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苏轼的5首《浣溪沙》 把初夏的乡村描写得如诗如画 美不胜收

2021-01-02 08:45:01
相关推荐

初夏的乡村,究竟是什么样子?在文人的笔下,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经典诗词?据傅藻的《东坡纪年录》记载:“元丰元年戊午,公在徐州,三月……春旱,置虎头石潭中,作《起伏龙行》。谢雨道中,作《浣溪沙》。”

也就是说,在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出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便带着众人到石潭去求雨,将虎头放置在石潭中,没想到居然真的下雨了。在苏轼谢雨的途中,看到乡村的一片繁荣景象,忍不住就写了五首《浣溪沙》,这五首诗词,将初夏的乡村景致,描写的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这是这组《浣溪沙》的第一首,苏轼将路上所见所闻,描写得非常细致,深红的太阳,碧绿的清溪,娇憨的顽童,白发的老翁,在野地里撒欢的麋鹿,与人同乐的猿猱,一句一景,有远有近,有动有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更是求雨成功后的景象,而“黄童白叟聚睢盱”,则是人们面对这种盛况时的欢欣和喜悦。

浣溪沙·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前来谢雨的苏轼,成了大家争相观看的对象。女子们三三五五地隔着棘篱门“看使君”,挤来挤去的,将身上的裙子都踏破了。其实,这前三句词出自杜牧的一句诗,“篱窥茜裙女”,将杜牧的一句诗,化成自己的三句词,却流畅自然,不漏痕迹。

浣溪沙·其三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这是更深一层的对乡村景致的描写,“麻叶层层檾叶光”,写出了求雨成功后,田里农作物生长繁茂之状。风调雨顺了,百姓们的生活自然也就很欢乐了。有人在家里煮茧抽丝,女子们的娇声嫩语,不时透过篱笆传来出来。

白发老翁拄着藜杖,从青青的麦穗上捋下一把来。面对这种情况,诗人忍不住又追问了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身为太守的苏轼,对百姓的关爱之情,跃然纸上。

浣溪沙·其四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是这组《浣溪沙》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寥寥数笔,苏轼便带着读者们走进了一个风光优美,民风淳朴的乡间。纷纷扬扬的枣花,落在行人的衣巾上,整个村子都响着缫车的声音。有一个衣着简朴的农人,正在古柳树下叫卖黄瓜。

风和日丽,微风徐徐。路上的行人因为喝了酒而有些犯困,又因为太阳越来越热,而有些口渴。只好敲门问村民们讨一杯茶喝。

在乡间居住过的人,对这样的场景一定不陌生。这么准确、生动,又简洁明了的几句词,将初夏农村的景况,刻画的淋漓尽致。

浣溪沙·其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这首《浣溪沙》中,终于出现了雨字。求雨成功中,新雨洒落后,郊野的软草平莎都如新长出来的一样嫩绿。马走在沙地上根本没有任何尘土。面对这样的景况,苏轼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感叹,“何时收拾耦耕身”——什么时候,我才能也回到农村,也过着这样平淡而真实的生活啊!

你看那乡村中,太阳越升越高,桑叶和麻都泛着光芒,一阵清风吹来,蒿艾都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我原本就应该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啊!

五首《浣溪沙》,写尽了初夏的农村盛况,如诗如画般美丽,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恨不得就此驻足,永远不用再回去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爸爸作文800 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作文100字 中国作文网 以他们为题的作文600字 关心的作文300字 我的房间作文100字 高中英语优秀作文 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英语作文 教资作文怎么写 五个作文开头 我的责任作文300字 上海中考满分作文 尝试作文350字 成长是一首歌作文 俄语作文我的假期 志愿者活动作文 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600字 划船作文300字 范儿作文800字 我长大了100字作文 什么样的爸爸作文 写照片的作文 神话故事作文350字 6.1儿童节作文 今天我当家作文 在拼搏中成长作文 70字作文 偶像的作文 我作文600字 假如我是彩虹作文