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中国新闻奖作品看如何实现新闻追踪报道的爆破点(附案例+评析)

2020-12-31 21:30:01
相关推荐

作者丨陈宇丽 陈安庆

编者按:

今天,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陈安庆和长沙理工大学新闻1702班陈宇丽为大家点评解析刊播于2018年6月20日新安晚报的消息作品。此篇消息作品的作者是陈牧、夏丽霞,该作品获得了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类作品二等奖。

作为中国希望工程代言人的“大眼睛”苏明娟,一直以来是国内媒体关注的人物。曾受助于希望工程,如今设立助学金为更多贫困学子传递“希望”。记者从安徽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独家获悉,并在第一时间联系苏明娟本人和安徽省青基会、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通过独家报道传递正能量。

报道刊发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苏明娟本人及其助学基金的广泛关注。通过新安晚报及其旗下融媒体平台全方位传播和国内众多知名网站的转载报道,扩大了基金的影响力,增强了关注度。这篇独家报道时效性强,既有新闻价值又有社会价值。文章当中,在新闻背景的选用上更是恰如其分,值得新闻学子借鉴与学习。

一、原稿+精评

标题:苏明娟设立助学基金传递“希望”

(作者 陈牧 夏丽霞 新安晚报 2018年6月20日 )

【评析】看文先看题,作为新闻的“眼睛”,要亮起来,第一时间吸引读者。苏明娟作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关注度和话题度。苏明娟做了什么事?设立助学基金。目的是什么?传递“希望”。标题做到了概括、明确、精炼又突出重点,让读者一目了然。作为陈述性标题,做到了用事实说话,实现了标题的“质”。

同时该标题一语双关,用主动语态正面直接表达,不仅敏锐抓住了“大眼睛”苏明娟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闪光点,还揭示了“传递希望”的深层意义,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表示公益力量的延续,实现了标题的“文”。

本报讯 她曾受助于希望工程,如今设立助学基金为更多贫困学子传递“希望”。6月19日,记者从安徽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获悉,以苏明娟本人名字命名的“苏明娟助学基金”在当天收到了首笔善款。该助学基金成立于一周前,由苏明娟个人拿出3万元家庭积蓄作为启动资金。

【评析】用“她”这一代词进行切入延迟身份识别,引起读者的联想与回忆。6月19日获悉,6月20日报道,报道的事实越新,就越有新闻价值。“安徽省青基会”和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两个新闻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导语部分做到了简洁凝练,不拖泥带水。抓住“首笔善款”最新事实细节,报道苏明娟设立助学基金这一新近发生变动的事实为突破口,或许能够让关于苏明娟某些“昨天的新闻”起死回生。

1991年,在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照上,一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分外醒目,照片上的小女孩就是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的苏明娟,她的人生也从此发生了转变。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苏明娟成功步入了大学校园。2005年,苏明娟参加工作后,把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全部捐给了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从此,她每年都会去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捐献1000元助学金,至今从未间断。

【评析】新闻界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认为自己明白的东西别人都明白,不要一味自己不明白的别人也不明白。”在背景材料的选择上,本文记者具有强烈的受众意识。作为中国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一直是国内媒体关注的人物,但由于时间较为久远,记者在此处精心选取了“1991年”和“2005年”这两个较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对苏明娟的身份与成长经历进行补充与介绍,“每年”“从未间断”可以看出苏明娟对于公益事业的坚持,有利于读者增进了对其的了解,让读者在第一时间认识到了新闻的指向,加深了消息的厚度与深度。

多年关注公益事业的苏明娟,在2017年12月15日当选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职)。“这半年多,我一直考虑做点事情,所以有了设立助学基金的想法。”苏明娟昨天告诉记者,她是在希望工程的关怀与支持下成长起来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于是在6月12日,她来到安徽省青基会、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办理了设立“苏明娟助学基金”的相关事宜,并拿出3万元家庭积蓄作为助学基金的启动资金。

【评析】能否写好主体,把主体部分写的充实丰富,需要有说服性的事实材料作为支撑。打好“物质基础”很关键。在这一段落中,记者没有单刀直入,直接展开苏明娟设立基金的事实介绍,而是继续承接背景材料回顾其在2017年担任安徽省委副书记这一重要的新闻事实,并按照时间和逻辑顺序交替使用,为下文设立助学基金的事实提供支撑。通过苏明娟的话直接了当,点明缘由,继而引出其6月12日设立助学基金的具体事实,做到了有情节有故事,展开写详细写,层次分明,顺理成章。

昨天,安徽省青基会、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按规定程序和章程办理了设立基金的相关事宜,同时将严格按照希望工程基金管理办法管好、用好这些善款。6月19日,有一笔500元的善款指定捐给“苏明娟助学基金”,这也是该基金收到的第一笔善款。“当年是希望工程改变了她的人生,作为希望工程的受助生,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回报社会。”这位负责人说,该基金今年将首次资助5名2018级贫困大学生。

【评析】在主体部分继续筛序、提炼材料,将与苏明娟设立助学基金有关的材料,按照重要性程度合理地放入段落中,进一步表现主题,增加可读性。记者没有仅仅采访苏明娟本人,而是继续采访安徽省青基会等负责人,选取与苏明娟设立助学基金的相关主体现身说法,“当年是希望改变人生,现在是回报社会”,通过相关负责人的话语从侧面佐证了苏明娟设立助学基金的缘由,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事实的全貌。“今年将首次资助5名大学生”用具体事实加以补充,保证了新闻的真实与准确。在结构上精心安排,一层一层地展开,有条有理,帮助读者了解最新进展,起到事约意丰的效果。

“愿社会各界能源源不断为助学基金注入善款,以汇聚更多公益力量,帮助更多贫困学子圆梦。”苏明娟说,目前助学基金主要关注贫困大学新生,在基金逐步壮大之后,还将用于留守儿童教育、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奖励及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

【评析】倒金字塔结构是现如今新闻与写作的常用形式,但并不意味倒金字塔结构全是有头无尾。一篇好的报道在形式上应当是具有对称美的,结尾的作用不亚于导语。在本文最后沿着文章的内在叙述线索顺势而行,加入了苏明娟的直接引语有力结尾,点出苏明娟对助学基金未来发展的希冀,让整篇报道增辉。同时帮助读者对文章的新闻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新闻的表达效果。

二、赏析

1. 此篇文字消息为何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1)反应速度快

新闻时效是新闻的生命,这也是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该篇消息发布于“苏明娟助学基金”获得首笔善款的第二天,具有较强的时新性。记者在独家获悉这一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苏明娟本人和安徽省青基会等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具有极强的新闻敏感,采用倒金字塔的结构进行采写,能够迅速抢占第一落点,吸引读者关注。

2)主题立意高

因为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充满对知识渴望的苏明娟成为了中国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希望工程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为大众参与与援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少年儿童搭建了公益慈善平台。一提到希望工程,人们便会想到教育、公益、扶贫。

该篇报道再一次唤起了大众对于希望工程的关注,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其报道的内容蕴藏着催人向上的正能量。

此番对于苏明娟设立助学基金的报道,可以看出记者的用心。对于重点人物的持续关注,抢夺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并通过细致地采访与背景补充加以呈现。苏明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传递“希望”的可贵,起到激励人心、传递正能量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希望工程,关注公益慈善事业。

3)背景选取巧

运用新闻背景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但在实践中恰当运用时有一定难度的。该篇文章的背景抓住了新闻中需要解释的关键问题,介绍了苏明娟的身份以及她后来的成长经历,同时加入助学基金的相关开展状况,使得整篇文章的叙事更加合理,同时给文章定下了正能量的基调,为下文进行了有利的铺垫。同时,该篇新闻背景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按照时间的顺序层层递进,让报道的分量更重、更有意义。

2. 如何实现新闻追踪报道的爆破点?

1)持续“追踪”意识

同个题材或者同个人物的追踪报道,要树立“追踪”意识,不断探索,不断挖掘新的猛料,从不同的角度多做文章,不断给读者呈现新鲜的事实,保持受众阅读的新鲜感。例如,在汶川地震中最著名的“小英雄”林浩与“可乐男孩”薛枭等,这些都是曾经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而在汶川地震十二周年时选取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就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能够吸引读者关注。

2)抢占速度优势

能够引起关注的人物与事件,需要抢夺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新闻是具有时效性的,其关键就是“新”,因此跟踪报道要做到及时与快速。本地新闻的追踪对于地方报纸而言理所当然,这一篇文章同样如此。在苏明娟设立助学基金这一事件中,记者快速反应,第一时间采访苏明娟本人、安徽省青基会和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撰写独家报道,赢得先机,赢得读者。因此,记者要关注与着力于本地新闻的挖掘,积极主动抢占新闻的制高点。

3)抓住事件核心

如何让追踪报道更有爆发力和影响力,最关键的是要抓住事件的核心。通过不断地摸索与追踪能够引起关注的热点话题与人物,选取能够引起百姓共鸣和讨论的最新事件,掌握最新事件的关键信息进行报道,做到步步推进,有看点、有新意,有“爆炸点”。当然,新闻记者不能听风就是雨,还要善于反思与对比,做好回顾,审慎选取新闻事实。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日常的采访活动中,记者总会接触到大量的情况,把这些多余的材料储备起来,日后成为写作时需要的背景材料,也能够起到丰富新闻的深度和厚度的效果。

(声明:本文为南方传媒书院“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专项研究课题组”陈宇丽、陈安庆独家稿件,谢绝、严禁转载!)

-完-

近期热点文章

◆评职称非常实用 !聊聊填报职称评审材料那些事

◆杭州某女士失踪案通气会,警方有2条意见,值得所有媒体反思

◆从“最惨官方”到百万大V,这家县级融媒抖音凭借什么深入人心?

◆领导扫一眼标题就否了?你该看看学习强国这50套标题(附解析)

◆三位40左右岁的媒体人接连离世!

◆新华网微信编辑是这么起标题的

◆这篇县级媒体作品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给市县台电视新闻节目的十点建议

◆新闻照片被女委员嫌弃“拍得丑”,不会拍美女的记者不是好记者?

◆怎样把稿件写得有血有肉?

◆点评|人民日报2019年获奖好标题(完整版)

◆人民日报发布最易用错的标点

◆新闻报道该如何说好人话?

关注融媒走向,聚焦行业热点,

分享采编经验,传授评奖技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幸福作文 下雪作文 100字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600字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 掌声作文 传统节日作文 母爱作文 让真情自然流露作文 除夕夜作文 舞狮作文 作文题目大全 作文400字可抄免费 写人的作文600字 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 春节作文600字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我长大了作文400字 我的心愿作文500字 放风筝作文 雪作文 叙事作文 做家务作文 温暖作文 家乡的春节作文 劳动作文 保护环境的作文 描写春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