟写一篇人物作文,二十分钟背课文、生字,练习阅读理解三十分钟。

制定目标的时候需要陪着孩子一起明确自己哪里需要进步,把10分的目标分解到各个关键点上去,分成2分3分的,孩子会觉得目标其实很轻松。

比如孩子语文在本次单元测验考了87分,在给孩子制定目标的时候,可以是在下次单元测验的时候考到89分,不要以为才2分就没有意义了。

正是因为这2分容易做,孩子才不会排斥,而一旦达成了也可以给孩子信心。

在下次单元测验的时候再往上加2分,这样层层地制定下去,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取得进步,也更好地建立起孩子对待学习的自信心。

当然,孩子的学习经验有限,制订出来的学习目标肯定有许多实践起来有困难或者明显存在很大不足的地方。

此时,父母可以与孩子进行讨论,告诉孩子适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比如,刚举的例子,孩子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语文成绩95分进入班级前十名,可是在期中考试前,每次单元测验都在88分左右,二十名徘徊。

那这时候就需要爸妈帮助孩子一起好好分析,是哪一部分还不足,如果是基础部分丢分多那就每天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如果是作文丢分多,那每天就需要加强写作这一块的练习和积累……同时,建议把目标降低到90分,进入前十五名。

只有真正适合孩子的目标,孩子才有动力去实现。

一个人不是有动力了,才去实现目标,而是先有了目标,才有动力。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有目标的行为。

要用目标和需求带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马上就要正式开学了,如果你的孩子还不懂得如何为自己设定一个可执行的、能实现的学习目标,如果你觉得这篇方法不错,可以收藏起来,给孩子定目标时拿出来看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介绍宜兴的作文 梦想是医生的英语作文 感谢老师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六年级毕业考作文题目 写春游的作文500字 作文我眼中的春天400字 他怎么了作文400字 小学生活作文400字 美丽的巴音布鲁克作文 小草的作文 铭记历史作文300字 美丽的颜色作文600字 记人作文300字 介绍桥的作文 家有什么作文600字 暑假生活作文200字 成长的半命题作文 秋思300字作文 作文猫的特点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文 一个人给我的启示作文 秋天的雨四年级作文 四六级作文预测 一本魔法书作文 我的心里话作文300字 二年级作文30字 关于一篇植物的作文 上台表演作文 以恒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人大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