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且听风吟》我不喜欢任何东西 甚至不喜欢我自己

2021-01-02 08:45:01
相关推荐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我最近看的一本后现代小说《且听风吟》。

《且听风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最近我喜欢上了作家村上春树,并一举荣登我最喜欢的作家排名,没有之一。发表于1979年,并获得日本第22届群像新人文学奖、第81届芥川奖候选作品。

首先,我们按照惯例介绍一下作者,村上春树是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村上春树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他为什么写文章以及如何写文章,其中有一段话我很喜欢——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喝看法往往流于表面,难以直击人心,个中缘由也只能各自体会。

下面我们来说以小说的内容,整篇小说是个初看看不懂,由一个巨大而凌乱的关于夏天的回忆的内容拼凑而成,从开头读来这些故事显得有些杂乱,读起来不是很通顺,甚至有些费解,但读完之后总觉得有些东西压在心头,有些东西卡在喉头,让人怪抑郁的,却不知道为什么。

故事从1970年8月8日开始,结束于18天后,即同年的8月26日。

讲述了“我”在这一段时光发生的一些事和遇见的几个人,并与这几个人产生了一些交集,其中还穿插着“我”的几段回忆。唯一能叫出名字的是“我”的朋友——家中巨富而愤世嫉俗的青年“鼠”。没有名字,也就没有了确认的标记,多年之后回忆往事,只能被当做醉后的呓语。

读完整篇文章后在我脑海中留有印象的人物有哈特费尔德;“我”;鼠;四指女孩;杰。

以下是我的印象:

哈特费尔德:

村上春树虚构的作家,以本文中的内容可以判定他的行文诘齿聱牙,情节颠三倒四,立意浮浅稚拙。然而他却是少数几个能以文章为武器进行战斗的非凡作家之一。纵使同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与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我想其战斗姿态恐怕也毫不逊色。

“我”:

故事来自我的一吐为快,“我”及小说的主角,故事中的我有几个场景交替出现:

“我”在酒吧喝酒

“我”在看书

“我”在开车到处逛

“我”在回忆过去

总之就是在这18天无所事事,不知道他生活的意志在哪里?

哦,对了倒是有一个要在8点刷父亲皮鞋的活计要干。

鼠:

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却讨厌有钱人,但在我看来他能够无所事事的生活,做一些常人难以做的事,哪一点不是靠他这个有钱人的身份。

鼠经常和“我”在一起在酒吧喝酒聊天,想去写那种没有性场面,不死人的小说,并且最终真的开始写他说的这种小说。

四指女孩:出场的离奇,消失的也没有理由,唱片店里工作,和“我”产生交集后,常常聊天,原以为会和“我”产生一段恋情,却也无疾而终。

杰:酒吧老板,听着来往客人的谈话,估计也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杰是旅日中国人,日语说得地道又调皮。杰的名字是驻日美国军人起的。饱经风霜的杰传达的是爱与和平,相对于从17岁到20岁左右的“我”和鼠,他就是“我”和鼠的“精神父亲”。

“在这个夏天,‘我’与‘鼠’疯狂地喝光了能够灌满二十五米长游泳池的啤酒,我们扔掉的花生皮可以铺满整个酒吧的地板,否则我们是不会撑过这个无聊的夏天的。”

是的这时一个无聊的夏天,无聊的人,无聊的事,看的我都觉的自己无聊,估计不去结合故事的背景很难懂得其中的深意,文中多次提到了肯尼迪,我看不懂用意何在,但也不想去深究。

但文中对生和死的探讨倒是我喜欢,因为我在一个人静处无事可干时,总会胡思乱想,总会想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现在活得有意义吗?

想想就觉得害怕!因此想从文中作者的笔触中找到答案。

1、他将这种无可救药的战斗锲而不舍地进行了8年零两个月,然后死了。1938年6月一个晴朗的周日早晨,他右臂抱着希特勒画像,左手拿伞,从纽约摩天大楼的天台上纵身跳下。同他生前一样,死时也没引起怎样的反响。

给我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的行为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但我们可能根本就没有入他们的眼!

2、送给我这本书的叔父,3年后身患肠癌,死的时候被切割得体无完肤,身体的入口和出口插着塑料管,甚是痛苦不堪。最后见面那次,他全身青黑透红,萎缩一团,活像狡黠的猴。

我共有三个叔父,一个死于上海郊区——战败第三天踩响了自己埋下的地雷。活下来的第三个叔父成了魔术师,在全国各个有温泉的地方巡回表演。

给我的感受:每个人的死状都不同,有的死于自己的恶果,但这却是轻松的,一个没做坏事的人,可能会死的更加的难受,萎缩一团,活像狡黠的猴,是啊,他好像一个猴啊!这是为什么呢?

3、那年大概是肯尼迪总统惨死的那年,距今已有15年之久。这15年里我的确扔掉了很多很多东西。就像发动机出了故障的飞机为减轻重量而甩掉货物、甩掉座椅、最后连可怜的男乘务员也甩掉一样。十五年里我舍弃了一切,身上几乎一无所有。

至于这样做是否正确,我无从断定。心情变得痛快这点倒是确确实实的。然而每当我想到临终时身上将剩何物,我便觉得格外恐惧。一旦付诸火炬,想必连一截残骨也断难剩下。

死去的祖母常说,“心情抑郁的人只能做抑郁的梦,要是更加抑郁,连梦都不做的。”祖母辞世的夜晚,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伸手把她的眼睑轻轻合拢。与此同时,她79年来所怀有的梦,便如落在人行道上的夏日阵雨一样悄然逝去,了无遗痕了。

给我的感受:我们不断的得到一些东西,也不断的失去一些东西,是得到的重要,还是失去的重要,以我现在的阅历还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知道的是我常常恐惧,害怕有一天会连一截残骨也断难剩下。也许作者是对的,心情抑郁的人只能做抑郁的梦,要是更加抑郁,连梦都不做的。而我恰恰是一个抑郁的人,为什么不呢?

4、“不过,到头来都是一死。”我试探着说道。

“那自然。人人早晚得死。可是死之前有50年要活。这呀那呀地边想边活,说白啦,要比什么也不想地活5千年还辛苦得多。是吧?”

诚如所言。

给我的感受:我们到头来都是一死,但至少其中的过程还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5、我连同啤酒一起把最后剩下的竹荚鱼一口送进肚里,收拾一下碟盘,拿起旁边刚读个开头的《情感教育》,啪啪啦啦翻了几页:

“因为福楼拜早已经死掉了。”

“活着的作家的书就不看?”

“活着的作家一钱不值。”

“怎讲?”

“对于死去的人,我觉得一般都可原谅。”我一边回答,一边看着柜台里手提式电视机中的重播节目“航线66”。

鼠又思忖多时。

“我问你,活生生的人怎么了?一般都不可原谅?”

“怎么说呢,我还真没认真用脑想过。不过,一旦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许是那样的,或许不可原谅。”

杰走过来,把两瓶新啤酒放在我们面前。

“不原谅又怎么着?”

“抱枕头睡大觉。”

鼠困惑地摇摇头。

“奇谈怪论,我可是理解不了。”

鼠如此说罢,把啤酒倒进杯子,再次缩起身

子陷入沉思。

给我的感受:死了,为什么值得原谅,因为他毕竟死,活着还有太多的可能。

6、谈论死去的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年纪轻轻便死去的女郎。她们由于一死了之而永葆青春年华。

相反,苟活于世的我们却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增加着年龄:我甚至时常觉得每隔一小时便长了一岁。而可怕的是,这是千真万确的。

关于她为什么死,任何人都不清楚。我甚至怀疑她本身恐怕也不明了。

给我的感受: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到为啥活着。

7、某一时刻,他突然觉察到了日光,原来是横洞同别的井连在了一起。他沿井壁攀登,重新返回地面。他在井围弓身坐下,望着无遮无拦的茫茫荒野,又望望太阳。是有什么出了错!风的气息、太阳……太阳虽在中天,却如夕阳一般成了橙色的巨大块体。

“再过25万年,太阳就要爆炸,……oFF。

25万年,时间也并不很长。”风向他窃窃私语,

“用不着为我担心,我不过是风。假如你愿意,叫我火星人也没关系,听起来还不坏嘛!当然,

话语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可你是在讲话。”

“我?讲话的是你。我只是给你的心一点提

示。”

“太阳是怎么回事,到底?”

“老啦,奄奄一息。你我都毫无办法。”

“干嘛突如其来地……”

“不是突如其来。你在井内穿行之间,时光已流逝了约15亿年,正如你们的谚语所说,光阴似箭啊。你所穿行的井是沿着时间的斜坡开凿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惶,从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

“有句后问一下好么?”

“愿闻。”

“你学得了什么?”

大气微微摇颤,风绽出笑容,须臾,亘古不灭的沉寂重新笼罩了火星的表面。年轻人从衣袋里掏出手枪,用枪口顶住太阳穴,轻轻扣动了板机。

给我的感受:死是什么,活又是什么?

8、“去年啊,解剖了一头牛。”

“是么?”

“划开肚子一看,胃里边只有一把草。我把草装进塑料袋,拿回家放在桌面。这么着,每当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我就对着那草块想:牛何苦好多遍好多遍地反复咀嚼这么难吃又难看的东西呢?”

她淡淡一笑,撅起嘴唇,许久盯着我的脸。

“明白了,什么也不说就是。”

我点头

“人为什么要死?”

“由于进化。个体无法承受进化的能量。周而必然换代。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

“现今仍在进化?”

“一点一点地。”

“为什么进化?”

“对此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即宇宙本身在不断进化。至于是否有某种方向性或意志介入其中,可以暂且不论,总之宇宙是在进化。而我们,归根结底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我放下威士忌酒杯,给香烟点上火。“没有任何人知道那种能量来自何处。”

“是吗?”

“是的。”

她一边用指尖反复旋转杯里的冰块,一边出神地盯视白色的桌布。

“我死后百年,谁也不会记得我的存在了吧?”

“有可能。”我说。

给我的感受:人为什么要死?谁也没有答案,谁也没有。

读了这么多段对于死亡的描写,我觉得我可能懂而一些,也可能能什么都没懂,只是我的自怨自艾罢了,唯一懂的是“死不是生的对立而是生的一部分”这是村上春树的另一不作品《挪威的盛林》中的一句话,下次我们就一起聊聊这本书吧,拜了个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书的作文结尾 家务事作文300字 写环保的作文300字 如何写介绍自己的作文 快乐的新年作文 父爱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小学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450 设立一个节日作文 英语图表分析作文 东方作文怎么样 消息的作文 关于家庭趣事的作文 分享爱作文 描写绿萝的作文600字 森林音乐会作文300字 我是一只狼作文 五年级上册八单元作文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最苦与最乐作文500字 如何保持健康英语作文150字 感恩老师的英语作文 创新作文300字 感恩妈妈400字作文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200字 我助人为乐的作文300字 我心中的雷锋作文400字 介绍南瓜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小猫作文 2019高考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