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北上救赵:项羽 刘邦 宋义三人选择相同 目的却为何截然不同?

2021-01-01 21:30:01
相关推荐

项梁一死,楚怀王将都城由盱眙(今江苏盱眙县)迁往彭城(今江苏徐州)。彭城东部有吕臣驻军,西部有项羽驻军,北部的砀郡有刘邦驻军,楚军已经丧失实际领导者。楚怀王为项梁所立,只是虚位的楚王,没有实际领导权,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萌生抢夺实权的念头。

项梁突然战死,让楚怀王看到了夺回实权的希望。楚怀王带领群臣逃人彭城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剥夺了项羽和吕臣的统军之权。项羽和吕臣的军队,瞬间变为楚怀王的直属军队。楚怀王手握重兵,及时果断地对楚国内部进行了改组,相应的人事调动如下:

吕臣被封为司徒,其父吕青被封为令尹;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统领砀郡士卒;项羽被夺兵权后,封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宋义则直线上升,被委以重任。楚王的意图明显,意在削弱项氏家族的权力,掌握楚国实权。

楚怀王剧照

吕臣与其父吕青虽然官居高位,却是明升暗降,由统兵的将领变成了无权的文官。削弱吕臣便剔除了项羽的一个有力帮手,册封刘邦则是增加了项羽的一个竞争对手,提升宋义又增加了一个牵制项羽的对手。楚怀王处心积虑地将矛头指向项羽,并没有引起楚军的反感,反而抚平了楚军对项氏叔侄的义愤。项梁战死,项羽在短时间内难以统御项梁旧部,只能向楚怀王低头臣服。

楚怀王为了掌控实权,作出两路出兵的安排,并约定先人关中者为王。一路兵马是营救危在旦夕的赵国,然后再西攻函谷关,直入关中;另一路兵马自楚地出发,避开秦军主力,直接向西挺进关中。两路出击各有优劣:北上救赵,对阵秦军主力,固然是艰险万分,却投入了楚军所有的精锐,加之各路诸侯援军的策应,与秦军对垒算是势均力敌;西路直接挺进人关虽然是道途坦荡,阻力微弱,可投人的兵力也是少之又少,在西进途中有些步履维艰。两条路相比较,无所谓优劣,谁先人关,考量的是实力和运气。

楚军新败,反秦活动一度陷入低潮。关中王的名位就像一条肥鹿,引诱着善射的猎手们。面对人关的两条路,项羽主动请缨北上救赵,痛击章邯。刘邦紧随其后,愿意跟随项羽一同北上,怀王新宠宋义也请缨北上救赵。项羽、刘邦、宋义三人的选择相同,目的却截然不同:

项羽剧照

项羽公私兼顾

范增作为项羽的谋士,主张项羽选择直接西进击秦,迅速攻入咸阳,称关中王,再对章邯进行反击。范增完全从理性角度考虑,并没有顾及到项羽痛失叔父的心理。项羽深知只有北上救赵,才能掌握楚军的精锐主力。

章邯势大,众人畏之不前,项羽若能将章邯军队击溃,必然能再次掌控楚国的实权。风险越大,利益越大,对于具有冒险精神的项羽来说,北上救赵最符合他的个性,而且还能为叔父报仇。公私兼顾,取两便之惠,项羽必然不会错过。

项羽剧照

刘邦私心钻营

刘邦在项梁战死以后,迅速成为楚王依赖的对象,只不过顾忌到刘邦与项羽结为异姓兄弟的事实。楚王有意让刘邦西进抗秦,顺利攻人关中,分化刘邦与项羽。刘邦深知此时与项羽决裂,只会促使项羽由感性转向理性,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

他巧妙地提出与项羽北上救赵,可谓是一箭三雕:在情感上博得了项羽的好感;在政治上免受楚怀王的利用,占据了回旋的主动权;在利益上,博得了众人的拥戴,增强砀郡军事力量。

刘邦剧照

宋义先私后公

宋义曾经跟随陈胜起兵反秦,在张楚政权覆灭后,投奔到项梁帐下。项梁围攻定陶之时,宋义与齐国使者相遇,清晰地剖析了项梁与章邯两军的力量对比,断定项梁必然被章邯所败,果不其然。

齐国使者将宋义的一番说辞报告给楚怀王,楚怀王甚为欣赏,将打压项羽、夺回实权的希望寄托在宋义身上。宋义也想由普通将领晋升为楚军统帅,必须得仰赖怀王提携。宋义与楚怀王两人一拍即合,迅速组成了共谋伙伴。

宋义已经被怀王内定为北上救赵的统帅,考虑到项羽个人的影响,并没有在众人面前挑明。宋义站出来竞争北上救赵的主帅,算是公平竞争,为怀王的任命提供了名头。只有宋义担任北上救赵的统帅,宋义和楚怀王的共同利益才能得到实现。

宋义剧照

面对自身事业的发展,宋义洞察秋毫,一眼就看出刘邦的私心。拆散刘邦与项羽的联合,是楚怀王与宋义共同的心愿。刘邦与项羽合作日久,如果继续联合一处,必然对楚怀王构成巨大威胁。只有将两人分开,甚至挑拨他们反目成仇,楚怀王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宋义接受楚怀王的委托,便对刘邦进行了一番游说。

刘邦早已料到宋义必然会找到自己,进行利益交换。在北上救赵的统帅人选上,宋义的竞争对手是项羽,如何让项羽甘心接受宋义统率,成为宋义亟待解决的难题。刘邦若想西进人咸阳,争做关中王,必须得到楚怀王的首肯。为了不伤及自己和项羽的感情,巧妙地处理与宋义的关系,成为刘邦最为关注的事情。刘邦需要宋义在楚怀王面前幹旋,应允刘邦的请求;宋义需要刘邦放弃对项羽的支持,转而支持自己。

宋义与刘邦经过利益的交换,精心地设计了暗算项羽的细节。宋义建议楚怀王首先任命项羽为西进入关的统帅,刘邦作为辅佐;任命宋义为北上救赵的主帅,统领楚军精锐之师。这个军事安排更加符合范增的意图,然而项羽大失所望。项羽已经认定北上救赵之路,并没有考虑到西进入关的诸多好处,必然向楚怀王提出抗命。

项羽剧照

两人合谋已定,便迅速付诸实施。果不其然,项羽极力反对楚王的安排,被迫退出了西进人关的统帅竞选。从项羽和刘邦两人的名声和脾气秉性上看,项羽残暴,刘邦宽大;项羽能威慑敌人,刘邦能恩服对手,以柔克刚。如此一来,刘邦占据了上风,顺理成章地由副手升为西进入关的统帅。宋义已经被任命为北上救赵的主帅,项羽如果执意北上救赵,只能甘居宋义之下。面对这种情况,项羽忍气吞声地选择了北上救赵。

刘邦与项羽分道扬镳,宋义成为了楚军精锐部队的主帅,楚怀王的谋划初步得逞。北上救赵的楚军精锐,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英布、蒲将军、钟离昧、龙且、桓楚等随军效命。楚王与宋义并没有培植出自己亲信的中下级将官,只能在统帅上做文章。

楚王的失误有两点:第一,过分信任宋义,妄图依靠宋义一人之力驾驭楚军。宋义由普通战将被破格提升为楚军统帅,难以震慑项羽以及众多楚军将领和士卒。第二,低估了项羽的影响力,错误地任命了中下级将官。项羽身为项梁的侄子,能征惯战,素有威名。项梁虽死,众将无不唯项羽马首是瞻。项羽有范增作为谋士,英布、蒲将军、钟离昧、龙且作为战将,他们紧密地团结在项羽周围,宋义只不过是一个光杆的主帅。

楚王剧照

宋义并没有意识到楚王所犯下的失误,一意孤行地行使着上将军的权力。赵国是新建之国,兵少将寡,粮草不足,而秦军战将如云,粮草充足。秦军将赵军合围在巨鹿城,持久战对于赵军极为不利,如无援军,赵军必然耗尽粮草,被困而亡。赵国曾向燕国、齐国、楚国请求援军,在楚军未到之前,其他诸侯援军已经来到前线。众诸侯援军都畏惧秦军,不敢靠近巨鹿城。

楚军的到来,给了赵国存活的希望。诸侯援军希望楚军先发起进攻,宋义也希望其他诸侯援军先发起进攻。双方的打算一致,都准备坐收渔人之利。上将军宋义将楚军驻扎在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四十六天未前进一步。

一连四十六日的停滞不前,催发了宋义的悲剧。宋义滞留楚军,坐观赵国兵败亡国,在各路援军中造成了消极影响。众援军对宋义颇有微词,对于能征善战、义薄云天的项羽开始充满期待。项羽心中盘算,首先攻破巨鹿秦军,斩杀章邯,为叔父报仇雪恨,然后与刘邦争夺攻入咸阳的机会。宋义故意拖延时间,在情感和利益上都犯了项羽的大忌。项羽对宋义进行了劝谏,宋义非但不同意项羽的建议,还将项羽数落了一番。

宋义剧照

宋义对项羽的数落是:“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宋义直言项羽只是头脑简单的莽夫,极大地伤害了项羽的自尊;又以隐喻对项羽进行攻击,说项羽这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的人,如果不能驾驭,就当斩首。项羽本就与宋义存在利益分歧,经过宋义的言辞攻击,便起了斩杀宋义的心思。

宋义与项羽一人存在利益矛盾,尚能掌控楚军,然而他的过分之举已经遭到了全军的唾弃。楚军虽然精锐,却同样面对着粮草不济的问题。四十六天的滞留,让众多楚军将士开始忍饥挨饿。偏偏在这个时候,宋义又派遣自己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做丞相,并且大摆筵席,高调相送。宋义送子的奢侈与将士的忍饥挨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众将士对宋义彻底失望,纷纷归心项羽。

项羽因为齐国不救援项梁,而怨恨齐国,宋义却故意结交齐国,这再一次触犯了项羽的忌讳。宋义成了楚军全体将士的公敌,自己却茫然不知。于是,项羽利用早晨拜见宋义的机会,拔剑斩杀了宋义,并提着宋义的头对全军将士们说:“宋义与齐国密谋反楚,楚怀王密令我把他诛杀了。”

项羽剧照

项羽得到范增、英布、蒲将军、钟离昧、龙且、桓楚等人的拥戴,被推举暂代,上将军之职。他一边命人追杀宋义之子宋襄,一边派出桓楚告知楚怀王军中兵变之事。楚怀王无可奈何,只得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楚王依靠宋义抢夺项羽兵权的图谋虽然失败,刘邦与项羽争夺关中王的阴谋却刚刚,上演。刘邦本想宋义能压制项羽,进而消灭项羽这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没想到事与愿违。项羽胜利夺权,催促刘邦加紧了向西挺进的步伐。刘邦与项羽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着心理的竞争和较量,楚王的阴谋慢慢发酵了。

参考资料:《汉史》

作者简介:本文系罗云文的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