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朱自清的散文诗《春》 是最优美的春之圆舞曲

2020-12-31 19:30:01
相关推荐

作者:罗旭光

《春》之原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散文诗赏鉴: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诗人紧紧抓住春的特征,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表现整个春天过程的瑰丽景象的巨大画面。画面渗透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与向往之情。读了使人感到兴奋鼓舞,向上之情勃然而起,得到美的享受。

《春》的结构可分三段:盼春、绘春、赞春。

盼春。文章一开头就用诗的语言和写法直抒思春之情。“盼望着,盼望着”,独词而迭句,感情真挚、深切。“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两个拟人的短句,不仅使“盼望着”有了明确亲切的对象,而且表现诗人盼到东风送来春讯时的兴奋和欢快之情。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正站在什么地方凝目望着,等候着意中人儿的来临一样,久久地,久久地,终于听到她的脚步声由远而近,那兴奋喜悦之情难以自抑,不禁脱口高呼:“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绘春之第一节写春初回大地。“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刚睡醒”,却不是睡眼惺松,而是“欣欣然张开”,显现出生命的活力,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初春时候的情景不正是这样吗?尽管那时草还没有青,花还没有开,春的特征还不突出,但一切都在渐渐地变,渐渐地更新, 这却是真真切切的实情。诗人便从这“一切”中选择了大自然界变化最显著,最易为人感觉到的几宗典型事物——山、水、 太阳的变化,来描写春初回大地的情景,表明春天到来了。写山、水、太阳使用了排比句,而且每句的谓语都带上趋向动词“起来”,生动地表现它们正在变化着,使人感到大自然在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绘春之第二节写草青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风又绿江南岸。”古代诗人的这些名句,说的是草,或者说的有草。 草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发展力,是它最早给大地着上新装,使大地焕发容光。所以诗人接着就从草写起。草在诗人的笔下个性突出,形象鲜明。“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看!它们多象那些天真而又调皮的孩子,在人们没注意或注意不到的时候,突然冒了出来,叫人又惊又喜。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状,与状语“偷偷”相连,表现了草的生命力。草不仅生命力极强,而且那模样也是极可爱的,“嫩嫩的,绿绿的”,而且“一 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园子里,从田野里一直伸向远方。真是‘芳草鲜美,“渐行,渐远,还生”。句中“瞧去”一词, 写出诗人对春草遍地生这一情景的兴奋和喜悦之情。行文至此,草似乎再无可写的,然而诗人余情未尽,妙笔生花,又借助于“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所引起的生活联想, 旁逸斜出,从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游戏,即从草与人的关系方面来写,充分表现了人对草的喜爱,草给人的欢乐,草引出人的活动,春天的气氛更浓厚了。“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人在草上“坐着,躺着” 感到舒适。“草软绵绵的”,这就够舒适的了,再配上“风轻悄悄的”,构成诗一般的境界。写春草不单从春草的特征落笔,还从人的方面写春草的可爱,从而丰富了春草的美质,展示了人们喜春的情景。真是别开生面的高明写法。

绘春之第三节写花开了。“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从万花丛中排选了花期相近,颜色各异而又最普遍,最常见,因而最富于代表性的桃、杏、梨来写,写了它们也就写了群芳,写了春天。 写它们的什么呢?姿色的艳丽、气味的芳香是花的本质特征, 当春竞放是花的季节反应,这些早已被人写烂了。诗人不愧是文坛高手,描写别具一格。“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出它们竞相怒放的争春情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它们的绚丽多彩。花之美在这里得到了极高的表现。至于写气味,那就更出奇了,诗人透过花香说“花里带着甜味”,并联想出桃儿、杏儿、梨儿累累满树的情景。郑板桥一首写花的诗中说道:“初来也觉香破鼻,久之无香亦无味,只疑夜深花欲睡,不知被花熏得醉。”诗人无疑也是“被花熏得醉”了,但是他的感觉并未麻痹,而是深得花之香,味之真,由嗅觉转为触觉,进而变为幻觉。诗人才是花味的最高品鉴者。“红杏枝头春意闹”,“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前人的这些名句,从花和蜂、蝶的关系上描写春天,创造了很高的意境。此处,诗人接在花的后面写蜂蝶的春事活动,用“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把古代诗人新创造的意境具体展开,描绘出一幅群芳斗艳、蜂闹蝶舞的画面,春天的气氛热烈了。如果说上一层的内容是很多人写过的,诗人作了诗意翻新,那么下一层写“野花遍地”就是创新立异了;因为野花得到如此的青盼,在文学作品中是不曾多见的。诗人写野花变换了手法,他不再从花的特征入手,而是写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的姿态:“象眼睛,象星星,还眨呀眨的。”这里比喻和拟人结合, 逼真地写出了野花之多,写出了野花在花丛里,在日光下,在微风中的变幻多姿。这又是一幅画面。前一画面突出于空间, 着于视觉的是立体;这一画面平铺于脚下,着于视觉的是平面。 这样,以野花遍地的平面景物为背景,以群芳斗艳,蜂闹蝶舞的立体景物为主体,构成了一幅广阔无限的堪称为如花似锦的春色图。我们读了之后也仿佛进入了花的王国,陶醉了。

绘春之第四节写风。这一节以古人诗的名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做开头,很自然地转到风上来,读了使人产生诗意,产生对于风的暖觉。接着,“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不仅使无形的风形体化了,而且风的轻柔温和、人的舒适感受,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再下面就借风的传送作用写气味,写声音。写气味, 融合春的特点,写由花、草、泥相互渗透、混合、作用而成的特殊性,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浓郁,恰似新酿的春酒引人心醉。 写声音,融合天籁和牧笛,恰似一支迎春交响曲,给人的感觉是美妙、欢快。气味和声音如此之美,春风给人享受自然无穷了。写到这里,春天给人的感觉已不再是一个季节,也不再是一幅大自然的画面,而是一位美丽的少女——大自然化身的美丽的少女。她不仅有绝美的姿容,而且她正呼吸着呢、轻轻吐出由花、草、泥酝酿而成的特殊的气息;她还高兴地唱着呢, 声音有时宛转悠扬,有时高亢嘹亮,有时此起彼应,齐唱合呜, 象开音乐会似的。春活了,春完全人物化了,就让我们叫她“春姑娘”吧。为了使人对风产生形象感,诗人一面以实代虚,直接描写风的形状姿态:“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面又在气味、声音的背后描成有形的图。“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不是一幅春郊耕作图吗?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这时也成天嘹亮地响着”,不是一幅以花鸟为背景的春牧笛声图吗?合起来不是一幅更大的画图吗?气味、声音就从这画图中随风飘选出来。“树高风有态”,同样当我们的视线落在气味声音背后的图画时,仿佛也看见了春风荡漾的情态。

绘春之第五节写春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一转,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雨中春色上来。先写雨中日景。“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诗人纵横仰俯,从不同角度,雨降落的不同动态,无风和有风的不同情况,写出了春雨的纤细、轻盈和多姿。“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层薄烟”,是细雨蒙蒙的景象,“绿得发亮”,是叶面水珠闪光的景象,“青得逼你的眼睛”是小草被雨洗润后的景象。这些景象与姹紫嫣红、 一片明丽的不同,但却显得很含蓄、深沉、质朴,别有风韵。 再写雨中夜景。为了突出雨夜的特点“静”,诗人写了灯光。“一 点点黄晕的光”,写出了雨雾朦胧、灯光疏落昏冷的情景,渲染起一片混沌空寂的气氛,对夜的静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使人感到夜是“安静而和平”的,十分恰于诗意。以上是写市区的雨景,下面写田野的雨景。这又是一幅画面,有人有物,有动有静,动景透出农事繁忙的气氛,静景透出乡村特有那种宁静气氛,各有各的味儿。

绘春之第六节写人的活动。风筝和前几节所描写的,同属春天景象,由风筝引出孩子,再由孩子写到所有的人,过渡自然。“也赶趟似的”,同前面的“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遥相承应,花争春,人也仿佛在争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作各的一份儿事去”,同前面的“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遥相对应,人也和蜂蝶一样,为春事而奔忙。这样人和自然和谐地统一了一起来,人的活动成了春天景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春”这幅巨画显得更有生气, 更有意义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开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寓意深远,是春之意义,春之价值之所在,也是诗人对春具有无限深情的原因。

赞春。赞春共只三句:一赞美春的生意盎然,二赞美春的无比美好,三赞美春的充满活力。这三句话也是对春的特征的高度艺术概括,体现了春的发展成长过程。诗人的感情、 思想和寓意也都融于其中,言简意赅而又生动形象。读了之后, 不仅绘春一段所展示的情景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了,而且还觉得满口生香,意味无穷,真乃点睛之笔!

作者介绍:

罗旭光(1927.06至2015.7),字轩然,毕业于原四川师范学院,原古典文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会员。上世纪五十年初曾任原南充市公园街小学教导主任、校长之职,曾多次受到当时川北行署胡耀邦同志的接见。其执教数十载,治学严谨,待学生如子弟,堪称为人师表之楷模,师从于他的弟子无不敬慕他的才华与师德;著有《双非诗文集》,有多项古诗文教学研究成果被国内多所师范大学釆用。本篇赏析之文原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南师范大学院刊《语文》、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学资料选辑》。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罗旭光教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蚂蚁怎么写作文 这个星期发生的事作文 小学生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 一种花作文 美丽的紫荆花作文 写平凡的作文 自己的梦想作文500字 面对挑战英语作文 运动会开幕式作文400字 关于无私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作文全部 豆腐脑作文 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澳门作文400字 四年级语文五单元作文 身边的风景也美丽作文 什么给我勇气作文 运动会作文拔河 所见作文400字 触动心灵的声音 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题 中考优秀满分作文600字 笔神作文 抓螃蟹的作文 最后一次六一作文500字 20年后家乡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五年级作文 关于写人的作文600 去朋友家玩的作文 英语作文常用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